㈠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想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成本控制和管理规划,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针对性的实施奖惩措施,做好管理规划的严格实施,这样能够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平时对于管理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多跟专业人士学习,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多跟别人学习,以下几点要注意。
1、谈话时要适时回应.
首先我们要懂得回应,如果别人很有兴致地说了一大堆话,你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会让人觉得很尬尴或者是没意思,这样淡话也只能草草收场,而且对你的语言沟通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平时和别人谈话 的时候就要适时的回应别人。
2、沟通态度,尊重对方.
沟通时的态度也是很关键的,在沟通时应该要谦虚、友好地和对方交流,而且在交谈时要尊重对方,在交谈过程中身体要保持身体前倾,不可以后仰,而且不可以将整个身体靠在椅了上,那样整个人会 显得懒散。
3、谈话时要懂得倾听.
倾听也是沟通中要注意的一个点,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还要倾听对方表达的东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语言沟通,否则就像“鸡和鸭讲一样”,这样沟通根本就达不到效果,而 且还很容易会产生误解。
4、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在交谈时也要注意一个重要的点,不要总是以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很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别人的就不重要,这种情况是要杜绝的,这样很容易会造成别人的反感,而且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 象。
㈡ 规模化养殖可以节省成本,蛋鸭规模化饲养管理的要素有什么
1 ,规划场址,合理设计鸭舍
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鸭场外部环境、饲养管理条件,鸭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易于防疫的地方。不得建在饮用水源上游和占用河道作鸭运动场。鸭舍以竹木结构大棚为宜,地面水泥平浇。建筑面积以每个棚500平方米/养鸭3 500只左右。鸭场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隔离,位于下风或侧风向,鸭舍应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并封闭,病鸭隔离、粪污处理设施、病死鸭无害化处理位于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向。
㈢ 饲料是成本开支的一部分,养肉鸭节约饲料有哪些方法
鸭子是需要更多饲料的养殖家禽。尤其是饲养肉鸭,饲料成本往往占总饲养成本的80%左右。因此,节约饲料是降低肉鸭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本文介绍了肉鸭饲养中如何节约饲料。品种优良的肉鸭生产性能遗传潜力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在相同的年龄和消耗相同的饲料量下,它们的增重速度比其他肉鸭快得多。肉鸭适宜的生长温度一般在12-24°C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饲料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因此,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如采取冬暖棚养、夏凉棚遮阳等措施,通过保暖降温提高饲料报酬。肉鸭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要平衡,能量值要合适。如果能量值过高,饲料消耗会增加,从而造成一些营养物质的浪费。
制备的饲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饼粕和残料,适当减少鱼粉的用量,并添加一定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可以提高鸭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此外,定期饲喂适量的沙子也能提高消化率3%-10%,鸭饲料中添加0.1%的小苏打能促进营养吸收,节约饲料。天气热时,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应增加,天气冷时,饲料的能量应适度增加。饲料报酬低的原因之一是病鸭、弱鸭、残疾鸭饲料不够,长不大。应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淘汰病、弱、残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合理的鸭群组合。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疗”的方针。按时接种疫苗和预防性给药,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㈣ 如何降低养鸭成本
你德..............买;垃圾 的啊 就成本价低就底了嘛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㈤ 如何减少鸭子饲料浪费的方法
1.开食方法要正确。开食应使用雏鸭专用料盘,料盘的边缘应高出盘底层2-3厘米,每次可撒入少量半湿料,采取少喂勤添,能大大减少饲料的浪费。
2.料槽的放置要合理。地面平养的鸭群,要尽量把料槽放得高一些,可减少饲料被拨出。
3.正确的饲喂方法。一次加料量过多是造成饲料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投料做到少放勤添,一次饲料加入量不能超过料槽深度的1/3为宜,且每2小时匀料一次。
4.做好食槽的检查。平时应注意及时修缮料槽,以防止漏料造成浪费。
5.防鼠害、虫害、鸟害。平时要加强管理,鸭场要严格防鸟灭鼠,这不仅防止饲料浪费,而且减少疾病的传播。
6.饲料要妥善保管。鸭群喂食全价饲料后,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这与饲料存放时间过长有关。饲料新鲜包括两方面,一是原料要新鲜,原料及饲料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1周,所以采购饲料时,不一次大量购进,这样既可减少贮存时间,又能减少营养成分的损耗。二是全价料要新鲜,饲料配好后要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
7.日粮配方要合理。所配制的饲料应根据鸭的品种、用途、不同生长时期、生长环境、季节等对营养的需求来确定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例。
8.合理使用添加剂。合理使用添加剂提高肉鸭的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如益生菌、酶制剂、有机酸、多肽、杆菌肽锌等,对提高肉鸭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有明显效果。
9.加喂维生素C。在每100公斤鸭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5克,可使饲料消耗降低8%。
10.添加蛋氨酸。在饲养肉鸭的饲料中添加0.1%-0.5%的蛋氨酸,也可节省饲料。
11.定期补给砂粒。饲料中定期添加砂粒,其饲料的消化率可提高3%-10%。一般情况下,每周补喂1次。
12.防寄生虫感染。鸭群若感染了寄生虫病,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利用率,因此,要对鸭群定期驱虫。
13.要饲养优良品种。品种优良的肉鸭,其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利用率高。
14.及时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病、弱、残鸭这样可提高群体的生长性能,节约了饲料,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5.搞好疫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按当地疫病流行特点按时接种疫苗和进行预防性投药,特别是对慢性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鸭群健康,可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16.减少不良应激。不良应激对鸭只影响较为广泛,就饲料方面,可造成鸭只吃料而不生产或生产性能降低等情况,因此要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㈥ 生产成本如何降低,都有哪些途径方法
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
1、建立
全面预算
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
是企业内部
成本控制管理
的一种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是帮助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成熟与发展的有效系统。企业通过建立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可以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加强核心竞争力,有效规避与化解
经营风险
,节约
管理成本
,提高
利润收入
。
2、树立
企业成本管理
战略观
企业成本管理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不能单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标的,树立战略管理的理念。管理者应着眼于外部环境,让成本管理真正涉及产品开发一设计一生产一销售一售后服务各个环节,树立全面的成本管理
战略理念
,从根本上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
为了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战略观,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企业全局为基础,合理分析资源,进行全面预算,综合分析现况和预计将要出现的情况,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
(2)正确认识成本,扩大成本控制新范围,明确成本管理的战略性眼光:拒绝追求短期利益,注重于长远的成本控制,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企业
可持续竞争优势
上。
(3)改进
成本核算
办法,加大
成本控制力
度,着重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使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快速实现低成本领先
市场战略
。
3、加强
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企业管理中最活跃也是变数最大的因素。如果把企业看做
一条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对企业管理来说,同样适用。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最能够获得潜力成本的一项措施,特别是在
劳动力成本
增长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
日本的
人力资源研究
报告指出:“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技术革新者的比例平均增加6%;工人提出技术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5%,而科技人员的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特别是受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推广现代
管理科学方法
和技术,可降低成本高达30%以上。”
4、正确理解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和成本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一方面,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意味着高成本,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赢利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低质量的产品必然会影响长期的销售额,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长此以往,将会给企业造成人力、财力持续浪费的恶性循环,产生成本也会更高。所以,企业需要摆正质量和成本的关系,选择能够取得合适经济效益的质量水平。
在面对质量和成本的问题上,企业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为产品质量不好造成的成本增加,前提是要牢固树立“提高质量即是降低成本”的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造产品设计、减少流程浪费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和返修的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全力推进精益生产,降低废品率,提高质量改善意识,坚持“最初就把事情做好”的质量原则,是杜绝浪费削减成本的最好办法。“零缺陷”就是“低成本”。
5、用管理创新来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中的产品创新要以企业全局为对象,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综合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结合成本管理,进行创新。成本管理创新意识主要体先在产品的设计上,在企业间的技术差别越来越小的今天,只有从创新人手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励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6、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控制
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包括企业的所有人员和全部生产过程。因此,应该让所有人都加入到这个成本管理体系中来,真正做到人人管成本,成本人人管。
㈦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成本要从你生产产品的步骤做起:第一:采购原材料;选择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其次,要在你公司不远的地方,这样可节约省掉很多运费。第二:生产:抓紧质量,尽量减少次品,员工要充分利用,不要东一个在玩,西一个在做事,要知道他们是领工资的。第三:出货,也就是送货的时候,最好是公司里有一辆货车,如果没有的话,尽量同一个地方的货要一起送,也可以节省车费。第四:减少机械使用的折旧率。第五:零星支出,不必的大可不要花。
㈧ 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
企业的产品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其核心的内容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预测管理。1961年范根堡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7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建了适时生产系统,1984年美国罗伯特等共同创立了作业成本法。笔者提出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六字诀管理办法,即“人、市、物,连、算、测”。
下面就六字诀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降低成本,“人”的因素第一
“人”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首先,它是具有规范动作、富有责任心的人;其次,是自主行动,独立创造价值。作为企业来说,首先应由具有规范动作、有组织观念、富有责任心,具有群性本质的“人”,这是最基本的;其次是通过企业持续不断地检验,使人逐渐升华为主观能动、富有创业智慧的人。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没有止境、无限延续的过程。
以 “企业的全员全面质量管理”为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员工面对具体的产品质量提出来的。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其重点放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人员严把质量关,如发现零部件、材料制作、加工精练程度有缺陷,在可能的条件下,追加人力、物力、财力,尽量进行质量缺陷的弥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全员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这就是以产品质量零缺陷作为产品成本的出发点,它把重点放在操作人员的每一个加工程序的连续性的自我质量控制上。一个操作环节上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纠正,不允许有问题的产品转移到下一道工序。它要求每一个员工具有 “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管理意识。它贯穿于整个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并充分发挥操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笔者所说明的“人”的概念和要求。它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运用推广,创造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全员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我国的企业改制和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运行理念。
本文所说的“人”就是在成本控制的企业行为的大前提下,自主作业、自主控制成本的新型的人。
二、降低成本的“市”的因素
“市”指市场应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这里的市场需求包括变化着的市场容量、市场潜力、市场承载弹性等因素,这里主要指某种产品的市场占有或者控制份额。它既是一个静态的量——现实的量,也是一个不断转化为现实的量。适时生产系统要求实现“零存货”。这既是一个前提,又是一个基础。只有这样,才可以大量降低存货成本和仓储成本,节约支出。
“市”的因素,首先是一个量的因素;其次是一个动态的量的因素;再次是一个以“利”来衡量的量的因素,三者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市”的因素。
三、降低成本的“物”的因素
“物”是指产品设计所涵盖的全部需要的物化成本。即产品性能、采用的材料、工艺流程和生产成本都有关键性影响的设计方案所花费的产品成本,这都属于“物”的因素。根据某一权威部门统计,某一产品的成本有60%-80%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基本确定,产品投入生产以后,降低成本的潜力并不是很大。因此,成本管理模式的重心应放在产品的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估计出产品的销售价格,再由企业的目标利润和它的盈利率确定产品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确定目标成本后,设计人员和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就可以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进行设计。如果产品的全部作业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则该产品的设计是可行的;反之,则应重新设计作业链,对成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挤压,直到可行为止。第二步必须考虑产品的科技含量(主要指性能、寿命、专利技术)。这就是全部的需要物化的成本,即“物”的因素。
四、降低成本管理的“连”的因素
“连”是指全面降低作业成本链的管理。建立理想作业链,这就必须对企业的作业进行分析,在采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减少链的长度。实现成本共享、资源共用、程序简化、操作流畅、环环相扣、耗费最低,并且使整个作业链在动态中仍能不断地获得更新和改进。这就是一个动态的“连”字。既指具体的工艺、车间、厂房连接,又指管理上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连接与指令的绝对畅通。当然“连”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总之,各个工艺“连”得越紧凑,资源利用越充分,程序越简化,操作环环相扣,成本就越低,竞争优势就越大。
五、进行成本核“算”,确立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对象和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主要指“算”的对象和程序。在作业法下,成本采用多种标准,以作业为核算对象,对同质成本库分别进行分配。计算过程与程序:确定作业,划分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设成本数据库-将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产品上-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建立成本反馈制度。成本数据库按成本中心进行设计,每一个成本数据库代表那个成本中心,同质动因的成本可以进行合并,并进行相应的成本归集和分配。月末各个作业成本中心的成本进行汇总和归集,有序地分配到已完工的产成品和尚未完工的在产品上,确定单位生产的成本和企业生产的总成本。
首先,明确会计成本核算内容和服务对象,改革生产成本核算体系。一是成本内容应包括科技价值。凡外购的专利或专有技术,都有实际价格,应根据成品的寿命和周期进行分配,计入相应的产品成本中;自创的专利,也应评估进行计算。二是产品成本不应包括数量巨大非正常的停工损失和废品损失。产品废品损失涉及材料采购、材料检测等问题,更应看到工艺和操作的问题,甚至有些废品损失也很难分清具体原因。至于停工损失,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把停工损失计入产品成本,那么成本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三是改变对定额成本的变动及其差异的分摊。目前企业对实际成本和定额成本的差异处理方法主要采取直接分摊,由于定额的标准是过去生产成本数字,不随物价上涨、流程的改进、技术的运用而得到及时的修正,因而不能准确计算生产成本。建议采用定额标准时结合实物量,再换算成货币量,从而能及时修正。
其次,关注准确计算已发生的成本和费用的同时,及时释放生产成本的准确信息。
六、为降低成本而“测”
是指成本反馈和成本报告制度基础上的总体测算。用意是将成本支出、成本变化和成本动态,及时而准确综合地反映到企业管理者手中,从而使“测”有的放矢。这里的“测”主要是指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对未来事物的运行规律和轨迹进行测算和评估,趋利避害,及时抓住经济运行的规律,为企业谋求发展、有目的地降低产品成本消耗而“测”。传统的成本报告只反映或着重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信息。实际上,生产成本只是成本发生的一个环节,在产品市场调查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产品销售阶段和后续服务阶段都将发生成本或者费用,只报告生产阶段是不够的。为了彻底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必须将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都报告上来,并按每一环节、每一阶段来累计产品生产引发的总生产成本,这种成本报告方法被称为“产品生命周期报告法”,即以产品寿命周期作为成本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够使企业管理者重视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从全局上控制企业的一切成本支出与支出细节,并能将整个产品成本支出降至最低。
通过以上六个字的分析,从管理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就是对六字诀的理解和运用,说起来抽象用起来实际。它能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完善业绩核算和考核系统,而且能使企业改变组织结构,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过程管理,适应市场竞争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㈨ 生产车间如何降成本
操作方法
01
人员方面:
(1)减少老员工的流失,减少重复的培训,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不合格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2)合理安排人员,各岗位的员工要合理安排,即不能多用也不能少用,多用了,人浮于事,少用了质量得不到保证,都是资源浪费。
(3)劳动纪律,很重要,即使优秀的员工,如果没有纪律约束,做事松散,工作不认真,总开小差,这样也同样不能提高劳动效率。
(4)适当的,必要的培训,要求员工工作时要有最有效的动作,而不是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操作方法要最合理,保证质量,提高速度,降低成本。
(5)减少非生产岗位的人员数量,除非必要,尽量减少,统计人员要起到监督考核的作用,必须到生产第一线去。
(6)在大生产期间,办公室里的人员每天抽一个人到生产第一线,
(7)在大生产期间减少正式会议的次数,由每周两次,改为每周一次。
02
机械设备方面:
(1)在大生产前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保养,以保证生产能够正常顺利进行。
(2)在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维修人员要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维修,尽可能的减少等待时间。
(3)所使用的工器在生产前也要经过调试,要保证所有器具能够最有效的使用,避免不顺手造成时间耽误。
(4)如果有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必须提前通知,车间做好必要的准备,提高减少投料量,减少过程积压,以免造成产品积压时间过长,质量不合格,造成浪费。
03
原辅材料,所有办公用品:
(1)按照今年的生产量,原辅料材料做好适当的计划,保证在生产时各物料充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但不要造成生产结束后有大量物料剩余,
(2)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保证各物料的质量,以免在生产过程中新到的物料由于质量不合格耽误生产,造成时间浪费。
(3)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各物料的浪费,生产各个环节要有严格的合格率考核,超出部分要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
(4)办公用品要严格控制,人事部负责提供应聘人员的报废纸张,可以作为非存档文件的打印。
(5)需要紧急放行的原辅材料品管部第一时间办理,并且安排QC人员现场全程跟踪,及时反馈信息,确保质量,尽量不要让生产停。
04
工艺文件、规范生文件:
(1)技术部负责在大生产前对各产品的工艺文件下发,并且保证能够有效,在大生产期间技术人员必须在生产现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2)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调整工艺文件的技术人员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得耽误生产。
(3)各工序的规范性文件车间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得违章操作,造成质量问题是最大的浪费。
㈩ 菜鸭养殖技术怎样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利润最高
一)肉鸭的生物学特性
I.生长速度侠,生产周期非常短。正常饲养情况下,28天的毛鸭活重2000克,45天的毛鸭活重3500克,均可出栏。一年饲养出栏8批商品鸭是很正常和轻松的。
2.营养代谢旺盛,饲料报酬高。在28天肉鸭体重达2000克时消耗全价颗粒饲料不到3500克,平均每1000克肉鸭消耗的饲料量在1750克以下。
3,种鸭性早熟、繁殖力强。母鸭21周左右开产,生产期一年,最多可产蛋290多枚。
4.喜水性强。但不喜欢潮湿环境和阴雨天气。
5.喜欢群体生活,胆小怕惊。
6.嗅觉和味觉灵敏性差。
7.对环境温度反映敏感,耐寒怕热。春秋季节气温适宜时肉鸭生长增重快,夏季炎热高温时不爱吃料长得慢,冬季气温低时吃料多长得慢。
8.抗病力强。与其它家禽相比患病少,死亡率低。
(二)肉鸭的品种 目前,国内饲养数量比较多的有北京鸭、奥白星肉鸭和樱桃谷肉鸭三个品种,但以樱桃谷肉鸭的数量为最多。它是英国樱桃谷公司用北京鸭和埃里斯伯里鸭通过杂交育成,目前国内规模化饲养肉鸭基本全是樱桃谷肉鸭,是肉鸭养殖中的一个较好品种。羽毛白色,喙、胫、蹼橘黄色,头大胫粗,体躯长方,背宽平,胸丰满,腿短粗。成年公鸭4.5千克,母鸭3.5-4千克,22-23周开始见蛋,50周产蛋280个,目标蛋重86克。
(三)雏鸭的饲养管理
1.雏鸭的饲养方式。(1)网上平养:在地面60厘米左右高度搭架,上面铺设塑料网,粪便可由空隙中漏下去。网上饲养肉鸭不用垫料,具有占地少,鸭床干净,管理方便等优点。但也有产前投入多,肉鸭活动空间小,饲养密度比较大,易患啄羽症等缺点。(2)地面平养:在鸭床上撒上垫料即可养鸭。一般垫料用麦秸或稻壳。若出现潮湿、及时更换垫料。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前期投入小,生产操作方便。缺点是需要大量垫料,增加了饲养成本。但合理重复使用可以减少饲养成本。各口龄肉鸭均可采用这种饲养管理方式。
2.肉鸭的育雏期。人们习惯上把0-3周龄的肉鸭称为鸭苗或雏鸭,把这段时间肉鸭的生产管理称为育雏期。这是肉鸭饲养最为重要的阶段,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鸭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与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饮水、消毒.喂料、用药等,尽量减少应激的影响,使雏鸭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为成鸭出栏打下良好的基础。
3.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前要对鸭舍进行检查维修尤其是取暖火炉不能漏烟;育雏舍做妤保温处理;对育雏器具,喂料喂水设施进行消毒。要对育雏舍彻底进行清洁消毒。刘原来已使用过的鸭舍应全部清除垫料,合内地面清扫干净,饮水岛清理干净,疏通水沟,排除污水。然后对舍内舍外彻底消毒,面面俱到,不可遗漏。消毒方法有喷洒法,薰蒸法等。舍内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薰蒸消毒后要通风2~3天,以便晾干和消除异味。 所有设备、用具在洗净之后用百毒杀戎地面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育雏室采用熏蒸法消毒时,可将所有洗净的设备,用具放入舍内 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l 5毫升和高锰酸钾7.5克,加少许水混合后,人迅速离开,密闭2天以上。消毒后牢置几天。
雏鸭进舍前一天,应铺好垫料。垫料要求干净、干燥、柔软,无尖硬杂物,切忌霉烂。一般用麦秸或稻壳铺4-5厘米厚。其次要准备好饮水器,雏鸭需的饮水器不宜过大或太小,以雏鸭不能进到里面洗澡为宜。
4.育雏期的温度控制。目前,多数地方的鸭农都采用火炉取暖和高温育雏。实践证明,在育雏期间,特别是在第一周要保持适当高的温度是育雏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北方常用火炉烟道供热。1日龄时的室内温度保持在34—35℃。此后每天降1℃。育雏温度应随口龄增长,由高到低而逐渐下降。至3周龄,即20天左右时,应把育雏温度降到与室温大致相当(20~25度)的水平。舍内温度计应吊挂在舍的两侧,不要靠墙和立柱,高度以不让雏鸭嘴触到为宜。育雏温度是否合适,除根据温度计外,还可以从雏鸭的动态观察出来,这是最简易实用的方法。当育雏温度合适时,雏鸭活泼奸动,采食积极,饮水适量,过夜时均匀散开;若温度过低,则雏鸭密集聚堆,靠近热源,若温度过高,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食欲降低,活动减少;饲养人员应该根据雏鸭对温度反应的动态,及时调整育雏温度,提高雏鸭的成活率。高温育雏有助干卵黄快速吸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进而提高成活率,有力后期育肥。
5.育雏期的湿度控制。湿度是指雏鸭牛活环境周围宁气中水分的含量:空气中水分含量少,空气于燥,加上室内温度很高,再供水不足,会导致雏鸭脱水甚至死亡,如果空气中水分含量多,舍内温度很高,会导致鸭苗有闷热感。如此时舍内湿度大,温度偏低,会导致鸭苗有湿冷的感觉,聚大堆,刁;爱动,不采食。影响雏鸭的生长和健康。高湿高温,低温高湿、低湿低温都会使鸭苗正常生物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易诱发多种疾病。所以,要求在保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将育雏舍的湿度调整控制在约70%左右。地面垫料平养时特别要防止高湿。垫料湿度过大,太凉影响卵黄快速吸收。以后随日龄增加,要注意保持舍的干燥,一般把相对湿度控制在6 0%—75%范围内。
6.育雏期的密度控制。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地面或网上单位面积饲养雏鸭数。密度要适当。密度过大,雏鸭活动不开,采食、饮水困难,空气污浊,不利于雏鸭生长,密度过小,鸭舍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不同的饲养方式,雏鸭饲养密度略有区别。地面垫料平养:育雏期雏鸭的饲养密度30~35只/平方米,育成期5只/个方米。网上高床饲养:育雏期雏鸭的饲养密度40—50 31/平方米,育成期6只/平方米。
7.育雏期的光照控制。适当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雏鸭的采食和运动,有利于雏鸭的健康生长。育雏前期光照时间长。强度大。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强度逐步减小。l~2日龄24小时光照:3-4日龄22小时:5-6日龄20/1、时:7日龄后视情况控制在16一18小时之间。光照强度在育雏初期使用100度白炽灯或36瓦节能灯。大强度光照有利于雏鸭兴奋,增加采食。在7日龄以后,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也逐渐降低灯泡瓦数,夜间提供灯光量度以肉鸭能看清采食、饮水的设备为宜,便于雏鸭熟悉环境,寻食和饮水。一般多用8瓦左右的节能灯,既省电,又可保持鸭群安静。
8,育雏期的通风调节。由于育雏期间为了保持鸭舍内的温度,采取了多种封闭保温措施,减少了鸭舍内空气的流通。但雏鸭的饲养密度人,排泄物多,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也增多。因此,必须注意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排出氨气最为重要)。适当的通风可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良好的通风对于加快肉鸭迅速生长非常重要。夏季加大通风还有利于降低鸭舍内温度‘冬季通风时注意保温,防止“贼风”,防止因通风导致鸭舍内的温度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