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系統資源約束理論的出版前言
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保持了29年的高增長,年平均GDP增長率達到9.6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馬凱,2007)。目前已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約束和市場約束問題、區域發展協調問題、效率與公平問題,中部地區快速發展及發展戰略選擇問題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現實意義。
本書在綜述資源約束發展傳統理論的基礎上,把傳統的資源約束擴展到以資源市場雙約束為主的系統資源約束,建立系統資源約束理論以研究經濟體在不同級別系統資源約束條件下的增長規律。該理論通過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類比,考察經濟體發展的約束條件及其發展特徵,以及在約束條件下經濟體之間獨立、競爭、競合等各種博弈行為特徵,並以中部省份及其相關產(企)業所處的自然資源約束、市場資源約束為例進行分析,總結了該理論在實踐中運用的相關案例。研究成果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如何發揮優勢參與國內國際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Ⅱ 什麼是資源約束能幫我舉幾個例子嗎
寄生屬於種間關系,兩種生物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資源等而發生的爭斗
水稻與野草,牛與羊,大草履蟲與小草履蟲
Ⅲ 能否用實例說明SQL語言中主鍵約束和外鍵約束
create table Accounts
(
AccountID nvarchar(20) primary key , --帳號
Password nvarchar(20) not null, --密碼
UserID nvarchar(20) not null, --身份證號
Money int not null --money
)
create table transfers
(
transferID int IDENTITY not null, --轉帳ID (自動生成)
AccountIdFrom nvarchar(20) not null, --出帳帳號(用戶表中獲取)
AccountIdTo nvarchar(20) not null, --入帳帳號(用戶表中獲取)
Money int not null --money
)
-------外鍵-------
alter table transfers
add
CONSTRAINT fk_transfers_AccountIdFrom foreign key (AccountIdFrom) REFERENCES Accounts(AccountId)
alter table transfers
add
CONSTRAINT fk_transfers_AccountIdTo foreign key(AccountIdTo) REFERENCES Accounts(AccountId)
哪裡不明白再問
Ⅳ 約束是什麼意思
約束一般用於對欄位的限制;
分為三種:實體完整性(primary key),域的完整性(check,default),表之間的約束(foreign key)
主要就用到這些關鍵字吧,詳細用法,你真要自己動手查查書,印想深些,不難的。
Ⅳ 求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案例及分析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一定找最好的人力資源大佬才能是。
最優秀的這方面的職業經理人。
戰略,真的是很重要。
規劃,畢竟是需要。
分析,要必須針對個企業的對准。
即使有,具體的實施,也是最恐怖的是否有100%的落地的結果的事實要求。
Ⅵ 求個「對經營者進行激勵和約束」的實際案例
第一個參考資料: 一、經營者行為存在的現實問題 1.經營者的責任不對應。在經濟體制轉換時期, 2.經營者的權利不對應。一方面, 3.經營者報酬不對應。 二、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改革設想 改革企業經營者的管理和使用機制,增強經營者的職業風險, 1.建立經營者任命、聘任雙軌制。 國企經營者,通常採用政府任命的方式。在實踐中, 產權明晰則必然要求改革經營者使用機制。在現代企業中, 2.建立經營者人才市場。企業好不好,關鍵在領導。 我國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造就了大批經營管理人才, 由於經營者上崗與否、收入高低,都是由市場競爭決定的, 3.實行多元化年薪制。根據有關規定,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後, 所謂年薪制是指根據經營者的經營成果和所承擔的責任、風險等, 在我國,深圳市的國有企業進行年薪制試點已經5年, 美國的年薪制一般採用合同約定報酬的形式。 日本的年薪制注重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構架。 國內外年薪制的實踐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4.實行有效的監督。 在現代經濟社會里,對經營者建立「硬約束」 目前,國家對國有企業監督實行提「監事會」制度和「駐廠特派員」 (1)實行國家委任董事長制度。事實證明, (2)實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制度。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 (3)實行經營責任終身追償制度。實行年薪制對經營者考核時, (4)完善社會和其他監督。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 5.不必過於依賴考核指標。 國企經營者所承擔的職責和風險與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不同。 經營者的年薪必須與企業的資產增值、利潤實現程度掛鉤, 綜上所述,改革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才能促使經營者在不斷的激勵和約束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二個參考資料: 一、激勵與約束經營者的必要性 對經營者進行激勵與約束之所以必要,其根本原因在於公司制度的實行。在公司制度下,企業的財產關系由「兩權合一」轉化為「兩權分離」,即所有者擁有對企業財產的終極所有權,而經營者擁有對企業財產的經營權。在兩權分離條件下,必需對經營者進行激勵與約束的原因如下: 1.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利益目標不一致。 (1)委託人(所有者)的利益目標是資本增值和資本收益最大化,最終表現為對利潤最大化目標的追求。 (2)代理人(經營者)的利益目標是自身效用最大化。 經營者的自身效用是貨幣收入和非貨幣收入的一個函數。由於其貨幣收入要由董事會根據其經營業績來決定,以至於經營者為謀取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標便轉向非貨幣收入,如追求奢侈的辦公條件、氣派的業務旅行、公款吃喝等。凡此種種通常都必須以犧牲股東利益為代價。 2.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信息控制不對稱。 代理人可以全面掌握企業經營信息,而委託人則不能。 3.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責任和風險不對等。 資產所有者對企業經營承擔最終的責任,而代理人承擔的責任僅以損失自身的名聲和職位為限。 二、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關健 (一)對經營者的有效激勵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保證。 (二)對經營者的有效約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有力保證。 第二節 經理人員的激勵機制 一、經理人員激勵機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1.經理人員的收入構成不合理。 經理人員的收入構成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名義收入偏低,而灰色收入很高,如公費吃喝玩樂、公費出國、公費遊山玩水、公費購買豪華汽車、公費購買高級住宅等。 2.對經理人員的激勵具有短期性。 激勵的短期性主有表現為激勵局限於在崗期間,以至於經營者在離職前通過各種途徑「最後撈一把」以增加自己灰色收入甚至不合法收入。對經營者激勵的短期性,是產生「59歲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3.對經理人員的激勵手段錯位。 激勵手段錯位一方面表現為由經濟手段錯位為行政手段(即追求政治升遷,重視來自上級主管部門的評價),另一方面表現為長期手段錯位為短期手段。如通常採用的激勵手段是年薪制,其標准只與企業短期經營狀況有關。因此,作為經濟人,企業經營者會在實際上尋求自身年薪收入的最大化。 二、經理人員激勵機制的構成 廣義的經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包括物質激勵機制和精神激勵機制兩個方面。狹義的經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僅指經營者的報酬激勵機制。將經理人員的報酬與企業收益掛鉤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激勵機制,其構成應是復合而不是單一的。經理人員的報酬通常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1.工資:一般是固定的,它提供一種穩定可靠的收入,對經理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保險作用,但是,它的「旱澇保收」性質不利於激勵經理的積極性。 2.津貼或獎金:與當年的企業績效掛鉤,它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但它容易導致經理的短期行為,並且也不能准確反映經理的努力程度和真實貢獻。 3.在職消費:與經理的職位直接掛鉤,也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但它同樣容易導致經理的短期行為。 4.期股期權:能准確地反映真實業績,它把經理的報酬與企業未來的經營狀況聯系在一起,因而最具有刺激作用,但是對經理來說,期股期權有較大的風險。 三、經理人員激勵機制的設計原則 1.報酬與績效掛鉤,投資者與經營者二者利益兼顧,以效率優先為主的原則。 2.固定收入與風險收入相結合,以風險收入為主的原則。 把經營者的報酬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固定收入,其數量以能維持其個人與家庭生活為宜;另一部分作為風險收入,則要完全同經營績效掛鉤,使其承擔風險,起到激勵作用。 3.長期業績與短期業績相結合,以激勵長期業績為主的原則。 4.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以物質激勵為主的原則。 四、期股期權激勵是對經理人員激勵的主要內容 (一)期股期權激勵的含義 1.期股激勵:激勵對象以一定的優惠價格獲取或免費獲取一定數量本企業的股份,並延期兌現的一種激勵方式。期股激勵適用於未上市的企業。 2.期權激勵:公司通過給予激勵對象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某個固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並在其認為合理的價位上拋出的權力的一種激勵方式。期權激勵適用於上市公司。 股票期權是一種買入期權,其持有人可在未來某一特定時期內以合同規定的價格(行權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的選擇權。依期權計劃購買股份的過程稱為行權。股票期權為獲受人所私有,不得轉讓,除非通過遺囑轉讓給繼承人,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出售、交換、記帳、抵押、償還債務或以利息支付給與期權有關或無關的第三方。 另外,期權股份屬於公司股本的組成部分,但與一般普通的期權股份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流通性的限制上,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持有的期權股份具有嚴格的流通限制,以保證其個人利益與公司的利益結為一體。可見這是一種長期激勵機制。 (二)期股期權激勵的特點 1.期股期權激勵的長期性。 期股期權激勵之所以具有長期性,原因在於它首先是一種事後激勵制度,一般的期股期權具有3至10年的期限。就期股而言,持股者所持期股收入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到期時企業每股凈資產的水平,因為非上市公司股票沒有市場價格(參見P181第三行);就期權來說,如果公司未來的股票市價低於期權的「施權價」,則期權毫無價值可言,只有股票市價高於「施權價」期權才能體現其價值,而且股票市價越高,期權持有者的獲利也就越多。 2.期股期權激勵的有效性。 這種激勵機制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它涉及的金額巨大。 3.期股期權激勵對象的有限性。 期股期權激勵的對象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企業的中上管理層。把激勵的對象集中在企業的中上管理層,不僅有助於「降低道德風險」,而且還由於他們的管理活動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效果。 4.期股期權激勵獎罰分明,降低了平庸者混水摸魚的可能性。 (三)實施期股期權激勵的模式 1.期股激勵模式(參見P180);; 2.期權激勵模式 3.期股期權激勵模式 (四)實施期股期權激勵的主要難點與對策 1.逐步構築有利於實施期股期權激勵的法律體系。 目前,我國還沒有全國性的關於實施期股期權激勵的規定,而現行的法律、法規又與這一制度創新存在沖突之處。 2.加快企業經理隊伍的建設,培育和發展經理市場。 3.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的考評體系。 考核經營者業績的標准主要是兩個:一是絕對標准,包括經營者任期內每股凈資產的增值額,以及每股盈利的增長額或任期內股東回報的增長額;二是相對標准,即與同行業內規模大體相近的企業相比,企業凈資產或股票市值的平均上升水平。 4、不斷探索期股期權激勵的范圍。 第三節 經營者的約束機制 激勵機制有助於激發經營者努力工作,取得最大經營績效的慾望。而約束機制則有助於防止經營者為謀取私利而損害公司和所有者利益的不良行為。二者相輔相承,共同促使經營者盡心盡力地實現委託人的目標,即實現資本增值和資本利益最大化。 一、產品市場的約束 產品市場是個顯示屏,能夠顯示經營者的績效和經營能力。股東可以通過公司產品的價格、質量、市場佔有率和盈利水平等指標去判斷經營者履行職責的狀況。 二、資本市場的約束 資本市場可以對經營者的績效和經營能力作出評價。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的方式籌資屬於直接融資。因而,資本市場的監督和約束體現在: 1.債券市場的約束。 通過債券籌資,企業經營者必須謹慎經營。因其面臨著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甚至企業破產的風險。一旦出現嚴重後果,將給經營者聲譽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2.股票市場的約束。 在健全的股票市場上,股東通過資本市場的間接制約與監督,即通過「用腳投票」,來對經營者進行懲罰和表示不滿。如因經營不善而引起股價下跌,必然招致董事會採取更換經營者的措施。如股價下跌招致敵意收購,則董事和總經理通常會被撤換。這不能不對經營者起到鞭策和約束作用。 3.主銀行制度的約束。 主銀行制度是日本採用的一種約束機制,其價值在於:①不通過股票市場,而是通過主銀行的金融控制機制對企業經營者進行監督;②主銀行通過對借款企業進行審查和監督,實現企業情報的生產;③主銀行根據生產的企業情報,對借款企業提供經營指導;④主銀行在借款企業陷入財務困難時,及時提供救濟融資,維持企業和社會的穩定。 三、經理市場的約束 經理市場最終決定企業經營者的進入或退出。 (一)經理市場的約束 經理市場是一種變所有者外在監督為經營者自我約束,把所有者的意志內化為經營者意志的制度。來自經理市場的約束是現代企業制度下對經理人員的最強的行為約束,因為每位經理人員面對社會評價和市場選擇,不可能不形成對自身行為的自我約束。經理市場之所以能夠約束經理人員的行為,主要在於: 1.經理市場的選擇機制構成了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無形監督。 2.經理市場合約的長期性使經營者把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結合起來。 在破產的情況下,經理市場的約束表現最為明顯。雖然企業破產的財產損失最終由股東承擔,但破產公司原有的經理班子的職業聲譽會因此而一落千丈,他們的職業生涯可能由此而斷送。 (二)培育和規范經理市場 1.建立有關經理市場法規條例,確定經理人才公平競爭的規則和程序。 2.人力資源評估、咨詢等中介機構要對進入經理市場的每一位經理人員建立全面的、真實的、連續的和公開的業績檔案記錄。 3.推進國有企業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四、實行稽查特派員制度 對於大型國有企業,可以通過派遣稽查員來對經營者進行約束。稽查員的主要職責是以財務監督為核心,通過查帳對企業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情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主要領導的經營業績等進行監督,對侵犯國有資產的行為進行監督。 五、監事會——公司內部的監督 在我國,監事會的監督職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獨立行使監督權。 2.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為監事會實施監控提供保障,從而為監事會的監控行為提供法定有效的標准和依據。 3.監事會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股東代表與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的職工代表構成。
Ⅶ 上市對企業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約束和管制分別結合案例分析
有的。呵呵----第一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9
人們如何作出決策 10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10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11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11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12
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12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12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13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13
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14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14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5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15
結論 15
內容提要 16
第二章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17
作為科學家的經濟學家 17
科學方法:觀察、理論和進一步觀察 18
假設的作用 18
經濟模型 19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21
作為決策者的經濟學家 22
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 22
華盛頓的經濟學家 23
為什麼經濟學家意見分歧 23
科學判斷的不同 23
價值觀的不同 24
不懂裝懂的人和古怪的人 24
感覺與現實 25
出發吧! 25
內容提要 26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 26
一個現代經濟寓言 27
生產可能性 27
專業化與貿易 28
比較優勢原理 30
絕對優勢 30
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 30
比較優勢與貿易 31
比較優勢的應用 31
邁克爾•喬丹應該自己修剪草坪嗎? 31
美國應該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嗎? 31
參考資料 32
結論 32
內容提要 33
第四章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33
市場與競爭 34
競爭市場 34
競爭:完全及其他 34
需求 35
個人需求的決定因素 35
需求表與需求曲線 35
其他條件相同 36
市場需求與個人需求 36
需求曲線的移動 37
案例研究 減少香煙需求量的兩種方法 38
供 給 38
個人供給的決定因素 38
供給表與供給曲線 39
市場供給與個人供給 39
供給曲線的移動 39
供給與需求的結合 40
均 衡 40
分析均衡變動的三個步驟 40
結論 42
內容提要 42
第五章 彈性及其應用 43
需求彈性 44
需求價格彈性及其決定因素 44
計算需求價格彈性 45
參考資料:用中點法計算彈性 45
需求曲線的變化 46
總收益與價格的需求彈性 47
案例研究 博物館門票的定價 47
需求收入彈性 47
參考資料:需求曲線的彈性和總收益 47
新聞摘錄 收費道路的彈性 48
供給彈性 49
供給價格彈性及其決定因素 49
計算供給價格彈性 49
供給曲線的變化 50
供給、需求和彈性的三種應用 50
農業的好消息能是農民的壞消息嗎? 51
為什麼石油輸出國組織不能保持石油的高價格? 52
禁毒增加還是減少了與毒品相關的犯罪? 53
第六章 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 55
價格控制 55
價格上限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56
案例研究 加油站前的長隊 57
案例研究 短期與長期租金控制 58
新聞摘錄 紐約市的租金控制 59
價格下限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59
案例研究 最低工資 60
對價格控制的評價 61
稅 收 61
向買者征稅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62
向賣者征稅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63
案例研究 國會能分配工資稅的負擔嗎? 64
彈性與稅收歸宿 64
案例研究 誰支付奢侈品稅? 65
結論 65
內容提要 66
第七章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 66
消費者剩餘 67
支付意願 67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67
低價格如何增加消費者剩餘 69
生產者剩餘 71
成本與賣者的意願 71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71
高價格如何增加生產者剩餘 73
市場效率 74
仁慈的社會計劃者 74
參考資料: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74
市場均衡的評價 75
新聞摘錄 倒賣門票 76
結論: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77
內容提要 78
第八章 應用:稅收的代價 78
稅收的無謂損失 79
稅收如何影響市場參與者 79
無謂損失與貿易的好處 81
無謂損失的決定因素 82
案例研究 對勞動征稅的無謂損失 83
案例研究 亨利•喬治和土地稅 84
無謂損失和稅收收入隨稅收變動而變動 84
案例研究 拉伐曲線和供給學派經濟學 85
新聞摘錄 烏克蘭應該降低稅率來增加稅收收入嗎? 87
結論 88
內容提要 88
第九章 應用:國際貿易 89
貿易的決定因素 89
沒有貿易時的均衡 89
參考資料:比較價格和比較優勢 90
世界價格和比較憂勢 91
貿易的贏家和輸家 91
出口國的得失 91
進口國的得失 93
關稅的影響 95
進口限額的影響 96
貿易政策的結論 98
各種限制貿易的觀點 98
工作崗位論 98
國家安全論 99
幼稚產業論 99
新聞摘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墨西哥的西紅柿 99
不公平競爭論 100
作為討價還價籌碼的保護論 100
新聞摘錄 雞肉人侵 100
案例研究 關貿總協定和實現自由貿易的多邊方法 101
結論 101
內容提要 102
第十章 外部性 103
外部性和市場無效率 104
福利經濟學:概述 104
生產中的負外部性 104
生產中的正外部性 105
案例研究 關於技術政策的爭論 106
消費的外部性 106
外部性的私人解決方法 107
私人解決方法的類型 107
新聞摘錄 一位憤怒的公民在呼籲 108
科斯定理 108
為什麼私人解決方法並不是總有效 109
針對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109
管制 109
庇古稅和補貼 110
新聞摘錄 實施中的污染許可證 112
對污染經濟分析的批評 112
結論 113
內容提要 113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共有資源 114
不同類型的物品 114
公共物品 115
搭便車問題 115
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116
案例研究 燈塔是公共物品嗎? 116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個難題 117
案例研究 一條生命值多少錢? 117
共有資源 118
共有地的悲劇 118
案例研究 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以及集體資源 118
一些重要的共有資源存 119
新聞摘錄 新加坡解決道路擁擠的方法 120
新聞摘錄 黃石公園應該像迪斯尼樂園一樣收費嗎? 120
案例研究 為什麼黃牛沒有絕種 121
結論 121
內容提要 122
第十二章 稅制的設計 123
美國政府的財政概況 123
聯邦政府 124
州與地方政府 126
稅收和效率 127
無謂損失 127
案例研究 應該對收入征稅,還是應該對消費征稅? 127
管理負擔 128
新聞摘錄 小企業和稅法 128
邊際稅率與平均稅率 129
定額稅 129
稅收與平等 129
受益原則 130
能力納稅原則 130
案例研究 如何分配稅收負擔 130
案例研究 橫向平等與結婚稅 131
稅收歸宿與稅收平等 132
案例研究 誰支付公司所得稅 132
案例研究 單一稅率稅 132
結論:平等與效率之間的交替 133
內容提要 134
第十三章 生產成本 134
什麼是成本 135
總收益、總成本和利潤 135
作為機會成木的成本 135
作為一種機會成本的資本成本 136
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 136
生產與成本 137
生產函數 137
從生產函數到總成本曲線 138
成本的各種衡量 139
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139
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 140
成本曲線及其形狀 140
典型的成木曲線 142
短期與長期成本 144
結論 144
內容提要 144
第十四章 競爭市場上的企業 145
什麼是競爭市場? 146
競爭的含義 146
競爭企業的收益 146
利潤最大化與競爭企業的供給曲線 147
一個簡單的利潤最大化例子 147
邊際成本曲線和企業的供給曲線 148
企業的短期停止營業決策 149
案例研究 生意冷清的餐館和淡季的小型高爾夫球場 150
參考資料 覆水難收與沉沒成本 150
企業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長期決策 151
用我們的競爭企業圖形來衡量利潤 152
競爭市場的供給曲線 153
有固定數量企業的市場 153
有進入與退出的市場供給 153
參考資料 如果競爭企業獲得零利潤,為什麼它們還在經營? 154
短期與長期需求移動 154
為什麼長期供給曲線會向右上方傾斜 155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五章 壟斷 156
為什麼會產生壟斷 156
壟斷資源 156
案例研究 德比爾的鑽石壟斷 156
政府創造的壟斷 156
自然壟斷 156
壟斷者如何作出生產與定價決策 156
壟斷與競爭 156
壟斷者的收益 156
利潤最大化 156
參考資料 為什麼壟斷者沒有供給曲線 156
壟斷的利潤 156
案例研究 壟斷葯品與無品牌葯品 156
壟斷的福利代價 156
無謂損失 156
壟斷的利潤:一種社會代價嗎? 156
對壟斷的公共政策 156
用反托拉斯法增強競爭 156
管制 156
新聞摘錄 波音的市場勢力 156
公有制 156
無所作為 156
價格歧視 156
關於定價的一個寓言 156
這個故事的寓意 156
價格歧視分析 156
價格歧視的例子 156
新聞摘錄 選拔最優壟斷者 156
結論:壟斷的普遍性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六章 寡頭 156
在壟斷和完全競爭之間 156
只有少數幾個賣者的市場 156
雙頭的例子 156
競爭、壟斷和卡特爾 156
寡頭的均衡 156
寡頭數量如何影響市場結果 156
案例研究 歐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場 156
新聞摘錄 歐佩克中的爭執 156
博弈論與合作經濟學 156
囚犯的兩難處境 156
作為囚犯兩難處境的寡頭 156
新聞摘錄 現代海盜 156
囚犯兩難處境的其他例子 156
囚犯的兩難處境與社會福利 156
為什麼人們有時能合作 156
案例研究 囚犯兩難處境的比賽 156
針對寡頭的公共政策 156
貿易限制與反托拉斯法 156
案例研究 一次違法的通話 156
關於反托拉斯政策的爭論 156
新聞摘錄 玩具反斗城是反競爭的嗎?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七章 壟斷競爭 156
有差別產品的競爭 156
短期中的壟斷競爭企業 156
長期均衡 156
壟斷競爭與完全競爭 156
壟斷競爭與社會福利 156
參考資料:過剩生產能力是個社會問題嗎? 156
廣告 156
關於廣告的爭論 156
案例研究 廣告與眼鏡的價格 156
作為質量信號的廣告 156
品牌 156
案例研究 共產主義下的品牌 156
新聞摘錄 電視網也有品牌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八章 生產要素市場 156
企業的勞動需求 156
競爭的、利潤最大化的企業 156
生產函數與勞動的邊際產量 156
邊際產量值和勞動需求 156
參考資料 投入需求與產量供給: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156
勞動市場的均衡 156
均衡的邊際生產率 156
勞動供給的移動 156
勞動需求的移動 156
案例研究 生產率與工資 156
其他生產要素:土地和資本 156
土地和資本市場的均衡 156
參考資料 資本收入的各種形式 156
生產要素之間的聯系 156
案例研究 黑死病的經濟學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十九章 收入與歧視 156
決定均衡工資的若干因素 156
補償性工資差別 156
人力資本 156
案例研究 日益增加的技能價值 156
能力、努力和機遇 156
案例研究 漂亮的收益 156
教育的另一種觀點:信號 156
案例研究人力資本、天賦能力及義務教育 156
超級明星現象 156
歧視經濟學 156
勞動市場歧視的衡量 156
僱主的歧視行為 156
案例研究 電車上的種族隔離與利潤動機 156
顧客與政府的歧視行為 156
案例研究 體育運動中的歧視行為 156
新聞摘錄男人、女人與工資 156
縮小中的工資差距 156
關於同工同酬的爭論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二十章 收入分配 156
不平等的衡量 156
美國的收入不平等 156
案例研究 婦女運動與收入分配 156
案例研究 世界各國的收入不平等 156
貧困率 156
衡量不平等中的問題 156
新聞摘錄 正確衡量了貧困率嗎? 156
經濟流動性 156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學 156
功利主義 156
自由主義 156
自由意志主義 156
減少貧困的政策 156
最低工資法 156
福利 156
負所得稅 156
新聞摘錄 1996年的福利改革 156
實物轉移支付 156
反貧窮計劃和工作激勵 156
新聞摘錄 儲蓄與福利 156
結論 156
內容提要 156
第二十一章 消費者選擇理論 156
預算約束:消費者買得起什麼 156
偏好:消費者想要什麼 156
用無差異曲線代表偏好 156
無差異曲線的四個特徵 156
兩種極端的無差異曲線例子 156
參考資料 156
效用:表示消費者偏好的另一種方法 156
最優化:消費者選擇什麼 156
消費者的最優選擇 156
收入變動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156
價格變動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156
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156
需求曲線的推導 156
四種應用 156
所有的需求曲線都向右下方傾斜嗎? 156
工資如何影響勞動供給? 156
案例研究 勞動供給的收入效應: 156
歷史趨勢、彩票贏家及卡內基的猜測 156
利率如何影響家庭儲蓄? 156
窮人喜歡接受現金轉移支付還是實物轉移支付? 156
結論:人們真的這樣想嗎? 156
想要的話直接在網路文庫里找。只在不行你吧郵箱給我。我給你。呵呵---
來自動感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