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怎么算
一、企业发出的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1、按实际成本核算时,企业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2、按计划成本核算时。
(1)企业根据领料单等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结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根据所发出材料的用途,按计划成本分别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等科目;
(2)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正数表示超支差,负数表示节约差)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4)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按照所发出材料的用途,超支差分别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作相反的分录),将发出的材料成本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
1、按实际成本核算时,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各原材料明细账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入库材料实际成本)-本期贷方发生额(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2、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各原材料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B. 什么时候生产成本,什么时候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是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支出,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制造费用是对生产成本细分后用于核算成本的科目,在期末时“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一般都要转入“生产成本”科目中。
C. 材料发出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1、先进先出法。它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按照货物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2、加权平均法。它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的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加权平均法较上述两种方法简便,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3、移动加权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发货计价基础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4、个别计价法。它是指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方法。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3)发出材料什么时候计生产成本扩展阅读
基本账务处理:
1、按实际采购成本作如下处理: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2、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3、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材料采购
或反之(节约差)
4、期末结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D. 什么时候用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呢
大部分是在月末时用这三个科目。
生产成本是月底原料库汇总出原料出库明细表时,将领用的原材料转入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是车间的费用需要进成本的走制造费用,月末时转入生产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将生产的成品销售时,结转的销售成本,就是将产成品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这三个科目的用途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这样解释希望能帮到你。有其他问题在QQ上问吧845661036
E. 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计入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
一、生产车间的人员支出,如果是生产人员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科目,如果是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间接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二、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
1、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2、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3、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帐户进行总分类核算。该帐户应按不同的生产单位设立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分别反映生产单位各项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辅助生产车间如果只生产单一品种或只提供一种劳务们而且制造费用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帐手续,对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帐户核算,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制造费用”帐户属于成本费用类帐户,借方登记归集发生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制造费用的分配,月末无余额。
4、间接人工费用是指企业生产单位中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或其他不能归入直接人工的那些人工成本,如修理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对间接人工费用应根据“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确定的数额,记入有关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根据“工资、福利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入“制造费用”帐户。
三、案例:
某大型制造业计提本月生产人员的工资5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万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2万元,销售部门人员工资6万元。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直接工资
50000
制造费用-工资
40000
管理费用-工资
20000
销售费用-工资
6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70
000
F. 什么是月初在产品成本,什么是本月发出材料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是上月末未完工产品,是生产成本上月末余额结转到本月初的金额;本月发出材料成本就是本月投入生产的原材料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在发生时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月末汇总后结转到生产成本,职工薪酬根据不同部门发生的分别确认成本。
G. 会计中,哪些计入生产成本,哪些计入制造费用具体怎么区别
1、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
2、生产成本可以分为三种:
(1)直接材料,如:原材料。
(2)直接人工,如:生产车间的员工的工资。
(3)制造费用
H. 发出商品应在什么时候结转成本
是的!是在月末的时候结转成本。这时候的分录是: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如果是原材料的话是: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I. 材料领用后什么时候结转成本
材料领用时就需要结转成本。
1、首先确定材料核算方法: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方法确定不能随意改变。
2、月末实际用多少材料,出库单开多少材料
3、出库材料按确定的方法填单价、金额。
4、按填好价格的材料单据记入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