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计提减值为什么影响摊余成本
扩展阅读
如何定义机会成本 2025-07-24 02:23:12
宠物店成本怎么定 2025-07-24 02:18:20

计提减值为什么影响摊余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8-06 10:44:44

㈠ 为什么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减值的分录写起来有点小区别,背后原理是什么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按照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时,要采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来计算。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摊余成本,所以在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等于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是影响摊余成本的,因此在确认减值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摊余成本。

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权核算:小幅度正常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摊余成本的计算,但是资产减值会影响到摊余,why

因为实际上是按公允计量,不是按摊余成本计量,资产账面价值是公允价值;
摊余成本只是影响你的投资收益、利息调整等,和账面没关系

㈢ 影响摊余成本计算的因素

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㈣ 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后,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会不会发生变化

1、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后,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会发生变化;
2、因为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余额-累计摊销或折旧-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相应的账面价值会发生变化;
3、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有联系;
4、资产减值损失,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帐面价值,那么该项资产就不能确认,或者不能再以原帐面价值予已确认,否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因此企业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时,表明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帐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㈤ 持有至到期投资提减值是否影响摊余成本

影响的,减去减值的数字为下年的摊余成本。

㈥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影响因素

我之前对这道题目也是很困惑,后来通过如下思路来记忆这道题目:
首先,这道题目是指,会影响到“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一级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因素,因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每期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科目的每期摊余成本(即科目余额)=其明细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所以面值*票面利率是会影响到摊余成本的。
再说公式: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这只是一个方便我们考试时计算每期摊余成本金额的简便方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则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也就是说,计算摊余成本金额的时候,面值*票面利率不需要考虑,但是在实务操作中,能影响到摊余成本的因素则是需要票面利息的。
这是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㈦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债券类的时候,计提减值准备以后,是不是摊余成本就等于帐面价值了,为什么

是的,因为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影响摊余成本的,计提减值后,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摊余成本;而确认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摊余成本,所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后,公允价值不等于摊余成本。

㈧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要减去减值损失

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损失,是对未来的损失提前进行预计,这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计提减值损失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值会减少,摊余成本也会减少。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要减去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8)计提减值为什么影响摊余成本扩展阅读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计提减值损失时,按照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作以下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已提取减值准备的价值后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减滚备、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

㈨ 影响摊余成本计算的因素有哪些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