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耕種農用工具有哪些
擴展閱讀
新大洲成本多少 2025-07-29 19:22:26
建造大樓需要多少資源 2025-07-29 19:17:24

耕種農用工具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21 16:15:24

1. 傳統農具有哪些

擔、耒耜、耬車、磨、礱。

1、擔

擔子,用扁擔挑的一挑東西。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國古代神農發明的農具, 用於農業生產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後來,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發明證明我國古代對於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視, 也反映了當時農學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頭木棍加上一段短橫梁。使用時把尖頭插入土壤, 然後用腳踩橫梁使木棍深入, 然後翻出。

3、耬車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耙耬」。舊時中國農具名。是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4、磨

一種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或其他材質的傳統器具,通常是採用反復碾壓、擠壓摩擦來使顆粒狀的物品變成粉末狀。是電器化出現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5、礱

礱,壯族敲擊體鳴樂器。壯族稱榔。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陽等地。去掉稻殼的農具,形狀略像磨,多以竹、泥製成的。

2.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中國古代有這些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動的碾子,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穀物。明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碾,水輪轉碾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彼地有水而不能用,當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車、水碾、水磨之人。」

3、風扇車:風扇車是一種能產生風 (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谷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4、耬: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

5、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另外鐮也可以指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出現的較早。

3. 種植工具有哪些

犁、耙、耱、耕、耙、耖,耬車、瓠、秧馬,鐵鋤、耘耥,桔槔、轆轤、翻車、筒車,掐刀、鐮刀、短钁、稻桶、碡碌、槤枷、簸箕、木揚杴、風扇車,杵臼、石磨盤、踏碓、磨、礱、碾、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擔、筐、馱具、車,斧、錛、耒、耜、鏟、鍤、鎬、鐵鍬、連叉、紡車、高蹺。
農用動力機械主要有內燃機和裝備內燃機的拖拉機,以及電動機、風力機、水輪機和各種小型發電機組等。
農田建築設機械用於平整土地、修築梯田和台田、開挖溝渠、敷設管道和開鑿水井等農田建設的施工機械。其中推土機、平地機、鏟運機、挖掘機(見挖掘機械)、裝載機(見單斗裝載機)和鑿岩機等土、石方機械,與道路和建築工程用的同類機械基本相同,但大多數(鑿岩機除外)與農用拖拉機配套使用,掛接方便,以提高動力的利用率。
其他農田建設機械主要有開溝機、鼠道犁、鏟拋機、水井鑽機等。
土壤耕作機械用以對土壤進行翻耕、松碎或深松、碎土所用的機械,包括樺式犁、圓盤犁、鑿式犁和旋耕機等。種植機械按照種植對象和工藝過程的不同,可分為播種機、栽種機和秧苗栽植機3大類。

4. 古代農業耕種主要有哪些工具

古代農業耕種主要有擔、耒耜、耬車、磨、礱這一些工具。一些傳統的工作用的農具是在人們的學習當中不斷被發展出來的,因為人們的手工勞動遠遠要比這些器具勞動要費力,所以他們就開始製造這樣的工具來幫助自己生產生活。雖然他們具體的樣貌肯定比不上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工具,但是在那個物質比較貧乏的年代中,這一些器具也是非常珍貴的,他為當時食品加工產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當然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大的,除了這幾項基本的工具之外,當然還有一些更加精妙的工具,他們都促進了當時的農耕業的發展。

5. 農用工具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一、犁

犁是一種耕地的農具,是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其通常系在一組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准備。

二、耙

耙(bà)是農業生產中傳統的翻地農具,曾經是農家必備的農具之一。耙在中國已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稱為耙的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用來平整土地的,一種是用來歸攏或散開穀物、柴草。耙的材料有竹子,木頭或鐵。

三、鐮刀

鐮刀是農村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小麥、稻穀等,在農村還有廣泛的使用。

四、磨

磨通常是用來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或其他材質的傳統器具,通常是採用反復碾壓、擠壓摩擦來使顆粒狀的物品變成粉末狀。是電器化出現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五、風車

風車在一些地方又叫谷風機,我國農業種植中用來去除水稻等農作物子實中雜質、癟粒、秸稈屑等的木質傳統農具。現在經過改良,除了手搖式而外還有一種為電動的風車。

6. 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農田灌溉工具有:

1.翻車

桔槔,俗稱「吊桿」「稱桿」,古代漢族農用工具。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農業灌溉方面,開始採用桔槔。構造及其原理:它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7. 農具有哪些(附加圖片)

農具有木犁,耙,耬,鐮刀,鋤頭,石鏟,石刀,石磨盤等等。
木犁 以牛牽引用於翻土,犁鏵、犁壁為鐵制,余皆木製。80年代後,平原多以機耕,山區尚有少量使用。

耙 用於耕後碎土,呈長方形,木架鐵齒,耙架上裝10餘把鐵刀片,以刀片滾動切碎泥塊。

鐮刀 俗稱割刀,呈月牙狀,刀口有斜細鋸齒,尾端裝木柄,用以收割稻麥。50年代受蘇北、山東大鐮刀影響,刀體、刀柄稍有加長,為今收割常用工具。

鋤頭 用於鬆土、削草。可分劈草鋤、闊板鋤、開山鋤等。

耬 也叫耬犁。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犁是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所發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這種耬犁就是現在北方農村還在使用的三腳耬車。耬車有獨腳、二腳、三腳、甚至四腳數種,以二腳、三腳較為普遍。王禎《農書· 耒耜門》記載,兩腳耬的具體結構為:「兩柄上彎,高可三尺,兩足中虛,闊合一壟,橫桄四匝,中置耬斗,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自下。」

8. 現代農業工具有哪些越全越詳細越好!謝謝!

花生聯合收獲機

現今我國花生種植面積非常廣,以前大部分都是依靠人工收獲,不僅收購效率低、勞動強度高,而且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打個比方來說一個正常的勞動力者,每天按照8小時的工作量來算,一天可收獲0.5畝,但使用花生聯合收獲機則可以完成花生種植的所有收獲工作,節約勞動力,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玉米收獲機

我國玉米種植具有種植地塊小、種植行距不統一、收獲期籽粒含水率較高等特點,而玉米收獲機是在玉米成熟期,根據玉米種植方式用機械對玉米一次性完成莖稈切割、摘穗、剝皮、摘穗、堆集、莖桿一次還田及收割後旋耕土地等生產環節的作業機具。

小麥播種機

在小麥春耕生長中,各種型號的播種機機械設備是農民種植生產所必須的生產工具,而小麥播種機就是通過播種機械繫統將小麥種子種植在土地中的一種機械設備,主要有拖拉機配套帶動實行播種,並且伴有施肥機械,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12行、14行、16行、18行、24 行、36行機械播種,適用於平原和丘陵地區小麥的施肥和播種,具有通用性能良好,適應范圍廣,播種均勻等特點,從而達到節約種子,增加產量的目的。

大蒜播種機

大蒜播種機由種子箱、傳送器、平溝器、開溝器、錐形輪、傳動鏈條、齒輪、接地輪、支架和牽引架組成,牽引架後面設置支架,支架上面設置箱,支架下面設置接地輪,接地輪同軸設置齒輪。箱下面內部設置傳送器,傳送器下面設置有開溝器,箱一側箱體上設置有錐形輪,錐形輪的輪軸穿過箱體和傳送器相連,錐形輪通過傳動鏈條和齒輪相連。開溝器正後方設置有平溝器,平溝器用來對播入的大蒜種進行掩埋。

9.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的農忙時候,農村耕地常用的是哪些工具呢

鐮刀,在農村一直離不開的農具,兒時每逢糧食收獲季節,家家戶戶都在地里,農民們排成隊手拿鐮刀搶收麥子,那種場面非常壯觀。

木犁可能很多人都沒見過,但是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們,絕大部分全是見過的,即使自身沒有使用過,也見過別人用過。每一年春季的情況下,大家本地的牛就陸續派出,自然,也離不了木犁這類專用工具,全部犁身除開耙地的那個地方是鐵,別的地區全是木材製做的,但是還有一些犁是全鐵製做的,這類犁較為重,並且也貴,在農村,用得較多的便是木犁。

10. 傳統農業中用於耕田耕地的農具有哪些

編輯本段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於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業。經歷了從耒耜到畜力犁的發展過程。漢代畜力犁成為最重要的耕作農具。魏晉時期北方已經使用犁、耙、耱進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體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這套耕作體系在宋代已經形成。晉代發明了耙,用於耕後破碎土塊,耖用於打混泥漿。宋代出現了耖、礪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於打混泥漿。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
編輯本段播種工具
耬車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播種工具,發明於東漢武帝劉秀時期,宋元時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時期出現了單行播種的手工下種工具瓠種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馬,出現於北宋時期,它是拔稻秧時乘坐的專用工具,減輕了彎腰曲背的勞作強度。
編輯本段中耕除草工具
中耕工具用於除草、間苗、培土作業,分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兩類。鐵鋤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
編輯本段灌溉工具
商代發明桔槔,周初使用轆轤,漢代創制人力翻車,唐代出現筒車。筒車結構簡單,流水推動,至今我國南方丘陵河溪水力豐富的地方還在使用。
編輯本段收獲工具
收獲工具包括收割、脫粒、清選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桿的鐮刀、短钁等。脫粒工具南方以稻桶為主,北方以碡碌為主,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
編輯本段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糧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兩大類。糧食加工工具從遠古的杵臼、石磨盤發展而來,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磨,礱。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碾。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
編輯本段運輸工具
擔、筐、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