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期初摊余成本是多少
扩展阅读
水资源如何增加淡水量 2025-05-24 20:17:10
5角一个豆包成本多少 2025-05-24 20:17:08

期初摊余成本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8-05 00:28:16

A. 会计中摊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期初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摊余成本计算方式: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1)期初摊余成本是多少扩展阅读:

摊余成本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摊余成本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用资金,例如有企业的长期设备,减值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摊余成本

B. 期初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期初摊余成本计算方式: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2)期初摊余成本是多少扩展阅读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

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C.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现金流入。

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D. 期初摊余成本是怎么回事

期初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支付的款项加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但是应该扣除应该确认为应收利息的部分。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E. 如何计算期初摊余成本

计算期初摊余成本的方法: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F. 摊余成本究竟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1、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4、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5、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G. 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即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未确认人融资费用期末余额,
未确认融资费用期末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额
未确认融资费用本的摊销额=期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一:长期应付款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二:指对其他单位发生的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负债,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三:企业除了通过借款和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货币资金购建长期资产外,还可以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或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资产使用在前,款项支付在后。如补偿贸易方式引进设备时,企业可先取得设备,设备投产后,用其生产的产品归还设备价款
四:而融资租赁实质上是一种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形式。这种不需要支付或分期支付货币资金就可以先取得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设备的方式,就好比“借鸡生蛋”,也是一条颇不错的生财之道。
五:企业发生的长期应付款及以后归还情况的核算与监督,在会计账上设置一个“长期应付款”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其贷方登记发生的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补偿登记引进设备款及其应付利息、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借方登记长期应付款的归还数;
六:补偿贸易是从国外引进设备,再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归还设备价款。国家为了增大企业开展补偿贸易,规定开展补偿贸易的企业,补偿期内免交引进设备所生产的产品的流转税。实际上补偿贸易是以生产的产品归还设备价款,因此,一般情况下,设备的引进和偿还设备价款是没有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H. 大白话解释摊余成本

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
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I.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1、溢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2、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