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发展冷链物流
在体系建设上,规划具体对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环节提出要求。
一是在生产环节 ,强调要对接畜禽主产区与主销区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主要集中强调冷链设施建设包括鼓励宰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和低温分割加工车间、配套冷库等设施。在肉类加工环节,提出集中规模化屠宰,重点在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等加工环节强调加强全程温控与保障监管追溯。
二是在肉类仓储运输环节 ,支持肉类公共冷库改扩建、智慧化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专业冷藏车等设备的使用。强调冷链储运链条不断链,全程冷链保障并做到温度监控。其中较为新颖的提出了发展“牧场+超市”、“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以此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减少冷链流通损耗。以此促进冷链物流产业上下游融合。
三是在贸易环节 ,鼓励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对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生鲜店铺、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营零售网点,健全冷鲜肉生产、流通和配送体系的内容。以此提升冷鲜肉消费占比方面。
未来,冷链物流企业可在已有业务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做到全链条发展,对构建肉类冷链物流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安阳天韵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生猪屠宰为主导,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食品制造、冷链物流、零售终端等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年屠宰生猪50万头,主导产品包括冷鲜肉、高中低温白条、猪副产品等。本公司致力于高低温肉制品系列,为有效保障冷鲜肉食品安全,天韵食品构建了严格的产业链检疫安全体系,实现了从生猪源头一屠宰、检疫、分割检疫、冷链配送、终端销售全程检验检疫可追溯。为消费者的食用冷鲜肉的储藏保存和食品健康安全构建了坚实的保障。
2. 冷链物流发展前景怎么样
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统计,2014-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500亿元开始逐年增长,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为3832.0亿元,比2019年增长440.8亿元,同比增长13.0%,并且仍保持增长态势。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冷链运输中车辆的修理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高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
主要表现为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物流设施设备的落后、管理水平尚待提高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冷链物流成本的高起。
冷链物流车辆较普通运输车辆价格高,车辆保养维修费用高,实现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关键环节需要冷链物流车辆软件配置支持,冷链物流车辆收入往往难以覆盖车辆运维成本。
4. 如何解决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
冷链物流一直被看好,但是与其相伴随的是冷链成本较高,盈利甚少,这成为冷链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现在就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的分析。
养殖户在供货的时候就需要进行保鲜的,如捕捞业的生虾时打捞时需要加氧,运往保温船,再搬运到保温车中。而为保证成活率,捕捞到销售要保持在两个小时之内,如果天气情况恶劣,则产生的消耗更大些。同时,批发商需要收取养殖户或种植户的中介费用。
再看批发商,批发商主要销售给当地摊位或者是饭店,而在收货转货的过程中存在缺乏冷藏或者冷藏不达标的情况。
再看车队和司机这一环节,冷藏车的成本油、工人费、司机费、路费、以及可能出现的超载罚款费用,再加上季节性的费用不平衡等因素,司机的利润不高,如果是运输活鲜,则还需要打氧、低温等各环节不能出错,由于冷藏车车停制冷不能停,因此在市区运输时会产生更多油耗。同时客户运输运量难以控制、生鲜运输等时效性较强这些问题也给冷链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消耗。
在冷库等冷藏体中,中国冷库温控无分级或分级不严格,有可能不需要冷藏冷冻的货物放到了冷冻库,需要冷冻的又放到了冷藏库,造成生鲜的电力的损耗。
而如何解决成本高的问题呢?首先需要实现产业规模化,只有形成了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则会形成规模效应,冷链物流的相关物流成本则会下降并且稳定下来。其次,实现产品的集中送货和约定送货,这样减少了冷藏车的空载空置问题,也可以实现产品的及时和新鲜。再次,对冷库的技术改造和冷藏车入冷库装卸货,实现冷藏产品的按温度等级分类放置,同时冷藏车入库可以减少装卸货这段时间产品的损耗问题。而通过这样方法,冷链物流的成本才会真正的降低下来。
5. 冷链物流成本有哪些
冷链物流是专门针对生鲜食品而建造的物流体系,这就对物流企业有很高的要求,并且运费也非常的高昂,一度被称为贵族物流,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沉痛的负担。
冷链物流的高费用和高要求:
首先做冷链物流需要建造一个冷库用来存放货物,之后还要建设配套的制冷和控制系统,再加上制冷车和每年消耗的电费,成本就成为了一个几何数字,这些最后都是要摊到托运人身上的,自然冷链物流的价格就是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现在食品安全心系每一个人,使得各个食品企业对食品运输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加大,在经过实践的证明,冷库的优点也在一步一步的体现出来。
现在的很多物流行业为了增加收入,已经开始做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调整,本来由于高成本的原因,冷链物流是大型商超的专属,也是有这些大企业才做得起冷链物流。像便利店和餐饮企业的市场是很大的,这就需要一条新的低成本冷链物流体系的出现来解决。随着生鲜食品市场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冷链物流黄金期的到来已经不远了。(摘自长风网)
希望对你有帮助!
6. 冷链物流成本控制有哪些理论方法
控制成本无非就这几点啊,一是科学管理减少损耗,比如很多损耗是装卸时候不规范,导致货物受损的,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二是提高周转效率,减少储存的成本,如提高运送的效率,尽快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啊,等等。
7. 冷链物流成本怎么样
正规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成本较高。冷链物流需要对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全程低温控制货物,对物流的运输要求比较高,因此成本也会比较大。
8.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着哪些挑战
客观地说,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若想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还有三大障碍亟待克服:
1、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以冷库为例,我国冷库容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到10742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而我国的人均冷库容量却与冷库总容量呈倒挂态势。2016年,全球人均冷库容量为0.2立方米,而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均冷库容量高达0.96立方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0.143立方米。同时,我国沿海地区冷链基础设施相对分布较多,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
可否认的是,冷链物流的基础配套设施初始投资成本巨大,而这种投资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时,盈利能力总是较低的。因此,仅靠民间资本力量很难实现快速发展与完善。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初期,大多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冷库等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2、冷链市场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
我国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都不甚健全,缺乏必要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加之冷链运输货品种类繁杂,各地对于冷库、车辆的规范化要求差异大,对冷链行业的标准设立而言也是一种障碍。从本质上来看,冷链是通过集约化、标准化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利润的,所以前端企业生产、加工包装以及政策都亟需标准化和规范化。
3、冷链信息化程度还有待进步
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目前还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导致“断链”现象严重,冷链腐损率较高。在新零售热潮下,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应进一步得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进而通过技术集成化、信息系统化、装备智能化、运作集约化的转型与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