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山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唐山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素有「京東寶地」之稱,是具有百年歷史的中國沿海重鎮。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准軌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陶瓷,唐山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唐山為世界所知,多半是因為1976年那場大地震,和震後的重新崛起。在短短10年時間里,唐山人民在廢墟上重建了一座嶄新的城市,1990年,唐山榮獲聯合國授予的「人居榮譽獎」。
唐山背山臨海的地理格局、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和特有的地方歷史文化,造就了多種極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北部長城沿線風貌古樸,原汁原味,薈萃了明長城的精華。遷西水下長城、遷安大理石長城、鷲峰山「干砌長城」、長城磚窯「左三窯」、喜峰口、青山關皆為長城妙處。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之一。南部沿海一線集海濱、海島於一體,水清,沙軟,潮平,消暑休閑,引人入勝。唐山文化科普旅遊內容同樣豐富,你可以到地震遺址、抗震紀念碑和紀念館感受大自然無比的威力和人類重建家園的勇氣,也可以到蒸汽機車、陶瓷生產線及開灤井下旅遊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工業文明。
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
4
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
1878
年唐山建喬屯鎮,
1889
年改名唐山鎮,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自然資源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
,
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
196.5
公里
,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② 唐山都有什麼本地資源優勢
上面說的網上都能查到。
唐山鋼鐵,煤炭,陶瓷你都知道了,還有水泥,也是比較有歷史的。中國第一袋水泥就是唐山生產的。
你看過,前些日子央視八套放的《大龍脈》沒,那是講的唐山的鐵路。唐山的交通比較方便,這也是現在的優勢,到北京,天津1、2個小時就能到。她不是一級城市,卻有著很大發展潛力,唐山人有錢,這是眾所周知的,大部分也是因為剛鐵,煤炭等資源。近幾年,發展尤為迅速,整個唐山市都在建設規劃中。去年,又被評選上在「最具幸福感城市」。
如果你有多的錢,建議你在唐山買套房,個人觀點認為,還是有升值空間的。
說到吃的,呵呵,本人的最愛。從菜繫上說,屬於京東菜系,偏北方的風味。既有北方的粗獷豪放,也不失精巧細致。不過,現在隨著地方文化的融合,本地口味也在和東北、川、廣州等地方口味融合,形成獨具當地特色的口味。主食多以米飯,饅頭,餅為主。也比較喜歡吃餃子等帶餡類食品。說道板栗,遷西遷安真是名不虛傳,這些地方的板栗大多出口日本等地,也有外的的板栗賣到唐山,雖說個頭大,但味道可是差遠了。在武漢也吃板栗,就是沒唐山的甜、糯。
還有唐山的文化,唐山方言是比較有特點的。喜劇笑星趙麗蓉,說的就是唐山話。還有在春晚上跳皮影舞的那群老太太,就是唐山社區里走出去的。
還有,就是唐山沿渤海,海產也比較豐富。你可以花少錢吃到新鮮的海鮮。
呵呵,這是我眼中的唐山,暫時想到這么多。
③ 河北唐山怎麼樣
很好,唐山的經濟發展在河北省來說是在前列的,但是唐山是重工業起家,環境有待改善,不過,現在唐山正在大力改善治理環境。對於個人發展來說,唐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生活來說,市區的環境不是很適合,其他方面,交通還是很方便的,醫療機構也可以,教育業不錯啦。還有一點,貧富差距有點大
④ 唐山都那幾個縣區有礦產,礦產儲量多
遷安、遵化啊~
⑤ 唐山有海嗎
有的。唐山位於河北省東部、華北平原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毗鄰京津,地處華北與東北通道的咽喉要地,是京津唐工業基地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東北部副中心城市。
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駐蹕而得名,素有「北方瓷都」之稱。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素有「冀東三支花」之稱的皮影、評劇、樂亭大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唐山有什麼自然資源擴展閱讀:
唐山灤南有海:
灤南資源豐富。縣域背山襟海,平疇沃野,地廣人稠,土地、海洋、灘塗、礦藏、風力、人力資源豐厚,具備深度開發、長遠發展的優良基礎條件。
海岸線90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79.75公里,島嶼海岸線10.25公里。海域面積450平方公里。域內海洋資源豐富,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游泳生物等生物資源和化學元素、適宜發展鹽化工的海鹽。
全縣無山地丘陵,海拔最高37.4米,最低0.9米,屬平原地貌,以洪積沖積平原、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為主。縣域屬於溫帶沿海半濕潤區大陸性氣候,加之地下水、地表水比較豐富,適宜糧棉油各種作物生長。
⑥ 唐山的概況要有中文和英文介紹
唐山
以1976年大地震而聞名於世
工業城市
濫觴於開灤煤礦,因煤要運出,就出現了古冶鐵路段。
地震前,唐山的GDP佔到全國的1%,以煤炭、鋼鐵、電力和陶瓷為主。
地震後,唐山一度沉寂,尤其是在國有企業紛紛垮掉的那幾年
不過隨著民營資產的介入,以及周遍鐵礦、煤礦的開采,唐山開始走向振興,以鋼鐵為龍頭的產品迅猛發展,占具全國冶金企業中極其重要的地位。
唯一遺憾的是,唐山的文化底蘊很薄弱,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文化積淀。
⑦ 介紹家鄉唐山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現轄 2 市 6 縣 6 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萬。市區面積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萬,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 4 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 1878 年唐山建喬屯鎮, 1889 年改名唐山鎮,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自然資源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 , 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 196.5 公里 ,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風物文化。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里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 100% 、 97% 、 65% 和 83% ,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 1990 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 2004 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 120 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 20 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路。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 1976 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 1986 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1988 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 1994 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 1996 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 50 強。 2005 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2027 億元 ;全部財政收入 226 億元。 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 55% 。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 10 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 2005 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1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26.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97億美元。產品出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169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2005 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488元和4582元。
⑧ 唐山鎮的自然資源
南高北低,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緩傾,西南部最高,海拔21米,東北部最低,海拔12米。南部為魯中山區閧麓沖積平原,北部為黃泛沖積平原,主要為褐土及潮褐土。前後大王及仁和、古城、薛廟、西畢一帶為褐土,處在緩崗地帶。興旺、郭家、東周、樓子一帶為槽狀窪地土壤類型,為褐土及砂姜黑土。其它地帶為潮褐土。全鎮有耕地42176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9.4%。鎮內交通便利,壽光至濟南路橫貫東西,唐山至華溝路與於堤路相接,縱穿南北。
主要自然災害,1990年6月10日,王茂、薛廟等村部分地塊受輕雹災,受災面積達200餘畝,小麥減產三成。1994年6月15日,西馬等村部分地塊受輕雹災,受災面積150餘畝,受災地塊小麥減產近兩成。1997年8月19日,遭受強大風災,8000餘畝玉米被颳倒。玉米減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