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的世界裡用什麼挖鐵礦哪個工具怎麼做
鐵礦位於石礦中,用鎬敲開泥土層就會看到岩石層,向下挖掘就能挖到鐵礦。在挖石礦時能獲得圓石,用於製作開采鐵礦的必備工具。(礦石必須用鎬開采,使用其他工具不僅開采速度減緩,也無法獲取任何東西)
首先使用木板製作木鎬,採集一些圓石製作石鎬。石鎬合成時只需把木板換成石頭就行了
開采之前准備好工具:石鎬+火把(若干)
使用樓梯的挖掘方式向下挖掘,如果僅想先挖掘鐵礦,挖掘幾層後向外擴展,不要挖太深,也不要垂直向下挖(覆蓋面太窄,碰上的幾率略小)。
相信不需要多久就能挖到鐵礦。
(挖掘到的鐵礦在熔爐中煅燒就能獲得鐵錠製作鐵鎬或其他鐵質工具)
2. 鑿開鋼鐵那個叫什麼工具,像鑿子一樣,只是這個用錘子敲擊砍斷粗一些的鋼絲螺絲什麼的
宰子,宰刀。截子,鐸子,我們這邊是管這叫宰子
3. 傳統打鐵都用到什麼工具
主要是鐵匠爐、 風匣 、手錘 、砧子、大錘,還有鉗子和磨石
打鐵看似原始,但很實用,其技藝說是簡單,但並不容易學。打鐵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炎炎夏日,紅爐邊上苦不堪言。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鐵匠師傅也是揮汗如雨。古人老話說:「天下三樣苦,打鐵、撐船、磨豆腐。」
打鐵技藝是師徒傳承的,也有父子傳承。甬上諺語「打鐵嘸樣,邊打邊像」,證明打鐵技藝要依靠悟性代代相傳,產品不同,技藝無定法。但是總體來說,整個流程也無非離不開選料、燒料、鍛打、定型、拋鋼、淬火、回火、澤油等工序。
要打鐵,首先是生爐火:屋子正中放個大火爐,爐前一個大鐵墩。打鐵的爐子生火時,都是靠手拉風箱。學徒剛進鐵鋪都是從拉風箱開始的,可現在沒有了學徒,這風箱沒人拉了,就改用電動鼓風機。爐火一定得燒得旺旺的,否則鐵很難鍛打。
其中最重要的程序莫過於鍛打。在鍛打過程中,上手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直至將鐵料打成菜刀、鍋鏟或農具。中間鐵塊稍有冷卻,鐵塊變硬,再放入火爐中煨紅後,反復鍛打至成形。然後再冷打,較大件的製品由3人煅打。
最後,再經過定型、淬火、回火、澤油等流程,一把鐵制產品才算完成。
隨著現在農村耕種的機械化,鐵鋪的用武之地已越來越少。而這門手藝學起來太過辛苦,勞動強度又大,年輕人都不願意學。很快,鐵匠技藝也許會淡出歷史舞台。
4. 鐵匠用來打鐵的是啥機器
. 鐵匠是鋼鐵製品手工作坊的技術工匠,其手工作坊必備的設備是:紅爐、紅爐的送風設備、打鐵的砧子。常用工具:大錘、手錘、大小火鉗子、鏟斷鐵料的恪子、必要的模具、淬火的水盆等。
鐵匠是要求個人技術較強的工作,從把要加工的鋼材放進紅爐加溫,什麼火候開始出爐打造,到加工成型全靠經驗判斷,全靠大錘小錘的錘打來完成。成型之後還要淬火,用以提高產品的機械性能,淬火的火候也是靠經驗控制。
打鐵一般兩人完成,師傅打小錘指揮,徒弟打大錘執行。
望採納
5. 傳統打鐵都用到什麼工具
傳統打鐵工具有鐵匠爐、鐵夾(用來夾燒熱了的鐵坯)、砧子(鐵匠打鐵的平台)、鐵錘、磨石等。
打鐵鋪也稱「鐵匠爐」。屋子正中放個大火爐,爐邊架一風箱,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火苗直躥。要鍛打的鐵器先在火爐中燒紅,然後移到大鐵墩上,由師傅掌主錘,下手握大錘進行鍛打。右手握小錘,左手握鐵鉗,在鍛打過程中,上手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使之能將方鐵打成圓鐵棒或將粗鐵棍打成細長鐵棍。
打鐵先得本事硬,首先就得有個好身體,沒有力氣不能打鐵,沉重的大錘輪番起落,需要的是氣力和耐力。一個好的鐵匠,更是需要不斷地累積經驗。
可以說在老鐵匠手中,堅硬的鐵塊變方、圓、長、扁、尖均可。鐵器成品有與傳統生產方式相配套的有農具,如犁、耙、鋤、鎬、鐮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鍋鏟、刨刀、剪刀等,此外還有如門環、泡釘、門插等。
(5)挖鐵的工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打鐵工藝流程
1.揀料:挑揀好鐵料可以節省作為燒料的煤炭和鍛打時間。主要靠打鐵師傅的經驗,通過目測與手掂來挑選合適的鐵料。
2.燒料:挑好鐵料後,喂入爐灶里,立刻來回拉動風箱手柄鼓風燒旺爐火(現在大多使用鼓風機替代,節省人力)。鐵匠手握長柄鐵鉗夾住鐵料翻動,使鐵料充分受熱,軟化。
3.鍛打:將加溫到一定程度的鐵料夾到鐵墩上,舉錘敲打。若打制的是小件器具,鐵匠一人就可拿著小錘反復敲打定型。若是大件器具,須得兩三人掄大錘輪流敲打。
4.定型:鍛打後的鐵料逐漸失去火紅的顏色和足夠的溫度,鐵匠再次將它喂入火塘里,再次燒料。定型是個反復的動作,直到初具成品模樣。
5.拋鋼:鐵匠手下的器具,只要是刀具之類的都要拋鋼。而鋼料下在刀具上的多寡與均勻度,往往成為顧客評定該刀具好壞的標准。拋鋼有兩種方法,一曰明鋼,一曰暗鋼。所謂明鋼,是在刀具的關鍵部位,刀刃上用鋼全部包裹了鐵料;所謂暗鋼,是在刀刃的部位將鋼與鐵混雜敲打在一起。
6.淬火(這是打鐵工藝中最精華的部分):打制鐵器過程中,定型和拋鋼兩道工序都夾雜著淬火這一工序。打造的鐵器好不好,火候的掌握和冷卻是關鍵。
淬火時,常用的冷卻介質有鹽水、清水和油三種。而最多被採用的是普通的涼水。鍛好的鐵件放入水內,「哧啦」一聲,熱氣騰起,即可將之取出來。
淬火時,須保持鐵器的足夠溫度。有些經驗豐富的鐵匠會在普通水裡淬水之後,加溫再度放鹽水裡淬火,以增加光澤度。
7.回火:鍛件淬火後硬度變高了,但脆性大了,容易變形,甚至出現細小的裂紋。可將之重新放回火爐加溫來調整硬度。
8.澤油:所謂澤油,就是在鐵器回火後趁高溫尚存,迅速夾塊豬肉(或直接用植物油,甚至豬皮也可以),將豬肉豬皮貼到器具上反復摩擦,鐵器的高溫使豬肉滲出豬油塗抹在器具上,這既有助於提高光澤,又能使得器具長時間不生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