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遼寧能源礦產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自考石油專業報什麼科目 2025-05-14 20:52:04

遼寧能源礦產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30 15:37:26

㈠ 遼寧省朝陽市自然資源的礦產資源

朝陽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產品種比較齊全,現已了現各類有益礦產53種,礦產地830多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46種。有些礦種如金、鉬、錳、磷、石灰石、膨潤土、硅石、珍珠岩、粘土、含鉀岩石等為省內優勢礦種;硅灰石、紫砂、鎳為境內首次發現;鐵、煤、油頁岩、白雲岩、沸石、螢石、玄武岩、輝綠岩、花崗岩等在省內佔有主要位置。此外,尚有許多礦種如銅、鉻、鎢、銀、鉛、鋅、鉑、鈀、石棉、泥炭、理石、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㈡ 東北有哪些礦產資源

黑龍江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4種.佔全國已發現234種各類礦產的57.2%。已查明儲量的礦產有87(新增菱鎂礦)種,佔全國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種數(2l5種)的37.7%。保有儲量位居全國首位的有10種,即:石油、晶質石墨、顏料黃黏土、長石、鑄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線石、錸礦;位居第2位的有2種,即:玻璃用大理岩、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種,即:硒礦、珍珠岩、玻璃用脈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岩、泥炭;占前10位的礦產有42種。全省鐵、銻、鎳、鈷、硼、螢石、石棉、磷礦、硫鐵礦、鉀等成礦地質條件較差,資源可利用程度低,自給率不足。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品種齊全、儲量豐富,但開發程度低,市場化程度低。黑龍江省是礦業大省,但礦業發展不平衡,主要以石油、天然氣、煤炭、黃金及部分非金屬建材礦產為開發重點,其他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的大慶一帶,煤炭分布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等地,有色金屬、黑色金屬主要分布於嫩江、伊春和哈爾濱一帶,金礦產於大、小興安嶺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區,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

吉林省礦產資源品種較多。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蘊藏量大,許多礦產儲量居於全國前列,能源礦產佔有重要地位,黑色金屬和化工原料礦產也有一定儲量。
(一)能源礦產
煤炭 吉林省煤炭資源分布較廣,全省三分之二的縣、市有煤,主要集中在通化、舒蘭、琿春、遼源等市、縣。油頁岩產地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松遼、樺甸、羅子溝三個盆地,儲量相當於全國儲量一半以上,具有較大的潛在優勢。
石油 吉林省石油主要分布在松遼盆地南部。列全國第八位。
(二)黑色金屬礦產
鐵 吉林省鐵礦儲量比較集中。在全國居中下。主要分布於東部山區,有樺甸縣老牛溝、渾江市板石溝、敦化市塔東等3處大型礦床和通化市四方山、和龍縣官地、通化市七道溝、渾江市大栗子、七道溝、渾江市青溝等6處中型礦床。 釩 主要產地為敦化市塔東礦,保有儲量31.97萬噸,居全國第八位。
(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
銅 全省有銅礦產地31處,總保有儲量84.4萬噸,居全國第十四位。主要礦床有永吉縣大黑山,琿春縣小西南岔,磐石縣紅旗嶺、通化縣赤柏松等。 鎳 全省有鎳礦產地8處,保有儲量35.3萬噸,約佔全國儲量4。7%,居第三位。主要礦床有磐石縣紅旗嶺,通化縣赤柏松.蛟河縣漂河川等。 鉬 全省有鉬礦產地6處,總保有儲量109.81萬噸,約佔全國儲量20%,居第二位。主要礦床有永吉縣大黑山等。金 全省列入儲量表產地24處,主要分布於東部山區,產地有永吉縣大黑山、琿春縣小西南岔、樺甸縣夾皮溝、板廟子、安圖縣海溝、汪清縣刺蝟溝、汪清縣金倉、琿春縣柳樹河子等。鍺 主要產於九台縣營城礦,保有儲量398。5噸,佔全國儲量1l%,居第三位。鎵 全省有鎵礦產地兩處,一處為永吉縣大黑山,一處為樺甸縣西檯子,保有儲量1.6678萬噸,佔全國儲量22%,居第二位。錸 主要產於永吉縣大黑山礦,保有儲量13.1噸,佔全國儲量9.2%,居第三位。
(四)非金屬礦產
吉林省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有40多種,可供開發利用的礦地700餘處,有遠景的礦點還要多得多。非金屬礦產在吉林省礦產資源中比重較大,而其中硅灰石、硅藻土和膨潤土具有優勢。
硅灰石 是吉林省有發展的礦種之一。已探明儲量2000萬噸,預測儲量4000萬噸,佔全國儲量97%。礦石質量較好,有害雜質含量低。主要分布在磐石縣長崴子、梨樹縣大頂山、龍井縣大灰溝等3個地區。
硅藻土 是吉林省地質儲量很大的礦產,預測儲量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而且質量好,名列世界前列,屬國內優勢礦產,在國際市場很有競爭能力。主要分布於長白縣馬鞍山、敦化縣秋梨溝、高松樹等地。
膨潤土 已探明儲量4041.9萬噸,預測儲量豐富,居全國第一位。近年內發現的鈉基膨潤土礦已開始應用於鋼鐵工業,用處廣,需要量大。主要分布於九台縣和公主嶺市。儲量較大的是公主嶺市劉房子膨潤土礦和九台縣銀礦山膨潤土礦。長春市郊區石碑嶺煤礦、羊草溝煤礦也勘探出膨潤土,儲量亦很豐富。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非金屬礦產儲量居於全國前列。如沸石礦、石墨礦、滑石礦、大理岩礦、石灰岩礦、硼礦、石榴石礦、耐火粘土礦、水泥粘土礦、火山楂礦和浮石礦,等等。

遼寧礦產資源截止1999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110多種,礦點以上產地2000多處,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菱鎂、硼、鐵、金剛石等7種。
遼寧省礦產資源具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礦產資源較豐富,配套性好;平均每萬平方公里有大中型礦產地36處,是全國平均密度的兩倍多。鋼鐵工業中所需的主元素礦產和輔助原料礦產、能源礦產基本配套齊全。二是礦產地集中,便於規模開發;石油、天然氣集中在盤錦、沈陽;鐵礦95%分布在鞍山、本溪和遼陽市;菱鎂礦主要在鞍山和營口;滑石80%在鞍山;硼礦的98%在丹東;金剛石在大連。三是共、伴生礦產多,綜合利用價值大;有色金屬礦產,硼鎂鐵礦和磷鐵礦等多為共、伴生礦產,伴有多種有益元素,尤其是伴有稀散元素礦產。四是埋藏淺,適宜露天開采;煤、鐵礦產中有全國著名的撫順、阜新、本溪、鞍山等露采礦山。
遼寧在世界上具有優勢的礦產主要有菱鎂礦。 菱鎂礦質地優良、埋藏淺,規劃基期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25.6億噸,分別佔全國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
在全國具有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硼、鐵、金剛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種。
硼礦共、伴生礦物多、品位較低,保有資源儲量(B2O3)2630.0萬噸,佔全國的56.4%
鐵礦以貧礦為主,多可露天開采,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110億噸,佔全國的24.0%,居全國首位。
金剛石質量較好,但品位偏低,保有資源儲量金剛石2029354克,佔全國的51.4%。
滑石質量上乘,馳名中外,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4791.2萬噸,佔全國的20.1%,居全國第二位。
玉石以質地細膩,色澤艷麗,晶瑩剔透而聞名遐邇,被確定為主要候選「國石」。保有資源儲量9.4萬噸。居全國第二位。
石油剩餘可采儲量19558.0萬噸,佔全國的7.9%,居全國第四位。
具有比較(區位)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煤、煤層氣、天然氣、錳、鉬、金、銀、熔劑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岩、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種。

㈢ 能源礦產主要有哪些

能源礦產包括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石煤、鈾釷以及地熱等,屬於可直接或通過轉換而獲得光、熱以及動力能量的載能體資源,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生活條件的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和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

現代社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仍然離不開能源礦產的開發和利用。本章述及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鈾以及地熱礦產均屬一次能源。地熱能又是一種新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是由太陽輻射能轉化而成,屬於化石燃料類。

煤炭主要是在地史發展過程中多在沼澤環境中生長的高等植物死亡後,在長期的溫度和壓力作用下,隨著含碳量不斷增高而形成的固態可燃有機質。煤、石油、天然氣不僅可用作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隨著技術的發展,其應用領域將更趨廣闊。

鈾是一種化學性質十分活躍的元素,易與其他元素化合成鈾礦物。在地殼演變過程中,在岩漿作用、沉積作用、變質作用以及表生作用下,鈾聚集而成不同類型的鈾礦床。鈾作為核燃料,是實現能量高度密集的核裂變的主要物質。

地熱是蘊藏於地球內部的自然資源。地球內部,放射性熱源是豐要熱源,通過水載體在地下空間貯集,也通過某些裂隙通道流出地表形成溫泉形式。地熱己被用於農業、工業、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

(3)遼寧能源礦產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能源礦產是中國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氣在世界和中國的一次性能源消費構成中,分別佔93%和95%左右。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知探明儲量的能源礦產有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石煤、鈾、釷、地熱等8種。

其中,煤炭資源有5345處,保有儲量總量10025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資源有油區32個,探明地質儲量有181.4億噸,剩餘探明可采儲量22.41億噸,居世界第11位;天然氣資源量約70萬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0.7060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21位;

鈾礦資源較少,探明儲量居世界第十位之後;地熱資源分布較廣,在距地表2000米以上的淺范圍內,約有相當於13711億噸標准煤的能量;油頁岩資源有64處,總保有儲量315億噸;石煤資源有93處,總保有儲量42.56億噸。

㈣ 遼寧有哪些資源

土地資源 按利用現狀劃分,耕地面積409.2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7.65%,人均佔有耕地約0.096公頃,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遼寧中部平原區和遼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帶;園地面積59.8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4.04%;林地面積569.0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8.47%,是各類土地中面積最大的一類,東部山區是全省的林業基地,也是調節全省氣候等自然環境的生態屏障,其他地區則是以防風固沙等保護性的生態林為主;牧草地面積35.0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7%,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其它農用地面積49.96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38%;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面積113.47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7.67%;交通用地面積8.8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6%;水利設施用地14.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未利用土地面積138.3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3%。 水資源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和河道徑流量少於多年平均值。水庫蓄水量也比正常年偏少,地下水位略有下降,水資源質量沒有明顯變化。全年全省平均降水597.9毫米,總降水量為870.03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1.8%,比上年偏少19%,時空分布差異較大。全省水資源總量261.36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3.5%。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33.9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91.59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26.5%。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計算量64.17億立方米。全省總用水量為141.2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98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87.33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61.8%;林牧漁畜用水量5.1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3.6%;工業用水量24.5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7.4%;城鎮公共用水量6.72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4.8%;城鄉居民生活用水量15.6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1.0%;生態環境用水1.91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4%。 動物資源 遼寧動物種類繁多,有兩棲、哺乳、爬行、鳥類動物7綱62目210科492屬827種。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6種,二類保護動物68種,三類保護動物107種。具有科學價值和經濟意義的動物有白鸛、丹頂鶴、腹蛇、爪鯢、赤狐、海豹、海豚等。鳥類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種類的31%。 水產資源 遼寧近海生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3大類520多種。第一類浮游生物107種;第二類底棲生物280多種,主要有蛤、蚶、鮑魚、海膽、牡蠣、海參、扇貝等;第三類游泳生物137種,包括頭足類和哺乳類動物。全省沿海捕撈業直接利用的底棲生物和游泳生物有魚類117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70多種,如小黃魚、大黃魚、帶魚、鮁魚、鱈魚、鯧魚等;蝦類20多種,主要是對蝦、毛蝦、青蝦等;蟹類10多種,主要是梭子蟹和中華絨螯蟹等;貝類20多種,主要有蚶、蛤、蟶等。全省開發近海漁業生產潛力相當可觀。近海水域二級生產力達320萬噸,其中灘塗養貝生產潛力100萬噸,沿岸動物生產潛力近150萬噸,深水動物生產潛力70萬噸。目前只利用水域生產能力三分之一。全省內陸水域有淡水類資源119種,其中典型淡水魚類97種,河口洄遊魚類15種,鹹淡水魚類7種。淡水魚類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鯉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鱅魚、青魚、虹鱒魚、泥鰍和池沼公魚等20多種;淡水蝦蟹類有日本沼蝦、中華絨螯蟹等5種;淡水貝類有無齒蚌和田園螺等7種。 植物資源 遼寧有各種植物161科2200餘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1300種以上。葯用類830多種,如人參、細辛、五味子、黨參、天麻、龍膽等;野果、澱粉釀造類70餘種,如山葡萄、獼猴桃、山裡紅、山梨等;芳香油類89種,如月見草、薄菏、薔薇等;油脂類149種,如松子、蒼耳等,還有野菜類、雜料類、纖維類等。 森林資源 根據遼寧省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四次復查成果(2000年)資料,全省現有林業用地面積634.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64.1萬公頃(含經濟林面積141.5萬公頃),占林業用地的73.16%;疏林地面積5.69萬公頃,佔0.9%;灌木林面積22.75萬公頃,佔3.58%;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7.37萬公頃,佔2.74%;無林地面積123.9萬公頃,佔19.52%;苗圃0.63萬公頃,佔0.1%。森林覆蓋率為31.84%。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1.85億立方米,林分面積322.6萬公頃,林分蓄積量1.75億立方米,其中,幼齡林面積162.4萬公頃,蓄積2903萬立方米,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50.34%和16.61%;中齡林面積105.5萬公頃,蓄積8067萬立方米,分別佔32.72%和46.15%;近熟林面積30.33萬公頃,蓄積量3710萬立方米,分別佔9.39%和21.23%;成過熟林面積24.33萬公頃,蓄積2797萬立方米,分別佔7.55%和16.01%。 全省人工林已成林面積267.6萬公頃,佔全省有林地面積的57.66%,其中林分面積150.7萬公頃;人工經濟林面積116.9萬公頃。全省天然林面積196.5萬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42.34%,其中天然林分面積171.9萬公頃;天然經濟林面積24.64萬公頃。 礦產資源 遼寧處於環太平洋成礦北緣,地質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種類齊全配套,區位條件好。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其中已獲得探明儲量的有66種(不含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礦產、地下水和礦泉水),礦產地672處。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45種主要礦產中,遼寧省有36種620處礦產地。遼寧的菱鎂礦是世界上具有優勢的礦種,質地優良、埋藏淺,保有資源量礦石量25.6億噸,分別佔全國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在全國具有優勢的礦產還有硼、鐵、金剛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種,保有資源量分別佔全國的56.4%(硼礦)、24.0%(鐵礦)、51.4%(金剛石)、20.1%(滑石)、7.9%(石油),其中,硼礦、鐵礦和金剛石居全國首位,滑石和玉石居全國第二位,石油居全國第四位。具有比較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煤、煤層氣、天然氣、錳、鉬、金、銀、熔劑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石、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種。 4

㈤ 東北的礦產有哪些

中國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蹄礦。現就主要金屬礦產分布簡介如下。
鐵礦: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區有1834處。大型和超大型鐵礦區主要有:遼寧鞍山一本溪鐵礦區、冀東一北京鐵礦區、河北邯鄲一刑台鐵礦區、山西靈丘平型關鐵礦、山西五台一嵐縣鐵礦區、內蒙古包頭一白雲鄂博鐵銹稀土礦、山東魯中鐵礦區、寧蕪一廬縱鐵礦區、安徽霍丘鐵礦、湖北鄂東鐵礦區、江西新餘一吉安鐵礦區、福建閩南鐵礦區、海南石碌鐵礦、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釩鈦磁鐵礦、雲南滇中鐵礦區、雲南大勐龍鐵礦、陝西略陽魚洞子鐵礦、甘肅紅山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新疆哈密天湖鐵礦,等等。
錳礦:全國已探明的錳礦區共有213處,主要有:遼寧瓦房子錳礦;福建連城錳礦;湖南湘潭、民樂、瑪瑙山、響濤園等錳礦;廣東有小帶、新椿等錳礦;廣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錳礦;四川高燕和轎頂山錳礦;貴州遵義錳礦。
鉻鐵礦:有56處產地,主要是新疆薩爾托海、西藏羅布莎、內蒙古賀根山、甘肅大道爾吉等鉻礦。
銅礦:已探明礦區910處,主要為:黑龍江省多寶山;內蒙古自治區烏奴格吐山、霍各氣;遼寧省紅透山;安徽省銅陵銅礦集中區;江西省德興、城門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陽新銅礦集中區;廣東省石菉;山西省中條山地區;雲南省東川、易門、大紅山;西藏自治區玉龍、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舍勒等銅礦。
鋁土礦:有310處產地,主要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蘇、寬草坪;河南省的曹窯、馬行溝、賈溝、石寺、竹林溝、夾溝、支建;山東省的淄博;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平果那豆;貴州省的遵義(團溪)、林歹、小山壩等鋁土礦區。
鉛鋅礦:有產地700多處,主要為:黑龍江省的西林;遼寧省的紅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營子;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音諾、東升廟、甲生盤、炭窯口;甘肅省的西成(廠壩);陝西省鉛硐山;青海省的錫鐵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黃沙坪;廣東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蘇省的棲霞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廠;雲南省的蘭坪、會澤、都龍;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鉛鋅礦。
鎳礦:有產地近百處。主要是吉林省的紅旗嶺、赤柏松;甘肅省的金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拉通克、黃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楊坪;雲南省的白馬寨、墨江等鎳礦。
鉬礦:有產地222處,主要是吉林大黑山;遼寧省楊家杖子、蘭家溝;陝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欒川等鉬礦。
鎢礦:探明產地252處,主要是江西省西華山、漂塘、大吉山、盤古山、畫眉坳、滸坑、下桐嶺、巋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園、新田嶺、瑤崗仙;廣東省鋸板坑、蓮花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明山、珊瑚;甘肅省塔兒溝等鎢礦。
錫礦:探明產地293處,主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珊瑚、水岩壩;雲南省東川;湖南省香花嶺、紅旗嶺、野雞尾等錫礦。
汞、銻礦:探明汞產地103處、銻產地111處。主要是貴州萬山、務川、丹寨、銅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礦,湖南省錫礦山、板溪;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甘肅省崖灣等銻礦。陝西省旬陽汞銻礦。
金礦:探明礦區1265處,主要有黑龍江省烏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瑪;吉林省夾皮溝、琿春;遼寧省五龍;河北省張家口、遷西;山東省玲瓏、焦家、新城、三家島、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溝、金渠、秦嶺、上宮;廣東省河台;湖南省湘西;雲南省墨江;四川省東北寨;青海省斑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希、哈密等金礦。
銀礦:探明產地569處,主要有陝西省銀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銀洞溝、白果園;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貴溪;吉林省山門;廣東省龐西洞等銀礦。
稀土、稀有金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801)、山東省(微山)、江西省(贛南、宜春)、廣東省(粵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等地。

(一)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地處中國主要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與丘陵相間分布,地勢平坦,水網發達,頻臨海洋,交通條件甚好,且屬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前沿,工業化、城市化水平高,佔有明顯的科技和經濟優勢。該地區採掘工業、原材料工業產品產量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其中原煤產量佔全國的23%原油佔42%,發電量佔49%,鋼佔58%,燒鹼佔64%,化肥佔42%。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劣勢是資源相對貧乏。礦產資源特別是能源嚴重短缺。能源探明儲量僅佔全國的7.4%,45種主要礦產工業儲量的潛在價值只佔全國的15.5%。從全國主要礦產資源己探明的儲量來看,東部地區除石油、鐵礦石外,其他礦產資源都比較貧乏。煤炭只佔全國總儲量的6.6%天然氣佔30%,銅佔7.7%,鋁土礦佔19.7%磷礦佔11.7%。東部地區礦產資源的地理分布特點是,以山東為界,北富南貧。

(二)中部地區

中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多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45種主要礦產潛在儲量佔全國的44.8%,有20多種主要礦產資源的儲量佔全國的半數或更多。其中煤炭保有儲量佔全國的58%,石油剩餘可采儲量佔全國的近1/2,鋁土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61%銅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47%磷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40%,稀土礦保有儲量佔全國的98%。從礦產資源的地域分布看,煤炭、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省區,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內蒙古,其儲量佔全國的51%;石油集中在黑龍江,儲量佔全國的37%;磷礦主要集中在湖北,儲量佔全國的21%;鋁土礦主要集中在河南,儲量佔全國的18%銅礦主要集中在江西,儲量佔全國的22%稀土礦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的白雲鄂博,儲量佔全國的96%。

中部地區是中國主要的基礎工業(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該地區生產的原煤、原油均佔全國的半數以上。煤炭工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山西為中心的煤炭基地是中國最大的能源基地。由於其地理位置適中、煤炭儲量巨大、煤質優良、品種齊全、易於開采,己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供應基地。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的煤田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煤炭基地。安徽的兩淮煤田,是華東地區的重要煤炭基地。大慶油田和中原油田都是中國的大型石油基地。中部地區的銅產量、磷礦石產量都佔全國的40%左右。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有包頭、武漢、馬鞍山、太原等鋼鐵基地,山西鋁基地,江西、湖南、安徽銅基地,山西、內蒙古南部、豫西煤化工基地,湖北磷化工基地,吉林石油化工基地等。

(三)西部地區

西部地區礦產資源的遠景儲量很可觀。能源礦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新疆的煤炭遠景儲量居全國首位,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吐(魯番)哈(密)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前景良好。西部地區的有色金屬儲量豐富,也是中國雲母.石棉、石膏、玉石、菱鎂礦等非金屬礦的主要儲藏區。根據目前探明儲量,西部地區煤炭的保有儲量佔全國的36%,石油佔全國的12%天然氣佔全國的53%,鐵礦佔全國的24%。西部地區還有許多富有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如西藏的鉻鐵礦,甘肅的鎳、銅、鋅,貴州的汞,雲南的錫、磷、銅、鉛、鋅,青海的鉀、鋁、石棉,陝西的鉬等。西部地區鉻鐵礦儲量佔全國的73%,銅、鉛佔41%,鋅佔44%,鎳佔88%,汞佔86%,鉀鹽佔99%,磷礦佔49%,石棉礦佔98%。西部地區主要工業產品中,一些重要的礦產和有色金屬產量在全國佔有突出地位。鎳產量佔全國99%,汞產量佔全國84%,錫產量佔全國72%,磷礦石、鋁、天然氣的產量接近全國的半數。但是,大部分產品的產量在全國所佔的比重較小。

㈥ 礦產資源種類與分布

1.金屬礦產

可提取某種金屬元素的礦產資源稱為金屬礦產。按工業用途可分為:

1)黑色金屬礦產,如鐵、錳、鉻、釩、鈦等;

2)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鋁、鎂、鎳、鈷、鎢、錫、鉬、鉍、銻、汞等;

3)貴金屬礦產,如金、銀、鉑、鈀、鋨、銥、釕、銠等;

4)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屬礦產,如鉭、鈮、鋰、鈹、鋯、銫、銣、鍶、鑭、釹、釤、釔、鍺、鎵、鎘、硒、碲等。

金屬礦產是現代工業的重要支柱。黑色金屬礦產中的鐵礦石是鋼鐵工業最基本的原料;有色金屬礦產中的銅、鉛、鋅廣泛用於電氣工業、機器製造、化學工業及國防工業的各個方面;貴金屬礦產中的金是貨幣的代表,在工業上也有很廣泛的用途。

金屬礦產提供工業使用的主要是金屬元素。這些元素的克拉克值通常都比較低,必須通過成礦作用才能富集成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產。許多礦物都含有金屬元素,但只有某些礦物具有工業價值。如鐵的礦石礦物只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和菱鐵礦4種;金的礦石礦物主要是自然金、銀金礦和碲金礦3種。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59種,工業上應用最廣泛的有鐵、銅、鉛、鋅、金和鎢等。金屬礦產資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如鐵礦主要分布在前蘇聯、巴西、澳大利亞和美國;銅礦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國、前蘇聯、尚比亞和加拿大;金礦主要分布在南非、前蘇聯、美國和澳大利亞。

我國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54種之多,其中鎢礦和錫礦的儲量分別列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我國金屬礦產在分布上不均衡。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遼寧、冀東、川西等地;銅礦主要分布在川滇、西藏昌都、山西中條山和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鉛鋅礦主要分布在南嶺、川滇和秦嶺—祁連山一線;金礦主要分布在山東、青海等地;鎢礦主要分布在南嶺地區(圖5-4)。

圖5-4 中國金屬及能源礦產資源分布圖

2.非金屬礦產

可以提取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或可以直接利用的非金屬礦產及其集合體的礦產資源,稱為非金屬礦產。工業上除少數非金屬元素(如硫和磷等)之外,大多數非金屬礦產是直接利用礦物或集合體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如金剛石大多數是利用它的硬度和光澤;雲母是利用其透明度和絕緣性;水晶是利用它的光學和壓電性能等等。非金屬礦產按工業用途可分為:

圖5-5 非金屬礦產冰洲石

1)冶金輔助原料,如螢石、菱鎂礦、耐火黏土、白雲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學工業及化肥工業原料,如磷灰石、磷塊岩、黃鐵礦、鉀鹽、岩鹽、明礬石和石灰岩等;

3)工業製造業原料,如石墨、金剛石、雲母、石棉、重金石和剛玉等;

4)壓電及光學原料,如壓電石英、光學石英、冰洲石(圖5-5)和螢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業原料,如長石、石英砂、石英岩、高嶺土和黏土等;

6)建築材料及水泥原料,如石灰岩、大理岩、石膏、花崗岩、珍珠岩等;

7)寶石及工藝美術材料,如硬玉、軟玉、剛玉、瑪瑙、水晶、石榴子石、綠松石、琥珀、葉蠟石、蛇紋石、孔雀石、電氣石、綠柱石和橄欖石等。

非金屬礦產是人類最早利用的一種礦產,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按照分類,可以看出非金屬礦產用途很廣。實際上,現在人類對非金屬礦產的需求量已遠遠超過對金屬礦產的需求量。

非金屬礦產具有與金屬礦產不同的特點,表現為:①組成非金屬礦產的主要元素O、Si、Al、Fe、Ca、Na、K、Mg等的克拉克值高,因而礦種多、分布廣、儲量大。②利用方式多,除少數礦種用來提取非金屬元素或化合物外,大多數礦種可以直接利用礦物、礦物集合體和岩石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③可一礦多用,如膨潤土、高嶺土等黏性礦物,既可作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又可作填充料、塗料等;石灰岩可依據其不同性能,用作電石、水泥、化工、熔劑、建材等原料。

盡管非金屬礦產的礦種多、分布廣,但某些開采、生產技術要求較高、工藝性質特殊的礦種在世界上的分布是有局限性的,如金剛石主要分布在扎伊爾、波札那、澳大利亞,重金石主要分布在美國、印度和加拿大。

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種類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目前,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約80種,產地4500多處,其中硫鐵礦、石墨、重晶石、高嶺土、葉蠟石、石膏、硅藻土、玻璃原料、大理岩和花崗岩等20多種在國際上占優勢。沸石、珍珠岩、硅灰石、黏土等幾十種非金屬礦產可望成為國際優勢礦產。金剛石、藍寶石、天然鹼和鉀鹽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圖5-6)。

㈦ 遼寧省的礦產資源有哪些

鞍山鐵礦 葫蘆島鉛鋅礦 遼西菱鎂礦 煤礦

㈧ 遼寧省礦產資源分布圖

黑色金屬及冶輔助原料礦產產地127處(按截至2000年底有保有儲量的礦產地統計,下同),有鐵、錳、紅柱石、菱鎂礦、普通瑩石、熔劑灰岩、熔劑 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冶金用砂岩及耐火粘土共10種,其中鐵礦儲量佔全國的 四分之一、菱鎂礦儲量約佔全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鐵礦:遼寧是全國鐵礦集中產地之一,產地70處,保有儲量109.48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6.48噸,占總量52%。礦石類型以含鐵石英岩(貧礦)為主,礦體厚度大、埋藏淺,適於大規模露天開采。主要集中分布於鞍山、遼陽及本溪地區、約佔全省總儲量90%以上。主要生產礦山有鞍山齊大山南采區、齊大山北采區、眼前山(眼前山區)、東鞍山、大孤山;本溪南芬、歪頭山、北台;遼陽弓長嶺一、二礦區等。

錳礦:主要分布於遼西朝陽瓦房子及凌源太平溝、均為貧錳礦石、產地3處保有儲量3814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134萬噸,占總量的30%。

菱鎂礦:主要分布於海城--營口一帶,產地11處,保有儲量25.6億噸。其中工業儲量11.2億噸,占總量44%。

熔劑用灰岩:主要分布於遼東半島及本溪地區,產地10處,保有儲量14.4億噸,其中工業儲量8.8億噸,占總量61%。

冶金用白雲岩:產地7處,保有儲量5.4億噸,其中工業儲量4.7億噸,占總量的87%。

有色金屬、貴金屬及稀散元素礦產:

有色金屬、貴金屬及稀散元素礦產地148處,是全國有色金屬重要產地之一。

銅:產地18處,保有儲量銅27.0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2.8萬噸,占總量的32%。

鉛:產地20處,保有儲量鉛31.7萬噸,其中工業儲量7.7萬噸,占總量的24%。

鋅:產地22處,保有儲量鋅95.2萬噸,其中工業儲量30.4萬噸,占總量的32%。

鉬:產地8處,保有儲量鉬27.6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0.0萬噸,占總量的36%。

金:分布遍及全省,相對集中於丹東、撫順、阜新及朝陽等地區。岩金、砂金 、伴生金共55處。大多數產地已開發利用,主要生產礦山有五龍、四道溝、白雲 、二道溝、新甸、柏杖子、紅透山等。

銀:產地11處,主要生產礦山有紅透山及八家子等。

能源礦產

石油、天然氣: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為20.6億噸、天然氣21.9億立方米。

煤:產地(井田)144處,保有儲量60.2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3.9億噸,占總量85%。

全省煤礦產地主要分布於沈陽、鐵嶺、撫順、阜新、北票、錦州、朝陽等地區。省內煤種以氣煤、長焰煤及長褐煤為主。

油頁岩:產地3處,主要集中分布在撫順,全省保有儲量36.4億噸,其中工業儲量32.8億噸,占總量90%。

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

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34種,產地160處,非金屬礦產種類多、分布廣、儲量豐富。全省有探明儲量的礦產為硼,硫鐵礦、電石灰岩、含鉀砂頁岩、砷、磷、泥炭、金剛石、石墨、水晶、硅灰石、滑石、雲母、長石、玉石、水泥原料、玻璃原料、飾面石材、高嶺土、陶瓷土、膨潤土、珍珠岩、沸石、透閃石等共三十多種,其中硼,金剛石、滑石、玉石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硼:集中分布於鳳城、寬甸、大石橋一帶。產地18處,保有儲量B2O3為2611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569萬噸。主要礦石類型為硼鎂石及硼鎂鐵礦。主要生產礦山有楊木桿、二人溝、欒家溝、後仙峪等。

硫鐵礦:產地10處(不含伴生硫產地),保有礦石儲量3908萬噸,其中工業儲量2467萬噸。

水泥灰岩:主要分布於遼東半島及太子河流域,產地39處,保有儲量19.6億噸,其中工業儲量12.7億噸,主要生產礦山有周水子南山、周水子玉山、福金溝、火連寨、牛毛嶺、下富爾溝、小屯、雙廟子等。

金剛石:集中分布於瓦房店一帶,原生金剛石產地6處、金剛石砂礦3處,保有儲量金剛石2000千克。

玉石:保有儲量8.3萬噸,累計消耗儲量占累計總儲量95%以上。

膨潤土:分布於黑山、凌源、建平及法庫一帶,產地4處,保有儲量5391萬噸,其中工業儲量2349萬噸。

飾面用石材:主要有飾面用輝長岩、飾面用大理岩等。

玻璃原料:主要有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用白雲岩、玻璃用砂等。其中玻璃用石英岩產地7處,保有儲量2.6億噸;玻璃用砂3處,保有儲量1782萬噸。

㈨ 東北地區能源礦產資源主要有

①東北地區的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等金屬及 煤、石油等能源資源.
②東北地區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佔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同時南部瀕臨黃海、渤海,海運交通便利.
③遼中南工業區人口集中,城市密集,造成本區能源、水源、交通緊張,污染嚴重.
④經過多年的開發,東北地區的一部分礦產資源日益減少,許多工礦城市面臨著資源不足的嚴峻挑戰.近些年來,立足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背景,東北許多工礦城市著力實施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發展新型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積極治理污染,促進重工業、輕工業與農業的協調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故答案為:①鐵;錳;鉻;煤;石油;②鐵路發達;海運便利;③城市;④D.

㈩ 東北三省的主要煤礦都有哪些啊

遼寧省:煤:產地(井田)144處,保有儲量60.2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3.9億噸,占總量85%。全省煤礦產地主要分布於沈陽、鐵嶺、撫順、阜新、北票、錦州、朝陽等地區。省內煤種以氣煤、長焰煤及長褐煤為主。

黑龍江省:煤炭是黑龍江省的第二大能源礦產,資源總量約408億t,主要分布於東部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煤礦區

吉林:分布於長春、遼源、通化、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