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紫砂泥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怎麼掃二維碼價格 2025-05-05 16:13:58
當今石油多少在中東 2025-05-05 16:09:31

紫砂泥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4-30 20:43:22

1. 紫砂壺的原料和特點是什麼

製作原料為紫砂泥俗稱「天青泥孝旅」、「紅棕泥」、「底槽清泥」、「大紅泥」,為製作紫砂壺(器)的主要原料。

紫砂壺最為常見,其特點巧枯凳是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紫砂陶土的成因,屬內陸湖泊及濱海湖沼相沉積礦床,通過外力沉積成礦,深埋於山腹之中。紫泥和綠泥都產於甲泥礦中。甲泥是一種脊性粘敗昌土,紫紅色,色似鐵甲,故名「甲泥」。

甲泥礦中甲泥儲量最多,紫泥、綠泥儲量較少,紫泥僅占總儲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個夾層,綠泥是紫泥夾層中的夾層,故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稱。

(1)紫砂泥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紫砂壺以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致、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而倍受人們青睞。

紫泥確實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備了制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從顯微觀察發現,紫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泥俱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以過60目篩為宜。

2. 用紫砂泥如何做筆筒

【工具/高納原料】
泥凳(工作台)、搭子(打泥條等)、拍子(打身筒等)、尖刀、矩車(做圓形泥片)、線梗(光滑各種裝飾線條的工具)、明針(即牛角片,光滑表面)等。
【步驟/方法】
1、打泥條,泥的濕度要合適,以便打好的泥條能打身筒,泥條應按尺寸要求打成長方形,泥條的厚度敗旅要均勻,約為3 毫米,大筒應適當加厚,小筒適當減薄。
2、打泥片,泥片厚度均勻,圓正,具體厚度要求:底片,厚度3毫米,滿片,厚度2.8毫米,假底,厚度2毫米,大隻,厚度按具體的尺寸要求,口線,厚度3毫戚枯沒米,圍片,厚度6毫米。
3、打身筒,圍需定在轉盤中心,泥條圍在圍上必須圓正挺直,要保持泥條口沿濕潤,打身筒時,轉盤轉速要均勻,拍子拍打力度要一致。
4、趕身筒,用木拍趕,拍步要細而密,用力要均勻,目的是要把身筒趕圓正,形體符合要求。
5、篦身筒,用竹篦,用力要均勻,平穩,目的是要把身筒的曲線篦流暢。
6、上底片,底片不宜厚,嚴格按照要求,直徑比實際的底小 1~2 毫米。
【注意事項】
風干進窯燒制即可。

3. 全手工紫砂壺的製作流程有哪些

紫砂壺是中國漢民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紫砂壺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古來名壺,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六瓣圓囊壺,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功夫。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紫砂製品的珍貴,以壺為例,表現著一種古樸醇指培厚的美。今天紫壺軒與您共賞它的誕生過程。

【壺身製作】

1、練好的泥料拍打成片。

2、專業圓規劃出壺身泥料打成片等待劃壺底。

3、仍舊用圓規劃壺底。

4、壺身壺底初步鑲接。

5、拍打出雛形。

6、老宜興常說:茶壺是拍出來的。

7、身筒的拍打成型,並非簡單的一個步驟,而是反復進行的多個步驟。每一步都接近最終的成型階唯讓唯段,但每一步的要求又各不相同。

8、壺底拍平。

9、壺底勾邊。

10、從高深筒到最終的虛扁造型,完全以手工方式逐步拍打而成,然後需要仔細修整。

【壺蓋製作】

1、比對壺口形狀做壺蓋雛形。

2、壺蓋貼邊兒。

【壺體零件鑲貼】

1、裝置壺身的零件,搓出壺把兒。

2、壺把成型。

3、裝壺把和壺嘴,一定要成一滑爛條直線,分毫無差。壺型大美之一,亦在於此規正中。

4、壺嘴雛形。

5、細致掏空壺嘴。

6、開孔,孔開的好不好,直接影響出水。

7、壺體初步整形。

8、壺紐兒成型。

9、裝壺紐兒,開氣孔精細打磨。

10、整壺最後的整形細修。到這一步,紫砂壺壺身製作就算初步完成了,只待篆刻花紋或者直接進窯燒制。

【刻繪燒制】

壺身上刻繪圖案燒製成壺。

或許只是一雙糙手,只是地底的一團泥,結合在一起,一刀刀,一步步,輔著沉靜的心意,涅磐出一把精美的紫砂壺。

4. 紫砂壺的製作工具

轉自博寶藝術網。
中國紫砂壺的成型工具有很多,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常用工具,制壺必備的工具:一類是製作 某種造型的中國紫砂壺專用器具。
明針:老啟明針是用牛角片製成的,專門用於壺坯表面的精加工,根據 不同的目標規定不同的尺寸,有身筒明針、嘴把明針等。
泥仟尺:起泥條和打泥片時要用泥仟尺。一般泥仟尺都長40-45厘米,由較長的竹片製作 而成,從柄到頭膚淺而狹窄,背平口齊,一面切成刀口狀,握柄處為竹節。
復只 、勒只:復只。勒只配套應用,以竹或牛角製作 而成。常常用於泥片間脂泥相接,交合線轉折,使中國紫砂壺更加光潤堅挺。
銅管:銅管的直徑要根據 需要 選用不同的鋼絲,用鉛皮或是銅皮捲成直徑一半的圓筒,在兩頭加工成刀刃口。這是在中國紫砂壺上團數用來鑽洞眼的
獨個:用來圓壺嘴、圓眼的工具,用竹子、牛角象牙等製作 而成。
頂柱:頂柱一般用木頭製作 而成,也有用石頭紫砂泥做的。它是中國紫砂壺成型後加蓋底印的專用工具。
元蓋石:元蓋石一般用紫砂泥燒制而成,也有用塑料片加工做成的,用於處理 中國紫砂壺坯底和壺蓋內項的圓弧的專用工具。
木轉輪:俗名轉盤,是手工製作 圓侍或如形紫砂器皿打身筒時的專用工具,有大中小三種形制,一般直徑在16厘米左右,以檀木製的最好。

5. 紫砂壺的製作工藝分哪幾種

1、捂灰工藝

捂灰工藝主要是含鐵量較高的紫砂壺在還原氣氛下燒成,使原料中氧化鐵存在的形式發生改變。在正常燒成條件下,紫砂原科中氧化鐵的結晶形成大多數是赤鐵礦在還原氣氛中燒成,赤鐵礦被還原成了磁鐵礦晶體,故捂灰製品表面對磁鐵有一定的吸附性。

紫砂泥料中如綠泥類等一部分含鐵較低的泥料一般不適宜捂灰燒成(捂灰燒成後多呈淡灰墨色,色澤效果不佳)。捂灰燒成後的紫砂壺,如再在中性-氧化氣氛的窯爐中復燒,郾又會梁搜檔恢復到原來的顏色。

早在明代,紫砂工藝大師陳仲美就已使用調砂和鋪砂的方法,來增強紫砂器表面的裝飾效果。

2、調砂工藝

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據要求調入各種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質顆粒,以提高顆粒密度。

調入的顆粒和基泥屬於同一種礦料,稱為本色調砂;調入的顆粒和基泥不屬於同一種礦料,稱為異色調砂。

本色砂調入原泥中,由於泥料質性相同,燒成後胎質色澤不會產生較大變化,但基泥中的顆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強坯體骨架的作用。對於一些質性較軟的顆粒,還需對顆粒進行600-800℃的素燒以增加強度,否則顆粒在成型過程中易被工具壓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現象。

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縮和變形率均比較大,不利於單獨製作大型作品,需憑借調砂的方法增加坯體強度,這樣的坯體燒成後整體收縮及變形減小,提高了燒成成品率。因此現代所見朱泥壺大多摻以粗砂顆粒或以熟料(熟料是將成品泥素燒後研磨成的粉料)支撐。

異色調砂因調入的顆粒和基泥色澤、質性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色澤效果。若調入顆粒質性較硬時,燒成後器表顆粒凸顯,呈粗梨皮狀;當調入顆粒質性較軟時,燒成後器表會產生細微的凹點狀。顆粒質性越軟,凹點就越明顯,形成一種猶如桔皮狀的肌理效果。

4、鋪砂工藝

鋪砂是指紫砂坯體在製作過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採用鋪、點、撒等方法,施於尚有一定濕度的坯體表面。再藉助工具將砂粒嵌入坯體表層。鋪砂主要起到點綴裝飾的作用,使燒成後的紫砂器表面鋪入的砂點和胎質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

鋪砂顆粒的質性一般要求高於或等同於坯體顆粒的質性。如質性較軟,會造成製作時顆粒拖尾及燒成後因顆粒收縮較大而產生和胎質不相容的現象。

5、抽砂工藝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漿料中分離出某一部分規格的顆粒。在40目的粉料中抽離出60-80目的顆粒,使橡亂剩餘的顆粒與細料燒成後形成一種粗與細明顯的對比效果,產生新的質感。

(5)紫砂泥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使用特點:

(一)紫砂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

氣孔微細,密度高。用紫砂壺沏茶,不失原味。

(二)紫砂壺透氣性能好

使用其泡茶不易變味,暑天越宿不餿。久置不用,也不會有宿雜氣,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漏搜浸入冷水中沖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壺能吸收茶汁

壺內壁不刷,沏茶而絕無異味。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銹」,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這與紫砂壺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有關,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

(四)紫砂壺冷熱急變性能好

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絕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後握持不會炙手。而且還可以置於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

壺身色澤越發光亮照人,氣韻溫雅。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

6. 紫砂壺的製作過程

紫砂壺的製作褲型過程如下:

工具/原料:泥塊、磨具、燒制爐等。

(1)把泥塊打成厚薄均勻的泥片,俗稱打泥條、打泥片等。做壺身,此處就分為「拍身筒」和「鑲身筒」兩法,還有模型法等。做壺手把、壺嘴、壺蓋等。

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結合,紫砂壺才彌足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氣息,這就增加了紫砂壺高貴不俗的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