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人們用什麼工具做玉雕的
簡單的說,古代玉雕使用人工旋車,上面用的砣子或者鑽筒+解玉砂進行雕刻......
早期旋車是一人踩一人雕,兩人配合......後來就有了自己踩自己雕的,單獨操作......
樓上給的資料不錯......
復雜的說,有一套叫《玉石傳奇》的紀錄片,可以去看看,一般視頻網站應該有,在cctv記錄頻道播放過,可以去找找......另外就是一些關於出土文物的片子,裡面間或夾雜部分古代玉雕的常識,還有各種介紹古代玉雕書籍......
『貳』 古時候沒切割機,那5000年前的人是怎麼雕刻出玉器的呢
人們對玉器的喜愛由來已久,相比於現在翡翠進入百姓家,在古時候,玉器可是只有王公貴族才玩得起的奢侈品。
這不僅是因為當時玉器開采難度大,上好的玉石難找,更多還是因為古時的工具實在有限,打磨雕刻一件玉器飾品實在太難了。
所以,當時即便是富裕人家也都是穿金戴銀,能夠有一件精美的玉器那肯定是幾代人傳下來的傳家寶。玉器既然如此難以雕刻,那麼
古時的人們是如何將一塊玉石雕刻成光滑精美的配飾呢?
再有就是對雕刻好的玉器進行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打孔,這樣才能方便佩戴。最後一步則是對雕刻好的玉器進行打磨、拋光,提升顏值。
即便到了現在,真正品質好的玉器都十分寶貴,上好的玉石也都存放在博物館,以讓其得以更好的保存!
『叄』 沒有電動工具的古代人是怎麼雕刻高硬度玉石的
玉的硬度很大,用現代電動工具輕輕鬆鬆搞定,古代人當然有他們的智慧,主要靠鐵、石頭、水,弓等來雕刻。
這些技藝都需要長久的磨練,其中的步驟非常多:
一、搗沙和研槳。一位工人用石臼把石沙弄碎,另一位接上去用篩子篩選石沙顆粒。
二、開玉。兩位工人把石頭架起,然後用自製的鐵絲拉鋸,用來除去玉料外面的部分石頭。
八、打眼。扳指之類的玉器太小,就在大竹筒中裝了水,配上不同外形的孔洞木板,用“綳弓”來在玉器上鑽出洞。後來用桯鑽與管鑽的辦法來操作。
九、木碢。用圓盤,磨光的碢來給雕琢完畢的玉器磨光。
十、皮碢。用牛皮做的皮碢給玉器拋光上色,呈現玉色。
『肆』 古代沒有現代先進的切割工具,玉石雕刻是怎麼完成的呢
回顧中國歷史,精彩萬分,不僅有四大名著,諸子百家,還有青銅器,玉器,瓷器舉世聞名。你會驚嘆古人的巧奪天空。古代沒有現代先進的切割工具,玉石雕刻是怎麼完成的呢?
在古代,既沒有雕刻機,也沒有打磨拋光機,如此精美玉器到底怎麼做出來的。家父從事玉器行業幾十載,那天我突然問了這個問題,他似乎也說不出一二三,查閱資料,才發現自己完全低估古人的智慧。
請看上圖,「搗沙研漿」。過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著在砣與玉之間的沙,一點一點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從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紅沙、黑沙、黃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達到8-9度,而玉的硬度一般在6.0—6.5。搗沙、研漿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細程度。把搗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澱,沉澱過程中,精細自然分層。
「開玉圖」。把大塊的玉石分解,要用類似於鋸的工具。過去多用竹板彎成弓形,又稱弓子。圖中畫的更象鋸。開玉的弓弦是鐵絲製成的,幾根鐵絲擰成麻花股。開玉時在弦上加解玉沙,並不斷加水,慢慢把玉材「磨」開。
「扎砣圖」。琢磨玉的輪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當於「切」。把玉材切開,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沖砣圖」,沖砣是粗磨,相當於做胚。
「磨砣圖」。相對沖砣來說是進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礎上磨出細節。
「掏堂圖」。掏堂即掏膛兒。如鼻煙壺、瓶、碗、筆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兒。要在玉器上先鑽出一個眼,然後用特別的砣一點一點地把內部的玉磨掉。
「上花圖」。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種花紋。從圖中可發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號也更多。
「打鑽圖」。打鑽是用一個管狀磨具,在玉器上鑽出圓圈狀的溝槽。鑽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圓住打掉,即可掏膛兒。圖中還有個細節,即在橫桿上掛了一個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透花圖」。即做浮雕、鏤空。
「打眼圖」。在玉器上磨出一個眼兒。
「木砣圖」。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蘆瓤作的。
「皮砣圖」。皮砣是牛皮製成的,是玉器的最後工序拋光上亮用的。到這一步完成了。悠久的歷史文化,智慧無限的古人。以上內容參考《天工開物》全文完【如果你撿到感覺有緣分的石頭,可以讓我幫你看看】
『伍』 俗語說:玉不琢不成器,古代玉器是怎麼製作的
古代雖然沒有鋒利的工具,但前人用豐富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一套打磨玉器的方法。
第一步:開玉
這一步就是將未經雕琢的玉石切開,需要派人把玉架到木架子上,然後周圍分別安排人用一些初級的刀具將其外邊包圍著的石頭削去,削去多餘的石頭後就出現了一塊完整的玉。
第五步:雕刻
工人根據畫好的圖樣現在玉石的表面大致勾勒設計圖的輪廓,然後用各種小工具一點一點雕刻成型。這里安排的工人往往都是經驗豐富的工人,否則一不小心就把一塊寶貴的玉料給毀了你。
第六步:打孔
古代的玉一般用來佩戴在使用者身上,所以打孔是必不可少的最後一步。工人們把玉放在小孔的桌上,然後一起使用金剛鑽和彎弓來迴旋轉,直至穿透玉石到達桌上的小孔處。
『陸』 雕刻玉器需要哪些工具啊
一般人有四種。
一,橫車,是那種有電機和車頭組成的,功能一般,價格在800元左右。
二,鑼機,這是一種可以手拿的工具,就象是握筆一樣方便,但是其速度是一致的。
三,電子機,此物也是手拿的,也很方便,而且其轉動速度可以調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細的部位。
三,蘇州橫車。和橫車有些相同,但是其速度也可以調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細的部位。
後兩種可以對玉器進行精細雕刻。價格在2000到4000不整。
之後就是一些在這些主題工具上安裝的小工具,那些小工具都是通用的。比如切割的,打磨的,打空的,很有一些小的工具。
主要是看,做的步驟不一樣,就要換不一樣的工具。
『柒』 玉石雕刻有什麼講究 具體使用到哪些工具
在我國,玉石雕刻歷史久遠,通常使用的工藝包括:切、磋、琢、磨。本片向您介紹玉石的雕刻工藝:玉石的選材、造型的設計、玉件的琢磨、玉雕的拋光、成器的裝潢...
在我國,玉石雕刻歷史久遠,通常使用的工藝包括:切、磋、琢、磨。本片向您介紹玉石的雕刻工藝:玉石的選材、造型的設計、玉件的琢磨、玉雕的拋光、成器的裝潢。
玉雕產品有著質地堅實緻密、透明晶瑩渾厚、光澤溫潤等顯著特性。自從北京奧組委決定2008年奧運會金牌鑲嵌玉飾以來,玉飾玉雕產品再次受到人們的青睞。本期節目詳細介紹玉石雕刻工藝。
自從北京奧組委決定二OO八年奧運會金牌鑲嵌玉飾以來,玉飾玉雕作品再次受到人們的青睞。從石器時代的勞動工具開始,我國的玉雕品種就不斷豐富和發展,到現在,分別有古代造型、器皿、人物、獸類、花卉、雀鳥、配飾等種類。玉雕產品有著質地堅實緻密、色彩鮮艷奪目、透明晶瑩渾厚、光澤溫和滋潤等顯著特性。我國第一部詩歌集《詩經》,就有對於琢玉工藝技術的描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實切磋琢磨四個字就是古代玉石雕刻的工藝程序,切,就是切開設計、磋,就是成型修治、琢,就是雕刻成器、磨,就是拋光罩亮。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從石器時代開始,經過各個時代的不斷發展,到現在它的加工程序一般分為選料、設計、雕琢、拋光、裝潢五個工藝程序。
玉石雕刻工藝技術
一、玉料的選擇
選料是玉石雕刻工藝的第一道工序。作者必須通過眼睛直觀來辨別玉石的優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了解玉石的特點。在選料這一節里我們分別從玉石的質地、顏色、透明度和光澤這四個主要方面進行識別。
1、質地鑒別
我國玉石大約有二十多個種類,其質地分為硬性和軟性兩大類。通常稱為摩氏,有十個度數。所謂摩氏硬度計量是選定十種原物礦石代表硬度的級別。比如其中滑石級別最低為1度,而金鋼石最高為10度,在4-6度之間為軟性玉石,硬性玉石大約在5-7度之間,7度以上的為寶石。
檢驗玉質:查看玉石質地,除直觀外,還要打出斷口,切磨部分側面,對其質地、紋理、透明度、光澤、顏色等進行觀察。挖臟去綹:大多數玉石都有裂紋,行內把這些裂紋叫「綹」綹是影響玉石質地重要的因素。綹的處理方法稱為去綹或遮綹。純色的玉石中夾雜的不和諧顏色被稱為「臟」,為了整體的美觀,在選料時就要處理掉臟色,行內叫「挖臟」。
2、顏色識別
玉石的顏色有的純凈溫潤,如白玉、黃玉、墨玉;有的色彩斑瀾,如岫岩花玉等等,有的晶瑩鮮艷,如紅寶石、藍寶石等等。就是色彩把玉石推上了世界珍品的地位,以其特有的自然美引人喜愛,受人珍視。識別料色:要明確玉石顏色的去留,在兼顧各種顏色時,要將旺色留在顯眼的部位。如白玉就不宜作得很薄,這樣會影響白玉溫潤特色;七彩花玉花色艷麗,適宜製作成山水花鳥的大型玉雕擺件;透明純色適宜製作成玲瓏剔透的作品。
3、透明度
玉石有了透明度,可以對質地和顏色有烘托作用,有透明度的玉石能反映內在的顏色。這個特點對玉石的選用、鑒定、價值影響很大。觀察玉石的透明度,要將玉石局部拋光才能鑒定。透明度一般分為透明體、半透明體、微透明體、非透明體四種。
4、玉石的光澤
光澤是指玉石拋光後對光的反射能力。一般情況硬性玉石光澤較強,軟性玉石光澤較弱。光澤能夠反映出玉石質地、顏色、透明度狀況,它可以烘托玉石的內在美感。
1 2 3 下一頁
『捌』 古代人是怎麼雕刻玉器的
古代人雕刻玉器圖解如下:
一、搗沙研槳
看圖片,站著的玉工用手拿著杵,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細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個彷彿炒菜鍋樣的大篩子。篩子的底有細洞,能夠讓細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篩子中,這樣就能夠把石沙依照顆粒大小分類。
院子里還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將篩好的沙再用水泡著,泥巴之類的雜質就會隨著水漂流出去了。經過搗沙和研漿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顆粒均勻的石沙。這些沙是用來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解玉沙】、【磨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