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快速提高污水中的污泥沉降比
要使污泥的沉降性變好,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要看你處理的什麼水,用的什麼辦法:
1、使用活性污泥法處理的污水的時候,在馴化期間,首先你要控制好PH、進水COD負荷、溫度、DO等相關的數據,這樣才能保證污泥馴化的順利進行;污泥在形成的過程中,起初會形成小的顆粒狀絮體,隨著時間的加長,會形成較大顆粒的菌膠團,這時沉澱性就會變好了。
2、使用葯劑物化處理的污水,只能調節葯劑量來處理了,當然前提是選對葯劑。
⑵ 污泥沉降比實驗用100ml量筒還是1000ml的量筒
1000ml的,理論上說,越大的效果越好,越小的誤差越大。舉個極端的例子,你用一個針管一樣的量筒做沉降比,估計30分鍾後污泥不會動的
⑶ 沉降性如何測量
1、用水準儀測量出原來的路基或者其它建築物的高程,做好現場數據記錄 2、經過設計要求的沉降時間後,用水準儀測量其高程 3、比對兩次高程之差,就可以得出沉降量了。
⑷ 實驗室如何觀察SV30污泥沉降比
1、仔細觀察上清液液面是否有油狀物、浮渣、氣泡,並要用手輕扇量筒口聞氣味。
2、仔細觀察沉降過程中的整沉性、速度、間隙水、絮態等方面。
3、仔細觀察上清液清澈度、顆粒、間隙水、掛壁等現象。
4、仔細觀察沉澱物的壓實性、色澤、卷氈度、氣泡等。
⑸ 一天當中污泥沉降比有什麼不同
污泥沉降比在污廢水處理運行中是一個重要指標,它不僅反映反應器中的污泥量,而且通過觀察沉降比的數據可以知道污泥性狀上的問題,比如:水的色度如何,活性污泥的色度,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有難沉的懸浮絮體,污泥上浮的嚴重性,污泥顆粒的形狀等等。
總結:SV、MLSS、SVI這三個在活性污泥法的運行中是相互聯系的,沉降比的測定容易,但所測結果會瘦污泥量限制,不能全面反映污泥性質,也不能正確反映污泥的數量;污泥濃度可以反映污泥的數量;污泥指數則能較全面地反映污泥凝聚和沉降性能,它們都是在污水處理工藝運行中出水水質的重要因素。
⑹ 通過污泥沉降比如何快速得出污泥濃度,不通過計算
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將混勻的曝氣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進100ml量筒中至滿刻度,靜置沉澱30分鍾後,則沉澱污泥與所取混合液之體積比為污泥沉降比(%),又稱污泥沉降體積(SV30)以mL/L表示。
該指標反應曝氣池運行過程的污泥量,可控制、調節活性污泥的排放量,它還是污泥膨脹等異常現象的直觀反應。
沉澱後的污泥的體積反應的是廢水中所佔的體積,蓄凝體的沉降屬於集團沉澱,其中的污泥並沒有壓縮,其中空隙水未被加壓出去,因為此時的污泥是具有活性的,仍處於流化狀態,其中含水率幾乎沒有減少,與有機物處於完全混合時含水率一樣都在99%左右。
而其中的1% 就是污泥的乾重,所以污泥處於正常狀態適其水量與乾重的比值為99/1,也就是說污泥重量與污泥乾重之比為100/1的關系,此時污泥的密度與水的密度一致,污泥濃度即是100ml時的重量,SV%×V容積×ρ水×10/ SV%×V容積×ρ污泥×1%(含水率)=SVI。
可以看出污泥指數就是含水率的倒數,當1%的含水率時,SVI=100,含水率為0.80%時為SVI=125,說明已發生污泥膨脹了;當1.25%的含水率時,SVI=80 ,說明廢水中無機顆粒過多或未被降解的多,沉速過快,污泥活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