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为什么我国买房成本比欧美大
扩展阅读
钻石激光码是什么颜色 2025-05-24 15:36:44
碟刹换油工具怎么用 2025-05-24 15:30:03
碳素工具多少钱一米 2025-05-24 15:19:35

为什么我国买房成本比欧美大

发布时间: 2022-08-05 03:44:07

㈠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

最近几年中国的房价上涨的速度,都快赶上火箭升天的,明明中间仅仅间隔了三四年,房价却翻了一番。三四年的准备卖房子的钱如今在拿出来,只能够买到当初同地域同户型房子的三分之一。这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望房生畏”,中国的房价以如此这般快的速度上涨究竟是谁给的勇气呢。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还有工作生活的需要,对于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房子的功能不仅仅只是用来居住,还要能够满足孩子学习需要,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学区房。而年轻人想要在城市里扎根,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房子,实际上房地产的供给量就在那里,而需求量却一直在增加,在这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房地产的价格自然也是要上涨的。

㈡ 买房子为什么那么贵

呵呵,房子是暴利行业啊。。。。。
09年是下跌趋势。预计下跌15-25%。。现在是开发商硬撑着,有苦说不出。。。
1,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渐体现出来,企业裁员,减薪等,现在城镇失业率升至9.4%,09年的经济会更加严峻。。。欧美经济还在恶化。。。
2,全国2亿多平方米的空置率,开发商压力也会更大!!中央也强调是要把房价降到合理的水平(建筑真实成本所决定的价格)。拒绝暴利!
3,随着保障性住房逐步入市,人口结构变化结婚高峰期的结束,商品房供求逐渐趋与平衡,几乎不会出现前2年大涨的行情了。。。
况且最近3年建成的商品房质量都不怎么好,经常听买房的同事朋友说有墙壁裂缝,地板漏水的事情。。加上近期租房市场也开始疲软,更加减少买房的动力。
建议最近一年不要买房,房价才刚开始下跌,远没有跌到底!!

现在很多楼盘雇佣人托充当万人购房团的,给人们造成虚假抢购行情,以抬高房价。。。。开发商和一些政府部门,离开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宗旨,而是一味地尔虞我诈,离开诚信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
我们老百姓只有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家团结一起抵制高房价。。。!!

买房的黄金期早就过去,90%的买房人赚取了百分之几百的利润,却把所有的风险扔给了现在想接手的人。如果你不是必须买,就不要买。

在广州深圳很多银行房贷断供现象不断增加。。。厦门等地方退房的人也越来越多。。。
很多房产中介开始关门倒闭破产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所在的苏州,房租已经开始降价。。很多房子都租不出去了,房东着急的要命。!!

房价到底贵在哪里? 强烈要求政府公开透明房屋真实的成本价格。。。!!
房价成本的秘密,对开发商而言,无疑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太多见不得人的东西,被裹挟在“成本”这个藏污纳垢的概念之中。比如说,竞标土地行贿官员,银行贷款打理关系,这些成本始终无法端上台面;再者,房价离谱的暴利,一旦广而告之,势必不能见容于诉求平衡的社会心理,点燃大众的仇恨。

“在广州近郊楼房建筑成本,每平米就是679块钱(包含材料人工费)!谁不信,我可以把发票拿到北京,拿到新华网,一样样地算个清楚,让全国人民看看!”这两天,一个知情的网友说出了内幕,不知道有多少房产商人在恐惧。。。。

房产业真是暴利。。!难怪TCL,海尔等也想涉足房产业大赚一笔。。。

㈢ 你认为房价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房价贵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资源的分布不均,造成了一些地段的稀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房价的支持力度,包括投资手段,基本上都要放在房地产来支撑的。当大量的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势必会鼓动一些投机者啊,会以房子为投资工具赚取更多的利润。

㈣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这么贵(转载)

众所周知,中国的房价越来越贵了。房价涨了未必对所有人都不好,几家欢喜几家愁,涨这个现象的存在就有它合理的地方。前几天在财经网上看见中国的一位官员说,房价上涨正常,是需求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对这个观点编者立了几个选项,同意,不同意,中立,我毫无疑问地选了不同意,一句话,坐着说话不腰疼。他所说的“需求”和“人民”都有狭隘性,下面我将要分析。 除了高官说话外,就听不到其他的杂音,真的很奇怪,不愧于是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啊。实际我一直认为我们都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因为前不久我听见一位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的包工头谈房价上涨的事,说得很好嘛,和我想的都一样,只是他说的是现象,本质别人以没必要知道这么多。我就认为大家都知道,可是听不到声音,直到前几天在一家财经网上看到香港的郎咸平教授的分析,真是一针见血,大快人心,就是这样嘛,还有什么不好说的。让我想起中学时的一篇文章《皇帝的新装》,最后小孩说皇帝没有穿衣服,当然,郎教授的直率,打破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的传统思维,所谓的不敢去碰“高压线”,凭这一点就令人敬佩。在这里我想当一个小孩,在郎教授面前,自己最多能算个小孩,想到这里我还是赚了,鼓起勇气去说大家都知道的事。 房屋的价格,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需求和成本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谈到需求,得说说需求的背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的一个标志就是城市化进程如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大量的人涌入城市,加上我们国家人口多的特色,造成对房屋大量的需求。我怀着好奇的心理,去翻了一些国外的发展过的经历,象美国,日本,香港,台湾,都因为自己的特殊原因,城市化中关于房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波动,最后还有付出代价过度了,平息了,说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个正常的背景之下,我想说说我们国家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据报道,我国的基尼系数在亚洲第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的分配不均造成。当人们为工业化付出代价,而工业化分享的利润被很少的一部分窃取,当人们还没有反省过来,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这就产生了二个群体,广义上的富人和穷人,我说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富人就是在自己所属的地方买得起房的人,并且还能在比自己所属地方更发达的地方买房。穷人就是买不起房的人,或者是正在供房贷的所谓的“房奴”,如果在省城工作,有能力在县里买房,但不适合,以属于穷人。如果财富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里,如果房屋是有限的,二者之间的需求结果是房价上升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住不起房。当然,由于我们国家的体制,象教育,医疗等资源集中的特色,人往更好的地方走是本性所在,客观地使一个地方更具有向心力。象我成都的一为朋友说的,来成都买房的,大部分是四川省各个市县及其地方的权贵,他们仿佛具有惊人的本领,退可以在本地方住,进可以去省城,由此推到全国,为什么深圳,北京,上海的房价更贵,因为它集中了全国的权贵,他们一层一层地过着“进可功,退可守”的生活,山西人在北京大量购置房屋就是明证。城市化引起人们对城市房屋的需求,从而提高了房屋的价格,由于人们拥有财富的差别使房屋分配不了而长时间的会存在房价居高不下。 上面是需求决定价格的一个层次,可以说是一个原因,只是说了富人和穷人的关系。实际上,在富人与富人之间以有竞争,因为我国经济的特殊原因,私人资本没有有效的投资渠道,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放开,人们在不会把钱存入回报率很低的银行,资本是逐利的,加上富人对投资的保守性,投资房地产是不错的选择,不管怎样,总有实物在那里,心里塌实。那富人就把大量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放大了房价增长的效果,以加快了房价增长的速度。走在各大城市的新开发区,房产商总是说房子以买完,但是一栋楼住的人家不多,泠泠清清的,和墙壁外的火暴形成鲜明的对比。 房屋的价格与成本的关系可有得说了,先让我们来看看构成成本的因素有那些,土地的价格,批准房屋建设中形成的费用,修建房屋建筑成本,这三个因素差不多很重要了,首先是土地的价格,谁得知道,我国城市化对土地的要求很大,甚至严重占据了我国的农用土地,使政府痛下决心整治不合理用地。这就促使了城市房屋用地的稀缺,由于地产商所谓的“圈地运动”,能批准的土地越来越少,而需要土地的人越来越多,象牛筋的二头,把土地价格越拉越长,这是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土地是国家的,任何利益群体都不敢动,国家在深圳实行特区,搞开发试点,当时中央政府就默许了下放了一个很重要的权利,就是能卖土地的权利,用卖土地的钱来搞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为了招商引资这以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由于有限的土地需要为工业化服务,从而减少了城市化的住房土地,深圳的土地价格这么贵,很大程度上是住房用地变得太稀缺了。现在内陆的城市开始在争取这方面的权利,想走深圳这条路,如不按自己的实际出发,有可能是得不偿失,象现在的成都,重庆,搞什么统筹规化,把土地集中起来卖可以卖个好价钱,不断挤压人们的生存空间。给我的感觉就是先城市化,在带动工业化,反其道而行之,除了房价贵之外,能走得下去吗?这种政策又不是没有见过,人们有这么看好吗?真是舆论的口径一样,使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说批准房屋建设形成的费用,这就是香港郎教授说的政府官员腐败,给我们的现象就是不断有官员在房产方面腐败落马。建一座房子几乎要在各政府部门之间走一圈,要盖一百多个章,就形成了很大的利益集团,并且这笔费用越来越重要,房产商投其所好,只要能在利益链能分到一杯羹就行。在这之中我看到一条利益链,它能影响房价,或者是影响的一个方面。房地产商通过贿赂官员能到土地和房子开发的权利——得到贿赂的官员通过各种方式去投资房地产——从而引起房价的增加(贿赂的官员是买了单的)——这笔钱又回到房地产商的手里,当然,可能回更复杂,利益链是跨时空的。 关于房屋建设中所需要的建筑成本,有材料,有人工等等其他的。由于能源材料类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房屋的建造成本这是肯定的。我关键是想说说,能源材料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引起的。房地产需要是不会引起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能源材料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的,因为房地产需要的产品很有局限性。我想,能源材料类产品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需要的结果,说明我们国家工业化在渐如佳境,对能源材料需求急剧上升引起。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城市化走在工业化前面的尴尬境地,就象一个小孩子一样,没有学爬就学走,摔跟斗是难免的。政府的不切实际的一相情愿的发展,最后是老百姓买了单。 结束后我又想起了那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子,安徒生没有安排结局是聪明的,要不是网络的发展,我们那有机会表示看法。小孩子就是小孩子,有谁会在意。

㈤ 请教一下: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造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为什么比南方高(分析

自然环境和居住习惯不同
我国南方的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着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有此可知北方建筑物的牢固度、样式规格都比南方高,简单说就是建筑材料的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取暖成本和运输成本(公路、铁路与水路的区别)也高。

( 以上可做课本答案)

但是课本上不考虑了地价、政治、经济因素,总体来说,南方房价普遍高于北方。

南比北高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6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目前均价超过1万元的城市共有16个。
这其中,除了北京、天津和大连外,其他13个城市均位于南方,且均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在直辖市之外,江苏、福建和海南各有2个,广东有3个,浙江则有4个之多。

气候、地形影响
不过,除了经济因素外,其他一些诸如气候、地形等因素也对房价的差异有所影响。
以气候为例,由于南方比较温暖,因此很多北方人会选择到南方过冬、养老。尤其是在海南、珠海、厦门等沿海地区,由于城市环境较好,气候宜人,吸引了不少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前来。因此,像三亚、厦门这些南方沿海旅游城市的房价也特别高昂。
例如,海南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作为国际旅游岛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前来置业,因此三亚的房价仍高达24080元/平方米,超出一线城市广州将近6000元,海口的房价也超过万元大关。
“北方人到海南这样的地方很适应,但是如果让南方人去北方尤其是东北的话,他们难以忍受严寒,除了北京,南方人到北方买房的很少。”张大伟说。

形差异对房价也有一定影响。丁长发说,北方很多城市像沈阳、呼和浩特等地,有大片的平地和发展空间,供给十分充分,建造房屋的成本相对也比较低。而南方尤
其是浙江和福建等地,由于山地丘陵多,这些地方的城市都比较小,可供建设的土地不多。这也是为何福建、浙江很多县城的房价动辄八九千、上万的一个重要原
因。
其他方面,如户型设计方面,张大伟称,北方的房子普遍户型比较大,得房率(实际使用率)不如南方,南方的房子实际使用率相对比较高,这也对房价有所影响。

㈥ 外国的房价有中国高吗为什么

美国的房价(下)

——美国访问、交流之六

时寒冰

《美国的房价》上和中发出后,引起的反响出乎意料。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地产界几位“胖子”(重量级人物)私下闲聊时,评价说“姓时的最近表现很不好”。其实,对于某些人而言,我何曾“表现好过”?我只是写下美国之行的一点见闻而已,真不明白何以惹得那么多人“忍无可忍”,以至于有人兴致勃勃地上门叫阵,被我慈祥地摸一下头又回去洗洗睡了——当然,摸脑袋的事情不能常干,毕竟,抢神父的饭碗是很不厚道的,所以,再出现这类事情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帮我一把,只当做慈善了。

对于我前面拍摄的照片,有人说美国的那些房子都是木头房,以便于随时拆迁。你当我和那些带我去看房的在美国生活了30年以上的华人,都是吃泡泡糖长大的么?你当美国是中国,人们时刻准备着离开家园为城市改造献青春吗?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不是仅供观赏的。而且,在美国,由于标准要求高,木结构的房屋成本并不低,对防火、防潮、防虫、透气等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比如,用来建造美式木屋的木材的平均含水率只有17%),否则,一旦因房屋质量出现问题而被告上法庭,所面临的赔偿可能令其倾家荡产。即使在中国,木结构房屋的造价也并不低。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几位开发商,并查询了相关资料。资料显示:木结构房子全部完工后的总成本与混凝土等其他结构房相当,甚至更贵一些,独立木结构住宅每平方米的总建造成本甚至能达到6000元左右。

整体而言,即使从绝对值上比较,中国的房价也超过了美国,更不用说像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房价了。如果从房价收入比来看,中国的房价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家不妨参看一下曾在美国生活过的多位财经人士写的中美房价的比较文章,更可以参看中国和欧洲的房价对比——这种对比更直观。至于物业税,我走访过的住宅小区,物业税一般在1%(刘广宇先生所在区域)至1.2%(Jack家所在区域)之间,由于政府通过很多优惠措施减轻自住房者的负担,实际支付的税收要远低于这个规定值,更何况,物业税都有明确的支出项目,缴纳税收换取了优质的服务,这是美国公民自愿缴纳物业税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的房价》上和中发出后,我也收到几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的来信,他们提供的资料与我在美国了解到的情况相吻合。

我们今天不妨从简单的数据入手做做一下比较吧。

200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全美国民)为3.7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4)、中国2008年人均年收入(全国居民)仅1100美元(世界排名109位),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当然,这样算可能会让一些人不爽,脾气大点的可能会“忍无可忍”,伸长脑袋让你摸,以折磨你善良的内心。

我们退让一步比较吧。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5781元,约折合2300美元;2008年,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761元,折合700美元。显然,即使拿中国城镇的人均收入与美国(含农村)的人均收入对比,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仅相当于美国的6%,或者说,美国(含农村)的人均收入是中国城镇居民(不包括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6.3倍。另外别忘记了,美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并且,物价水平低于中国——这一点下篇文章介绍。

这样比较让开发商们平衡点了吧?

那么,美国目前的房价是多少呢?

2009年10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的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0.4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0万元(美国所发布的房屋中间价是比平均价更能反映房屋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换句话说,在美国每套约20万美元的房子,是绝对的主流。需要强调的是,这指的是美国的新房价格,二手房价格的中位数一般要比新房中间价低4万美元左右。

美国的新房指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与预测研究室主任刘熀松先生曾经撰文指出:美国的房屋面积一般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为全装修房。

这样计算出来,美国住房的单价折合成人民币大约6800元/平方米。

其实,这样算并不严谨。因为,美国的住房不像中国这样按照所谓建筑面积计算,美国是按照使用面积计算的,而且,诸如车库、阳台、地下室、储藏室这样的都不算入面积,综合折算下来,美国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当于中国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这也显出中国既得利益者用建筑面积计算房价的高明)。即便这样,还没有考虑前后院,美国住房的前后院也是不算入面积的。另外,还有四点不同:其一,美国的房子在中国被称为别墅,而中国被称为房子的住房在美国只是公寓。严格说来,美国的房价与中国的别墅价格相比才是恰当的。那样的话,差距就更离谱了——中国公寓的价格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别墅价格。其二,中国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当于一次缴纳了70年的租金,而美国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远归其所有。其三,中国的是毛胚房,美国的是精装修房。其四,美国的住房质量和品质更好,美国的住宅平均寿命是80年——100年,而中国是30年(这个数字连开发商自己都“供认不讳”,不妨看看他们此前写的文章)。

在中国,许多普通人,用花费毕生心血积累的财富,换取的是价高质次的商品房。美国中低收入者花费几万美元就可以买一套房,房屋质量虽然不能跟几十万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种花草,是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且,位置稍远一些的房子,几万美元的照样舒适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矶的时候,我们开车去看一位朋友,导航仪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同名的街道,那里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一套住房的价格也就4万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园一般。

正因为美国的房子品质好价格低,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官员、商人,悄悄地在国外买房,心甘情愿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体验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去不复还”。最聪明的当属开发商,他们一边说中国的房价低,美国的房价高,一边又悄悄地把财富转移走,去国外买房。据一位开发商职业经理人估计,至少超过一半的有实力的开发商,把财富和子女转移到了国外。他们自己则既不买也不住他们所声称的由他们自己建造的“绝对物有所值”的房子。

美国的住房政策对建设美国特色(原谅我用这种表述)的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对公众购房尤其自住房有很多优惠政策。通过媒体的报道,国内的读者一般都知道,美国自住房住满两年以上出售时享有增值税减免优惠,自住房贷款利息可抵消个人所得税等等政策。其实,还有更多。据《》一书介绍,美国建立住房体系过程中,有两大主题:一是自有房。为了让民众买得起房,美国政府采取补贴等措施,帮助民众买房。“联邦和州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通过降低抵押贷款的利率来减少自有房的费用。更近些的办法对低收入住户的本息还贷支出进行补贴,使得他们可以获得购房所需的抵押贷款……到1972年为止帮助40万户家庭成为了有房户。”(该书第265、266页)后来,联邦政府又通过发行抵押贷款收益券等方式,为购房者提供补助。“除了住房抵押贷款利息支出免交个人所得税之外,其他针对有房者的税收政策还包括不动产税减免、出售住房所得的资本收益减免,以及由免税债券资助的面向首次购房者的低利率贷款……除税收支付之外,联邦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的资助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支付具体住房工程的建设;二是帮助租房者获得私人市场的住房;三是为州及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使其发展自己的项目。”(第6页)根据《》一书的介绍,美国自有房住户的住房支出绝大部分(接近80%)在其总收入的30%以下,而且,美国的社会保障健全,这使得民众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所以,很少听到美国拉内需,人家一直是超前消费。与美国的情况相比,中国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收入要用于弥补社会保障不足的缺口(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能够用于买房的收入应该占到总收入的10%是合理的,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比例在中国到底有多么令人触目惊心!不然也不会有“房奴”这样的词产生出来。

在美国,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政府通过提供房租补贴等方式帮助他们。“总的说来,目前有将近690万低收入家庭接受某种形式的房租补贴,其中,受政府工程补助的私人所有出租房是最大的补助项目,提供了200万套廉价住房。租房券作为第二大项目,提供塞180万套廉租房。公共住房排名第三,提供了120万套住房……剩下的190万套廉租房由低收入住房税收补贴、免税多户住房债券和Home项目资助。绝大多数受资助的住房获得了多种渠道的补助……住房政策不只局限于提供项目资助和税收激励,它还涉及与住房有关的融资、开发、租赁、销售等各个方面。换句话说,所有致力于为低收入和少数族裔住户提供住房的制度、法规与实践都是住房政策的中心。”(该书第7页)而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住房的最大受益者是地方政府,他们为了力推房价以把地卖个好价钱,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动力严重不足。保障性住房跟不上,任何调整房价的措施都必然失败。实际上,许多调控手段被巧妙地扭曲成了推高房价的手段。

美国建立住房体系的第二大主题是收入融合(IncomeIntegration),简言之就是化解贫富对立,建设和谐社会。两个办法,一是“分散”,帮助公共住房居民和其他极低收入住房搬入中等收入、通常位于郊区的社区,二是“收入融合型住房”,即把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置于同一建筑或同一开发项目中。(全书第269页)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想再像前两篇那样,用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说明,免得有人继续说我不客观。在拉斯维加斯的时候,我拿了两本当地出版的售楼指南,本想找个扫描仪,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扫描出来,让大家看看,20万美元以下的房子,在美国是不是主流,让大家明白,“美国9月份的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0.48万美元”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但是,我们偌大一个报社,居然没有扫描仪,我只好用数码相机翻拍下来代表主流的信息,让大家看个大概。由于才疏学浅,时间匆忙,不当之处请指出,本人即更正。

再说明一点,这只是我在美国的一些见闻。美国不是天堂,但是,我们要汲取它好的一面,经常对照别人的优点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级官员从诸如“钓鱼”这样的繁杂事务中摆脱出来,认清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执政者通过重视诸如住房这类民生欺骗、麻痹人民的可耻伎俩,认真执行中央的各项民生政策,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以使民众摆脱房奴的枷锁,在生活质量上赶超英美,使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露出狰狞的面孔,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使中国特色的执政理念成为各国效法的典范,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最光辉的一页。

㈦ 请问美国房价有中国房价高吗其他欧美国家呢与中国比

我在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留学生活过,相信我的回答会有参考价值

单论房价,而且是同样档次的大城市,比如美国洛杉矶和中国上海相比,同样档次和面积的房子,美国肯定比中国贵

美国住房分2大类,house和apartment。一般家庭都住house,国内也有叫别墅,因为一般的美国家庭至少都有2个小孩,多的可能会有4-5个,普通公寓一般不够大。而公寓又要分2类,高档区和穷人区,住高档公寓的往往都是高收入的单身或者丁克家庭;穷人区一般是失业的,以拉美人和黑人居多

欧洲我只能介绍英国,因为欧洲大陆我不太清楚,英国的情况和美国类似,大部分人住house,单身的也有住flat的,但是英国的公寓多数是没有家具的,一般都是住户自己购买家具

虽然前面说欧美房价高于中国,但是一定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同样的工作,欧美国家的收入要比中国高很多,如果计算收入/房价比率的话,那么欧美的房价要比中国便宜太多了,而且在澳大利亚买房的话,政府会有退税,也就是说有购房补贴,美国和英国不知道有没有

因为我有打算在澳大利亚买房,所以关注过澳的房价,一般墨尔本的house折合人民币200-300万元,美国和英国的价格就不太清楚了,不过肯定比澳大利亚的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