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务计价方式有哪几种
商务计价方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个别计价法。
1、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来确定库存商品价值流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转存货的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商品的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的先后次序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2、加权平均法:是以期初数量和本期历次入库数量为权数、以期初余额和本期历次采购金额为依据,经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平均单价,并进而计算得出本期发出商品和月末留存商品的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单价,在本期之内是平均单价。其中,移动加权平均法在每次进货的时候,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集中计算平均单价;
3、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商务计价的注意事项:
选对支付发票的方式能节省不少费用,在某些情况下,带有奖励机制的借记卡或信用卡就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积分,里程数和现金返等都是诱人的激励措施。 卖家不仅可以获得支付奖励,还可以使账期再限延长60天(归功于信用卡的宽限期)。
但是,当下B2B付款中只有10%可以通过信用卡支付。部分接受信用卡付款的供应商可能会收取高昂的费用,特别是这些续费可能超过支付奖励或优惠时,卖家必须评估信用卡付款能否在最终的财务结算中省下钱。
Ⅱ 商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批发零售业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价金额核算法、毛利率法、进价金额核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并不是硬性规定的,由企业自行选择,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一、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据此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二、售价金额核算法
这是在实物负责基础上,以售价记账,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实物负责制。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经营的品种和地点,划分为若干柜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的商品承担全部责任。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的进、销、存一律按销售价格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反映售价总金额,明细分类账按实物负责人分设,反映各实物负责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售价金额,在总账控制下,随时反映各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由于“库存商品”账户按售价反映,而商品购进支付的货款是按进价计算的;因此,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以反映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正确计算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
4.加强物价管理。商品按售价核算后,如遇售价变动,就会直接影响库存商品总额,因此,必须加强物价管理,明码标价。
5.健全商品盘点制度。“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按售价记账,没有数量控制,只有通过盘点才能确定实际数量,因此,必须加强商品盘点,才能检查库存商品账实是否相等及其实物负责人的工作质量和经济责任。
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减少工作量,是零售企业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账不能提供数量指标以控制商品进、销、存情况,一旦发生差错,难以查明原因。
三、进价金额核算法
这是以进价金额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一律以进价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
2.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大类或柜组设置,对需要掌握数量的商品,可设置备查簿。
3.平时销货账务处理,只核算销售收入,不核算销售成本。月末采取“以存计销”的方法,通过实地盘点库存商品,倒挤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本期进货总额-期末库存商品进价金额
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节约人力、物力,但手续不够严密,平时不能掌握库存情况,且对商品损耗或差错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适用于鲜活商品的核算。
Ⅲ 商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商业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
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期初+本期购入-本期销售成本
2,零售价法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成本)/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售价*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进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进销差价)/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本期已售商品进销差价=本期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如果用售价核算,那么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进销差价)/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这个主要适用于售价比较固定,比如:书籍,药等商品的成本核算
Ⅳ 什么是商务成本
1.商务成本是所有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综合 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迄今为止,国际上对商务成本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国一些学者对商务成本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王志雄认为,“商务成本一般指企 业在设立和商务营运中所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成本支出” 。李峰等学者认为,“商务成本可定 义为典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除与技术因素相联系的成本以外的综合成本,包含生产 要素投入成本、交易成本、其他成本” 。
上海市政府商务成本调研组经过研究认为:商务成本是指企业设立和经营过程中各种货币 化的财务支出和非货币化的资源损耗,包括硬成本和软成本两个方面: 硬成本, 企业设立和经营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一般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软成本,制度、政策和政府效率所导致的企业设立和经 营过程中的效率损耗。一般认为,制造业对商务成本特别是硬成本比较敏感,金融业对有关发展政策和经营环境比较 敏感。
2.尽管学者们对商务成本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是关于商务成本的内容却有共识:
一是生产要素投入成本:劳动力价 格、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水电 煤气价格以及当地生活费用等在 内商 务 成本。二是交易成本:政府部门运作效 率、市场运行规范程度、要素配置 市场化程度、区域经济信息可获得 程度、企业承担收费项目等方面。三是其他成本是指包含在商务成 本之中,但又无法为前面两个方面 所涵盖的成本,例如社会治安状况 等。
Ⅳ 商业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1、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最常用的方法是:进价法和售价核算法成本。
2、进价法核算又称“进价记账、盘存计销”,是以进价总金额控制实物负责人(或柜组)经营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点是:商品购进后,登记按实物负责人设置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只记进价金额,不记数量;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取得的销售收入,贷记“商品销售收入”账户,平时不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定期进行实地盘点,查明实存数量,用最后进价法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销售单位价值大的大宗商品。缺点是比较麻烦。
3、超市、百货商场等通常采用“售价法”核算商品成本。售价核算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商品繁杂的零售商业,但前提是售价统一(个别变价也要履行相关手续),销售成本每期按售价结转,月末时计算出进销差价率,求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然后据以调整成本,这种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不适用了。
Ⅵ 商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什么
商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
【问题】
商业企业中零售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
【解答】
对于零售商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式。
月终,为计算出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必须按一定的方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综合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全部商品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调整为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则是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手续比较简便,但只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少,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比较接近的企业。
【例1】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库存商品”总账余额为573
000元、“受托代销商品”总账余额为190
000元、“商品进销差价”总账余额(分摊前)为161
440元,8月份“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为246
000元。则:
8月份已销商品
应分摊的进销差价=246
000×16%=39
360(元)
应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如下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39
3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9
360
分类(柜组)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各类商品或各营业柜组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在这种计算方式下,“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收入”、“受托代销商品”等账户均应按商品大类(柜组)设置明细账。
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其计算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应用此种方法。
【例2】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库存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收入”各明细账户的金额如表所示:
表1
零售商店部分账户金额表
营业柜组
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月末“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
月末“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
日用品柜
134
000
──
25
260
76
500
化妆品柜
107
750
44
800
39
288
93
000
食品柜
163
250
──
29
865
108
250
合
计
405
000
44
800
94
413
277
750
各柜组的进销差价率可计算如下:
各柜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日用品柜:76
500×12%=9
180(元)
化妆品柜:93
000×16%=14
880(元)
食品柜:108
250×11%=11
907.50(元)
根据以下计算结果作如下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日用品柜
9
180
——化妆品柜
14
880
——食品柜
11
907.50
贷:主营业务成本——日用品柜
9
180
——化妆品柜
14
880
——食品柜
11
907.50
Ⅶ 电子商务的成本如何计算
电子商务成本包括:
1,商品成本。2,营销成本3,物流成本。4退换折损。等你可以具体的参考下图
Ⅷ 商业成本的商业成本核算方法
商业主要的就是进价,工资劳务,房租水电,商业相对工业简单很多,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工序。
商业企业会计核算:
第一 账户设置
1. 物资采购
2. 库存商品
3. 商品进销差价:属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的抵减账户,用来核算商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其贷方登记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以及其他因素增加的差额,借方登记售价小于进价的差额,以及已销售商品实现的差价,余额表示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
4. 营业费用:核算商业企业在购进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单独设置管理费用的商业企业,其核算内容也包含在营业费用中.
5. 主营业务收入
6. 主营业务成本
7.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 批发商品核算
核算方法:数量进价金额核法 和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以第一种方法为例,第二种方在零售商品核算内容中详细介绍.
A.购进商品
[例1] 某商业企业向本市新海内衣厂购进42支男棉毛衫1 000包(一包10件),每包单价86元,计86 000元;进项税率17%,计14 620元。价税合计100 620元,商品全部到达,并验收入库。货款以转账支票支付。财会部门根据仓库交来的“收货单”和供货单位的“专用发票”以及转账支票存根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 620
贷:银行存款 100 620
同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贷:物资采购——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如果商品验收入库和支付货款不是同时进行的,有两种情况:
1.支付货款,商品未到,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 620
贷:银行存款 100 620
商品到达后,验收入库,再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贷:物资采购——42支男棉毛衫86 000
2.商品验收入库,货款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则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 620
贷:应付票据——商业汇票 100 620
同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贷:物资采购——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商业汇票到期付款,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票据 100 620
贷:银行存款 100 620
B.销售商品
[例2] 某商业企业批发商品销售收入45 000元,销项增值税率17%,计7 650元,共计52 650元,销货款送存银行。财会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报来“销货日报表”和收款处报来的“收款日报表”核对无误后,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2 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45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 650
假如采用委托收款或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即为送货制。在商品已发出,货款尚未收回或取得商业汇票时,财会部门可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 ×××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收到货款或汇票到期承兑时: 借:银行存款 ×××
贷: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
批发商品销售的核算,除反映商品销售收入外,还应反映商品销售成本。批发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一般有逐日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方法。如果采用逐日结转的方法,则在反映商品销售收入以后,同时反映商品销售成本,以计算商品销售毛利。仍用上例,设商品销售成本为41 230元,同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41 230
贷:库存商品——×× 41 230
第三 零售商品核算
A.购进商品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零售商品购进作如下处理:在购进时按不含税成本记入“商品采购”账户;按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全部价税总额付款数记入“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账户。而在商品入库时,则按含税的售价记入“库存商品”账户;按含税的进销差价记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按不含税的进价转销“商品采购”账户数额。具体地说,由于商品交接货和结算方式不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3 某商店从本市某公司购入小百货一批,计进价6 000元,售价7 200元(不含税),进项税额1 020元。货款以转账支票付讫,商品由百货组验收,按专用发票,作会计分录如下:
(1)支付价款时,按商品进价、进项税额分别转账:
借:物资采购——百货组 6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20
贷:银行存款 7 020
(2)商品入库时,为简化库存商品日常核算工作,平时营业柜组以库存商品售价(进价+毛利)加上销项税额入账(设销项税率为17%),商品入库时的售价应包含销项增值税在内。
借:库存商品——百货组(售价7 200元+销项税额1 224元)8 424
贷:物资采购——百货组 6 000
商品进销差价——百货组(毛利1 200元+销项税额1 224元)2 424
月终,财会部门须调整已销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将销项税额从商品销售收入中分解出来转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如上例,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1 22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224
2.异地商品购进。异地商品购进,由于采用发货制交接方式,商品的发运时间和结算凭证的传递时间不一致,通常会发生先付款,后到货;先到货,后付款;以及到货与付款同时进行三种情况。
[例4 设前例为向市外×单位购进百货商品一批,供货单位代垫运费400元,价款及运费已通知银行承付。
(1)假设先承付货款和运费,后到货。
接到银行转来托收凭证,经审核无误后,承付货款,根据有关凭证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采购——百货组 6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60
经营费用——进货运费 360
贷:银行存款 7 420
商品运到,由百货组验收,根据有关凭证,按含税售价入账,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百货组8 424
贷:商品采购——百货组 6 000
商品进销差价 2424
(2)假设商品先到,后付款。
商品运到,验收入库,平时不作账务处理,月末如仍未付款,按暂估进价入账,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百货组8 424
贷:应付账款 6 000
商品进销差价 2 424
下月初用红字冲回:
借:库存商品——百货组 8424 (红字)
贷:应付账款 6000 (红字)
商品进销差价 2424 (红字)
接到银行转来托收凭证,承付货款,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采购——百货组 6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60
经营费用——进货运费 360
贷:银行存款 7 420
同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百货组8 424
贷:物资采购——百货组 6 000
商品进销差价 2 424
(3)假设承付货款与到货同一天,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百货组 6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60
经营费用——进货运费 360
贷:银行存款 7 420
同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百货组8 424
贷:物资采购——百货组 6 000
商品进销差价 2 424
B.销售商品[例5台州家友超市本月零售商品269100元(售价法)
1. 借;银行存款 269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69100
2. 借:主营业务成本 269100 贷:库存商品 269100
3. 结转已销商品销项税: 269100/(1+17%)=39100
借:主营业务收入39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9100
4..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和结转
差价月末日库存商品余额=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帐户余额/ 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月末日库存商品余额*100%
接上题,假设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帐户余额为109500元,月末日库存商品余额为140400元,计算差价率为26.74%
本月已销商品应结转商品进销差价为 269100*26.74%=71957.3
借:商品进销差价 71957.3 贷:主营业务成本 71957.3
不含税的进销差价:71957.3-39100=32857.3
5.如果家友超市本月进项税为51000元,本月购入商品409500元,无月初余额
库存商品(零售价)=140400(409500-269100)
进项税金=51000
销项税金=39100
主营业务收入(零售价)=230000(269100-39100)
主营业务成本=197142.7(269100-71957.3)
已销商品进货差价(不含税)=32857.3(230000-197142.7)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18 20:12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期初+本期购入-本期销售成本
2,零售价法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成本)/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售价*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进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进销差价)/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本期已售商品进销差价=本期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这是我刚问别人的,其实我也不太懂,希望这个能帮到你
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售价核算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商品繁杂的零售商业,但前提是售价统一(个别变价也要履行相关手续),销售成本每期按售价结转,月末时计算出进销差价率,求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然后据以调整成本,这种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不适用了;
其二是进价核算法
日常销售要有商品销售记录,每日(或定期)汇总,月末根据已销商品的实际进价结转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销售单位价值大的大宗商品。缺点是比较麻烦。
Ⅸ 商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商品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最常用的方法是:进价法和售价核算法成本。
2、进价金额核算又称“进价记账、盘存计销”,是以进价总金额控制实物负责人(或柜组)经营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点是:商品购进后,登记按实物负责人设置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只记进价金额,不记数量;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取得的销售收入,贷记“商品销售收入”账户,平时不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定期进行实地盘点,查明实存数量,用最后进价法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3、进价法。这种方一般为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所采用。鲜活商品包括鱼、肉、禽、蛋、蔬菜和水果等。
4、超市、百货商场等通常采用“售价法”核算商品成本。
Ⅹ 商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什么
商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
【问题】
商业企业中零售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
【解答】
对于零售商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式。
月终,为计算出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必须按一定的方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综合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全部商品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调整为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则是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手续比较简便,但只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少,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比较接近的企业。
【例1】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库存商品”总账余额为573
000元、“受托代销商品”总账余额为190
000元、“商品进销差价”总账余额(分摊前)为161
440元,8月份“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为246
000元。则:
8月份已销商品
应分摊的进销差价=246
000×16%=39
360(元)
应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如下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39
3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9
360
分类(柜组)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各类商品或各营业柜组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在这种计算方式下,“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收入”、“受托代销商品”等账户均应按商品大类(柜组)设置明细账。
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其计算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应用此种方法。
【例2】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库存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收入”各明细账户的金额如表所示:
表1
零售商店部分账户金额表
营业柜组
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
月末“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
月末“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
日用品柜
134
000
──
25
260
76
500
化妆品柜
107
750
44
800
39
288
93
000
食品柜
163
250
──
29
865
108
250
合
计
405
000
44
800
94
413
277
750
各柜组的进销差价率可计算如下:
各柜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日用品柜:76
500×12%=9
180(元)
化妆品柜:93
000×16%=14
880(元)
食品柜:108
250×11%=11
907.50(元)
根据以下计算结果作如下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日用品柜
9
180
--化妆品柜
14
880
--食品柜
11
907.50
贷:主营业务成本--日用品柜
9
180
--化妆品柜
14
880
--食品柜
11
9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