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每人平均水資源大約多少立方米
按我國1.4億人口計算,
2.8×10000÷1.4=20000,
每人平均水資源2萬立方米。
Ⅱ 1.蘇州素有「江南水鄉」之美稱,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八分之一。你認為造成蘇州缺水的
出生肌丹、止血散等療傷葯物,分別吞服和抹在傷口之上後,取過一顆妖核開始煉化,彌補之前巨大的消耗,並加速傷勢的恢復
Ⅲ 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大約有多少m³
我國人均淡水資源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
Ⅳ 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為多少立方米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資源大約只有2153.85立方米/人
Ⅳ 中國江蘇省宿遷市的面積多少
在秦漢文化的風雲際會之地,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的中國江蘇省宿遷市。這個年輕的城市歷史悠久,境內有江蘇省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里,《史記》中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為現在的宿遷。
地級宿遷市1996年建市,下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萬。她是江蘇重要和新興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一朵艷麗的新葩,作為江蘇、安徽兩省之通衢,宿遷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萬畝,是中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林業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中國意楊第一故鄉。
中國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和中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駱馬湖,象一對孿生姐妹滋潤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流縱橫,可供水產養殖的優質水面達303萬畝,盛產銀魚、鰻魚、甲魚、螃蟹、青蝦等50多種水產品。螃蟹產量全國第一,銀魚出口量江蘇省第一。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是宿遷又一寶藏。洪澤湖、駱馬湖煙波浩淼,氣象萬千,珍禽比翼,漁舟泛影;始建於1681年的乾隆行宮氣勢非凡;楚霸王項羽的紀念館——項王故里雄偉壯觀;嶂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自然典型。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麴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十大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Ⅵ 中國人均淡水量是多少
資源總量雖然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資源佔有量是世界第53位!中國的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目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個嚴重貧水國家之一,淡水總資源量位居世界第六.
水資源現狀
水是農業的命脈,也是整個國民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命脈。水資源狀況和利用水平已成為評價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年均降水量為630 mm,低於全球陸面和亞洲陸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m3,人均佔有水量僅2 300 m3,只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佔有水資源最貧乏的13個國家之一;耕地水資源佔有量28 500 m3/hm2,為世界平均數的4/5。另外,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平衡,降水東南多西北少,山區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81%的水資源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長江以北地區人口和耕地佔我國的45.3%和64.1%,而水資源卻只佔全國的19%,人均佔有量為517 m3,相當於全國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水資源與生產發展不相適應的程度突出,土地沙漠化趨勢日趨嚴重。尤其是西北乾旱地區的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面積戈壁灘,因無灌溉,也就沒有農業。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汛期雨量過於集中,常以暴雨形式出現,利用難度很大,非汛期又水量缺乏。降水量年際變化也大,豐水年與枯水年相差懸殊,使水旱災害頻頻發生,甚至同一地區有時旱澇接踵而至,交替成災。
2 農業用水現狀
從全國對水資源量總的需求來看,在出現中等乾旱的情況下,全國總需水量為5 500億m3左右,缺水量為250億m3左右。若考慮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標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則全國實際缺水量在300~400億m3之間。農業是我國的用水大戶,約佔全國總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渠灌區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區也只有60%左右,每m3水生產糧食不足1 kg。而一些發達國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達80%以上,每m3水生產糧食大體都在2 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達2.32 kg。由此說明,我國各種節水農業技術的綜合應用程度還十分低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同時,這也使我們看到了在中國發展節水農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Ⅶ 宿遷怎樣
聯合國環保節能新型示範城市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集體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創業之城 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基本概況:
在先秦中原文化的東部有一片土地,那就是被清代乾隆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的江蘇宿遷。這個城市歷史悠久,境內有江蘇省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中國歷史上不以成敗論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里,《史記》中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為現在的宿遷。 地級宿遷市1996年建市,下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宿遷經濟開發區、湖濱新城開發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全區常住人口471.56萬(2010末),語言為中原官話(宿遷市區)和江淮官話(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部分)。是黃淮地區、江蘇北部新興的城市。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萬畝,是中國的商品糧基地。林業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意楊第一故鄉。 中國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和中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駱馬湖,象一對孿生姐妹滋潤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流縱橫,可供水產養殖的優質水面達303萬畝,盛產銀魚、鰻魚、甲魚、螃蟹、青蝦等50多種水產品。螃蟹產量全國第一,銀魚出口量江蘇第一。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是宿遷又一寶藏。洪澤湖、駱馬湖煙波浩淼,氣象萬千,珍禽比翼,漁舟泛影;始建於1681年的滿清乾隆行宮;楚霸王項羽的紀念館——項王故里雄偉壯觀;嶂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自然典型。洋河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麴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自然資源全市耕地面積65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28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
花卉等,所轄3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宿遷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所轄4縣均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各種花卉苗木品種繁多,爭奇斗妍。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餘萬畝,境內有兩湖(洪澤湖、駱馬湖)四河(大運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兩湖水質達國家二類標准,盛產銀魚、青蝦、螃蟹等50多種水產品。泗洪縣還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目前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硅石、水晶、磷礦石以及黃砂等。有待探時和開發利用的礦種有雲母、金剛石、銅、鐵、石油、鉀礦石等
Ⅷ 我國人均水資源大約多少立方米
我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是1800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m³,居世界第五位。我國2014年用水總量6094.9億立方米,僅次於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由於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00m³左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另外,中國屬於季風氣候,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其中北方9省區,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實屬水少地區;特別是城市人口劇增,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後,浪費嚴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貧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
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8)江蘇省宿遷市人均淡水資源有多少擴展閱讀:
我國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中國地表水年均徑流總量約為2.7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陸地徑流總量的5.5%,佔世界第5位,低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和美國。中國還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億立方米的冰川,約8000億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萬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
當前中國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約1.1萬億立方米,而1980年中國實際用水總量已達5075億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資源的46%。
建國以來,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較大的成績。在城市供水上,當前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統,自來水日供水能力為4000萬噸,年供水量100多億立方米;
城市工礦企業、事業單位自備水源的日供水能力總計為6000多萬噸,年供水量170億立方米;在7400多個建制鎮中有28%建立了供水設備,日供水能力約800萬噸,年供水量29億立方米。
Ⅸ 各國人均擁有淡水量是多少
世界淡水資源
許多人把地球想像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餘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於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佔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嚴重缺水的國家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裡,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維德角、蒲隆地、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達、馬爾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水資源的未來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後,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2001年03月22日《人民日報》閆翔)
中國水資源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賦存形式主要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中國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為6.2萬億m3。摺合年降水深648 mm。地表水資源量即為河川徑流量,全國河川徑流量為2.7萬億m3,其中地下水排泄量6780億m3,冰川融水補給量560億m3 。全國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8288億m3,其中山丘區6762億m3,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1874億m3。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重復水量,全國水資源總量2.88萬億m3,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只有2220 m3,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4。
中國水資源分布的總體特點是:年內分布集中,年際變化大;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四流域水資源量較小,長江、珠江、松花江流域水量較大;西北內陸乾旱區水量稀缺,西南地區水量豐沛。
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地,也難以用於工業。其次,地球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5%,而在這極少的淡水資源中,又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7%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佔地球總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等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的3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口缺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21世紀水資源正在變成一種寶貴的稀缺資源,水資源問題已不僅僅是資源問題,更成為關繫到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後,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