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零售业售价金额核算商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商品零售业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会计处理流程
"库存商品"帐户的金额是否为含税售价的金额,决定于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1.进货的核算。某商业零售企业购进商品一批,对方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税额17万元。购进商品款项通过银行支付。该批商品当月到达验收入库,进销差价率为15%,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则:
购进商品支付款项时:
借:商品采购1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贷:银行存款117万元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15万元〔100×(1+15%)〕
贷:商品采购100万元
商品进销差价15万元(100×15%)
2.销售收入的核算。若该企业本月实现销售金额为93.60万元(含向购买者收取的销项税额),收到的货款已存入银行。则:
借:银行存款93.60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万元
3.结转销售成本、应抵税金。在进行上述会计处理的同时,按商品不含税的售价金额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按上笔分录的销项税额(含税售价金额与不含税售价金额之差)冲转“应抵税金”科目。
借:商品销售成本80万元
贷:库存商品80万元
4.结转进销差价。月末结转进销差价时,仍然采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假设本题无期初余额,则:
差价率=15÷1115×100%=13.04%。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80×13.04%=10.43(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商品进销差价10.43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10.43万元。
5.结转利润。将“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和借方。
借: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贷:本年利润80万元
借:本年利润69.57万元(80-10.43)
贷:商品销售成本69.57万元
6.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库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额抵减“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然后再与有关项目进行合并,将结果数填入该表的“存货”项目。本例库存商品进价成本为30.43万元〔(115-80)-(15-10.43)〕。
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若上例中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3%),其会计处理如下:
1.
进货的核算。购进商品时:
借:商品采购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万元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15万元〔117×(1+15%)〕
贷:商品采购100万元
商品进销差价15万元(100×15%)
2.销售收入的核算。商品销售收入=92.7÷(1+3%)=90(万元),应交增值税额=90×3%=2.7(万元)。
借:银行存款92.7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9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7万元
3.结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90万元
贷:库存商品90万元
4.结转进销差价。差价率=15÷115×100%=13.04%。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差价率=90×13.04%=11.74(万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11.74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11.74万元
5.结转利润:
借:商品销售收入88.30万元
贷:本年利润88.30万元
借:本年利润81.39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78.26万元(90-11.74)
Ⅱ 商业销售成本怎样核算
商业销售成本怎样核算
批发零售业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价金额核算法、毛利率法、进价金额核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并不是硬性规定的,由企业自行选择,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一、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据此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二、售价金额核算法这是在实物负责基础上,以售价记账,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实物负责制。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经营的品种和地点,划分为若干柜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的商品承担全部责任。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的进、销、存一律按销售价格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反映售价总金额,明细分类账按实物负责人分设,反映各实物负责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售价金额,在总账控制下,随时反映各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由于“库存商品”账户按售价反映,而商品购进支付的货款是按进价计算的;因此,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以反映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正确计算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
4.加强物价管理。商品按售价核算后,如遇售价变动,就会直接影响库存商品总额,因此,必须加强物价管理,明码标价。
5.健全商品盘点制度。“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按售价记账,没有数量控制,只有通过盘点才能确定实际数量,因此,必须加强商品盘点,才能检查库存商品账实是否相等及其实物负责人的工作质量和经济责任。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减少工作量,是零售企业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账不能提供数量指标以控制商品进、销、存情况,一旦发生差错,难以查明原因。三、进价金额核算法这是以进价金额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一律以进价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 2.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大类或柜组设置,对需要掌握数量的商品,可设置备查簿。
3.平时销货账务处理,只核算销售收入,不核算销售成本。月末采取“以存计销”的方法,通过实地盘点库存商品,倒挤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本期进货总额-期末库存商品进价金额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节约人力、物力,但手续不够严密,平时不能掌握库存情况,且对商品损耗或差错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适用于鲜活商品的核算。
满意请采纳。
收起
Ⅲ 如何计算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2、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销售成本; 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拓展资料:
销售营业费用:
一是根据“营业费用”的借方发生额,对照有关凭证,稽查开支是否真实合理,有无超过标准列支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二是将本期营业费用与上期营业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期各月的营业费用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三是选出重要或异常的营业费用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有无跨期入账的现象。
四是核对营业费用有关项目金额与累计折旧、应付工资、预提费用等项目相关金额的勾稽关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检查营业费用的结转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多转、少转或不转营业费用,人为调节利润情况。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Ⅳ 零售价法计算商品成本
30000-6000+20000-16000
Ⅳ 怎样核算零售价
按照商业的惯例,批发业采用的是顺加作价法,例如进价100元,毛利10%,则批发价为100×(1+10%)=110元;零售业采用的是倒扣作价法,零售价=进价÷(1-毛利率),以你所说为例,零售价=49.5÷(1-60%)=123.75元。
之所以采用不同的算法,是为了方便作价和核算,批发业讨价还价的情况较多,作价时只要掌握最低毛利率就可方便算出卖价,零售一般不还价,用每天的营业额乘以毛利率就可算出当天毛利。
拓展资料:
零售价指商业零售单位向个人或集团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价格,一般也称市场价或市值、零售价格。
"零"与"整"相对,"零售"与"批发"相对,是把批发来的货物再"化整为零",一件一件地卖给最终消费者,即零售。
零售价就是相对批发这个概念来说的,代理商或者销售商和生产厂商协商、签约、例行法力程序后,产品和服务享有特权,那么代理商或者销售商所持有的产品和服务再和消费者交易的过程中,代理商或者销售商要谋取一定的利润,这利润涵盖代理商或者销售商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和劳动,那么这个产品在出厂的价格上提高一部分,调整的空间就是代理商或者销售商获得利润。这种卖给最终消费者把成本和销售利润算在一起的价格就是"零售价"。
零售价格可按多种标准划分:
按产品部门划分,有工业品零售价格、农产品零售价格、饮食业零售价格、服务收费价格和运输价格;
按消费性质划分,有消费资料零售价格和生产资料零售价格;
按价格管理方式划分,有国家规定的零售价格、国家指导的零售价格和由市场调节的零售价格;
按零售价格的适用范围划分,有全国统一零售价格和地区零售价格。
零售价格由以下要素构成:
当地批发企业的批发价格,即进货价格;
从批发企业到零售商店的市内搬运费;
资金占用利息、零售商品损耗、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费,即流通费用;
零售企业营业税;零售企业利润。
零售价的特点:
①零售价格处于流通和消费两个领域的接合部,体现国家、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
②处于价格体系的末端环节,工农业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最终要通过零售价格来实现;
③在劳动者货币收入一定的条件下,零售价格的高低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政治经济的大局。
Ⅵ 零售企业用进价核算商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摘要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Ⅶ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7)、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8)、零售价法
就是库存商品按零售价核算,零售价和实际进价的差额计入进销差价科目,月底分配;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年度内各月可采用"综合差价分摊法"或"分类(柜、组)差价分摊法"计算本期营业成本,但在年终决算前,应对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Ⅷ 产品零售价是成本价的多少
一件商品的成本价是x元,如果利润是成本的20℅,利润=20℅x元,那么 零售价=成本+利润=120℅x元,先按零售价的七五折优惠出售,现售价=75℅×120℅x=90℅x元
零售价=(1+20℅)x=120℅x(元)
七五折优惠后,现售价=75℅×120℅x=90℅x(元)
答:零售价应该定为90℅x元,按零售价的七五折优惠的现售价是90℅x元.
Ⅸ 零售药店的营业成本如何核算,我可以不用进销差价核算吗
可以的.
新制度要求药品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就是同以前的耗材核算方式是一样的。
购入:借:库存商品---药品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药房领药:借:库存商品---药品
贷:库存商品---药品
售出:
借: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贷:医疗收入---门诊收入---药品收入
结转成本即做:
借:医疗业务成本---药品费
贷:库存物资---药品(成本价)
月底结转结余:
借:收入
贷:成本倒挤本期结余
(9)零售商品的成本价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
贷:库存商品
Ⅹ 零售商品如何定价呢
产品定价公式 1、不含税:进价*(1+毛利率) 2、含税:进价*(1+毛利率)*税率1.17 进价是指进货成本(含运费) “1-销售毛利率”。 例如:一件商品的成本价是8元,规定销售毛利率是20%,则该商品的销售价格应该为: 销售价格=8/(1-20%)=10元。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X100%=(10-8)/10X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