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扩展阅读
如何善用教子八大工具 2025-05-21 11:52:58

如何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发布时间: 2022-08-08 06:06:23

①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一、费用效益的分析步骤

通常,费用效益分析包括4个主要步骤。

1.弄清问题类型和确定分析范围

分析的问题是针对工程项目方案,还是政策手段的设计。确定分析对象的同时,还要确定分析范围。分析的范围要足够大,以便尽可能地包括最主要的、可以识别的结果和影响。从费用效益的观点看,分析范围越大则越包括所有的外部影响。但分析范围选择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分析的财力和人力以及监测布点等。

2.找出各灾害要素或功能的损害关系

地质灾害的物理效果就是人口、资源、环境功能的损害,它们之间存在着反应关系,是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关键。通常可以通过科学试验或统计、调查而获得。

3.用货币表示地质灾害的效果

对于地质灾害用货币表示时,存在很大难度,这是费用效益分析的重点。在项目经济分析中,为了减少不利的影响,还需要制定一些相关防治措施,这些措施的费用,也包括在分析中。同时也应计算这些防治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其损失。

4.综合评价费用和效益

当评价完所有的费用和效益项目后,就需综合计算总效益、总费用和净效益。如果费用和效益发生不在同一年份,则还需计算上述指标的现值。在归类或合并效益与费用时,一般需注意两点:一是费用应包括间接损失费用和直接控制成本,同时减去可能节省的费用;二是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最后,根据评价准则确定最佳方案。

二、比较费用和效益的评价准则

费用和效益的比较评价,通常采用效费比和净效益两种评价指标(或准则)。

(一)效费比

效费比即总效益与总费用之比,记作a:

a=PVTB/PVTC(1-5-9)

如果效费比a≥1,说明社会得到的效益大于该项目或方案支出的费用,项目或方案是可以接受的;若a<1,则该项目或方案支出的费用大于所得的效益,项目或方案应该放弃。

效费比的实际含义是单位费用所获得的效益,这是十分有用的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应用费效比来作为评价指标。费效比是费用与效益的比,是效费比的倒数。

(二)净效益

净效益是总效益减去总费用的差额,记作PVNB,即为

PVNB=PVTB-PVYC(1-5-10)

若净效益PVNB≥0,表明社会所得大于所失,项目或方案是可以接受的。该方法的优点可以避免负效益或费用的节约的归属处理不当所造成的错误;若净效益PVNB<0,则项目或方案不可取。

② 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 世纪j是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着作中,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界定。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准则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在激烈竞争的经济环境下,成本控制成为每个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科学分析企业的各项成本构成及影响利润的关键要素,找到成本控制的核心思路和关键环节,使企业更好地应对竞争压力下的成本控制问题?成本控制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费用,它需要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模式等有效结合,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让企业的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响公司业绩的核心环节,全面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从而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收益 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寻求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 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关键有效的成本数字支持

③ 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费用效益分析法是指通过权衡效益与费用来评价项目可行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分为财务效益与费用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两种。

这是对经济活动方案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比较以供合理决策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较多地用于工程建设的项目评价中。费用效益分析还被当作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系统分析。

因为它所比较的费用与效益都是作为与该经济活动的目标相关的后果而从社会的观点来考虑的,分析本身也是为了提供建议和帮助决策。

(3)如何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扩展阅读:

由来和作用:

费用效益分析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费用效果分析发展而来。它的兴起,从经济实践看,与公共投资的增加、公共事业的发展分不开;从理论渊源看,同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与资源有效分配理论)、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的发展与汇合相联系。

费用效果分析只适用于性质相同或目标相同的活动的经济选择问题,而费用效益分析不仅能表明每个项目或方案是否值得执行,而且还能计算与比较几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相应的效益与费用的差额。这是更有力的决策工具。

但它对决策的作用,不单纯地表现在分析的结论上,重要的在分析过程中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和反映出来的详细内容上。

④ 零基预算法中怎么运用成本效益分析

【答案】A
【答案解析】零基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划分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和可避免费用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对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对可避免费用项目,则需要逐项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尽量控制不可避免项目纳入预算当中。

⑤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有何区别

这三个的区别是成本效益分析是最广泛使用的药物经济学方法之一。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所有成本和收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方法。成本效用分析是指将成本与项目的效用进行比较,称为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应用到政府部门的规划和决策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中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它通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用事业项目的价值。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结合药理学和经济学的边缘学科。它应用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对临床治疗过程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利用药物经济学可以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比例,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医疗卫生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效果成本。
拓展资料:
1、CEA法是根据具体的临床治疗目的(生理参数、功能状态、增加寿命年等)计算不同方案或疗法的单位治疗效果成本。 CEA的结果不以货币单位表示,而通常使用健康结果或临床治疗指标,如获救人数、治愈率、延长生命年数、降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CEA结果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平均成本效益比法,即每一种效果所需的成本(如生命中每一年所花的钱数)。附加费用与附加效果的比值法是指产生附加效果所需的附加费用。增量成本和增量效应比法是指一种治疗方法与其他替代治疗方法相比,治疗成本和效果变化的比值。
2、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所有成本和收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方法。成本收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应用到政府部门的规划和决策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中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它通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用事业项目的价值。
3、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提出若干方案以达到一定的支出目标,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每个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和一定的原则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它通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用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有行业的管理者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一个大项目的无形收益。在这种方法中,一个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会一一列出并量化。
4、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在法国经济学家Jules Papart的着作中被定义为“社会进步”。后来,这个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定义。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考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完善了之前的理论,形成了“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考尔德·希克斯准则。即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例如美国1939年的防洪法案和田纳西州Terek大坝的预算。 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投资和项目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需要找到一种可以比较成本和收益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中发展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⑥ 成本效益分析有哪些方法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分析中鹏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

⑦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在开始成本效益分析前了解成本现状十分重要。你需要权衡每一项投资的利弊。如果可能的话,再权衡一下不投资会有什么影响。不要以为如果不投资成本就会变高。许多情况下,虽然新投资可获得巨额利润,但是不投资的成本相对更小
对一项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确定购买新产品或一个商业机会中的成本;
⒉确定额外收入的效益;
⒊确定可节省的费用;
⒋制定预期成本和预期收入的时间表;
⒌评估难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前三个步骤十分简单明了。首先确定与商业风险相关的一切成本——本年度主要的成本以及下一年度的预计成本。额外收入也许是由于顾客数量的增加或现有顾客购买量的扩大。为了解这些收入的效益,一定要将与收入相关的新成本考虑在内,最后就可以考虑利润了。可节省费用显得简单一些,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利润的增加,可直接计入利润。然而,有时可节约费用也有微妙之处,更难确认。可节约费用可以来自各种渠道,以下列举的一些渠道比较便于量化:
更有效的加工:这意味着减少加工过程需要的人数,或者说简化加工步骤,甚至于缩短每一步骤所用的时间。
更精确的加工:要求减少修正错误的时间和尽量避免客户的流失。
下一步,为以下两个要素——即成本和收入或可节约费用——制订出相关一段时期内的计划。你希望何时该成本发生?成本的增量是多少?你期望何时获得效益(额外收入或可节约费用)?效益增值是多少?
成本效益分析举例
某公司为了改善经营,打算购买一套商业智能软件,该公司用成本效益分析来判断此举是否正确。
1.在成本方面有:
软件的价格成本,
雇用技术咨询人员安装和运行软件的成本,
培训软件操作人员的成本,
2.在效益方面有:
提高了的业务流程(导致年度经营总成本下降),
由于信息供给更为有效,公司决策更为科学(导致额外的现金流),
由于使用现代化软件,员工士气得到提升。
水煤浆效益分析

1.8-2.2吨水煤浆代替1吨重油,1吨水煤浆到厂价750-850元左右,而1吨重油价3000元以上,使用2吨水煤浆其价格相当于1吨重油的50%,直接济效益十分可观。
节能效益
水煤浆燃烧效率高(95-98%以上),另外水煤浆燃烧系统(密闭储存、运输)损耗低,燃烧控制方便,负荷调节范围大,节能效果显着,燃用水煤浆具有与燃油基本相同而优于燃煤的低负荷稳燃性能和调节能力,可节约20%左右。
环境效益
水煤浆为洗选后的精煤制成,灰、硫等有害物质远低于常规动力煤和其它工业用煤:水煤浆燃烧温度比燃油和燃煤粉低的100-200℃,可大大减少SO2的析出和NOX的生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安全效益
水煤浆运输,储存和泵送的过程基本是在常温下全密封状态下进行,燃烧前的所有过程均因其含有30%左右水分为非易燃烧体,相对于燃油和煤粉的易燃,易爆性来说,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效率效益
相对于燃煤锅炉,由于不设置储煤、上煤系统,可使企业在设备运行,检修管理方面节省很大的工作量,减少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同燃油相比,水煤浆在御储、供方便简单、安全、可靠、便于管理。因此,可节省很多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
场地效益
工业锅炉燃用的煤共灰份大约28-30%左右,需占用较大的灰场,占用大量土地。并且灰场二次扬尘对大气造成污染。而燃用水煤浆一般灰份7%以下,灰场占地小,相当容量灰场仅为燃煤灰场的25%。

⑧ 什么是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也叫成本效益原则,是指进行财务决策时效益要大于成本的原则,如果不能实现效益大于成本,则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应该否决这一决策。
成本效益的原则:
1.成本效益的原则规定,在会计系统中,一项活动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成本。一项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会影响内部和外部使用者的决策。其他系统原则(控制原则、相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方面的决策同样会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
2.在成本效益观念下,成本绝对数并非越低越好,关键看一项成本的发生产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业总成本的节省)是否大于该项成本支出。
3.成本效益观念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均体现了成本效益观念。而传统成本管理则强调成本绝对数的节约与节省,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拓展资料: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确定购买新产品或一个商业机会中的成本;
2.确定额外收入的效益;
3.确定可节省的费用;
4.制定预期成本和预期收入的时间表;
5.评估难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
1.净现值法: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将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成本现值和效益现值,如果效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后的差额大于零,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2.现值指数法: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计算所有的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3.内含报酬率: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这种方法就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的未来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现值之差为零的贴现率,如果这一内含贴现率比要求的贴现率高,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⑨ 成本收益分析法适合单独使用进行决策吗

摘要 成本效益分析法与成本效用分析法是一对兄弟,根据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备选方案,并通过评估对比备选方案的成本及效益,选择最优方案,以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是结合预算支出确定的绩效目标,比较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及其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的实施方案。从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设计原理来看,其最适用于绩效前评价。

⑩ 成本效益分析以什么为测量标准

测量标准为要看具体使用的方法:

如果用比率分析法,有以下几种指标:

1、相关指标分析法: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如果用构成比率分析法,有以下几种指标:

直接材料费用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100%

直接人工费用比率=直接人工费用/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10)如何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扩展阅读: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

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 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着作中,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

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界定。

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准则。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

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网络-成本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