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为什么胶囊比片剂生产成本高
扩展阅读
石油干馏后有什么 2025-05-16 15:23:39
57分钻石是多少克拉 2025-05-16 15:18:08
中石油怎么样才不亏 2025-05-16 15:18:02

为什么胶囊比片剂生产成本高

发布时间: 2022-08-23 06:01:50

1. 普通片剂、胶囊、颗粒剂、分散片区别在哪里

普通片剂、胶囊、颗粒剂是人们常用的药物剂型。现在,在医生处方的药物中,还有另外一种药物剂型――分散片。普通片剂、胶囊、颗粒剂、分散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普通片剂剂量准确
将药物成分与适宜的辅料通过一定的制剂技术制成外观光洁、色泽均匀的片状或异形片状剂型。它有适宜的硬度,便于口服,在胃液中15分钟左右崩解。片剂是一种固体制剂,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剂量准确。但普通片剂口服后在胃肠道的崩解时间长,一般15~20分钟,容易对胃粘膜产生损伤,宜饭后服用。
胶囊掩盖不良气味
胶囊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影响,当囊壳化开以后,药物成分可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由于有的药物必须在肠内溶解,故需要将其装填在肠溶胶囊剂中,以保证药物在肠道溶解而发挥效力。胶囊具有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外形整洁美观等优点。胶囊进入人体后,从胶囊外壳融化到里面药物充分溶解,至少需要15~30分钟。但胶囊剂在高温潮湿环境下胶囊壳容易软化、霉变,对保存条件要求高。
颗粒剂溶解迅速
颗粒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温水溶解后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口感好,适合老人和儿童使用。但是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容易结块、霉变,不宜长期保存。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杂质含量高,相对的副反应比较多,适合北方干燥环境贮藏。
分散片崩解迅速
分散片是将药物成分微粉化后,与崩解剂、表面活性剂和溶胀辅料等混匀压制而成的圆形或异形片剂,具有服用方便(既可吞服,也可加水分散后服用,还可口中吮服)、崩解迅速、吸收好和起效快等特点,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某些药物的疗效。崩解迅速是分散片最显着的特点,一般可在接触水后3~5分钟之内几乎完全分散均匀,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病人。分散片作为一种剂型也有其局限性。在生产过程中,一般要求将原料药进行微粉化处理,增加了生产工序;由于要选择良好的崩解剂,成本较高;质量要求相对较高,质量标准控制难度较大等。储存条件也较一般片剂要求更高,由于分散片使用的崩解剂量较大,吸湿性较强,对包装材料的阻湿效果要求更高,故包装及贮藏成本较高。
商品的剂型一般不会改变其使用效果,在制备工艺上有所区别,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因此,无论是服用分散片,还是服用普通片剂、胶囊、颗粒剂,患者均应遵守医嘱。

2. 胶囊和片剂有什么区别

片剂是指普通片,非肠溶片,缓释片等吧 用胶囊装的药物,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口感不好、易于挥发、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以及易吸入气管的药。这些药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流失、药物浪费、药效降低。另外,有些药物需要在肠内溶解吸收,胶囊是一种保护,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 片剂是由原药、填料、吸附剂、黏结剂、润滑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香料、色料等组成。先将物料粉碎、造粒,干燥,再用压片机制成片状,。也有的不需造粒和干燥,直接压成片剂。 在片剂质量上要求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小,崩解时间或者溶出度符合规定,硬度适当,外观美,色泽好,符合卫生检查标准,在规定贮藏期性质稳定等。剂量准确,理化性质稳定、贮存期较长,使用、运输和携带方便、价格低、产量高。 片剂的特点是: 1计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2质量稳定,携带、运输、服用方便; 3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也容易达到。 胶囊剂与片剂相比较除以上特点外,还有: 1生物利用度高。因为制备不加粘合剂和压力,所以胃肠道中崩解较片剂快,吸收好。 2提高药物稳定性。如对光敏感、遇热不稳定可装入胶囊。 3含油量高不易制成片剂的可制成胶囊。 4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3. 请问颗粒剂的成本比普通片剂,胶囊剂高在哪里

颗粒剂是中药,大概都认为中药比西药好吧

4. 药为什么要做成药片或胶囊,有区别么

一、药做成药片的原因:

1、计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2、质量稳定,携带、运输、服用方便。

3、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也容易达到。

二、药做成胶囊的原因:

1、有的药是有苦性的,制成胶囊服用就免了受这个苦了。

2、有的药物是由多种药粉混合而成或是粘性液体,而药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制成胶囊服用方便。

3、减少药物在口腔中浪费,让药物在胃里全面吸收。

三、区别:

1、从剂型来看:

胶囊和药片都属于固体制剂,胶囊是固体制剂中的胶囊剂型,而药片属于固体制剂中的片剂剂型。

2、从吸收快慢来看:

固体制剂如胶囊剂和片剂,主要方式是口服,给药后需经药物的溶解,再经胃肠道上皮细胞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治疗的作用。口服制剂吸收快慢顺序一般为胶囊剂>片剂。此外,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填装于囊壳中,不同于片剂,未经机械挤压等过程,因此胶囊剂一般起效快于片剂。

3、从优点来看:

胶囊剂的优点之一为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即含油量高的药或是难以制成片剂的液态药制成软胶囊,具有使用方便、剂量明确的特点。

4、从崩解时限来看:

①硬胶囊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和肠溶胶囊应在1h内全部崩解。

②普通片崩解时限为15min;分散片、可溶片为3min;舌下片、泡腾片为5min;薄膜衣片为30min;浸膏片、糖衣片、肠溶衣片为1h。

另外,胶囊剂是把药物制备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后,再填充于囊壳中,相比于片剂,成产成本相对高些。

(4)为什么胶囊比片剂生产成本高扩展阅读:

胶囊剂的特点:

1、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装于胶囊壳中可与外界隔离,避免光线空气水分的影响,对具有不良臭味和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掩蔽保护和稳定作用。

2、可使药物在体内迅速起效。药物以粉末或颗粒状填充于胶囊中,与片剂丸剂等剂型相比,制备时没有机械压力的影响,可在胃肠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

3、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如软胶囊,方便服用和携带。

4、 可延缓或定位释放药物。药物制成颗粒或小丸,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衣材料,装入胶囊,使药物具有缓释延效作用。肠溶胶囊可使药物定位释放于小肠。还有控释胶囊可在规定介质中缓慢恒速释放药物。

药片做成不同的颜色形状的原因:

1、药片的颜色和形状有利于药物品种间或剂量间的区别,以确保药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混淆。

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天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可以减少他们的用药错误。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很多时候是记住药物外观(颜色,形状),而不是名字。有时患者看到自己常吃的药颜色变了,会跟药师求证是不是同一种药物。而药房调配的药师在把药物发给患者之前,都要最后核准药品外观,以免出现错误。

2、涉及专利

有些药品生产商将其产品的外观(包括尺寸,形状,颜色,质地和香气)注册为专利,作为商标法的所有权,称为“商业外观”。甚至可以根据药品外观,辨别出具体的药物名称。仿制药制造商是不允许仿制这些品牌药品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

特别是对于新的药物,制造商都会尝试不同的药物名称,颜色,形状来避免重复其他药物。而他们也会询问药师的意见,比如他们的新药应该是什么名称/颜色/形状,然后请专业设计师来设计药品的颜色,形状,以突出其产品特性。

3、提高药物稳定性

不同药品的理化性质不同,比如对光照的敏感度不同,对光不稳定的药物可以通过用深色的包衣或胶囊壳来起到一定的遮光作用。

4、矫味作用

药片外层的糖衣可以起到矫味的作用,为了区分而给糖衣设定不同颜色。

5、防潮或防失水作用

包膜衣片可以避免药物吸潮变质或因干燥而裂片。通过包衣技术还可以使药品表面光滑,避免掉粉,粘连等。

5. 同一种药品厂家不同为什么价格差距较大

药品的价格取决于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生产期间的药厂成本、上市后的药品推广费用、销售环节的多少、以及药品招标等各种因素。

1、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药品的价格的确会出现悬殊。比如大家体会比较明显的就是有些进口药品和相同的国产药品,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况。那么您知道为什么很多进口药品会比国产药品价格高呢?

我们知道国外药品进入国内市场首选要取得许可证,并且从国外引进药品还要交纳关税、运费等费用;另外,国外进入中国市场的药品大部分是原研品种,在研制的过程中花费了巨额的研究经费等。而国产药品大部分都是仿制药,研究费用比较少,再加上国内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成本会相对较低,所以进口的药物在价格上要高于国产药品。

国外的药品的标准有些时候会高于国内药品,在纯度、吸收等方面会比国产药品要高。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现在国产药品的质量层次也已经提高了很多,国内一些药物生产企业的药品已经不亚于进口药品。

2、造成药品价格出现差异的原因,除了国产和进口的区别之外,就是同是国产的药品,它们之间的相同药品也会有差异。比如药品的原料、药品的辅料、剂型和制备工艺的不同。药品等药理成分一样,不代表组成药品里面其它成分相同。比如使用不同的辅料,就会导致生产成本出现悬殊。

纯度高的原料药,成本就会比较高;比如在一些胶囊、颗粒、片剂等药品中加入辅料是为了起到助溶、粘合、崩解、增味的作用,同样成分的药品,不同的剂型价格也会不一样。如遇胃酸会影响效果的药品,就需要添加辅料使其在肠部溶解,另外,一些药物为了增加口感,会添加口味调味剂,如山楂香精等,这些技术都会影响药品的价格,所以比较药效时,消费者要看主要成分,因为从药理上讲,主要成分相同的两种药,药效相同。

3、为了宣传药品,特别是很多非处方药,有些企业花费很多做相关的广告推广,这些费用都会加载到最终药品的零售价里面。另外,药品的价格还会受到中间环节的影响,如果药品从出厂到卖到患者的手中,中间的代理商越多,中间的经过的药品销售配送的公司越多,那么很显然就会导致药品到达药店或医院后的药品进价相对的提高了。因此,做了这些成本的药品,药价就会相对高于其它企业的同样药品。

4、最后,药品的价格是取决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的成本等各种因素。而药品的安全性则取决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和治病的效果。它们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因此价格高的药品不一定是更加安全有效的药品。同样的道理,药品价格低不代表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就低。

6. 胶囊 片剂 咀嚼片 人们把药制作成不同的形式是为什么

片剂的特点是:1计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2质量稳定,携带、运输、服用方便; 3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也容易达到。 胶囊剂与片剂相比较除以上特点外,还有: 1生物利用度高。因为制备不加粘合剂和压力,所以胃肠道中崩解较片剂快,吸收好。 2提高药物稳定性。如对光敏感、遇热不稳定可装入胶囊。 3含油量高不易制成片剂的可制成胶囊。 4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7. 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感冒药是胶囊,有些却是片剂,有区别吗

是这样的哦,片剂服用方便,便于识别而且成本低廉,但药物不够分散,吸收相对较差。胶囊剂是以改善药剂的服药条件发展起来的,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便于服用。而且胶囊在胃肠道中分散快、吸收好,所以我感冒的时候一般都是吃快克胶囊的。

8. 片剂好还是胶囊剂好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同类产品,胶囊的吸收比普通片剂要好。
但是片剂也分普通的,肠溶的,分散的,缓释的等等。它的服用方法和生物利用度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肠胃不好,用肠溶的对胃的刺激性相对就小点;分散的吸收比较快;缓释的是服用次数少,方便!所以也要根据个人情况,结合病情,看看用哪种剂型比较合适。

9. 西药主要分为胶囊和药片,这两种有什么区别

计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也容易达到。
二、药做成胶囊的原因:
有的药是有苦性的,制成胶囊服用就免了受这个苦了。
有的药物是由多种药粉混合而成或是粘性液体,而药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制成胶囊服用方便。
减少药物在口腔中浪费,让药物在胃里全面吸收。

三、区别:
从剂型来看:
胶囊和药片都属于固体制剂,胶囊是固体制剂中的胶囊剂型,而药片属于固体制剂中的片剂剂型。
从吸收快慢来看:
固体制剂如胶囊剂和片剂,主要方式是口服,给药后需经药物的溶解,再经胃肠道上皮细胞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治疗的作用。口服制剂吸收快慢顺序一般为胶囊剂>片剂。此外,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填装于囊壳中,不同于片剂,未经机械挤压等过程,因此胶囊剂一般起效快于片剂。

有些药品生产商将其产品的外观(包括尺寸,形状,颜色,质地和香气)注册为专利,作为商标法的所有权,称为“商业外观”。甚至可以根据药品外观,辨别出具体的药物名称。仿制药制造商是不允许仿制这些品牌药品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