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废品的成本为什么要减去

废品的成本为什么要减去

发布时间: 2022-08-20 09:27:50

⑴ 什么是废品,废品损失的核算内容包括哪些

废品:生产中的废品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废品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可修复废品,另一种是可修复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可以修复,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废品损失的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中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废品的净损失指用废品的成本扣除废品的残料价值及由责任人赔偿以后的损失净额。)二是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拓展资料:

一、什么是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是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其经济内容包括:(1) 报废损失。指不可修复的废品到报废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扣除回收材料和废料价值后的净损失。(2) 修复费用。指可以修复的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由造成废品的过失人负担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中扣除。下列损失不作为废品损失:产品“三包”损失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而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售价低于合格品售价所发生的损失,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造成的毁损、变质等损失。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中,废品损失应列作产品成本中的独立成本项目,以便正确反映由合格产品成本负担的废品损失费用,有利于产品成本结构分析。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废品损失可在“废品损失”帐户进行核算,辅助生产车间的废品损失,一般直接在“辅助生产”帐户核算。对于人为过失造成的废品损失,应分清经济责任,予以索赔,自然灾害造成的废品损失、则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二、废品损失的处理政策
(1)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企业,发生销售退回的“三包”损失,包括修理费、退修或调换产品的运杂费,退回报废产品的实际成本减去残值后的净损失等,可列入企业的管理费用,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2)对于产品质量较差,但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即可降级出售或使用的产品,应作为次品处理,其损失在销售中体现,不包括在废品损失之内。

三、废品损失规格:
废品按其不符合原定规格或技术标准的程度,可分为可修复废品可不可修复的废品。可修复废品,指废品经过修复可以使用,而且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合算的;不可修复的废品指废品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废品损失,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减去废品可回收残值后的报废损失、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包括退回废品时所支付的运杂费等,应作为管理费用处理,不包括在废品损失之内。
可修复废品的损失一般与合格产品发生的费用一样,先根据材料费用、工资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分配表借记“废品损失”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⑵ 为什么废品损失一般都由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产成品成本是从生产成本分配得来的。 废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应归入生产成本,然后月末在通过结转成本将应产成品分摊的部分结转入产成品,销售后转入销售成本。废品损失均须在发生废品的当月计入本期完工同种产品的成本。废品净损失,应该全部归由本期完工的同种产品成本负担,列入“废品损失”项目,即从“基本生产─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产品”账户的借方,结转后的“基本生产─废品损失”账户应无期末余额。
拓展资料
生产中的废品是指那些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不能按照原定用途加以利用的,或是只有通过加工修复后才能利用的产成品和半成品,而不论它们是在生产中发现的,还是在入库后发现。废品损失是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其经济内容包括:
(1) 报废损失。指不可修复的废品到报废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扣除回收材料和废料价值后的净损失。
(2) 修复费用。指可以修复的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由造成废品的过失人负担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中扣除。下列损失不作为废品损失:产品"三包"损失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而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售价低于合格品售价所发生的损失,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造成的毁损、变质等损失。
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中,废品损失应列作产品成本中的独立成本项目,以便正确反映由合格产品成本负担的废品损失费用,有利于产品成本结构分析。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废品损失可在"废品损失"帐户进行核算,辅助生产车间的废品损失,一般直接在"辅助生产"帐户核算。对于人为过失造成的废品损失,应分清经济责任,予以索赔,自然灾害造成的废品损失、则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⑶ 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怎么计算呢具体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两种:
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法。将本期某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合格产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确定应由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计算法,即根据各产品的废品数量及其各项生产费用定额计算出废品损失总额,再减去废品残值,即是该种产品的废品损失数额。
在采用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时,由于废品报废以前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合格品一起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所以不能直接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确定该废品损失。需要将“基本生产成本”及其明细账归集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废品与合格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不可修复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及其所属明细账转入“废品损失”及其明细账,或直接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及其明细账的废品损失成本项目。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废品,可以按废品所耗的原材料费用和合格品所耗的原材料费用比例分配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及其明细账的原材料费用,按废品所耗的生产工时和合格品所耗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及其明细账的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加工费。
【例】某企业二车间本月生产乙产品400件,其中合格品395件,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5件。乙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列生产费用合计为:原材料32000元,工资及福利费15650元,制造费用
18780元,合计66430元。原材料系生产开工时一次投入,故按合格品数量和废品数量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生产工时为:合格品3100小时,废品30小时,合计3130小时。废品回收的残料计价140元,应收赔偿款120元。
原材料分配率=32000/(395+5)=80
废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5x80=400(元)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15650/(3100+30)5
废品应负担的工资及福利费=30x5=15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18780/(3100+30)=6
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x6=180(元)
拓展资料:
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区别
可修复废品指经过修复后仍可达到合格产品要求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可修复废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种品在技术和工艺上可以修复达到合格产品的要求;二是修复所需费用在经济上比较合算,低于重新制造需要的费用。如果以上两个条件都不符合要求,那么,可修复废品就没有修复为合格品的可能和必要。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指在工艺上技术上不可修复、经济上修复又不合算的废品所发生的损失。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实际成本扣除回收材料和废料价值后的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实际成本在成本计箅中是同合格产品的成本混在一起的,要用适当方法加以确定。
有的可以根据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有的可以按照废品所消耗的定额费用计算。废品实际成本计算出来以后,再减去回收材料的价值和废料价值,如有过失人赔偿款.还要减去赔偿款|即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额应由当月完工的该种产品负担,在产品成本一般不负担废品损失。

⑷ 当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品时,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何变化

当废品为不可修复时,企业的产品总成本会减少(因为产量减少了),但产品的单位成本会增加。
废品损失也可不单独核算,相应费用等体现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

⑸ 车间报废的成本怎么算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可修复废品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其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也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在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记入:“废品损失”成本科目。
(2)废品损失的范围: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⑹ 发生废品损失时,可能会降低产品总成本吗为什么

有可能,当废品为不可修复时,企业的产品总成本会减少(因为产量减少了),但产品的单位成本会增加

成本核算中,废品怎么核算呢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可修复废品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其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也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在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记入:“废品损失”成本科目。

(2)废品损失的范围: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⑻ 废品损失都有哪些计算核算的方法

在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过程中,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是关键。不可修复废品成本通常是从该种产品的实际生产费用中区分成本项目计算确定的。按成本项目分别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实际成本的公式如下:
废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某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量)×废品约当量
废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量)×废品约当量
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制造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量)×废品约当量
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时,应注意到,不可修复废品是发生在制造过程的中途,还是最后阶段,这对废品数量的确定及其费用分配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废品损失的核算:
1、计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证
“废品通知单”是计算废品损失的主要原始凭证。它由企业质检部门在发现废品时填制,也可由产生废品的单位(分厂、车间或班组)填制。“废品通知单”应包括的内容有:⑴废品的种类和数量,⑵产生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责任以及废品的生产工时,⑶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⑷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该单一式三联:一联由生产单位存查,一联交质检部门,一联交财会部门核算废品损失。只有审核无误的“废品通知单”,才能作为核算废品损失的原始凭证。
2、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的核算
废品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二者的含义不同,核算也不相同。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复可以重新入库出售的产品。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这些费用最终由该类产品的成本负担。所以,修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成为可修复废品的主要核算内容。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这些费用发生时应根据相关原始凭证归集到“废品损失”账户。材料费用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归集;人工费用根据“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汇总表”直接或按生产工时等资料分配计入;制造费用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计入。月末将归集的修复费用费用转入同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帐户,加大了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3、不可修复废品的核算
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减去残料价值及应收赔偿款后的余额。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这些费用与同种合格品的成本是同时发生的,已记入了该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或生产成本明细账)。因此,应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采用一定的方法从产品成本计算单(或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来。结转的方法可以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采用第八章介绍的各种方法。此处为了便于理解,成本结转方法采用定额成本法。
4、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处理
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管理上也不要求单独核算废品损失时,不需要设置“废品损失”账户,成本计算单中也不需要设置“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发生的可修复废品修复费及不可修废品的生产成本都已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工资及福利费分配汇总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提供的资料计入了成本计算单,对于发生的废品残料价值收入和应收赔偿款,也应直接冲减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