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什么叫做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是指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从狭义的角度看,政府机构正常运行需要消耗资源,比如建筑物、办公设施、人员工资等,这一部分行政成本本身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必需的。从广义的角度看,政府行政成本还包括政府行政决策所付出的代价,这部分代价是不是值得,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
② 政府运行成本和行政成本有什么不同吗
个人理解,行政运行成本是政府运转的最低要求,而行政成本则不小于行政运行成本,涵盖面更广。
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工资和政府运行所需费用,如办公费、水电费、交通费等商品服务支出。
③ 行政管理费该收多少
行政管理费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党派团体补助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和司法检察支出。1949~1952年,双辽县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47.2%。1953年开始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支出增加,行政管理费相对下降,1953~1957年占32.4%;1958~1962年下降到21.4%;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二收支规模的变化,行政管理费又上升到22.9%,1966~1975年,占19.6%;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经济建设及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增大,行政管理费支出比重下降,1976~1980年,占财政支出的15.7%;1981~1986年,占16.7%;1986~1990年,占财政支出的12.5%,为双辽县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最低的时期;1991~1995年,由于工资改革,提高职工干部工资和各项开支标准,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出现较大回升,5年平均达21.5%。1949~1995年,全县行政管理费支出14767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18.1%。
“九五”期间,全市支出行政管理费14296万元,比 “八五”时期增长1倍多,占同期财政支出的18%。其中,行政费6288万元、党派团体补助3323万元、武警消防经费140万元、公安经费3011万元、司法支出310万元、法院支出741万元、检察院支出483万元。
④ 衡量行政成本的标准是什么
我国的行政成本总体较高,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公务成本高。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拖沓推诿现象较严重,效率低下。(2)运行成本高。运用行政资源走后门、拉关系、投机钻营现象普遍。(3)基础成本高。机构众多、人员臃肿。(4)装备成本高。追求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办公用品高档化。(5)无形成本高。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产生行政成本积累现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一是在广大行政机关树立行政成本意识。二是建立健全行政成本监控机制。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 .....
⑤ 试述我国行政成本现状及解决办法
我国行政成本现状
1978年,国家财政的行政管理费为52.90亿,仅占政府财政支出的4.71%,占GDP的1.45%。而2005年,国家财政的行政管理费为6512.34亿元,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9.19%,占GDP的3.56%。如果把预算外行政事业费支加上的话,我国的行政事业费支出则更高,2005年,我国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中,行政事业费支出为3133.80亿元(不含乡镇自筹,统筹支出);预算内与预算外相加为9646.14亿元,超过了经济建设费与社会文教费,为我国政府财政指出的第一大项目,占预算内外支出总额38282.01亿元的25.1%,占GDP的5.27%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交的提案《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中,提供了一组数据:“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而且今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冯培恩委员指出;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同期,我国抚恤和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国防、科技和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8、1.2、和0.4个百分点
⑥ 企业行政成本包括哪些
行政成本主要包括有:行政人员成本(包括人员的工资、津贴、福利等)、办公成本(包括办公设备设施、文具复印打印等)、公务成本(包括会务费、差旅费、通讯费、交通工具使用费、接待费等)、资产折旧保养及非生产物料的节支、水电气油费用、后勤费用等。
⑦ 关于 注册公司的省名 和 市名 区别。 以及行政费用.
1,燃气公司的注册资本的1000W省许可由省级局规定,城市品牌是由临时市政局监管。当然,需要申请预先核准,才可以申请,和特定气体处理,向当地主管部门的。
2,收取税款是一样的。
3,省发牌制度太麻烦了,应及时到省局申请。事实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如果你所要做的省际业务,那么最好的省级许可证,省级授权霸气点。
4,行政成本小,大概是10,000元或以下搞定。
⑧ 行政支出包括哪些
行政支出包括以下几点:
1、国家权力机关经费支出,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经费支出;
2、国家行政机关经费支出,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支出;
3、国家各级审判、检察机关的经费支出;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机关和各级地方委员会机关的经费支出;
5、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
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文书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还涉及出差、财产设备、生活福利、车辆、安全卫生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人为努力使部门之间或者关系企业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使整个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成为一个高速并且稳定运转的整体。
明确岗位职责。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包括日常事务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信息沟通、协调控制、检查总结以及奖励惩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办公物品管理包括办公物品的发放、使用、保管及采购以及相应制度的制定;文书资料管理包括印信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书刊管理;会议管理包括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工作;其他事务视各公司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⑨ 中国的行政成本为什么这样高
“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实质是由行政机构膨胀、人员庞杂所导致。”彭真怀指出,这不仅造成行政机构人员经常性的开支、工资、办公费用等的高涨,而且造成行政摩擦、效率低下等“九龙治水”的现象。他以新农村建设为例,国家财政共投入9000多个亿的资金,但分派给了11个部门。结果资金使用效率很可能大打折扣,“一些资金甚至被用作修建楼堂馆所。”周天勇也认为,目前的五级政府,层级过多,造成了机构的重复设置,直接导致行政成本节节攀升。多位专家认为,五大原因造成了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首先,机构编制的急剧膨胀是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上述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中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当前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达4000多万,还有500多万人依赖于政府的权力实行自收自支。这意味着全国人口中,每二十多人就有一个属财政供养。其次,政府行为和公务消费缺乏有效的约束评价机制。目前,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在彭真怀看来,目前对包括行政公务支出在内的财政支出,更偏重预算的制定、偏重支出规模的合法性,但对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管理和效益评估,“其实,也并不是没有标准和制度,关键是标准得不到贯彻。”其三,政府支出不公开透明。一方面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还存在大量的不受监督的预算之外的政府性资金。另一方面,即使是预算内,行政成本也未见详细的数据公布。而且,预算编制不完整,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到位。叶青指出,我国预算编制存在着编制力量不足、时间不够长、内容不够全等问题。他以美国为例,“美国专门有一个队伍在编制预算,从总统的预算管理局到参众两院的预算委员会、拨款委员会等,一般要编一年,再交给财政部门去执行。”特别是对目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制衡机制,周天勇指出,“目前的状况是我来编预算,我来花钱,我来监督,人大对此的监督作用效果不明显。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目前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效益观念、公共财政的理念、紧迫感与责任感,出现‘敞着口子花财政钱’的现象。”再有,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周天勇认为,部门利益对财政改革形成了较大的阻力,各部门预算外的一些收费、罚款等,财政部门难以制约。而且,“收支两条线改革”也许助推了上述部门利益合法化,“本来很多不合理的收费,应该停止收取,但现在是超收奖励、罚款分成,把不合理的收入合法化了。”以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点”之一—公车消费为例,据九三学社中央提供的我国目前公车消费的数据,有350万辆以上的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年耗3000亿元人民币。如此高耗费的公车制度,其改革却一直难有实质性突破。周天勇认为,“行政成本特别是公务消费节节攀升、公私不分等现象严重,长此下去,不仅影响政府形象,也会拖垮财政。”]
⑩ 税收的行政成本包括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
税收的行政成本包括内容如下:
政府行政开支(即所谓的行政成本或行政费用),税收行政成本指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过程包括制定税收制度、组织征税活动、开展纳税检查并处理违章案件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征税成本也由立法成本、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三个部分构成。
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特殊地理特点带来的贫困县凸显的民族问题,对政策的需求自然不同。实际操作中,反映出对政策的执行不力,暴露出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与现实需求的矛盾。
税收成本增长较快,并且税收成本上升的速度还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是中国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会影响税收纯收入,还会导致政府经济信息失真,由此误导政府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运行,并损害国家税法的权威与实施效果。
要降低税收成本:
首先要强化正式制度约束的作用,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税收立法:严格限定税收的委托立法权,提升税法的效力级次和稳定性,合理划分税收权限,合理设计税制,提高单部的税收法律效率,发挥税收法律体系的规模效应;二是深化税制改革:采取渐进式的增量改革,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税制模式,设计与税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税制,改革目前的税制供给状况。
其次要发挥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作用,包括加强税收宣传工作,加强税务机关和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税务机关的专业服务水平,发展和规范税务代理业,强化纳税人权利等方面。第三是要增强实施机制的有效性,提高我国税收征管体系效能,包括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强化税源监管,实行区别纳税申报,强化税务稽查,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优化税务行政资源配置。
第四是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建立税收举报制度,完善对税务机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对纳税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