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獲取課程資源進行加工
擴展閱讀
建築成本最低多少錢 2024-05-07 19:02:45

如何獲取課程資源進行加工

發布時間: 2022-06-11 19:15:14

A. 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

案例研討1.教學實錄中?是否恰當?為什麼?《感悟青春》的課堂教學實錄。授課時首先用一動畫反映人從少年到老年的一生的發展變化,提問「你們現在處於人生的什麼階段?」同學們回答:「青春期。」由此自然引出本課要討論的話題。接下來引導同學們開始一段青春之旅。在此旅行中創設了兩個教學情景:①青春煩惱島②青春暢想曲。第一個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難點,第二個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點。「青春煩惱島」中用以初一女生王君君的煩惱日記為素材預設問題,讓其他同學幫助解決日記中的煩惱。此版塊分三個方面展開。①同學根據大家的外形變化等特點,給同學起不雅外號,遇到此問題該怎麼辦?怎樣看待青春期的變化?②學習生活中男女同學互相幫助,有人以此為據到處興風作浪,思考男女同學該交往嗎?交往有什麼好處?該怎樣交往?③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追求個性的發展,但不知該如何追求?是否只要自己喜歡就行,追求個性的發展對中學生有沒有要求?通過同學們踴躍的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做了知識的總結。針對青春期來臨時發生的問題,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如問題①要悅納自己,尊重他人;②男女同學要正常交往;③個性發展要展示內心深處散發的魅力。「青春暢想曲」中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根據展示的幾個英文詞語(color scoson song youth person sport word)的提示,任選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進行聯想,描繪自己對青春的理解,可以用詞語、詩詞、圖畫、線條、顏色等,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在《小小少年》的歌聲中學生完成任務。先獨立完成,在四人小組討論、修改、完善最後選代表展示。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解讀了青春,課堂最後用一首詩朗誦聽聽其他人的理解,深化大家的認識。《民族情深》的課堂採用知識競賽的方式,分組比賽。融知識於賽題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競賽分為三個階段,小組必答題;附加題;搶答題。緊緊結合教學內容精心組織內容豐富題目,表現的形式也不是單一的文字表述。如看圖片反映的是哪一個民族的服飾?用線相互連接過年習俗是哪個民族的?結合視頻內容提問回答,要求學生上台模仿視頻中的民族舞蹈。但這不是一次純競賽活動,在各個比賽環節教師適時做了知識的總結,並沒脫離教學主題。必答題後小結反映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附加題小組比賽後要求同學們思考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對待民族文化?分別選擇了反映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問題,落實教學重難點。兩位老師根據各自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了不同的形式,落實教學目標。從課堂反映看應該是十分恰當的。因為 ①妥善處理了教材內容。教材是教學的基本材料,提供了教學活動的基本內容,這些內容在教學中如何安排,哪些要講,哪些可以不講,哪些先講,哪些後講,哪些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可以一般對待,哪些要補充,哪些可以舍棄等,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加以確定,做到思路清晰,結構合理,詳略適度,重點突出,增刪得當,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② 恰當安排了教學進程。以框為單位安排課時內容,就每一課時的教學來說,注意對教材進行合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程序,考慮教學方法,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③ 靈活運用教材所留空間。教材通過情境問題、活動設計等,給師生教學留下大量的思維空間、活動空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靈活處理,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如《感悟青春》重在學生的感悟,引導學生健康、安全度過青春期。《民族情深》突出如何處理民族關系?在准確把握教材後,對教材內容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認識,做到透徹的理解,在教學中能夠熟練運用。《民族情深》運用知識競賽的方式,對學生具有很大吸引力,使學生收獲豐富。案例研討2.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課程資源的利用,是指對已經具有課程意義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充分的利用,深入挖掘其意義;而開發,一方面指賦予非課程資源的資源以課程意義,另一方面則指開發現實中尚不存在的資源,如各種文本、音像資源等等。一、案例中的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暴露出的問題有:①不知道哪些是可以開發利用的課程資源。主要的課程資源如下分類: 文本資源:圖書(包括教材)、報紙、雜志、照片、地圖、圖表 音像資源:電影、電視節目錄像、VCD、磁帶、各類教育軟體 實物資源: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視聽教室、多媒體設備(網路、電視廣播等)、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 人力資源:學生與家庭成員、教師、鄰居以及其他社會人士。②沒有課程資源意識,沒積極投身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實踐活動。強化意識是把握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出發點。人們的行為總是受一定思想意識的支配,只有具有課程資源意識,才會努力地去實現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因此,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是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出發點。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努力從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開發者、建設者。其次,教師要提高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第三,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投身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活動。③沒有挖掘教材,是完全在「教教材」,而沒有「用教材教」。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素材性資源),但無疑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就教師來說,要講究對教材這一課程資源的再次開發和利用,認識和處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關系。「教教材」,就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忠實傳授教材內容的教學行為,其特點是對教材內容做細致地梳理,到位地傳授,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教材的觀點就是「真理」、「權威」,它所反映的思想是「以本為本」。「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作為一種課程資源,藉助教材這一學習素材,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也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在這種教學行為中,教材只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手段和途徑,教材內容只是幫助學生實現三維發展目標的一種載體,它所反映的理念是「以人為本」。④沒有關注學生,沒有以生為本。關注學生,以生為本,是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導向,是搞好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關鍵。⑤沒有重視本地、本校、自己及學生的特色,以本為本,照本宣科。可結合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在班級體中的表現,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這樣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多學生喲吸引力。因為有切身體會,有話可說。⑥不了解本學科的特點。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特點,教學要凸顯學科特色。具有思想品德學科特色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特別要關註:思想性、時代性、實踐性。二、給該教師的建議:①要強化課程資源意識,積極開發利用各類課程資源。②要對教材充分挖掘和靈活運用,積極參加課程改革。③要結合學習內容分析自己的學生,使教育更具針對性。④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問題討論1:觀點評析,究竟應該如何處理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學科性與生活化的關系?觀點不完全正確,新教材豐富的資料如能結合教學內容用好就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用不好就會流於表面,教學場面可能很熱鬧,但達不到學科教學的目的。新教材教學資源緊密聯系生活,教學知識呈現方式不拘一格、內容豐富,體現了生活是道德學習的根基。實踐中,脫離生活實際的教育是毫無意義也沒有生機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成教材資源,在對教材仔細研讀確定教學內容後,選擇合適的資料輔助教學,有必要時還要收集更豐富和鮮活的資料為我所用。每一學科都有各自的學科特點,對課程資源也會有特定的要求。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特別要關注思想品德學科特色:思想性(有思想教育意義)、時代性(關注社會現實生活,關注學生現實需求,關注社會形勢發展,關注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實踐性(學以致用,養成良好行為)。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作為成長中的青少年因為理解力跟不上,如果完全用文字表述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必須輔以其它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圖文並茂的教學資源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問題討論2:(1)如何看待現代化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媒體的關系,以及他們在教學中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贊可夫就說過:「如果真正的、廣闊的生活沖進教室的門而來到課堂上,教室的天地就開闊了」。今天,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各學科中已經逐步普及,並以它特有的新穎性、形象性、交互性、靈活性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與傳統教學媒體比在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積極作用。1.能激發學習興趣,引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深深吸引著學生,它那栩栩如生的動態畫面,抑揚頓挫的情感語言,悠揚動聽的情景音樂,迅速地拉近了書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他們有了親臨其境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迅速得到提升。2.能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思想品德》課程涉及范圍很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上指國家大政方針,下指百姓瑣事。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空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把間接的知識轉化為直接拿到知識,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速度。這就大大縮短了教學進程,提高教學效率。3.能增加課堂信息量,拓展學生視野,提高課堂效率。傳統教學中課堂知識的傳播主要來源於教師的口授與黑板板書,兩者的速度的局限性限制課堂信息含量,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多媒體的大信息量,省時省力的優勢是傳統手段無法比擬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進行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教學效率。(2)隨著現代化教學媒體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用電腦代替「人腦」,滑鼠代替粉筆。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在教育教學中,改變以單一的手段、單純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傳遞教學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及辯證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計算機多媒體必將呈現出傳統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一、我們要清楚認識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應用中的優勢和不足。(一)、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優勢1.手段直觀新穎,表現力豐富。興趣是人的認知需要的情緒表現,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多媒體可以將文本、聲音、圖像、圖形、動畫、電影、電視等與學習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改變了傳統學習內容比較單一的特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事先在計算機上將教育內容、解題過程,甚至試驗等設計好,上課時,教師只需點擊滑鼠,即可將這些內容展示給學生方便快捷。對於擁有一些網路教學設備的學校, 教師隨時可以從網上獲取各種教學信息來補充一些知識。相比於傳統教學方式,它節約了書寫時間,增加了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的大內容、高效率特點可以適當的加快教學節奏,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接受更大量的信息,更一現的實現教學目的。3.共享性好。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新技術的發展也使得文字、圖片、聲音乃至圖像在計算機與計算機間傳播成為現實。而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多媒體教育網路的建立,將使教學形式在傳統教育中發生著巨大變化。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以為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的改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僅可以使教學更為生動形象,而且使得許多常規方式方法難以表現的教學內容可以容易的表現出來,網路遠距離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雙向性、實用性和交互性。(二)、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也有不足1.容易改變教師的主導地位。盡管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效、先進的教學模式,但它不應該也不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如果過分的依賴這種教學模式,那麼結果將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2.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師生互動關系。課堂教學並不僅僅是為信息的傳遞,更重要的是為了各種技能的訓練。而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現成答案,而缺乏對細致過程的展示。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師引導的由淺入深、由具體到復雜、由簡單到抽象的思維過程。3.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教學手段形象生動,然而,許多同學注意的只是音樂和動畫,甚至有的同學還要討論屏幕那些地方怎麼好玩,並提醒周圍同學注意,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可注意力卻分散了。二、改進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多媒體教學法應用得成功與否,關鍵是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和利用,通過探究得出在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教學課件內容的設計。在教學課件的設計中,首先,內容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不能把多媒體課件變成面面俱到的電子圖書,這樣不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 的掌握。因此,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一定要明確多媒體課件是針對課堂教學而設計的,把教學內容歸納成為提綱挈領的學習要點,以簡明扼要的提綱式文字出現在多媒體課件中,並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使學生能快速、准確地把握教學的中心內容。 2、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的結合。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同時,不應忽視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使用。由於採用多媒體授課時,課件是事先製作好的,因而其播放順序和進度是既定的,形成了教學內容固定化,教學過程程序化的弊端,教師很難有時間即興發揮,有時甚至無法根據學生的反應及課堂氣氛臨時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造成授課形式呆板,教學靈活性不夠,講課的效果也很受影響。同時,由於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集中於屏幕和音響,久而久之則忽略了教師課堂上生動的形體語言和具有生氣的板書以及教師的表情變化所產生的教學效果。 教學是一門藝術,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的形體、語言的表演效果,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緒相互感染,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良好的教學效果及對學生心理產生的正面效應,是任何形式的電子媒體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時,應該做到揚棄,即繼承傳統教學的精華,發揮多媒體教學的長處,做到優勢互補。 3、在多媒體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運用多媒體的教學中,知識的來源不再只局限於教師和教材,學生將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獲得大量的信息,但是,也不能忽視教師在具體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因為,各種現代化的媒體技術僅僅是教學的輔助工具,而只有教師才是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的源泉,因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是放映員,學生不是觀眾,師生的教與學的矛盾只能通過教師的主導與學生學習的互動過程來解決,多媒體技術不可能取代教師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深化功能和作用。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的多媒體技術教學則偏離了應用的初衷。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多媒體進課堂雖是時代的召喚,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要辯證的看待多媒體這一新鮮事物。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用電腦代替「人腦」,滑鼠代替粉筆。板書的自由度和隨意性是計算機無法替代的,但是多媒體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是板書無法相比的,電腦與「人腦」,各有各的好,滑鼠與粉筆,兩種熟練掌握最好!注意把握好它們在課堂中應用的尺度,遵循課堂教學的規律性,將之納入課堂教學的現代化軌道,而不是被多媒體所吞沒。

B. 如何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表資源。隨著教材功能的轉變,老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現在已成為一種趨勢。筆者認為,對教材的再加工處理應做到:(1)、了解學生基本情況,並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2)、對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進行再審視,明確情境的優勢與不足。情境設計較好的,我們應考慮如何發揮其作用;情境設計不好的,我們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情境。(3)、對教材的設計思路、表達方式、結論等進行多角度分析,以便為學生多樣的思考和表述創造寬松的空間,提供必要的指導。(4)、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時,要注意避免簡單地以學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內容來替換學生陌生的、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內容。我們要科學地分析課程內容的價值,對那些學生雖然感到陌生但對其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內容,應思考採取什麼策略實施教學。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活動設計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還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與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

C. 如何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內容如下:

一、認真地了解遠程教育的起源及發展慨況,掌握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聯系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深入弄清遠程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和輔助作用。

二、通過實踐操作對遠程教育的運用,每天抽取一定的空餘時間加強對遠程教育的學習,保證了學習的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力多學一些與自身教學有關的科研課題,只有採用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才能做到學為所用。

三、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其重要的知識點加以歸納整理,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上機操作上加以實踐,多次反復練習就會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而促進自身教學的不斷提高。

四、充分地利用了音像教學設備和網路教學資源,豐富了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在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時,充分利用信息和互聯網路,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

D. 如何搜索教學素材,加工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來自哪裡?一是靠教師自己親自動手製作,二是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收集或加工別人的教學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所用。
(一)文本素材的獲取
通常情況下,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要求編寫文字材料。所以鍵盤輸入是一種最主要的文本獲取
手段。隨著新的輸入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應用文字素材的獲取途徑越來越多。
1.鍵盤錄入
2.掃描輸入
要引用書籍、期刊等印刷品上的文字,可以用掃描儀掃描或者用數碼相機拍照,然後用光學
識別軟體(OCR)將掃描進來的圖形轉化為文字。
3.手寫輸入
手寫識別輸入系統是用手寫筆在與計算機相連的一塊書寫板上寫字,計算機中的識別軟體根據採集到的筆跡之間的位置關系和時間關系信息來識別所寫的字,並把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4.語音輸入
面對與計算機相連的話筒,將要輸入的文字用規范的讀音讀出,由相應的軟體便可將聲音轉換成文本文件保存起來。
5.光碟調取或網路下載
要引用光碟、網頁上的文字,可以利用復制、粘貼的辦法獲取這些文字,放入自己的文字編輯器。
(二)圖形圖像素材的獲取
1.利用繪圖軟體製作
2.屏幕捕捉或屏幕硬拷貝
使用屏幕拷貝的辦法(按Print Screen 鍵,將該屏幕圖形復制到剪貼板中,然後用畫圖或者
其它圖形編輯軟體進行加工處理,保存為文件。
3.掃描儀掃描
如果要使用書籍、期刊等印刷品中的圖片,可以利用掃描儀掃描為圖像文件
4.數碼照相機拍攝
5.視頻幀捕獲
6.圖像庫光碟
如果要使用教學光碟中的圖形/圖像文件,可以直接將該文件拷貝到自己的資源文件夾中,供
以後使用。
7.網上下載
如果要使用網頁上的圖片,則可以使用復制、粘貼的辦法,也可以使用另存圖片或者網頁的
辦法。
(三)音頻素材的獲取
1.利用軟體錄制
2.從其他文件中提取
現在很多音像資料、動畫中都包含了各種類型的聲音文件,可以從中提取出來使用。
3.從網上下載
網路上搜索到的音頻文件下載保存,供以後使用。
4.從專門的聲音素材庫中直接調取
(四)視頻素材的獲取
1.利用設備錄制
教師可以使用數字錄像機( DV )、數碼相機等進行錄制視頻文件保存在計算機上,供教學
使用。
2.從現有錄像中轉換
對於那些過去的模擬錄像帶上保存的錄像,通過視頻採集卡轉換為計算機中的視頻文件。
3.利用光碟中現有的視頻素材
教學課件、VCD、DVD 等中的視頻,也可以直接用相應的播放器播放。如果想將其轉化為特定
的格式,則需要專業軟體的處理。
4.從網上下載
(五)動畫素材的獲取
1.利用軟體錄制
2.從網上下載

E. 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資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主要是想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機會。但這樣一來,也無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吃透教材的難度。

1、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2、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3、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

二、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其它教學資源

1、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

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2、貼近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因此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件或現象都和一定的數學知識相聯系,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而且還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

3、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

現實社會是一個網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課程資源除了包括文本資源中的教科書以外,還包括信息技術資源、生成性資源等。教師可以到網上收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豐富課本內容,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5)如何獲取課程資源進行加工擴展閱讀

自從20世紀30年代視聽教育興起以來,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育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早期,教師被看成信息源,媒體只起單向傳遞作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

到了90年代,人們認識到教育技術是對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資源已經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關心教學資源建設,加強對教學資源的認識和研究是極其迫切的任務。

F. 如何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背景和意義
新課程是以改革傳統教育教學的弊端為出發點,其核心理念是「促進人(學生)的發展」。要求改變傳統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新課程總體理念,體現「教育面向現代化、現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終身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它要求由「學科本位、知識本位、教師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歷史轉變;要求師生角色、行為的轉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教與學的過程成為師生與生生對話、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實現以上新課程理念的基本條件。隨著人們對新課程觀的理解,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
從課程改革的目標來看,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機械訓練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就必須開發利用校內外一切課程資源,為實施新課程提供環境。
當前,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應當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使各種資源和學校課程融為一體,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學生應該成為課程資源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身的學習、實踐、探索性活動服務,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同時,教師還應當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提高利用率。
二、對語文課程資源的基本認識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對此,我們可以對語文課程資源形成這樣的認識,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及教學本身的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配套讀本、教學掛圖、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教材資源本身的內容豐富性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
教學本身的資源包括師生人際交往、作業及批改、各種教學案例等。(甚至學生也是一種資源)
2、傳媒資源
信息技術使我們身在學校能知天下事,因此對網路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是開發課程資源的重要環節。近幾年,我校逐步建成了校園區域網,連通了網際網路,並已接入寬頻,進入了市教育系統區域網。而且,教師的電腦操作水平和常規軟體的使用有了提高;學生上網的基本技能也用的不錯。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必要而良好的物質條件。
3、學校資源
學校是課程活動的舞台,是課程資源最為集中的場所。這里學校資源主要是指館藏資料、校園建設、各類活動以及教師經驗、學生經驗等。例如: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等等。
4、社會自然資源
關心社會和關心自然是人類發展的兩個重大主題。社會性資源是指生活世界中的生產勞動和人際交往,語文課程以認識社會為主線,沿著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的認識思路。自然性資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態(日月星辰、風霜雨雪、高原山嶺、平原大海、江河湖泊等)和人工形態(海堤水庫、農田果園、園林花卉、特種養殖、基礎設施等)。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本地以及周邊地區的社會自然資源,為我所用。
5、家庭資源
家庭的語文課程資源可以說是豐富多彩,它包括家長和親友、家庭藏書、報刊雜志、音像資料、家用電器,以及家庭文化環境、親友人際交往、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等。如果我們能把家庭語文課程資源利用起來將是很具有親和力的一部分。
三、如何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材的處理,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依綱照本,逐課學習,完成教學任務;或者大膽的進行單元學習,求同存異:但最終都是要體現出編書者的意圖來的。殊不知愛好讀書的學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來學習如同嚼蠟。我們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的避開這種現象,對編寫者的意圖進行創造性的改編,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探險」單元時,學生可能早已把本單元的課文讀過好幾遍了,當你做老師的講到「探險」話題時,同學們可能並沒有被那些「探險」家的精神所感動,反而對探險的刺激津津樂道(如攀岩、公園水渠沖浪等等),那就可以因勢利導,給予一定時間讓他們探討這個問題,還可設計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嗎?魯濱孫呢?誇父和孔子呢?提示同學們寫出你認為真正的英雄應該是怎樣的?緊接著還可趁機設計了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講心中(作品中)的英雄故事,評心中的英雄人物,寫身邊的英雄事跡 ……這樣雖然改變了編寫者的意圖,卻也可以創造性地完成本單元的學習。
(二)充分運用網路媒體資源,拓寬學生學習面。
當今社會,五彩繽紛,瞬息萬變。學生感受最深、表現起來最得心應手的雖然是親身體驗的直接生活,但是電視、電影、網路、書籍等媒體對學生的生活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為學生提供了及時而廣泛的間接生活體驗。特別是互聯網的逐步普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互聯網上豐富多采、日新月異的知識源泉,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素材庫。因此,如果我們能合理恰當地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生活面,為語文學習積累更多的素材。
如上了《月亮上的足跡》一文,請學生進行《探索月球的奧秘》的綜合性學習,如果僅以課本資料作為活動材料,顯然是不夠全面的。好在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三個網址,於是就先引導學生上網查找閱讀收集相關材料,相互交流,然後再開展知識競賽,最後再動筆,這樣學生的思路就開闊多了,也可以寫出較好的想像作文。
此外,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中各種學習論壇和E—mail的形式與校內外的同學、老師進行交流,使得語文學習打破「學校圍牆」的限制,使同學們不斷增加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語文水平。
(三)有效利用學校課程資源,加強學科滲透。
應該說學校生活中,可開發的資源是相當多的,真可謂「學校處處皆教材」。但是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關注書本,忽視人本,強調獨立,缺乏合作,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留心處處皆語文,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因此關注體驗學校生活是學習積累的捷徑。如,結合「名著欣賞」課,指導同學們自編自演,先由同學們討論、確定劇本的主題、內容、人物,然後再分工協作準備資料,豐滿人物形象和相關情景;再由同學們分頭執筆寫出自己負責的章節或片斷,在試演中修改,在修改中試演,如是反復幾次,最終創作出自認為不錯的作品來。學生們能在創作中體會出艱辛與樂趣,更加體會出那些名篇巨著並不是一揮而就的,而是如《紅樓夢》般「增刪十載」而成,由是更有滋有味地投入到名文佳作的閱讀中去尋找靈感與體味美感了。
除此以外,還可利用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進行指導訓練,最大限度地開辟語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爭取語文學習時間,最大限度地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要。比如開設書法課、歌詞鑒賞會、詩文朗誦、讀書報告會、口才課、佳作欣賞課、賽詩會、故事會、講演會、讀書筆記交流會、課本劇表演會、時事討論會、辯論會、辦手抄報等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社會化,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充分體現出語文學習的開放性,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長足的發展。
(四)留心大自然,開展實踐活動。
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因此語文教學要突破教室、課堂生活圈,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這廣泛的空間里吸納獨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形成態度,認識價值。旅遊、參觀、訪問、調查都是學習語文的形式。 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街頭、書攤、市場,假期隨父母旅遊一些知名景點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現實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即是語文學習。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人與人的交往,使學生對現實、對生活、對價值的認識不斷的改變和加深,讓學生把社會的體驗表達出來,這就走向了與做人相結合的道路。社會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態度的交往,是價值取向的交往,因此語文學習也應重視交往的過程。在這交往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獨特的體驗。學生很願意把這種體驗表達出來,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實,又反映了人生的態度。 如,為了上好《漫遊語文世界》,學生通過走上街頭,學來活生生的街頭語言,並能把它們再現於舞台,批評指正人們不規范的言行;收集大量的生活用語,也能對他們鑒賞品評;並且學以致用,寫出很好的廣告用語及標牌、對聯等。
(五)結合家庭生活,滲透親情體悟。
「家」是活動的環境和感情的載體,家庭生活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庫。但是學生卻常常覺得無內容可寫。即使寫了,筆下的文字也是一個個被「擠」出來的,缺乏情感激盪。的確,「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如果不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情,習作時,他們往往會以局外人的身份應付寫作。因此,引導學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動與父母交往,體會親情,為說真話、訴真情、寫真文將提供了有利條件。設想一下,《我愛我家》的學習活動會是怎樣展開:
為了搞好這次學習活動,學生觀察並記錄:爸爸媽媽下班回來後所做的事;詢問白天工作的情況;了解父母的煩惱;回憶父母關心照顧自己的幾件事;訪談父母的成長經歷。接著讓學生把這次活動通過適當的形式表現出來。結果,平時不在意的小事被回憶起來了,原來不敏感的心弦被撥動了,真情被喚醒了,學生寫出了情真意切的文章和給爸爸媽媽的一封長信(建議學生把信放在父母能看到的地方,暗中觀察父母的表現);有的同學還會把家裡收藏的照片,收集整理成《我愛我家》為主題的相冊,每一張照片下都寫上充滿詩意的話語,並為冊子配上了前言、後記。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宣講自己的感受。結果將是幾乎每一位孩子的心靈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學生的作品中同樣透出父母亦受到強烈的震顫,父母孩子間溝通的橋梁架設起來了,親情進一步被激發了,孩子的寫作感悟力更強了。
總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利於學生在開放式的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陶行知先生說:「社會即學校」。劉國正先生也說過,「語言是軀殼,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靈魂,他們水乳交融,難分難解」。因而在社會這個大課堂學習語文,在實踐中運用語文,讓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打開語文學習的各種渠道,實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實踐化、社會化。

G. 初中地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可以去口袋學習網去看看裡面的教學方案。

網站擁有豐富的試題、課件、教案等初中教學資源,而且所有的資源均可免費下載。

分享下免費的初中在線教育資源:網路網盤鏈接: https://pan..com/s/1V5gDa-VsrKWmb0DX36KO_A

?pwd=gqeb 提取碼: gqeb

H. 教師如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師如何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中的熱點問題,也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素養,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具體操作步驟。

一、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素養

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和教師的創造性,是影響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素養,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並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首先要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所謂「課程資源意識」,簡單說就是「什麼是課程資源」的意識,或者說是面對各種事物時考慮它「是否是課程資源」的意識。所謂「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是指面對各種資源時考慮它對課程教學有什麼價值和意義,怎樣才能把它挖掘出來使它為課程教學服務的意識。具有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是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這些意識即使身邊存在大量的課程資源教師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教師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有助於教師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更好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課程資源開發意識的確立需要教師在頭腦中形成課程資源概念,就課程資源對課程教學的意義有深刻的認識。確立意識需要相關知識的支持。因此,教師應學習課程資源的相關知識,加深對課程資源的認識,通過實踐強化、鞏固課程資源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2.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並不是價值中立的,也並不是客觀的,而是具有極強的主觀性與個性色彩。教師如何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和教師的教育觀念、課程教學觀及教育價值取向等密切相連。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價值觀念的教師在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時所傾向的課程資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對課程教學的影響也不同。因此,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時要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種。 (1)內容取向。當圍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即是內容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中心是課程內容。開發課程資源是為了豐富優化課程內容或課程設計,利用課程資源是為了完成課程教學內容。即使在內容取向上,不同教師也會傾向於開發與利用不同的課程資源。新課標提出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並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平衡三者的關系。由於教師在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及教育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中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會有所偏重。比如,重視知識與能力的教師可能注重知識資源和能力資源的開發利用,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師可能注重這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學生取向。當圍繞學生的心理邏輯、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時,就是學生取向的。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關注的中心是學生的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是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利用課程資源也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3)教師取向。當圍繞教師的需要、興趣、愛好和特長等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就是教師取向的。這種取向過多地關注教師自身的情況,而對課程內容和學生需要關注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與教師的專業發展處在自我求生的階段相關。(4)混合取向。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充分考慮到課程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時,就是混合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謀求課程內容、學生需要與教師實際的協調與整合。

實際上,任何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質,前三種取向並不完全否認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我們只是根據側重點的不同做出上述區分。前三種取向中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關注點相對集中,但由於眾多因素的相互照應不足,往往會影響課程教學效果。因此,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宜採取混合取向,但也應看到混合取向的操作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平衡,或採取適當傾斜以謀求最佳的開發與利用效果。

3.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說它是有限的,因為並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夠直接為課程教學服務;說它是無限的,因為生活中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能夠發現、挖掘、利用。資源無限,貴在選擇;資源有限,創意無窮。不論是選擇還是創意都需要教師智慧的投入。在現實課程教學中,課程資源是有限的,但人的創造性是無限的。有限的資源經過無限的創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課程資源。創造性應內含於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之中。創造性是一切教學活動的靈魂,也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靈魂。沒有創造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沒有前途。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才能使課程資源化匱乏為豐富,化平淡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

開發課程資源是利用課程資源的前提,利用課程資源是課程資源開發價值的實現。相對於傳統的沒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而言,我們強調要創造性地開發各種類型的資源或者創生所需資源;相對於傳統的課程教學的「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照本宣科」,我們強調要創造性地利用課程資源。如果得到豐富的課程資源還像原來那樣繼續「照本宣科」,那麼,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價值和意義就沒有得到很好體現,並且課程資源的價值也沒有得到體現。

要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解放思想,打破束縛,堅持創新。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沒有個性,也就沒有突破、沒有發展。思想上辭舊迎新是行動上發展的前提。馬爾庫賽說過思想不能改變現實,但思想可以改變人,而人是可以改變現實的。因此,教師要確立生活中處處有課程資源的觀念、確立用課程資源教學的思想,通過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使課程教學不斷呈現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步驟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教師若能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般步驟則會有助於開發與利用工作的展開。根據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過程,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可把握以下步驟。

1.解讀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決定了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及課程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同樣也決定了課程資源的選擇與利用。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總需要一定課程資源的支撐,課程資源總是服務於某一特定的課程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首先要從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解讀開始。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解讀應該是多維度的,每一維度的目標所需要的課程資源是不同的。新課程改革之前,人們往往採用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維度進行解讀;新課程標准頒布後,可以考慮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解讀。通過解讀會分解出許多具體目標,在此基礎上需要考慮以下問題:為了實現具體的和整體的課程教學目標,需要什麼樣的課程資源?需要多少課程資源?怎樣開發這些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怎樣進入課程教學過程?通過什麼方式利用這些課程資源最有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會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指導與定位。

2.根據目標尋找資源線索

課程教學目標規定了基本的課程資源,也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針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圍繞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多方面尋找課程資源的線索。課程資源線索是開發課程資源的基本前提,教師應該知道從何處可以找到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線索具有多樣性、差異性的特徵。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不同的教學需要、教師素養的不同等多重因素,決定了課程資源線索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因此,尋找課程資源線索的途徑與方法因人因事而異。一般而言,課程資源的線索是比較豐富的,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教學內容出發,從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策略出發等等尋找課程資源線索都是可以的。教學一篇課文與它相關的一切內容都可能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線索。如,《荔枝蜜》一文的導語設計需要相關課程資源的支持,教師可選擇以作者為線索、以荔枝為線索、以蜜蜂為線索、以蜂蜜為線索等眾多線索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動態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教學情境、教學氛圍、教學靈感、突發事件、學生的問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線索。

尋找課程資源線索時,會出現線索中帶出線索的情況,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獻資源,在某一文章的注釋或行文中還會提及其他相關資源,這些注釋或行文話語就成為尋找課程資源的新線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詳細的資源可以根據新線索繼續查尋。當然,課程資源線索也可能會在開發過程中斷掉。這時就需要從其他方面想辦法繼續尋找該線索或重新尋找新線索,或尋找相關資源線索。課程資源線索是課程資源開發非常重要的因素,應給予充分重視。

3.依據線索多途徑開發資源

線索只是一種端緒,一個引子。要開發出翔實、具體、豐富的課程資源還必須進行實際的開發工作。所以,在尋找到課程資源線索之後,就要通過鑒定、篩選、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開發課程資源。具體到各種類型的課程資源的開發,還有許多具體的途徑。參觀、訪問、調查、文獻檢索、網路查尋以及活動實踐等都是基本的課程資源開發途徑。教師要掌握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開發途徑,合理、有效地進行課程資源開發。

4.實現課程資源與課程內容的結合

開發出課程資源只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個步驟。課程資源畢竟還不是課程教學內容,從課程資源到課程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轉化過程。因此,面對開發出的課程資源,教師必須實現課程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這一工作至少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把開發出的課程資源直接轉化為課程內容。如,教師選擇教科書之外的期刊或書籍上的文章進行某一課程教學目標的教學。教師對課文替代文章的選擇過程即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這一課程資源直接進入課程教學實施過程就實現了課程資源到課程內容的轉變。第二種情況是,教師對課程資源進行加工之後把它變成課程內容,即把課程資源與現有的課程內容進行結合,使課程資源對現有課程內容進行補充、替換、滲透等。如,教師以課文為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又吸納其他課程資源與課文內容共同構成課程教學內容。課程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是以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為根本鵠的的。

5.創造性多方式利用資源

課程資源的利用千人千法、萬人萬樣。課程資源的利用貴在創造性。掌握多種課程資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對課程資源的利用是必須的,但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開創更多具體的、獨具特色的課程資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師應在掌握基本課程資源利用方式的基礎上,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只有靈活多變地採取各種策略和措施,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斷發展、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I. 教師怎樣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師怎樣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一、吃透教材:老師們不太敢去變動教材,去改變教材。一個好老師,必須越過這道坎兒。無論什麼教材拿到手,必須改變。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改變是的,有意義的。因此先吃透教材,然後在超越教材。

二、補充教材:有一種資源,它是老師自己個人的智慧。他的閱讀、他的記憶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資源。教師要把課程變薄或者變厚,把課本變成「我的」,帶上我個人的智慧,補充相關的資源進去。每一個老師不一定都要有絕招,但每個老師都要過這一關:他必須能夠「補充資源」。

三、更新教材:更新教材或者叫更換教材,也可以叫開發教材,就是重新開發一個教材出來。這跟一般意義上 的補充教材不同。一般意義上的補充教材就是做加法,「更新教材」不僅僅是做加法,它首先要做「減法」,把不好的減去。同時需要補充課程資源,但是,補充的課程資源要為學生提供方便,至少提供閱讀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