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税负率怎么计算、控制请举例说明。十分感谢,本人会计新手。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9%,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⑵ 税负率是怎么计算的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销售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税负率是分类的,如增值税税负率为:
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为:
实际交纳所得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资料扩展: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6%或10%,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⑶ 税务局允许的税负率范围
一、正面回答:
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率3%;企业的税负率,因生产类型不同,企业税负也不同。例如:一般工业企业的税负率在3%-6%之间。房地产企业一般普通主宅的税负在10%左右,高级别墅,高级精装住宅楼盘的税负一般会在30-45%。商贸企业因性质决定一般在1.5-5%。
二、详情分析:
税负率一般指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税收负担的大小,一般用税收占收入的比重来进行衡量。最常用的税负率为增值税税负率和所得税税负率。具体计算如下: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三、什么情况下企业会被约谈
1、通过评估发现,企业税负变动异常,或税负率长期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
2、企业没有进行正常的申报。没有及时报税,包括不按时报税,报税不完整等;
3、发票相关数据存在异常;
4、企业的员工和经营场地跟收入不匹配;
5、员工工资长期在5000以下,尤其一些聘请了中高端人才的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却一直很低,有可能在规避个人所得税;
6、印花税、房产税等税额长期是0;
7、成本和毛利率等指标明显不合理,或企业长期亏损却一直不倒闭等。
⑷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是多少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企业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 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如果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
(4)成本中税负占多少扩展阅读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
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⑸ 生产企业税负是多少
你这项提法不完整,生产企业的税负由于生产产品不一样,各企业的税负也不一样。
生产企业的税负主要是据产品耗材在成本中比例多少来确定的,在成本中的耗材比例越高税负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⑹ 税负率倒算成本公式
一、正面回答
税负率倒算成本公式是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的销售收入。已知不含税的销售收入,乘以税负率就是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应交增值税=不含税的销售收入×税负率。
二、分析详情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9%,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三、税负率一般控制在多少
税负率,就是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率。全面取消营业税后,这个比率在税收管理方面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不同行业的税负率差别很大,可以从0.9%到12.5%。有数据显示,造纸业的税负率为5%;机械交通运输设备为3.7%。还可以根据地区和行业细分,如某地税务机关确定当地的紧固件加工企业最低税负率为2.3%、家电批发企业为0.7%。当然这些数据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要根据行业的利润率、企业规模、经济环境等等做具体分析。如纺织,是低利润率行业,净利润率在5%以下,增值税税负率在2到4%之间,如果他某月实缴税款为20万元,税务机关核准的税负率为3%,则可以推算出本月他的销售收入在666万以上。
⑺ 中小型生产企业增值税税负率最低为多少
一般情况下,生产型企业的税负率都必须在5-6%以上,而不管它是中小型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中包含不能抵抗的人员工资和不能抵扣的其他成本,人员工资在生产成本中占比大概在15-20%之间(有的行业甚至更高),以20%为例换算为增值税税率是3.4%,再加上其他不能抵扣的成本和合理的毛利润(如10%),合起来就最少是5.1%的税负率。就算企业实际上税负率真的低于5%,除非被税务局个别认定或是特殊行业,否则会被税务局认为是异常滴。
⑻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税负大概是多少
1、企业所得税在地税交,一般工业的税负率为3-5%,按销售收入来计算应交所得税率。
2、税负率是分类的,如增值税税负率为: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负率为:实际交纳所得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3、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4、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8)成本中税负占多少扩展阅读
税负率计算方法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 ×100%
即,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税负高说明企业效益好,利润高,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100%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
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口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比例为6%,应计入公式中。
⑼ 商业企业的成本应占收入的多少 税负率是多少
税负率多少取决于贵地税收环境,一般2%以下,成本可从适当的税负率倒挤出来:例收入100000,税负2%,税率17%,则100000*2%/17%-100000是应当最多认证的成本费用中的进项专用发票金额,再加上适当的工资及其他费用,即是合理的成本占收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