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資源分為幾類
AECT』77定義曾經把教學資源分為兩大類:設計的資源和利用的資源。
AECT』94定義對教學資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支持系統.教學資源,通俗的說,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
比如教材,是學習中的物化了的資源。教材只是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資利用的一個材料,必須有教師的二次加工,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
又如作為教學中的媒體要素,也是一個資源,如何將計算機與新課程進行整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新課程的支持,不僅反映教師的認識問題,也反映了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
(1)什麼是課程資源類型擴展閱讀:
1、教學資料
教學資源還可以認為包括教學資料、支持系統、教學環境等組成部分。教學資料為蘊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以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資源。
信息化教學資料指的是以數字形態存在的教學材料,包括學生和教師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字化的素材、教學軟體、補充材料等等。
2、支持系統
支持系統主要指支持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內外部條件,包括學習能量的支持、設備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員的支持等等。支持系統作為資源的內容對象與學習者溝通的途徑,實現了媒介的功能,它與資源組成的構成相關聯,是我們認識學習資源概念的結構性視角。
3、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不只是指教學過程發生的地點,更重要的是指學習者與教學材料、支持系統之間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氛圍,其最主要的特徵在於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交流效果。
教學環境是學習者運用資源開展學習的具體情境,體現了資源組成諸要素之間的各類相互作用,是我們認識學習資源概念的關系性視角。
⑵ 課程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資源包括的內容有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等。
而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另外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
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將其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與條件性課程資源,並對課程資源的概念進行了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
按空間分布和支配許可權分為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凡是學校范圍內的課程資源就是校內課程資源超出學校范圍的就是校外課程資源;還可以根據其他的角度劃分為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與財力資源,紙質資源與電子聲像資源等等。
由於劃分標准多樣性,定義也就不同。校內課程資源可以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也同樣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
⑶ 什麼是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經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3)什麼是課程資源類型擴展閱讀
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最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交叉點。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橫跨當前課程改革的兩個主要問題──校本課程和課程資源,處於兩者的交叉點,這使得研究和開發活動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也更具有理論價值。
第二,新視野。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使校本課程開發擴展到課程資源的視野上,脫離了傳統課程開發的巢穴,特別是那種將開發校本課程視為編寫教材的誤區,可以為校本課程開辟新的課程資源。
第三,呼應新課程形態。能夠呼應研究性學習課程、任意選修課程、技術課程、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新興課程領域的研究和開發。這些課程的開發,除了設置恰當的主題,最重要的就是獲取相應的課程資源,甚至主題的設置也有敕於課程資源的開發。
第四,基於資源的教學導向。開發校本課程資源,最後的意義和最大的價值,在於引導教師和學生真正從基於教科書的教與學走向基於資源的教與學。
⑷ 課程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資源包括的內容:
一、根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1、校內課程資源
校內課程資源包括校內的各種場所和設施,校內人力人文資源,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校內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著眼於校內課程資源。比如學校的圖書館、文化長廊、實驗室、校園環境等都屬於校內課程資源。
2、校外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包括學生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中各種可用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設施和條件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可以彌補校內課程資源的不足。
比如某小學為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動手能力,與企業合作開發「手工陶瓷工藝品製作」課程資源,從空間上講,這種課程資源屬於校外的課程資源。
二、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
1、素材性課程資源
素材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於課程,並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比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就屬於素材性課程資源。
素材性知識能多的體現在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給學生,以及學生在教學中收獲到的知識、經驗等均屬於素材性課程資源。
2、條件性課程資源
條件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於課程卻並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
比如,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等因素,就屬於條件性課程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者之間沒有截然的界線,有時是交叉重疊的,比如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互聯網路、人力和環境等資源既是素材性資源,也是條件性資源。
三、根據性質,課程資源還可以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
1、自然的課程資源具有天然性和自發性的特點,比如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碧海藍天、天氣等大自然的因素都屬於自然課程資源。
2、社會課程資源具有人工性和自覺性。比如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烈士陵園等建築物屬於社會課程資源。
四、根據存在方式,課程資源還可以分為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
1、顯性的課程資源是能夠通過感官感知得到,可直接用於教育教學的課程資源。比如教材、計算機網路、多媒體課件、教具等。
2、隱性的課程資源是以潛在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如社會風氣、師生關系、家庭氛圍等屬於隱性的課程資源。
⑸ 課程資源分類
⑹ 課程資源指的是什麼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經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最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交叉點。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橫跨當前課程改革的兩個主要問題──校本課程和課程資源,處於兩者的交叉點,這使得研究和開發活動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也更具有理論價值。
第二,新視野。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使校本課程開發擴展到課程資源的視野上,脫離了傳統課程開發的巢穴,特別是那種將開發校本課程視為編寫教材的誤區,可以為校本課程開辟新的課程資源。
第三,呼應新課程形態。能夠呼應研究性學習課程、任意選修課程、技術課程、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新興課程領域的研究和開發。這些課程的開發,除了設置恰當的主題,最重要的就是獲取相應的課程資源,甚至主題的設置也有敕於課程資源的開發。
⑺ 什麼是課程資源麻煩告訴我
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可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日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現狀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