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消防管理如何降低成本
扩展阅读
钻石玫瑰花用什么土 2024-05-19 07:27:20
怎么看飞机票的价格 2024-05-19 07:15:28
军网哪里资源多 2024-05-19 07:15:23

消防管理如何降低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7-04 21:46:35

‘壹’ 公司消防金点子建议

1、尝试建立消防人才储备库。目前,不少企业出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电焊施工人员等消防特种人员流失短缺现象,甚至出现有钱却找不到合适人员的情境。建立消防人才储备库主要有几个好处:一时对拥有职业鉴定的消防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基本掌握他们的上岗离职状态,可以及时掌握企业消防人才队伍情况;二是利用储备库可以及时为企业消防人才所需提供选择,满足企业自身消防人员队伍建设需求;三是以储备库为单元,通过网上授课、集中培训和QQ群交流等途径,加强社会消防人才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在企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单位消防“户籍化”管理等方面推动能力,真正实现企业消防安全自主管理的局面。
2、破除企业消防信息反馈滞后弊端。企业消防信息反馈滞后,某种程度上导致其内部火灾隐患整改不力、消防安全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破除这种弊端,笔者设想公安消防部队是否可以引入专业培训模式,尝试建立消防“培训师”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相对具有专业培训知识的人才,专门负责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培训,通过新颖的课题讲座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和提高企业管理人的消防安全观念,推动他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大消防”部门,负责涉及消防安全的各方面事务。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能让企业直接感受到火灾的发生对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切肤之痛;二是“培训师”专业的授课技巧,改变传统培训教育中出现的内容枯燥乏味、培训成效不明显等现象,让企业管理人通过各种讲解,主动接受消防安全教育;三是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能够快速反应至最上层,避免中间诸多环节的束缚;四是企业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状况,权衡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五是利于火灾隐患整改的进度,避免逐级反馈以及相关整改资金的逐级审批。 3、深入推进技改。笔者所在的大队在全区推行电镀线技改以来,基本控制了电镀线火灾的发生。从经济效益来讲,电路线改造,降低了电费,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也很乐于接受。由此,若在更大层面上推行火灾研判和技改,应当尽量减少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主动采取技改。同时,是否能由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涉及主动改造且具有显着成效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帮扶,这样也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4、倡导理性执法。对于企业主动向消防部门报备存在消防设施故障等问题,应在现场复查后,进行技术指导,采取临时的防范措施,同时加大中队巡防、派出所回访频次,与企业共同防范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而不是一味地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进行处理;对于企业确实因经营需要而临时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尝试实行临时报备制度,承诺使用期限以及期限内应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原则上期限不超过2个月,同时,大队应明确辖区派出所每周上门检查并拍照核实1次,存入备案报表,期限结束后,大队立即派员验收,督促单位立即恢复建筑使用功能,并明确告知如未改变,将加重处罚,此项尝试制度不适用于重大安保活动的关键阶段。 5、细化处罚标准。对确实是因为经营状况不好原因而造成的消防违法行为,如:车间改仓库、货物临时堆积占据消防车道、消防控制值班室人员流失等情况,适当降低处罚标准。对于习惯性或者故意违法的行为,建议加重处罚。此项工作应该分析总结各类处罚案卷,寻找共性问题,然后区别对待。

‘贰’ 如何加强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多产权建筑是指有两个及以上产权人的写字楼、住宅、车库、宾馆、商场、娱乐场所等建筑物。因此类建筑的产权人少则两三家,多则数十家,产权、管理权、使用权相互分离、交织,建筑内各个单位或场所的使用性质不尽相同,导致单位消防安全职责不清、日常消防管理不到位、公共消防设施损坏无人修缮、建筑火灾隐患无人整改等问题,火灾安全隐患突出,消防监管难度较大,消防安全管理混乱,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城市消防安全带来了严峻考验。

一、多产权建筑现状及成因

多产权建筑多数为商业楼,涉及餐饮、娱乐、商场、宾馆等行业。平均每栋建筑有3—4个产权单位,统一委托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由于产权分散,使用单位多,而物业管理公司只是一个委托管理组织,对建筑内的使用者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和措施,日常维护管理乏力。建筑内各业主在装修期间擅自改变消防平面布局、擅自封堵安全出口、擅自圈占和拆除消防设施等现象十分普遍,极易形成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等各类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条件不容乐观。

受客观因素影响,目前多产权建筑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改制。企业改制后,由于种种遗留问题,接管单位对原有建筑无力管理,仍由原产权单位自行管理。有的改制单位仅留下一个人照看或根本无人管理,从而使这些建筑出现失控漏管现象。二是多方投资。此类建筑建设初期由多个单位投资兴建,由于多产权兴建又多产权分隔使用和管理,部分使用单位在后来擅自改变建筑内部局部使用功能,破坏了原有建筑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三是破产企业。企业破产,其所属的建筑被分层、分段拍卖或出售,即出现建筑多产权型问题,盐城亭湖区森风汽摩大楼即为此类多产权型建筑。四是出租或出售给个人。主要出现在大型综合市场、商场。该类建筑被建设单位开发后,自身只经营部分摊位或楼层,而其余部分出售给社会个人,形成一栋建筑多个产权单位的现状。

二、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产权建筑由于存在其产权多、使用者分散的特殊性,消防安全管理存在一些特点。如整幢建筑的消防设施是整体的,而各楼层和楼层的各部位又是不同的经营者和使用者,涉及到共用的安全通道、疏散楼梯容易发生占用的现象。建筑内各经营户在装修改造过程中,由于经营布局需要,肆意增加隔断或扩大防火分区面积,极易滋生先天性火灾隐患,增大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

(一)建筑内消防管理落实不到位

目前,多产权单位的消防管理相对滞后,存在问题较多。有些开发单位将房屋产权出售给多家单位;有的由于使用中物权发生变化,导致一栋大楼多家产权,没有消防管理牵头单位;有的虽有物业公司维持该建筑的日常运行,但是物业公司不能真正履行职责承担对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有的根本没有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的建筑,各业主各自为政,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比如没有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大厦内有多家场所,均自行管理,当监督人员发现消防设施的配置和维护不到位要求整改时,在责任上相互推诿,在经费投入上相互扯皮,造成隐患整治困难。

(二)建筑内消防安全设置不到位

调查发现,多产权建筑内经常出现擅自改变原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时的功能、使用性质和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破坏了原建筑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等设置;擅自进行装修,使用可燃材料分隔,加大了火灾荷载。另外建筑内部内装修过程随意作为,将楼梯间、前室的窗户随意封堵,房间的窗户被广告牌遮挡等现象较多,使得原有建筑内消防设施不符合建筑使用性质和要求。还有建筑的疏散楼梯和前室被占用堆放杂物,防烟楼梯间前室被破坏,有的建筑中甚至出现将原有的疏散楼梯封堵改造成房间使用。由于多产权的存在,有时候还会出现上层疏散路线要经过底层其他产权人的经营场所才可以到达室外,如果上下层经营单位的经营时间不相同时,很容易出现疏散出口被锁闭的现象。有的经营者为了各自“安全”,在场所安全疏散楼梯处加锁设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建筑内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一是缺少消防设施。建筑使用性质的改变,导致建筑应该增设很多消防设施,如自动喷水灭火、火灾报警、防烟排烟等消防设施。现在很多公寓式住宅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二是设施运行不佳。自动喷水、火灾报警、应急照明、防烟排烟等设施运行中,故障、损坏、瘫痪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的多产权建筑的消防设施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有些建筑由于年代较早,消防设施老化,有时连更换的产品都买不到。

(四)建筑内火灾隐患整改难度大

因多产权建筑的特殊性,一旦存在火灾隐患,极易造成多单位互相扯皮、推诿责任的现象。整改火灾隐患时,通常需要多单位配合,而一方整改隐患难免影响其它单位经营、使用,其中因涉及到各种经济利益,其它单位不一定配合、支持,从而造成建筑内火灾隐患得不到彻底有效的整改。整改资金有时需要多家单位承担,由于经营状况和消防安全意识不同,虽然有的单位愿意承担,但有的单位不愿意承担,造成很难整改的局面。再加上多产权建筑涉及多个产权,无人协调统管,消防部门下发法律文书时,无明确主体,造成隐患整改难,实施处罚时,各产权单位互相推脱,消防执法难以落实到位。召开协调会时,因无法理清关系,效果不明显,以致各产权单位均拖延整改。如果消防部门强制处理,一旦措施不慎,极可能影响投资环境的改善。

三、导致多产权建筑存在消防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责任不清,工作存在失控漏管

新修订的《消防法》虽然明确规定“同一建筑物有两个以上管理或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公共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很多的多产权建筑的产权人对消防法律法规还非常薄弱,不知道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个别多产权建筑虽有业主委员会,但也形同虚设,没有建立一个共同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也没有签订一个具体的消防安全管理协议,致使建筑的管理混乱,甚至连日常的清洁卫生都存在矛盾,那些没有业主委员会的多产权建筑的消防管理情况更加糟糕;有些多产权建筑的产权人之间是签订了管理协议,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由各产权人轮流管理,但是,实际工作中很难办得到。

(二)整体意识不强,随意更改局部设计

多产权建筑在建设初期,防火设计立足整幢建筑考虑,但投入使用后,由于产权分散,通过不断转售、转租,擅自分隔、拆除和装修改造,致使原有消防设计面目全非,使部分经营区域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走道过长、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等火灾隐患大量出现。有的物业管理公司频繁更换。有的多产权建筑投入使用几年,物业管理公司换了十几家,物业管理公司的频繁更换给公共消防设施的管理形成“真空”。还有物业公司缺乏相应的消防专业技术人员,不懂消防设施的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状态,在维护消防设施设备管理时仅起到对消防设施的看管作用,能够发现问题但不会解决问题。

(三)片面重视利益,缺乏法律法规约束

许多设计、施工单位重利益轻安全。在多产权建筑的内装修中,设计和施工单位不重视整体情况,一味遵照甲方和使用要求想当然地设计和施工;或者明知存在问题,心存侥幸,蒙混过关。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本身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一些公约进行约束,出现消防管理问题后,没有人愿意负责,导致消防部门连个负责人也找不到。再加上业主委员会本身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一些公约进行约束,出现消防管理问题后,没有人愿意负责,导致消防部门连个负责人也找不到;虽然现在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但是在实际贯彻落实中还很不到位,遇到问题,物业管理公司或是推委,或是根本无法解决。

(四)权责划分不明,消防设施维保困难

对于那些建筑的产权人之间没有任何组织管理和协议约束的,消防方面出现问题后,一般很少有人出面牵头解决,维护资金更是没有人愿意掏了;有些多产权建筑产权人虽知道消防上存在很多不足,消防部门监督检查过程中也积极配合,但无奈自身历史负担较重,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进行改造;有些建筑也有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但由于物业公司是自负盈亏的服务企业,要考虑运行成本,再加上拖欠物业管理费用现象也比较多,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消防控制室无值班员,消防设施出现故障后无人管理或者干脆局部或全部关掉消防设施,致使整个消防系统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作用;还有些多产权建筑的物业管理公司,将消防管理以及设施维护转包给维保公司,维保公司因当初投标过程中没有合理测算,低价取得承包合同,在建筑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较大消防维修保养,就会出现合同佣金根本不够的现象。对于那些设备老化故将率较高的建筑,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全部更换,这种大的投入更是很难解决资金问题。

四、当前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出台多产权建筑管理规范性文件

对多产权建筑存在的问题,各地政府应当协调公安、建设、规划、房管等职能部门,专题对本地区多产权建筑安全监管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在新修订的《消防法》、《物权法》基础上,出台多产权建筑管理办法,弥补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物业管理和业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各方法律责任,改善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难以管理的状况,有力促进多产权建筑消防管理的规范化。

(二)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施行“以证管火”

多部门联合行动。根据新《消防法》第二条规定,消防工作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因此多产权建筑的有效解决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多产权建筑火灾隐患,公安房管、公安、消防、工商、供电、供水、规划、建设等职能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实行“以证管火”,坚决把好“发证关”。房管、公安、消防、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房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分割和登记制度,产权的分割应当在不影响消防安全的情况下做出;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租赁的登记和监管,利用辖区社区民警对租赁的场所进行巡查并将情况及时报请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消防部门在审核意见书中明确管理、使用要求,并告知开发商和用户。同时,在“二次装修”时严格把好关。由物业管理部门或业主委员会主动告知其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工商部门应当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营业执照等证件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使用建筑不合法,坚决不予颁发工商营业执照;城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违章搭建等违法建筑进行监管;通过联合执法,断绝多产权建筑滋生安全隐患的链条,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的产生。

(三)规范社会中介消防管理行为

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其的统一指导及管理,强化监督,使其与业主委员会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有效防止安全隐患的产生,对有些多产权建筑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所在地辖区县(市、区)人民政府会同公安机关及公安消防机构组织产权人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或由产权人共同委托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公共消防安全工作;没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区的公共消防安全工作,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业主成立消防安全组织负责;实行物业管理的多产权建筑的公共消防安全工作,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在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单位之前,公共消防安全工作由建设单位选聘的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多产权建筑公共消防安全所需费用,由产权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由产权人按照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四)明确多产权建筑主体消防安全意识

要进一步明确多产权建筑各层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权、责、利。要按照《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明确多产权场所内各方消防安全责任,各经营业主应对本各自经营场所内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对于建筑内公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有统一产权的单位或统一管理单位的应有相应的单位负责和统一管理,如无统一产权的单位或统一管理单位的,可由全体业主委托一个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或居民委员会统一负责管理。可相应扩大统一管理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框架内某些权、责,管理单位除承担建筑内公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监管责任外,还应负责各场所内的日常消防安全方面的监管责任。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适当收取各业主管理费用,用于日常消防管理和消防设施的维护、添置必要的消防器材等,从而进一步实现消防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全面落实好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更加有利于各类火灾隐患的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各地政府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消防宣传和培训,全面提升产权方和使用方“四个能力”。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图画、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普及消防安全常识、防灭火基本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同时要求各单位切实做好消防宣传工作,从而形成人人参与消防、人人重视消防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消防安全源头监督管理

进一步加强消防监督执法,从源头上遏制新隐患的滋生。目前消防执法仍过于疲软,对于存在较大隐患的建筑仍然没有有效的手段督促其整改。新消防法赋予了我们临时查封与强制执行的权利,但是我们还缺乏执行这些行政强制措施的手段。一是要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素质。要定期将消防监督人员分批进行封闭式的培训,在进行消防技术规范学习的同时加强思想作风教育。使消防监督人员能够正视手中的权利,真正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通过培训和学习,使消防监督人员学会与群众交流,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已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要改进消防监督的方法。要及早介入杜绝隐患。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评审阶段,应当协调其他建设部门及早介入,对于可能出现的多产权建筑方案及早提出对策,采取专家评审或者性能化设计的思想,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系数,杜绝隐患的产生。同时也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要求,严禁他们对建筑定性不明,投机取巧。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公寓式办公等建筑就很需要慎重。三是必须解决多产权建筑的问题。要分清主次,重点管理。对于那些历史原因造成的,产权分割不清和很难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多产权建筑,在消防监管中,要分清主次难易,逐步消除隐患,要坚决杜绝“三合一”现象。

(六)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一是引入消防安全评价机制,探讨解决社会单位的消防责任制难以落实的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单位的消防意识薄弱是火灾隐患大量存在和火灾主要人为引发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易燃易爆单位的安全评价机制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启发,同样可以将消防安全评价机制纳入商场、超市、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单位等重大危险源的审批要求中。二是积极探索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出台社会消防培训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单位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落实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叁’ 如何降低消防器材成本

具体哪方面器材?

‘肆’ 消防工程的降低造价及合理化建议。谢谢

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项目经理把关,避免材料浪费,严格管控工期。这样费用就基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了。

‘伍’ 怎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如何降低成本
1.靠现代化的管理降低成本

要降低成本,必须抓住管理这个纲。各企业要将实行成本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强化成本核算,在产、供、销、财务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把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制造费、行政费等项中每一项费用细化到单位产品成本中,使成本核算进车间,进班组,到人头。变成本的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使降低成本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具体行动中。在此基础上,一是要加强供应管理,控制材料成本。企业要制定采购原材料控制价格目录,实行比价采购的办法,实行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做到同质的买低价,同价的就近买,同质同价,能用国产不用进口,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二是要加强物资管理,降低物化劳动消耗。物资储量和消耗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的升降。因此,各企业要从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到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严格的控制,对原材料等各种物资的消耗用品,要实行定额分类管理,在订货批量和库存储备等方面实行重点控制,要按照适用、及时、齐备、经济的原则下达使用计划,并与财务收支计划、订货合同相结合,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对影响成本的各种消耗进行系统控制和目标管理,防止各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达到合理储存、使用物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之既保证生产的合理需要,又减少资金占用;三是强化营销管理,降低销售成本。要把增强销售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加强销售管理相结合,在每一笔销售业务发生以前,要对客户的营运状况和承付能力认真调查核准,不能贸然发货,更不能搞“感情交易”、“君子协议”,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业务人员的工资、奖金、差旅费、补助、业务费及装卸费、短途运输费、中转环节等费用本着既要节约,又要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严格考核与奖惩,对拖欠的货款,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予以积极清收;四是要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支出节约费用。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建立厂内银行,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来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用钱无计划、开支无标准,多头批条和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从而造成在资金使用上不计成本的做法,严格加强对资金的控制,使全体职工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变由几个算帐为人人当家理财,特别要加强行政费用及一些事业性费用的核算,包括管理部门的行政、差旅费、办公费等的开支。在这方面要根据承担的工作性质不同,核算每个人头的费用基数进行控制考核,每只铅笔、每张稿纸都必须从承包额中列支。

2.靠技术改造降低成本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升、能源提价对成本的上升影响很大。如何在这些不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必须树立技术改造是降低成本重要途径的观念,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辟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一是要特别注重工艺技术改革,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节能降耗,从根本上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在达到产品质量目标的同时,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二是在实施技改项目建设中应注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注重以较少的投入求得较多的回报。一方面要采取短、平、快的技改方式;另一方面要采取超常规的基建和技改管理,上项目时机要选准,立项要准确,实施要快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技改工程进度,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争取早日投资回报。

3.靠深化改革降低成本

深化企业改革,不断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提高职工素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环。各企业要把深化改革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工作。首先,要改革人事制度,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体现“肯干、能干、干好”的用人原则,实行招聘与聘任制相结合的人事制度,优化劳动组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差者下”,从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降本增效的工作中去。其次,在科学测定确保最佳成本目标所必须的劳动量的基础上,相应改善劳动组织,核定劳动定员,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减少因非生产性人员过多和窝工、怠工、劳动量不足造成的消耗。各企业内部可根据各科室、车间的工作性质、工艺复杂状况、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分别采取相应的分配形式,做到向苦、脏、累、险和高技能岗位倾斜,进而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增加有效劳动时间,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量和工资成本,按生产经营实体需要,对职能科室进行精简合并,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管理人员,改变人浮于事的局面,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靠过硬的质量降低成本

产品的质量与产品成本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谁的产品质量高,谁就有竞争力,产品就有市场,就不会占用过多的资金;产品质量高,不出或少出次品,可以直接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高,就可以按优质优价原则,以较高价格出售,相对降低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产品质量高,可以赢得更多的用户,直接增加销售量,降低销售成本;产品质量高,实际上也就节约了能源、原材料;产品质量高,就可以节省劳动力与管理费用,这样无疑会降低成本。因此,企业要十分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千方百计严把产品质量关。

一是要强化对质量管理的领导,企业厂长(经理)要亲自抓质量,形成质量管理网络,每天反馈质量信息,进行质量分析、控制质量成本;二是要有严格的工艺技术标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供、产、销等各个环节实行系统的质量管理,做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不采购进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三是要充实质量管理力量,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专职检测队伍,制订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测制度和标准,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将质量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推行优质优价优工资、劣质废品惩工资的分配原则,对因各种原因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或事要给予严肃惩处,以此增强企业上下的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质量攻关。对影响产品质量,一时又难以搞清的质量问题,作为QC 小组的攻关课题落实到车间、班组,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攻关活动,使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在有组织领导、有活动课题、有计划安排、有检查落实的受控状态下进行,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5.靠优化结构降低成本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一个企业的产品是否受市场欢迎,能否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是降低成本的基础前提。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积压,根本谈不上降低成本。只有产品品种多,产品结构合理,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才有稳定的市场,才可以减少库存和产品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只有产品结构合理,才能加速产品扩散,实行多角化经营,加快市场渗透,提高市场的相对占有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所以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真分析、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生产经营战略,对市场形势不好,积压占用成品资金多的产品进行限产和转产,对选择的主导产品要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强化生产指挥调度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产量,以降低产品成本中所含的折旧、利息等固定费用。同时还必须不断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多、你多我精、你精我转”的策略,增加花色品种,开发新产品,追踪世界发展潮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形成不同的产品结构,使产品市场逐步扩大。

二是优化资本结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不断发展,以此来增强参与市场竞争,抗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是要发展就要靠大的投入,而且在目前整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大的投入必然给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为此,各企业要通过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大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资本的扩张,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达到降本增产,增销增利的良好效果。就要靠大的投入,而且在目前整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大的投入必然给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为此,各企业要通过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大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资本的扩张,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达到降本增产,增销增利的良好效果。

‘陆’ 结合消防设备设施维保计划它如何能降低费用成本

消防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想要降低费用成本,只有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规范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柒’ 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各类企业单位新建、二期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在这些建筑工地中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和建设施工人员构成复杂,知识层次参差不齐,消防安全角势十分严峻。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相继已发生多起建筑工地火灾事故,建筑工地一旦发生火灾,势必会影响工程进度,给建设、施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对城市整体投资环境将造成负面的影响。
一、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火灾隐患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民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有的工地只注重工程质量进度的管理,忽视消防安全管理,忽视对民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对各种消防安全隐患不能发现,或者发现后仍然视而不见。绝大多数民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用火用电现象严重,缺乏基本的逃生自救能力。
二是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抵御火灾的能力差。由于工地条件限制,大多数工棚耐火等级低、疏散通道不畅、电气线路乱接乱拉、超负荷用电现象十分普遍。多数工棚连成一片,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蔓延成势。
三是工地可燃物大量存在,人员聚集,发生火灾后果严重。工地多数工棚为简易构筑物,采用泡沫夹心板等可燃材料装修,加之工地本身存放大量易燃可燃材料,火灾载荷进一步加大。由于条件限制,大量工人集中居住在狭小的工棚内,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困难,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是要把住责任关。作为建筑工地的管理责任主体,各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工作职责。要强化消防安全检查,切实消除火灾隐患,明确一名专职消防安全管理员,负责工地、工棚的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各类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违章用火、用电情况,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情况,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二是要把好程序关。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建立健全各类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要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用火、用电管理,消防器材、设施维护保养等各类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抓好落实。要建立火灾隐患整改机制,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属当场改正的,责令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主动提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
三是要把好监管关。安监、建设和消防等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辖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情况的掌握、定期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或苗头,及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措施,确保消防安全。要针对工地及民工住宿在简陋的工棚里,卧床抽烟、私拉乱接、生活用火随意的现象日益突出的现状,开展专项检查和多种形式的宣传。劳动、建设等部门可以将各个建筑施工企业中一线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作为衡量施工企业安全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那些出现消防安全隐患拖而不改,发生火灾责任事故的单位实施“黄牌警告”、降低安全评估等级的办法促使每个施工企业加大消防安全工作的“硬件”投入和“软件”成本,确保火灾形势的安
四是要把好宣传关。建筑工地的民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流动性大,接受能力较弱,在他们中间开展消防知识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安监、建设和消防等监管部门要能够端正认识,迎难而上,牢固树立起执法为民的思想,要有耐心,还要细心,要深入到工地、深入到民工住所、深入到民工中间去进行宣传,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交流。宣传时,可以采用流动消防宣传车,配置了电视、DVD等放映设备和油盆、灭火器、水带等演练器材,携带消防宣传牌,常年不间断地在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等地巡回宣传;可以利用一些宣传单和工地内的喇叭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后向民工开展消防常识宣传,也可以印制一些图文并茂、言简意赅,让民工兄弟看得懂的宣传手册下发到民工手中,教会大家如何预防火灾,如何消除火灾隐患,如何逃生自救。
五是要把好应急救援关。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在建筑工地内组建义务消防队,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发现险情后要充分发挥义务消防队员在单位消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平时要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工地实际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预案内容要详实,可操作性要强,要把提高民工灭火和疏散能力作为演练的目的,并定期组织演练。
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有利于维护建设、施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安监、建设和消防等部门要与各企业、监理、施工单位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规范消防安全行为,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共同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捌’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有哪些建议措施消防天下

1、尝试建立消防人才储备库。目前,不少企业出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电焊施工人员等消防特种人员流失短缺现象,甚至出现有钱却找不到合适人员的情境。建立消防人才储备库主要有几个好处:一时对拥有职业鉴定的消防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基本掌握他们的上岗离职状态,可以及时掌握企业消防人才队伍情况;二是利用储备库可以及时为企业消防人才所需提供选择,满足企业自身消防人员队伍建设需求;三是以储备库为单元,通过网上授课、集中培训和QQ群交流等途径,加强社会消防人才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在企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单位消防“户籍化”管理等方面推动能力,真正实现企业消防安全自主管理的局面。
2、破除企业消防信息反馈滞后弊端。企业消防信息反馈滞后,某种程度上导致其内部火灾隐患整改不力、消防安全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破除这种弊端,笔者设想公安消防部队是否可以引入专业培训模式,尝试建立消防“培训师”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相对具有专业培训知识的人才,专门负责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培训,通过新颖的课题讲座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和提高企业管理人的消防安全观念,推动他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大消防”部门,负责涉及消防安全的各方面事务。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能让企业直接感受到火灾的发生对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切肤之痛;二是“培训师”专业的授课技巧,改变传统培训教育中出现的内容枯燥乏味、培训成效不明显等现象,让企业管理人通过各种讲解,主动接受消防安全教育;三是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能够快速反应至最上层,避免中间诸多环节的束缚;四是企业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状况,权衡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五是利于火灾隐患整改的进度,避免逐级反馈以及相关整改资金的逐级审批。
3、深入推进技改。笔者所在的大队在全区推行电镀线技改以来,基本控制了电镀线火灾的发生。从经济效益来讲,电路线改造,降低了电费,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也很乐于接受。由此,若在更大层面上推行火灾研判和技改,应当尽量减少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主动采取技改。同时,是否能由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涉及主动改造且具有显着成效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帮扶,这样也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4、倡导理性执法。对于企业主动向消防部门报备存在消防设施故障等问题,应在现场复查后,进行技术指导,采取临时的防范措施,同时加大中队巡防、派出所回访频次,与企业共同防范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而不是一味地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进行处理;对于企业确实因经营需要而临时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尝试实行临时报备制度,承诺使用期限以及期限内应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原则上期限不超过2个月,同时,大队应明确辖区派出所每周上门检查并拍照核实1次,存入备案报表,期限结束后,大队立即派员验收,督促单位立即恢复建筑使用功能,并明确告知如未改变,将加重处罚,此项尝试制度不适用于重大安保活动的关键阶段。
5、细化处罚标准。对确实是因为经营状况不好原因而造成的消防违法行为,如:车间改仓库、货物临时堆积占据消防车道、消防控制值班室人员流失等情况,适当降低处罚标准。对于习惯性或者故意违法的行为,建议加重处罚。此项工作应该分析总结各类处罚案卷,寻找共性问题,然后区别对待。

‘玖’ 如何有效实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成本管理办法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
认真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通过预 测、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应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制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备品备件定额,运行材料消耗定额,检修材料消耗定额。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挖掘设备潜力,提出年度、季度的运行、检修、设备大中小修费用计划。 2、安保部门:负责安全保卫及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提出年度、季度消防、警卫、民兵训练等费用计划。 3、人劳部门:负责制定劳动定额,控制工资总额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范围及标准。根据属地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资及劳保费用计划。 4、物供部门:负责制定工器具消耗定额,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工作. 5、办公室:负责低值易耗品、电话电信的管理工作.提出年度、季度低值易耗品购置计划及电信电话费用计划。 6、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和福利设施等管理工作,提出所管辖资产的年度、季度修理费用计划。 7、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汇总编制成本计划;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控制成本;参与制定有关成本的各项定额;如实核算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成本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1、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及由本单位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临时工等的工资及津贴、补贴;按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工资;按规定发给的超产奖、安全奖. 2、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3、折旧费:按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采用平均年限法及规定的提存率提取的费用。计提折旧的依据为月初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4、税金: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5、保险费:参加投保的财产物资的保险费用。 6、失业保险: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保险率缴交。 7、养老保险: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保险率缴交。 8、住房公积金: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费率缴交。 9、劳动保险费: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及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金等。 10、水资源费及水文测报费:按发电量和当地规定的费率缴交的费用。 11、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12、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13、土地使用费: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 14、物料消耗:生产运行、维护、检修、事故检修用各种材料、备品备件;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小型技术革新用料;车间通风、照明及消防、卫生用料;生产及管理运输车辆耗用的燃材料;生产和管理部门的房屋、建筑物、设备、仪器、仪表等维修用料。 15、修理费:固定资产发生的大、中、小修理及生产、管理用器具、非机动车辆的修理费。 16、办公费:生产及各管理部门用的文具、纸张、印刷品、清洁卫生用品、报刊杂志及电信电话费用。 17、水电费:生产及管理部门和公共场所的水电费用。 18、差旅费:职工因公出差的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及住勤补贴和误餐费;职工探亲及上下班交通补贴。差旅费补贴应按当地财政规定标准。 19、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及管理部门用的家器具、办公桌椅及不构成固定资产的仪器、仪表等。 20、劳动保护费:按规定发给职工的劳保服装用品、安全防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及值班被褥。 21、运输费用:生产及管理部门发生的物品搬运费;租用汽车、吊车租赁费;运输用机动车辆养路费、过桥过路费、年检费、交管费及委托外单位的小修、保养等。 22、租赁费:生产和管理部门由于生产经营需要从外单位临时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除汽车)及工具而支付的租金。 23、业务招待费:根据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按规定的标准据实列支的费用。 24、其他费用:不属于以上各项范围应计入成本的费用。如:咨询费、诉讼费、民兵训练、警卫消防、绿化环境卫生、会议费、团体会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党团活动费、试验检验费等。
四、合理划分生产成本费用管理费用的界限
为规范管理,使单位与单位之间有可比性,下列各项在生产成 本中列支: 1、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指工资总额)及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2、直接生产人员的劳动保护、防护用品及防暑降温费、值班被褥。 3、直接为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备品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4、生产用房屋、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的修理费用。 5、固定资产折旧费。 6、因生产需要从外单位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7、水资源费及水文测报费。 除以上各项费用外,其余都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五、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设备技术改造支出。 3、对外投资的支出。 4、被罚没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联合办学等费用。 5、国家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如简易人身保险。 6、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各种费用。
六、成本计划的编制
1、编制成本计划必需以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及费用开支标准等为依据,在单位经理的领导下,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各归口管理部门必需通力协作,保证成本计划指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2、成本计划除列示数字外,还应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是:对预计完成情况的分析,保证完成计划主要措施方案,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 3、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年度开始前一个月,由归口管理部门按年分季编制本部门的用款计划,有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没有定额标准的,按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精神编制;而后由财务部门综合汇总后提交经理,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平衡后于12月上报成本计划建议数(本计划不含大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应专题上报)。
七、成本计划的控制
各单位接到公司下达的正式成本计划后,应将其费用按其性质分解落实到归口管理部门或个人,由其负责控制。各部门应抓好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如电话费、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等。 成本中的可控费用与非可控费用不可互相挪用,可控费用各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调剂使用。
八、成本分析与考核
1、成本的分析应按年度和季度进行,内容包括计划、实际差异和差异原因分析,对成本升降原因作详细说明,以便修正计划或提出改进管理措施。 2、对不按成本开支范围,将福利性支出或资本性支出计入成本,以及对突破计划不分析、不追加计划的盲目开支或虚列成本的,视其性质和情节轻重扣减该单位的工资. 九、本办法适用于优恩公司直属单位、控股公司、委托经营管理单位。参股公司及联营企业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