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現代常用的一些宣傳手段如廣播報刊雜志電視的
現代常用的宣傳手段包括物質手段和意識手段。
物質手段包括報紙、雜志、廣播節目、電視節目等通過物質載體進行宣傳的手段;意識手段包括新聞播報、照片、音樂、理論文章、小品等通過理論手段、文藝手段、思想工作手段進行思想意識形態宣傳的手段。
宣傳手段不同於宣傳工具,宣傳工具是指物質載體及宣傳機構的總和。
宣傳手段與宣傳形式的區別:
宣傳形式是指宣傳活動的具體方式,例如,談心、報告、講演、標語、黑板報、報刊新聞、廣播新聞等等都屬於宣傳形式,這是宣傳手段的集合體。
宣傳形式著眼於意識形式的樣品、體裁,宣傳手段則著眼於為達到一定目的所採取的一定措施。宣傳手段是宣傳內容形態,宣傳形式是指宣傳活動形態。
『貳』 "新聞媒介"和"新聞媒體"的區別
"新聞媒介"和"新聞媒體"是新聞傳播學(或新聞學)的兩個術語。所謂術語,就是各學科中的專門用語,俗稱"行話"。每一個術語都有確切的含義。"媒介"是個普通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媒介的含義是"使雙方(人或事物)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蒼蠅是傳染疾病的媒介"。在相關專業領域
使用媒介時,它就變成專業詞彙了,也就是賦予了特定的含義。在信息傳遞領域,媒介是"指各種信息的傳輸手段。如新聞廣播等","在藝術范疇指藝術家所採用
的表現手段或技法。如油畫、雕塑、版畫等的表現手段或技法。"在繪畫專業領域,媒介是"指繪畫顏料的結合劑和溶解劑。如混合顏料的油(油畫顏料用)、膠水
(膠質顏料用)、蛋黃(蛋彩顏料用)等。用這些媒介還能使顏料與畫布、畫紙等相粘結。"①"新聞媒介"是新聞傳播媒介的簡稱,主要指稱報紙、廣播、電視、
網路這些用於傳播新聞的大眾傳播媒介。它是由硬性工具、軟性工具和中性工具組成的復合工具系統。②例如,組成報紙媒介的硬性工具是版面。報紙版面是利用字
符、圖像、線條、色彩等編排手段,並由標題、正文、圖片、報頭、報眼、報尾等版面元素編印出來的有規格紙張;組成報紙媒介的軟工具包括采編、印製的程序、
規則和方法;組成報紙媒介的中性工具就是語言文字等符號。對於電視來說,組成電視媒介的硬性工具是指錄制聲像的技術設備、發射台和接收機等;軟性工具包括
錄制聲像的技術和技巧、發射和接收的程序、規則和方法;中性工具就是語言文字、圖像等符號系統。
"新聞媒體"是新聞傳播媒體的簡稱,主要指稱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網站、通訊社等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組織機構。作為數基寬社會組織實體,新聞媒體
的有形構成要素是人、財、物。其中人員是核心要素,沒有人員則不能構成社會組織;其次是資金、技術設備等物質要素。新聞媒體是被組織起來的社會群體,是為
了達到某種共同的組織目標將人們的行為聯合並協調起來形成的社會團體。每個新聞媒體都有確定的組織目標,其中的每個成員也有各自的目標和任務;每個新聞媒
體都有特定的組織系統、技術結構和運行機制;每個新聞媒體都要運用權力和領導行為,依靠決策和溝通來推動新聞媒體的正常運行和管理。新聞媒體無論是內部運
行,還是與社會環境系統的交流,都是有結構的整體性的組織行為。
任何術語的使用都要求規范化,就是必須按照術語的確切含義正確地使用它。目前,我國新聞界對"新聞媒介"和"新聞媒體"的使用,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第一,混同現象。在新聞傳播學術研究中,沒有注意把"新聞媒介"和"新聞媒體"嚴格地區分開,這樣會引起使用上的混亂。這里把有些書中的論述抄錄於下:
"傳播媒介大致有兩種含義:第一,它指信息傳遞的載體、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術手段;第二,它指從事信息採集、加工製作和傳播的社會組織,即傳媒機構";
"從詞義分辨,媒介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指傳播的渠道、工具,如電視節目的播出和接受設備、報紙的物質形態等。其二,指傳播機構,如電視台、報社等";
"傳播媒介有時也稱媒體,專指交流、傳遞信息的工具,如報紙、廣播、電視、廣告等。新聞媒體,特指專門用於交流、傳播新聞信鋒辯息的工具,僅包括報紙、新聞期刊、廣播、電視、新聞電影、通訊社等六種傳統新聞媒介和正在發展的新媒體"。
其實"新聞媒介"是指報紙、廣播、電視等,屬於工具;"新聞媒體"是指報社、電台、電視台等社會組織機構。兩者不宜混同。
第二,錯位現象。在新聞傳播實踐活動中,人們對"新薯亮聞媒介"和"新聞媒體"的使用,常有錯位的現象。例如,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媒體廣場"欄
目,其中的內容主要是各大報紙登載的新聞作品(包括新聞評論和新聞攝影),也就是"電視讀報",在內容上並不涉及報社等新聞媒體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改
為"媒介廣場"較為"恰當。再如,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媒體速覽"欄目,也是向觀眾介紹報紙的新聞作品和新聞評論作品。這說明人們在實際使用中,
把"新聞媒介"和"新聞媒體"的用法搞顛倒了,應該使用"新聞媒介"的地方不恰當地使用了"新聞媒體",產生了使用上的錯位。
還常聽到"平面媒體"的說法。其實,"新聞媒體"作為社會組織,是不能分為"平面"或"立體"的。也許說"平面媒介"還能說得通,"平面媒介"主要指報紙。
第三,簡稱失當。現在流行的情況是,人們把"新聞媒介"簡稱為"媒介"。這樣簡稱是不恰當的。"媒介"是個普通詞彙,正如本文前頭指出的那樣,
它的使用是很廣泛的。媒介用於新聞傳播領域,稱為"新聞媒介"。新聞媒介是有確切含義、有所特指的新聞傳播學術語,因此,在使用中必須加上"新聞"這個限
定詞,以標明與其他媒介的區別。
同樣,把"新聞媒體"簡稱為"媒體"也是不恰當的。"媒體"一詞在《信息技術詞典》中,把它界定為:"(1)在通信中指通信介質,是用於載送信
號的媒介。在區域網中,一般是指同軸電纜、雙絞線和光纜等;在無線擴頻網路,是指自由空間;在遠程網路中,通常是指同軸電纜、普通電纜、光纜以及傳播微波
信號、衛星通信信號和激光的自由空間等。(2)泛指承載信號的固定或可移動載體,如軟盤、光碟、磁帶等。"③《現代傳播技術》對"媒體"的界定:"在計算
機和通信領域,我們所指的文字、數據、符號、圖形、聲音、圖像(靜態的照片和動態的電影、電視和錄像)、動畫等,都可以稱為媒體。"④
在新聞傳播學里,"新聞媒體"是指報社、電台、電視台等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社會組織,與信息技術領域的"媒體"含義截然不同。所以,為了避免混亂,應當在"媒體"之前加上"新聞"這個限定詞。-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
注釋:①見《辭海》第3137頁,1999年版
②齊振海:《哲學中的主體和客體問題》第152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③《信息技術詞典》第261頁,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④潘雲澤:《現代傳播技術》第309頁,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叄』 用史實說明中國近代主要的輿論宣傳工具是什麼
報紙和雜志,近代以來各政黨、學派幾乎都是通過報刊來傳播觀點,是文化陣地。
『肆』 主要大眾傳播媒介有哪些
主要大眾傳播媒介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等。
1、報紙
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或電子類報紙。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2、雜志
「雜志」的形成來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注重報紙的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一種新的媒體也就因這樣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出版的《學者雜志》。
我國最早的中醫雜志——《吳醫匯講》,創刊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後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志。
3、廣播
廣播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廣播的優勢是對象廣泛,傳播迅速,功能多樣,感染力強;劣勢是一瞬即逝,順序收聽,不能選擇,語言不通則收聽困難。
廣播(Broadcasting)是多點投遞的最普遍的形式,它向每一個目的站投遞一個分組的拷貝。它可以通過多個單次分組的投遞完成,也可以通過單獨的連接傳遞分組的拷貝,直到每個接收方均收到一個拷貝為止。
4、電視
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
電視系統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電視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
5、網路
網路會藉助文字閱讀、圖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載傳輸、游戲、聊天等軟體工具從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其豐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
『伍』 媒體時代的三件法寶是指
隨著全媒體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亮猜,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媒體時代的三敬掘型件法寶是指
指的是報紙、廣播、電視。報紙、廣播、電視是公認的傳統媒體,他們屬於大眾性傳播媒體。
大眾傳播媒介具有五項功能
即宣傳功能、新聞傳播功能、輿論監督功能、實用功能和文化積累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分為兩大類:印刷類和電子類
這兩類媒介都有各自的特點。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報紙的發行量較大,因而是受眾散族面最大的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是企業比較青睞的傳播工具,因而報紙有許多優點。
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有
報紙、雜志、廣播、影視、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處於職業傳播者和大眾之間的媒介體。指復制、傳遞信息的機械和傳播組織、團體及其出版物和影視、廣播節目。
『陸』 新聞傳播工具的最早的新聞傳播工具
最早出現的新聞傳播工具是報紙,它在漫長的傳播史中一直是新聞傳播工具的主要形態。對新聞傳播工具淵源的研究,中外新聞學者有3種說法:
①新聞採集活動始於中國商代、周代,《詩經》、《春秋》是最早的古代報紙。這種觀點最早見於日本的新聞學著作。
②中國的邸報 (見敦煌進奏院狀) 和古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是最早的古代報紙。中國新聞學者的著作對此有詳細記載。
③中世紀歐洲出現的「新聞信件」是最早傳播新聞的工具。上述 3種說法的差別表現在對新聞傳播工具持有不同的見解。許多中外新聞學者認為:《詩經》中記載的作品,多數是長期流傳而後有人採集並經過藝術加工的文藝作品;《春秋》中盡管有不少記敘文,但也經過後人加工,都不具有新聞的特性。中國的邸報坦羨和古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刊登的帝王旨諭、百官奏摺、官吏升降、軍政要報等等,是人們關心的新的事實,具有新聞性,因而陵枝是最早的古代報紙,是新聞傳播工具的始祖。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特別是金屬活字的應用,為近代報紙的產生創造了技術條件尺信敏。17世紀是近代報紙的開創時期。19世紀初,隨著近代報紙發展的需要,法國人C.-L. 哈瓦斯於 1835 年首創為報紙提供新聞的通訊社。20世紀初期,無線電廣播作為新聞傳播工具的新形態出現。1920年美國匹茲堡西屋電器公司的商業廣播電台開始播出新聞 。1936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 1 座電視台,播送電視節目。
『柒』 為什麼說報紙是新聞事業的主要功能
新聞的本質和特性,決定了新聞事業具有相應的功能和作用。
新聞事業具有多種社會功能,如傳播新聞,春遊檔溝通情況;反映輿情,引導輿論;倡導科學,介紹知識;提供娛樂,豐富生活;刊播廣告,服務經濟等。
在新聞事業的多樣性功能中,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是它的基本功能;在新聞事業的兩項基本功能中,又以報道新聞為主要功能。
拓展資料:
新聞 ,是指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經常使用的記錄與傳播信息的 一種文體。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除了發表於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於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
狹義上: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以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附近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實,使一定人群了解。新聞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寫法以敘述為主兼或有議論、描寫、評論等。新聞是包含海量資訊的新聞服務平台,真實反映每時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聞事件、熱點話題、人物動態、產品資訊等,快速了解它們的最新進展。
報道新聞是新聞事業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幾個依據:
第一,報道新聞在新聞事業的多種功能中起著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磨冊要靠傳播新聞來實現。
表達和引導輿論是要靠報道和評價新聞來實現的;離開新聞傳播,形成和組織聲勢浩大的社會輿論,是難以想像的。至於新聞事業倡導科學、介紹知識的功能,大多靠新聞報道去實現。新聞事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作用,也離不開新聞報道提供政策信息、欣賞指導和動態消息。
第二,新聞傳媒必須以傳播新聞信息為主。
新聞事業的功能雖然是多樣的,但只要是新聞傳媒,就必須把報道新聞放在第一位。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是新聞的主要功能,其他功能雖然也都不可或缺,但相比之下還是輔助性功能。如果本末倒置,削弱了報道新聞的主要功能地位,新聞事業就名不副實,就不能成其為新聞機構了。
第三,其他功能的發揮都有一定的時新性,對新聞宣傳起著一定的配合作用。
新聞事業表達和引導的輿論,都與時局密切相關,輿論功能的時新性是不言自明的了。新聞傳媒介紹科學知識,也常常與重大新聞報道相配合。新聞媒介發表的文學作品扒亂,其內容和主題往往與現實斗爭相關,也具有一定時新性。就連廣告宣傳,也時常帶有時新色彩。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對新聞媒介所傳內容時新性的一種直感。
『捌』 新聞的性質
新聞事業的性質 新聞事業的構成 新聞傳播事業是各種新聞媒介組織、機構及其各種 經常性業務活動的總稱。用圖表示如下:報含沖紙 廣播 新聞媒介組織 組織機構 新 聞 事 業 新聞 新聞 機構 機構 ···· 經常性業務活動 考察新聞事業性質的視角(一)哲學視角 新聞事業屬於觀念形態,即社會意識形態; 屬於上層建築,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 反映並服務於這一經濟基礎。 (二)政治學視角 1、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 精神生產的資料。 2、新聞事業是階級的輿論工具。 (三)經濟學視角 1、新聞傳播媒介將觀念形態進行物化,其中 包含著新聞傳播者等人的勞動與價值。 2、新聞是一種商品,或者說新聞具有商品屬 性,因此新聞傳播業又被視為企業與產業 新聞事業的性質 新聞事業的性質可以這樣表述:新聞事業 是以新聞手段為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為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的新聞輿論機構 輿論機構,它以傳播新聞和引導輿 輿論機構 論為其經常性的活動;在階級社會中,新 聞媒介總是一定階級的輿論工具 一定階級的輿論工具。 一定階級的輿論工具 新聞媒介是工具,是真實地(與文學比較)、及時地(與電影、戲劇、小說、詩歌比較)反映世界 新近變動(與歷史比較)的大眾(與書信、情報等 比較)傳播工具,屬於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 新聞媒介的特性 1、所有制方面:私營、公營、國營談褲殲 2、與政府與執政黨關系方面 獨立媒介、官方媒介、半官方媒介 3、階級性方面:無產階級新聞媒介和資產 階級新聞媒介 4、辦報方針方面:商業性報紙、政治性報 紙、政企合一型報紙 新聞媒介的個性 新聞媒介的個性是指媒體在內容選擇、編 排方式、行文風格上的與眾不同。 新聞媒介的雙重屬性 新聞媒介是精神產品生產者,既屬於上層 建築;又屬於信息產業,經濟領域。 中國新聞事業的雙重性質 事業性質、企業管理解放了新聞媒介的生產力: 1、 新聞媒介形成積極競爭態勢 2、 新聞媒介更加註重人才培養和設備更 新 3、 新聞媒介注重受眾反饋 4、 新聞媒介注重自身管理,開源節流, 發展壯大 新聞媒介產品的商品性一、理論依據 1、新聞凝聚了搜集和加工信息的勞動,創造了 為人們服務的價值。人們買報紙不是買紙, 而是購買了報紙上的新聞及其他內容。新聞 媒介產品屬於服務類商品。 2、媒介產品具純吵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完全具有商 品的屬性。 二、新聞商品與普通物質商品的區別 1、新聞是「非物質產品」——精神產品。 2、新聞屬於「意識形態」領域,具有指向性, 而物質產品只是使人的物質生活更舒適,沒 有意識指向性。 三、認識新聞商品性的積極意義 1、要考慮受眾需要 2、考慮營銷,參與競爭 3、必然有價值規律在起作用 四、新聞商品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的對立統一 1、對立:一味強調新聞商品性,一味迎合受眾 的需求,容易違背價值觀念和政策導向。 2、統一:商品性和意識形態性在國家新聞政策 的調控下可以互相促進。 因此要求做到:既堅持社會價值導向, 又堅持市場導向。 新聞事業的階級性一、階級性的含義: 新聞事業的階級性是在反映客觀世界過程中 所表現出來的立場、思想、觀點。它們客觀 上有利於某個階級的利益。 二、階級性在新聞工作中的體現: 選擇事實、編寫新聞、安排版面、寫作言論。 三、理論要點: 1、新聞事業的階級性是現實社會中階級和階級 斗爭的反映。 2、並非任何新聞都有階級性。 3、指出新聞事業的階級性,目的是為了保持清 醒的政治頭腦,站穩立場。 4、新聞工作者既要有階級意識,又要具體問題 具體分析。 5、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 判」。 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和特點一、兩種社會制度下的新聞傳播業 1、資本主義新聞傳播業的特徵: (1)私有制是其主導型所有制形式; (2)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等基本理 念是其思想基礎; (3)以經濟利益為至上目標; (4)是自由競爭的行業; (5)具有更多形式上的政治獨立性,注重對權 力機構的監督。 2、社會主義新聞傳播業的特點: (1)新聞媒介所有制以國有制為主; (2)以馬列主義為其總的指導思想; (3)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因此以社會效益為 3 至上的目標; (4)新聞媒體之間是合作競爭的關系; (5)堅持黨性原則,特別注重政治和宣傳功能。 當代中國新聞業的基本含義和性質 當代中國新聞業,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新聞傳播業。 基本功能定位:黨、政府、人民的耳目喉 舌。 最高宗旨:為人民服務。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體系 1、新聞事業屬於國有資產,全民所有。 2、新聞事業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無條件宣傳 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令。 3、新聞事業實行「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 工作路線。 4、新聞事業是以黨報為核心的多品種、多層 次媒介並存的格局。 5、新聞事業實行 「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的 運行方式。 當代中國新聞業的主要方針一、基本方針 「兩為」: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 「兩為」是完全統一的。 二、具體工作方針 1、「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 2、「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3、「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 群眾)
『玖』 新聞傳播的主要載體及其特點
新聞傳播工具為傳遞新聞信息的載體;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互聯網為主要新聞媒介。
各種形態的新聞傳播工具,都有其優勢和不足。
一、報紙:
報紙是視覺媒介,具有保存性強、選擇性強、適合傳達深度信息的特點;
報紙的工作程序多而復雜,因而時效性較差,其借文字傳播,要求讀者有文化,限制了讀者范圍;
報紙的感染力較弱,文字遠不及聲音、圖像那樣逼真。
五、通訊社
新聞通訊社是專門搜集和供應新聞稿件、圖片和資料的新聞發布機構。它被稱為「供應新聞的大動脈」、消息的匯總處。嚴格意義上講,通訊社應該叫做新聞媒介組織,與報社、電台、電視台等是並列的概念。
通訊社主要有幾大特點:
1、具有龐大的信息採集網路
2、 具有先進的信息傳播手段
3、 能夠提供量多質高的信息
4、 受眾是其他新聞機構
(9)什麼是報紙廣播等新聞輿論的工具擴展閱讀:
新聞傳播活動之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之初,人類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產生了相互間傳遞信息的需要,通過交流信息了解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當這種信息的交流越來越具有社會化特點的時候,新聞事業就產生了。
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信息的交流,新聞事業對人類社會就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新聞傳播活動從原始的口頭傳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傳播、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廣播,已成為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社會生活條件。
『拾』 輿情與輿論有什麼區別
輿情與輿論有什麼區別?
傳媒是否代表輿論?其實部分傳媒是可以代表輿論,相輔相成的關系吧。一個是源頭,一個是傳聲筒。
新聞是輿論的載體,既可以傳播輿論,反映輿論,也可以引導輿論、影響輿論;輿論則是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輿論產生著新聞。
新聞和輿論雖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現象,但它們之間卻有著密切的聯系,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有助於我們正確地把握新聞與輿論的關系,更好地發揮新聞傳播媒介反映輿論和引導輿論的作用。
新聞是輿論傳播的載體和放大器
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新聞是輿論傳播到載體。各種分散的或局限於一時一地的輿論藉助於新聞媒介可以得到廣泛傳播。輿論通過新聞手段傳播後,可以擴大其社會影響,將分散的、局部的輿論變成集中的、更大范圍的輿論。所以,新聞又有放大輿論的作用。例如,運城市臨猗縣臨晉鎮代村婦代會主任、臨晉鎮博達學校校長陳玉芳,從1990年開始收養孤殘兒童,堅持以廠養家,舉家助學,身背百萬欠債卻始終不離不棄,共義務收養56名孤殘兒童。2011年,經當地媒體做了題為《56個孩子一個媽》系列報道後,陳玉芳的大愛得到廣泛傳播,不但在運城市,而且喚睜穗在山西省更大范圍內引起很大反響,新聞宣傳使這一輿論得以擴大,成為一種更大范圍的輿論。
新聞是輿論形成的基礎和依據
輿論是一種意見,而意見產生於人們對某一現實問題的評價和判斷,可以用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收集網路輿論。一件事,一個問題,人們只有了解到它的真實情況,弄清了它產生和形成的來龍去脈,消除或減少了自己認識上的那些不確定的東西,才能對它做出評判,發表意見。故而,反映現實生活中各種情況和問題的新聞信息是人們了解情況、認識問題,從而對事物做出准確判斷和客觀評價,導致輿論最終形成的基礎和依據。許多輿論的形成都藉助於新聞媒介提供的各種信息,藉助於新聞傳播創造的意見交換的良好環境。
輿論的形成一般都要經過:意見醞釀、意見表達和卜、形成多數、輿論形成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前三個都屬於輿論形成前的輿情發生階段。及時反映和溝通輿情,表達和交換群眾意見,正是為輿論的最終形成做准備。例如,2011年3月28日,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興寧縣境內的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嶺煤礦發生漏水事故,中央、省市各新聞單位全方位報道了營救過程,使一直關心著大營救的廣大大群眾通過新聞傳播全面地了解了王家嶺煤礦生命大營救,再一次證明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第一時間不惜人力、財力、物力,採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計搶救被困人員。
輿論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
輿論是人們對社會上一些有爭議的現實問題的議論,因而總是容易為公眾所關注,具有較大的新聞價值,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有人因此將輿論稱作是新聞的建築材料。
我們的新聞報道常常把視線瞄向社會上群眾議論紛紛的那些「熱點」問題,正是出於這種原因,近些年來,我們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報道了許多關於經濟建設、群眾生活、黨風和社會風氣等方面的一些群眾議論和批評,這些報道大都是社會上已經形成輿論的事情。
正因為我們的新聞媒介始終以輿論作為自己傳播的重要內容,所以它不僅被看作是輿論的傳播者、表達者,而且還被看作是輿論的體現者和代表者。人們習慣上把新聞媒介稱作「輿論機關」、「輿論工具」是很有道理的。
新聞既可反映輿論,也可引導輿論
新聞媒介作為一種大眾傳播手段,不僅可以傳播輿論、反映輿論,而且還可以通過有傾向、有選擇的輿論傳播來引導輿論。任何新聞媒介都不會將自己的工作目標停留在僅僅單純地傳播和反映輿論上。這是因為,創辦、管理和控制新聞媒介的階級、政黨和社會團體需要新聞媒介用本階級、本政黨或本團體的思想主張和利益要求去引導群眾按其既定的方針與目標行動。而新聞媒介自身要在競爭中贏得地位,樹立群眾威信,擴大社會影響也總要千方百計地發表自己的言論主張。這都使得新聞媒介常常要通過有意識、有計劃地報道事實和發表言論對已經形成的輿論施加直接的影響,促使輿論朝著新聞控制者和新聞傳播者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我們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極為重視新聞引導輿論的作用。目的是為了將那些只反映少數人特殊要求的局部輿論和雖然有著相當數量群眾所認同但卻不代表社會發展方向,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錯誤輿論引導到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上。同時還要積極用黨的綱領主張早改、用共產主義思想引導輿論,使它成為社會輿論的主導。
總之,輿論是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輿論產生著新聞;新聞則是輿論的載體,新聞既可以傳播輿論,反映輿論,也可以引導輿論、影響輿論,而新聞對輿論的引導和影響,又導致了新的輿論的產生,輿論與新聞之間形成了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這就是它們之間相互依賴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