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上的森林資源還有多少
1962年,地球的森林面積減少到5500萬平方千米。進入20世紀,隨著人口的激增,到1975年,已減少到2600萬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約為20%。例如,巴西森林覆蓋率已從400年前的80%減少到4O%。許多地方的原始森林已經蹤跡全無了。我國人均森林面積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0%,居世界第120多位。 世界上只有20%的原始森林保存完整
木材走私與毒品走私、武器走私和野生動物走私一樣嚴重
從今天開始的一周是北京愛鳥周,提到鳥類人們就會聯想到森林。森林是鳥類最主要的棲息地之一,也對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廣袤的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但地球上的森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今天,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森林。
■拯救「地球之肺」
最近裝修房子的人一定會發現,建材市場上的國產實木幾乎已無處可尋,進口實木地板卻鋪天蓋地。而兩三年前裝修房子的人卻可以大量使用國產優質實木。
其實專家們早就預言了這種狀況:自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緊急實施後,大范圍禁止樹木採伐,國內木材產量銳減。但中國對木材及森林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必然會從周邊國家增加進口來彌補需求。於是中國一下子變成了世界第二大木材進口國,進口量僅次於美國。
與此同時,全球森林資源告急的呼聲頻頻見於媒體。2004年2月9日至20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七次締約方大會也將森林保護列為議題之一,會議期間,眾多環保組織著重提出了木材非法砍伐和木材非法貿易問題。
由於木材資源的短缺,木材非法採伐與貿易已愈演愈烈,非法採伐已成為全球林業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專家們認為,木材走私與毒品走私、武器走私和野生動物走私,已並列為危害最嚴重的四大國際走私犯罪活動。
■「地球之肺」已布滿斑痕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眾多陸生生物的家園,世界資源中心的資料顯示:世界上所剩下的原始森林中,只有20%是比較完整的,其餘都已被破壞得支離破碎。
熱帶雨林:
世界最大的熱帶森林———亞馬孫森林主要分布在巴西和秘魯。上游的秘魯僅近10年就有600多萬公頃森林因砍伐而慘遭破壞,全國1億多公頃土地因水土流失而荒漠化。巴西亞馬孫熱帶雨林中蘊藏著全球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種類,而今已經有1億公頃森林被砍伐殆盡。
國際環境專家警告:如果巴西政府不積極採取措施拯救亞馬孫雨林,那麼再過10年至15年,亞馬孫森林將無法再恢復原貌,人類也將痛失這一片美麗家園。
非洲的木材生產主要集中在西非剛果河流域,分布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熱帶雨林,佔世界熱帶雨林總面積1/4,是僅次於亞馬孫河流域的全球第二大熱帶原始森林。近年非洲的熱帶雨林遭受嚴重的破壞,造成非洲的生態危機:沙漠化不斷擴張,乾旱周期性肆虐,飢荒蔓延,非洲成了經濟最貧困的一個洲。
亞洲的熱帶雨林集中在東南亞諸國。近10年印尼熱帶森林的消失速度增長了10倍,每年有200多萬公頃熱帶雨林遭到毀滅。
最新的伐木統計數字更令人震驚:2000年印尼共損失了380萬公頃的森林,比1990年增加了一倍,這個損失速度也是巴西亞馬孫河流域森林損失速度的六倍。如果木材產業得不到有效控制,那麼印尼剩下的低地森林也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被破壞掉。如按目前的毀林速度,印尼最具生物多樣性的蘇門答臘森林到2005年將消失殆盡,加里曼丹的森林在2010年將不復存在。
溫帶原始雨林:
緊貼著太平洋東岸的加拿大卑詩省,有一片珍貴的原始森林———大熊森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帶原始雨林,面積達700萬公頃。高達百米的參天古樹隨處可見,眾多珍貴的生物物種以此為家。
不幸的是,大熊森林正被幾家大型跨國伐木公司以皆伐的方式(即「剃頭」式砍光)肆意破壞。1997年,53%的加拿大原始雨林已被毀滅凈盡,而倖存下來保持原狀的還不足原有的1/4。400多名科學家聯合發出呼籲,要求立即停止大熊森林的皆伐。
經歷多年討論後,2001年卑詩省政府同木材公司及環保團體達成了《大熊森林協議書》,這是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但兩年過去了,森林砍伐的狀況並沒真正改善。當地環保組織的獨立調查表明,72%的伐木仍以皆伐的方式進行。
寒帶原始森林(泰加林)
泰加林帶是從極地苔原南界樹木線開始,向南綿延1000多公里的綠色接壤地帶,為北方塔形針葉林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森林類型。它的范圍遍及俄羅斯、北歐和加拿大。
1997年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項全球性研究表明,俄羅斯擁有全球26%的原始森林,其遠東地區的針葉林佔世界泰加林的一半。但自1992年起,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森林遭受了嚴重的過度砍伐。採伐企業將廣袤的林海變成荒地、荒漠或泥潭沼澤,整個森林生態系統面臨崩潰。
而更為令人擔憂的事實是,在亂砍濫伐盛行的同時,非法砍伐也在大行其道。在非洲,迦納有1/3原木為非法採伐;喀麥隆的大多數木材公司都參與非法木材貿易。印度尼西亞有70%的出口木材來自非法採伐,每年高達6000萬立方米。俄羅斯每年從遠東地區非法採伐的木材約150萬立方米,森林受盜伐的面積逐年擴大。
有識之士擔心,如果這些非法採伐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不僅會造成區域性的生態災難和經濟災難,也會使全球的氣候失衡。
■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木材進口國
中國目前龐大的消費量和巨大的加工能力令全球林木業矚目。
近年,環保界針對中國林木消耗的呼聲也日漸高漲,自2003年以來已全面展現出來。
國際森林研究中心和位於華盛頓的非政府組織ForestTrends的統計,中國進口的木材、紙漿和紙張的總價值從1997年的64億美元激增到2002年的112億美元,增幅達75%。
加拿大的卑詩省一直是中國進口紙漿的主要供應商。來自加拿大的消息說,中國市場是卑詩省木材行業惟一增長的海外市場。
以2001年至2002年為例,卑詩省與中國的木材貿易數字上升達54%。卑詩省林業界還計劃合作投資1200萬加元,在中國上海興建一處名為「中國夢幻之家」的木結構房屋群示範項目,旨在拓展對中國的木材出口。
與此同時,加拿大的環保組織發起了一場反對「中國夢幻之家」項目的活動。2003年4月17日,來自加拿大的林業環保組織「森林保護網路」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中國消費者不要購買來自該國卑詩省沿海雨林的林木產品,以保護這片珍貴的溫帶原始雨林,一個相關的專題研討會同日也在上海舉行。
此後,類似的呼聲源源不斷從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傳來。
支持「森林認證」
森林危機的後果是無情的,但危機往往也是機遇,因為危機會促使我們反思。
中國政府早就表明願意與外國政府和綠色組織合作,努力阻止非法木材及木材產品的交易。2002年12月,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簽署了一項初步協議,旨在禁止非法木材的交易。另外,中國也正在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建立森林認證體系。
森林認證是由一個獨立的中立機構來證明木材生產商的經營過程符合環保原則,確保木材生產不會竭澤而漁,擁有生物多樣性和珍稀樹種的森林不會被誤砍,原始森林和林區原住居民的權益受到尊重和保護。總之,森林認證有助於推動健康有序的木材生產與貿易,使森林得到可持續的經營。
自從1995年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開始授權森林和林產品的認證開始,至2002年7月,已有61個國家530個會員加盟,經認證的森林面積已達1.05億公頃,但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
我國的森林認證工作起步僅有幾年,已經開始被有識之士及企業認識和接受。目前已有近60家企業通過了產銷監管鏈認證(COC),浙江臨安昌化林場是我國第一家通過FSC森林經營認證的企業。
中國消費者也可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減少對原始森林的砍伐,那就是———只購買附有「森林認證」(FSC)標簽的木製品。學者們認為,市場機制是推動森林認證的動力,也就是說,是消費者的選擇在推動森林認證,而林業企業的行為將服從「市場的手」的指揮。
B. 森林有什麼樣的資源
我國森林資源面積在1991年為128.63萬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13.4%,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5%。森林蓄積量由80年代初的每年0.3億立方米「赤字」,增加到現在的0.39億立方米盈餘,這表明我國森林的可持續發展已有良好的勢頭。
但是,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於生產量,森林質量不高,郁閉度偏低,大片的森林繼續受到無法控制的退化、任意改作其他用途、農村能源短缺以及森林病蟲害的危害。要消滅用材林的「赤字」和森林的破壞或退化,則要採取一致的緊急行動,大力培育森林資源,使公眾了解森林的重大影響,並參與保護森林資源的各種活動。我們還應加強退耕還林及其他環保措施。
C. 森林資源還有多少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亞。這4個地區佔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1年的報告,全球森林從1990年的39.6公頃下降到2000年的38.億公頃。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
雖然從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萬公頃,但熱帶和非熱帶天然林卻年均減少1250萬公頃。
南美洲共擁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熱帶森林。僅巴西一國就佔有世界熱帶森林的30%,該國每年喪失的森林高達230萬公頃。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巴西僅2000年就生產了1.03億立方米的原木。
又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俄羅斯2000年時擁有8.5億公頃森林,佔全球總量的22%,佔全世界溫帶林的43%.俄羅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森林面積保持穩定,幾乎沒有變化,2000年生產工業用原木1.05億立方米。
中部非洲共擁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熱帶森林的16%.1990年森林總面積達3.3億公頃,2000年森林總面積3.11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190萬公頃。
東南亞擁有世界熱帶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積為2.35億公頃,2000年森林面積為2.12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面積233萬公頃。與世界其它地區相比,該地區的森林資源消失速度更快。
D. 我國主要的森林資源有那些現狀如何
由於中國國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森林資源的類型多種多樣,有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熱帶雨林。樹種共達8000餘種,其中喬木樹種2000多種,經濟價值高、材質優良的就有1000多種。珍貴的樹種如銀杏、銀杉、水杉、水松、金錢松、福建柏、台灣杉、珙桐等均為中國所特有。經濟林種繁多,橡膠、油桐、油茶、烏桕、漆樹、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中國森林資源的地理分布極不均衡,東北、西南地區和東南、華南丘陵山地,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達28~38%;華北、中原及長江、黃河下游地區為7%;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資源極少,僅為1.4%。森林資源結構不夠合理,用材林面積的比重佔73.2%,經濟林佔10.2%,防護林佔9.1%,薪炭林佔3.4%,竹林佔2.9%,特殊用途林佔1.2%。經濟林、防護林、薪炭林的比重低,不能滿足國計民生的需要。中國林地生產力水平低,發達國家林地利用率多在80%以上,中國僅為42.2%;世界平均每公頃蓄積110立方米,中國為90立方米;每公頃年生長量,發達國家均在3立方米以上,中國僅為2.4立方米。中國宜林地多,東南半部氣候濕潤溫暖,造林潛力大。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1977~1981年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統計,中國森林面積共11528萬公頃,立木總蓄積量102.6億立方米 (包括零星樹木),其中森林蓄積量90.3億立方米,森林資源居世界第五位。但中國人口眾多,人均佔有量低,人均森林面積0.12公頃,與世界人均量之比為1:5.8;人均森林蓄積量9.1立方米,與世界人均量之比為 1:8.2。據森林資源1977~1981年清查資料與1973~1976年清查資料相比,森林覆蓋率(亦稱森林覆被率)從12.7%降低到12%,森林面積有所減少,主要林區森林過伐。全國森林資源年消耗量約29410萬立方米,而立木總生長量為27532萬立方米,年赤字為1878萬立方米。
E.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是多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8月2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草局副局長李春良等受邀介紹「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有關情況。
李春良表示,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3.04%,天然林和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順利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穩步推進,300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升,選聘110.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成為生態護林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為今後一個時期林草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將達到57%,濕地保護率達到5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的比例將超過18%。到2035年,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明顯增加,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實牢固。
F. 森林資源概況
( 一) 森林動植物
白河林區植物系屬於長白山植物區系、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有各種高等植物152 科、464 屬、1047 種,地衣 210 多種,真菌 350 多種。由於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隨海拔高度不同具有明顯的差異,長白山北坡隨海拔高度的降低形成了比較明顯的森林垂直分布帶。即高山苔原地帶、岳華林帶、海拔 800 ~ 1400m 的雲杉針葉混交林帶、針闊混交林帶、海拔500 ~ 800m 的闊葉混交林帶、海拔 100 ~ 500m 的次生林帶。樹種以紅松( Pinus koraiensis) 、紅皮雲杉( Picea koraiensis) 、魚鱗雲杉( Picea jezoensis) 、冷杉( Abies nephrolepis) 、長白落葉松( Larix olgensis) 、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胡桃楸( Junglus mandshurica) 、黃菠蘿( Phellodendron amurense) 、紫 椴 ( Tilia amurensis) 、糠 椴 ( T. mandshurica) 、色 樹 ( Acermono) 、春榆( Ulmus propinqua) 、裂葉榆( U. laciniata) 、蒙古櫟 ( Quercus mongolica) 、楓樺( Betula costata) 、白樺( Batula platyphlla) 、山楊( Populus davidiana) 、大青楊( Populus ussu-riensis) 、香楊( Populus korea) 等為主,另有稀有樹種長白赤松 ( 美人松) ( Pinus densifloravar. sylvestriformis) 呈小面積塊狀分布於局址周圍。常見的下木有毛榛、胡枝子、越橘、杜香、刺五加、忍冬等。藤本有山葡萄、狗( 軟) 棗子、木通、五味子等。草本有莎草、輪葉王孫、還魂草、木賊、山茄子、小葉樟、蕨類等。
全局內分布有葯用植物 672 種、食用植物 165 種、蜜源植物有 181 種。葯用植物主要有: 人參、黨參、貝母、黃芪、五味子、東北細辛、木通、刺五加、靈芝、天麻等。可食用的植物與菌類有木耳、猴頭蘑、榆黃蘑、山葡萄、越橘、草莓、廣東菜、蕨菜、薇菜、刺龍芽等。
白河林業局地處長白山腹地。有茂密的森林、豐富的水源、適宜的氣候、給各種野生動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棲息和繁衍的生態環境。有各種野生動物 100 余種、白河局內珍貴動物 40 余種,主要有東北虎、貂、黑熊、豹、野豬、馬鹿、梅花鹿、香獐、黃鼬、紫貂等。鳥類多達 100 余種。且多為益鳥和珍貴鳥類。常見的鳥類有環頸雉、鵪鶉、四聲杜鵑、三寶鳥、戴勝、黑枕黃鸝、短翅樹鶯、翠鳥、家燕、金腰燕、麻雀、赤胸鴉、草雞等。兩棲類動物因氣候條件所限,區內兩棲動物只有 2 目 5 科 8 種,其中經濟價值最高的首屬林蛙。
( 二) 森林類型
白河林業局地帶性頂極群落為以針葉樹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日偽時期對森林的破壞較為嚴重,許多珍貴樹種被大量砍伐外運。1971 年建局以來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利用,大面積的原始森林被次生演替群落所代替。天然林主要林分類型為慢生闊葉混交林、落葉松林、針闊混交林、白樺林、中生闊葉混交林。在天然林面積和蓄積中,針葉林( 包括紅松林、雲杉林、長白赤松林、落葉松林、臭松林和針葉混交林) 的面積和蓄積只佔 22. 3% 和 22. 8%。各林分類型的面積蓄積分布見表 2-2。
表 2-2 各林分類型面積蓄積表
(三)森林資源狀況
根據2000年森林資源調查,白河林業局總面積190470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82445.8hm2,佔全局總面積的95.8%,非林業用地面積8024.2hm2,佔全局總面積的4.2%。在林業用地中有林面積171354hm2,疏林地面積10hm2,灌木林面積1088hm2,無林地面積2758hm2。在有林地中,禁伐區50975.8hm2,佔全局有林地面積的29.7%;限伐區71580.4hm2,佔全局有林地面積的41.8%;商品林區48797.8hm2,佔全局有林地面積的28.5%。全局森林覆被率為92.5%。將單位面積蓄積量按降冪排列,得到白河林業局的優勢樹種結構見圖2-2。
全局有林地各齡組面積、蓄積:幼齡林面積和蓄積為20367.3hm2和643838m3,分別佔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11.9%和2.5%;中齡林面積和蓄積為55648.7hm2和6004869m3,分別佔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32.5%和23.8%;近熟林面積和蓄積為39676.8hm2和6,317,635m3,分別佔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23.2%和25.0%;成熟林面積和蓄積為51498.6hm2和11065287m3,分別佔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30.1%和43.8%;過熟林面積和蓄積為4024.6hm2和 1230720m3,分別佔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 2. 3% 和 4. 9%。林分中近成過熟林比重較大,林齡結構不合理。
圖 2-2 優勢樹種單位面積蓄積
全局人工林面積和蓄積分別為131554.6hm2和437618m3,佔全局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7.68%和1.7%。天然林多、人工林少是該局森林資源的起源特點。人工林主要林分類型為人工落葉松林,其面積和蓄積分別占人工林總面積和蓄積的89.7%和90.1%;其次為人工楊樹林,占人工林總面積和蓄積的6.2%和7.8%;其次分別為人工紅松林、人工樟子松林、人工雲杉林等。
G. 中國森林資源有多少
中國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森林質量不高。中幼齡林比重大,其面積佔全國林分面積的70%以上,人工林中的幼齡林比例高於85%。
199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世界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指出:中國的森林面積為1.34億公頃,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3.9%。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列世界第119位。中國森林總蓄積量為97.8億立方米,佔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2.5%。世界人均擁有的森林蓄積量為71.8立方米,而中國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8.6立方米。
2000年,中國全國綠化委員會發布的第一份《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除台灣省外,全國人工林面積達4666.7萬公頃,人工林蓄積量為10.1億立方米,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55%,森林蓄積量為112.7億立方米。
中國森林資源的消耗
根據《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全國林木年均凈增長量為4.58億立方米,年均凈消耗量為3.71億立方米,林業資源呈現長大於消的趨勢。
中國森林面臨的問題
由於長期亂砍濫伐和毀林開荒,中國寶貴的天然林面積大量減少。在佔中國國土面積50%的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覆蓋率不足1%,許多地區無林可言。
在中國,酸雨帶來的酸沉降正導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積上百萬公頃。
2000年,中國全國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874萬公頃,森林火災受害面積為8.84萬公頃。
上頁:中國的草原環境
下頁:中國的海洋環境
H. 森林資源包括了哪些方面
森林資源: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
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也是一種無形的環境資源和潛在的綠色能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
I. 單位森林面積生存的物種數目是多少
每兩秒鍾,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陸地上面積最大、結構最復雜、生物量最多、初級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森林的特殊功能決定了其在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睦、維持生態平衡、維護人類生存發展基本條件中起著決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外,還有豐富的葯材資源以及擁有大量的奇花異草和珍禽異獸。森林是土壤的綠色保護傘,是陸地生態系統的蓄水庫,是龐大的氧氣製造廠,是良好的吸塵器,是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森林還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它儲存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炭儲量的90%以上,對全球氣候變化起非常重要「調節器」作用。森林作為人類生存環境的主體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沒有良好的生態,人類就失去生存的基礎。
森林給予人類的是清潔的生存環境,是綠色寶庫,而人類對森林的毀壞,卻使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災難頻繁。天災人禍已使全世界約800萬平方千米的森林面積銳減為現在的280萬平方千米。而且,森林面積目前仍在以每年20萬平方千米的數量消失。
全球森林正面臨著空前嚴峻的危機。八千年前,全球森林覆蓋地球近一半的陸地。今天,全球森林中,殘存的原始森林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7%,而且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全球森林每年平均減少17300萬公頃──相當於比愛爾蘭更大的面積。相當於希臘的領土大小。
全球森林在過去幾千年中一直為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物種提供棲息地,並且給那些以森林為生的原住民提供住所和生活所需的全部資源。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表示,通過衛星圖像顯示全球的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殘存的部分大多也處於工業發展的威脅或蠶食之中。
全球森林退化和消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農業擴張、采礦、人工林建造、基礎設施建設、森林火災等。但是造成全球森林破壞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的工業採伐。據世界資源研究所對現有原始森林的風險評估,「工業採伐已成為原始森林最大的威脅……影響著70%以上的瀕危森林。」
J. 我國森林儲藏量有多少
我國森林儲藏量已經由112億立方米下減到12億立方米,12億立方米是個什麼概念?只夠我國採伐6年的,6年之後我們將無林可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林國.這也就是近10年來,我國木材價格連年攀升,已經翻了3倍的原因.這都是木材緊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