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托尼的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托尼的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3-19 09:37:15

1. 有什麼免費的思維導圖軟體可以推薦

1、xmind:

一款非常實用的商業思維導圖軟體,應用全球最先進的Eclipse RCP軟體架構,全力打造易用、高效的可視化思維軟體,強調軟體的可擴展、跨平台、穩定性和性能,致力於使用先進的軟體技術幫助用戶真正意義上提高生產率。

用戶可以快速製作出想要的思維導圖,使用"Enter"鍵快速添加同級節點,"Tab"鍵添加下級節點,"Shift + Tab"添加上級節點,如果對節點不滿意,還可以使用"Delete"鍵刪除節點。

2. 簡單三招,教你學畫「思維導圖」

當今流行全球的思維導圖,是英國人托尼·伯贊發明的一種工具,據說可以有助於思考、學習和記憶。在具體講解之前,我先讀一篇文章,看大家能夠聽到些什麼。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認真聽,等會兒我會提問。

這篇文章來自於《即興評述話題寶典》,是高考時藝考專業學生的面試參考書。我從中隨便找了一篇,比如這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考試時如果老師問:「有一句古語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請你談談你的看法。」你會怎麼回答?我們先看看書上給的範文:

文章我念完了,請問大家記住了什麼要點?沒有人舉手?看來,大家覺得要回答真不容易。原因是什麼呢?一個可能是大家的概括能力有限,另一個是這個範文寫得很坑人,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散文,而且這種散文式講話大行其道。並不是大家喜歡這種講法,而是他不知道怎麼講得好。你看,他顛來倒去就在講要努力,要努力,文彩似乎也不錯,但是邏輯沒有、重點沒有、條理沒有,空洞得很,你最後只是記住了標題這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除此之外,你記得知道什麼呢?這就是這個文章的問題,而且,這也是我們中國人講話普遍存在的問題。

如果我們拋棄這種散文式的講法,我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加上我們以前學習過的鑽石法則來重新構思一回,效果又會怎麼樣呢?

如果是我參加面試,主考官給我出了這個題目,我用思維導圖畫出來,就會是這樣的。首先,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寫在中間,畫個圈;然後往外發散。大家看看我是怎麼發散的——

也就是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自然界的植物,花草樹木,只要給他陽光雨露,他就會春天發芽開花,夏天生長,秋天結果收獲,所以它們不會傷悲。另一方面,人卻不同,人如果在年輕時不奮斗、不拚搏,就不會收獲豐盛成功的人生,就可能老大徒傷悲。

大家從小就聽說了這句話,明白這個道理,可常常又只是掛在嘴上,或者只是拿來勉勵別人,為什麼自己卻很難做到少壯努力?我認為大概有三個原因:一是懶墮,天性好吃懶做;二是沒有目標,缺乏人生規劃;三是環境優越,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躺著吃父母,因此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也就是為什麼少壯一定要努力?或者換個說法,少壯不努力的話,會有什麼後果?我也認為有三個:一是家庭,如果不努力,可能找不到老婆,就算找到了,因為貧窮,也可能不幸福,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兩個小年輕談戀愛時沒錢還好說,等到結婚生子,要買房買車供孩子上學,那時候你沒錢才叫痛苦。我倒不是說貧窮就一定沒有幸福,而有錢就一定幸福,但是,許多家庭紛爭都還是為錢。二是事業,如果你不努力,你能夠找到好工作或者自己當老闆嗎?沒有事業就沒有錢;沒有事業你就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沒有人生成就,你就是個多餘的人。因此就有第三個後果,你沒有社會地位。因為你少壯不努力,你就沒有能夠在某個領域混出個樣子來,比如在商界你是個大老闆,在政界你是個當官的,在某個學術領域你是個專家,你啥都不是,一輩子就是個被人瞧不起,被人白眼,被人排斥的小混混,大混混,老混混。

也就是我們明白了少壯必須努力,那究竟該怎麼努力呢?我認為起碼要做到三點:第一步,立志,有雄心壯志。第二步,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步,抓住機遇。第二步是為抓住機遇做准備,我們不是常說「機遇總是留那些有準備的人」嗎?當然,機遇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身邊那種一輩子都在努力,但最終一生平凡的人還少嗎?

我的思維導圖畫完了。大家看看,如果我來回答考官的問題,我按剛才這個思路回答考官的問題,那一定會高中的。當然,在講的時候,我會有所側重,就如我過去講的,使用鑽石法則講話時,要選擇好立題。前面所列四個問題都可以立題,但是在講述的時候,我不會平均用力,第一個含義我會多講兩句,二三兩個問題我會一帶而過,而怎麼努力,才是我要講的重點,如果講三分鍾的話,起碼會花兩分鍾來說它。

大家現在肯定覺得思維導圖是個好東西。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教口才這么多年,不斷給同學們傳授這樣一個工具,好多的同學都從中受益。不僅是用在講話上面,而且用在思考問題上面,尤其是工作方面問題的思考。一些做老闆的同學告訴我,樊老師,用思維導圖梳理自己工作上的問題,現在我的公司管理水平也提高了。

思維導圖雖然是個好工具,可是,如果要你去讀托尼·伯贊的書,你就頭大了,你可能讀不懂。坦率地說,我買過托尼·伯贊的書《思維導圖》,讀不下去,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作者自己把問題講復雜了。有些同學也買過,然後告訴我說,讀不懂啊!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優點,分析很透。但也有毛病,把簡單地問題復雜化,搞得很高深,也許這樣子看起來才像一門學問。我不喜歡這樣,我喜歡理論,喜歡工具性強的理論,但不喜歡神秘而高深莫測的理論。

因此,我不管托尼·伯贊怎麼講的,我覺得他提出的這套工具,思路是對的,想法是好的,它確實有助於開拓思想,提升學習能力,幫助記憶。按我的理解,托尼·伯贊的思維導圖,主要是基於物質世界的所有東西都可以無限分解這樣一個思想,然後從人類認識的層面,也就可以把某個意念、概念、觀點或思想作為「節點」,不斷地往下發散、展開、延伸。就像我們人類的血緣關系一樣,某一個姓氏,從最老的祖宗開始,不斷地開枝散葉,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

我非常認同托尼·伯贊的這個思想,但是,如何畫好思維導圖,我自己總結了一套簡單易學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要抓住三個關鍵:聯想、聚焦、分層,也是三個步驟。

聯想是人的大腦的基本功能,也是必須干好的事情。「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這是聯想公司以前的廣告詞。事實上,如果人類失去聯想,後果會很嚴重。對於人的大腦而言,聯想才是真正地啟動了思考。當一個信息進入大腦之後,大腦就會對信息處理,而處理的第一步,就是跟大腦已經存儲的信息進行連接。

我們常常說,自己在對某件事情或某樣東西進行思考。其實,表面上看似我們在思考某件事情或某樣東西,但是,那不過是我們的思想指向它們而已,而並不一定是真的在思考它們。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只是在對自己大腦裡面所存儲的有關的信息進行處理,而事實上那個思考對象我們並不知道多少。所以,思考是一件非常非常主觀的事情,即使我們面對同樣一樣東西,我們的思考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些美國電影裡面講的故事,非洲叢林中的原始土著,把鑽石視為普通的石頭,而外來入侵者卻如獲至寶,為之展開生死大戰。也正是這個原因,經濟學裡面發明了一個詞,叫做「信息不對稱」,甚至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叫做「信息經濟學」。

說回到聯想。要把思維導圖畫好,首先要充分聯想,把自己大腦裡面,跟你要思考的事物相關的知識、信息、故事、人物、觀點、物品、地方,都找出來,讓他浮現在意識層面,等待使用。

當然,這里涉及到一個詞——相關。你說一個事物跟另一個事物是否相關,每個人的看法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因為智力、記憶與閱歷的關系,人們會忽略掉許多有相關性的事物。比如,我現在讓大家拿「吃飯」這個話題來聯想一下,如果用關鍵詞來描述記錄你聯想到的事物,在一分鍾內,你能想到哪些呢?你能想到多少呢?

也許你會想到大米、飯碗、酒樓、回家、廚房、請客、約會、旅遊、錢、火鍋、喝酒、孩子、老婆、菜市場,等等。這些都是比較正常的,正常人都會這樣想。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些,已經不錯了。但是還不夠,還顯得思路不開闊,不特別。如果再要你想,你能不能想到一些特別的呢?比如太空,你在想航天員怎麼解決吃飯?想到非洲,你在想非洲黑人吃什麼?想到孔子,你在想孔子那個年代如何解決吃飯問題?想到生病,因為最近的食品安全問題令人堪憂。想到腐敗,因為公款吃喝浪費相當嚴重。

要開口講話時,腦子裡面就要這樣聯想,並找出自己認為那些有用的信息來。不過,只是找出來,想到了,還不夠,這還得用好下面一招。

如果我們只是在發散,只是在聯想,是根本不可能畫好思維導圖,也不可能把語言給組織好的。因此,在聯想之後,或者聯想的同時,你就得想辦法聚焦。

什麼叫做聚焦呢?聚焦是物理學的概念,也就是控制一束光或粒子流使其盡可能會聚於一點的過程,例如凸透鏡能使平行光線聚焦於透鏡的焦點。我在小時候也玩過這種試驗與游戲,幾個小夥伴各拿一片鏡子,對著太陽,然後把反射的太陽光集中到一個小夥伴的臉上。之前的課堂上,我也講過聚焦恐懼,也就是一大群觀眾把眼光聚焦到講話人的身上,由此引起講話人的心理恐懼。

我們這里所講的聚焦,不是物理學的概念,也不是觀眾眼神聚焦,而是講的思路聚焦。在講話的時候,或者講話之前,正如前面剛剛所講,我們會展開聯想,於是我們的大腦裡面呈現出許多信息,你要表達出來,必須進行梳理,也必須進行取捨,因此你就得聚焦思路。

其實,聚焦的目的,一方面是明確重點,抓住那些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篩選並去掉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後一個目的,你根本沒有必須把那些不重要的、多餘的信息講出來。

如何聚焦思路呢?最有效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問。這個方法是我講思維導圖與眾不同的地方。不提問能不能畫出好的思維導圖?當然也能。但是,往往具有隨意性,許多人只是學會找到不同的「節點」,然後又往下一層作發散,那隻不過是簡單的羅列而已。

說回前面講過的那個題目——《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圍繞這個題目,得出了4個問題:含義是什麼?為什麼有人不努力?為什麼應該努力?(或:不努力的後果是什麼?)少壯時該怎麼努力?如果要用4個關鍵詞來敘述的話,就是:含義、原因、後果、辦法。作關鍵詞來引導思路行不行,可以,但不是最好的。即使你使用了關鍵詞,往下發散時,還是應當提問,這樣才能聚焦思路。

最後說明一下,既然要提問,那麼該提些什麼問題呢?就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立題方法中的那三種類型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當然,具體該怎麼提,還得要結合話題本身,來提出更有意義、更貼切的問題。

提取了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就代表了一個話題系統裡面的主要的觀點或思想。接下來要注意的是,把這些關鍵詞的平行關系給弄明白,千萬不能把層次關系弄錯了。說個網上傳的故事吧,說某個科學家82歲娶了個28歲的老婆。這個是真的。但後來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後來,據說28歲的老婆的爹,60歲了又娶了這個科學家的孫女。這下子,一家人的關系全亂了,把全國人民也搞暈了。你就這個科學家,見著自己的老丈人該怎麼稱呼呢?跟自己的老婆,該叫爸爸;可老丈人叫他呢,隨自己的老婆,該叫爺爺。反正全亂套了。這就是分層的問題沒有解決好。

就像前面所講的那個思維導圖,如果把少壯不努力的後果之一「沒有事業」放到上一個層次,那就是放錯了層次。放錯了層次,不僅是思維混亂的表現,而且還會讓後面的思考變得更混亂。

還要注意的是,每一層的各個節點之間,要盡可能地避免交叉。舉個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你要評價一個人,你可以分品德、智力、觀念、身體、能力這5個點,如果你再加上一個事業,恐怕就有點麻煩,因為這個事業跟前面5個節點,不是一個層面的,事業成功與否,跟那5個點都有關系,它們是上下級關系,而不是平級關系。

看到沒有?畫思維導圖就這么簡單!

3. 思維導圖軟體哪個好

你好,我是一名從事電商行業的一員,每天都需要繪制大量的思維導圖,很多思維工具我都用過,但是我覺得在線網站還是比較好用的,不需要下載,裡面有很多的模板,可以直接套用模板在線編輯,如果你時間足夠的話可以自己新建畫布進行繪制,操作很簡單,同時支持多種格式的導出與保存,很適合新手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