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会计的混合成本分解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1、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混合成本,是其总额会随产量呈阶梯式变动的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
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企业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等人员的工资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2、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素的混合成本。
这类成本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企业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又称低坡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曲线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照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这类混合成本可进一步分为递增型混合成本和递减型混合成本。
无论哪一类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条直线方程y=a+bx去模拟它,这就为成本性态分析中采用一定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提供了数学依据。
2. 如何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建立数学方程
利用代数式y=a+bx,选用一定历史资料中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之差△y计算即可。
高低点法为利用代数式y=a+bx,选用一定历史资料中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或总费用)之差△y,与两者业务量之差△x进行对比,求出b,再求出a的方法。
设以y代表一定期间某项半变动成本总额,x代表业务量,a代表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代表半变动成本中依一定比率随业务量变动的部分(单位变动成本)。用高低点法分解半变动成本简便易算,只要有两个不同时期的业务量和成本,就可求解。
(2)如何理解中级财管混合成本高低点扩展阅读:
高低点法的相关情况:
1、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2、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不论业务量多少都要发生,而其中的变动成分则与业务量有关,并随之等比例变动。
3. 混合成本的分类
混合成本的分类有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处于两者之间,即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的类型:
1、半变动成本(最基本类型)
2、半固定成本(又叫阶梯式变动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变动成本(包括递减曲线成本、递增曲线成本)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优点:计算比较简单
缺点: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优点:计算较为精确。
3、账户分析法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4、技术测定法(又叫工业工程法)
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前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合同确认法
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4. 管理会计高低点法问题
高低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便以理解。其缺点是选择的数据只有两组使得建立起来的成本性态模型不太具有代表性,误差较大。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本变化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使用。
5.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6. 怎样分解混合成本
冯正维混合成本是指同时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混合成本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曲线变动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四类。但不论怎样,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为了便于计划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最终都必须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类.因此,对于混合成本应将其性质相近的汇总在一起,并采用适当方法将其中的变动和固定两种因素分解出来,再分别纳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中去。常用的分解方法有以下三种:1.合同确认法。就是通过检查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水费、电费等)的具体规定,来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2.技术测定法。就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3.数学分解法。就是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与成本的历史数据,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加以分解。常用的数学分解法有以两种。(1)高低点法。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中业务量最高期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来推算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
7. 管理会计中关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的计算问题
你的题不完整吧?
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该厂会计部门曾对低点月份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总额作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如下:变动成本总额 5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 60000元;混合成本总额 32500元;制造费用总额合计142500元。
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将该厂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
(2)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多少?。
8. 成本预测高低点法中,如何选择高点和低点以业务量为依据还是以成本总额为依据或者二者均可
高低点法是以某一期间内最高业务量(即高点)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即低点)的混合成本的差数,除以最高与最低业务量的差数,以确定业务量的成本变量(即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额),进而确定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
高低点法是历史成本法中最简便的一种分解方法。其基本做法是以初等几何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因此,只要知道直线上两点,直线方程就可求出解。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上所述,混合成本既是混合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那么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我们总可以用y=a+bx这样一个数学模型来近似地描述它。这也是高低点法的基本原理。
在这个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a)既然不变,那么,总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产生的变量就全部为变动成本。高点和低点的选择,完全是出于尽可能覆盖相关范围的考虑。
二者得到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高低点法的假设中,就事先假定分析的费用或成本或其他应变量是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的,否则高低点法是无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就算是固定成本,也只是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固定,而变动成本和说有成本诱因而变动的相对固定的成本才是大部分成本的真实状态。
高低点坐标的选择必须以一定时期内业务量的高低来确定,而不是按成本的高低。高低点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便于理解。缺点是由于它只选择了历史资料的诸多数据中的两组作为计算依据,使得建立起来的成本性态模型很可能不具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本变动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