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每年浪費多少水
地球上每個人每天的耗水量為1.75億立方千米。全球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覆蓋著水,地球上的水總體積約有13億8600萬立方千米,其中96.5%分布在海洋,人類所需的淡水只有3500萬立方千米左右。
若扣除無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頂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鹽鹼湖和內海的水量,陸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更是少得可憐,不到地球總水量的 1% 。
(1)世界上有多少被浪費的資源擴展閱讀
切實把水作為一種稀有資源來管理。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可能節約大量資金。例如,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某些城市,60%的飲用水因水管生銹或者管路的搭接違反規定而流失。馬尼拉市自來水總管的泄流量已達供水總量的58%,而在管理較為完善的新加坡,水管泄漏損失平均只有8%。
聯合國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英國和美國浪費水的比例約有12%,工業化國家因滲漏造成的浪費約有10%,個別地區通過採取節約用水措施和循環用水的措施甚至可以節省更多的水。
目前尚未發生一起水戰爭,但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用水需求,上游地區對下游地區的控制(上游控制河水流量)等種種因素都可能會點燃蓄積已久的沖突。
目前世界上有215條國際河流,有若干個國家共同分享的300處地下水流域和地下蓄水層,這些地方均十分需要建立良好的夥伴關系。
2. 全球每年浪費糧食量公布,哪些食物最容易被浪費
糧食的浪費讓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而通過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十億噸的糧食被浪費了。其實大家發現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人們的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但是面臨飢餓威脅的人卻越來越多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如何看待這個情況?
雖然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大家也會發現,每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每個地區的貧富差距也是很大的。在我們享受著山珍海味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卻連飯都吃不上。像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山區,孩子一些生活在大山當中的人,他們也是無法吃上一口飽飯的,所以說大家一定要珍惜糧食,一定要反對糧食的浪費。在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時候,小編看見了很多的人都在懷念著袁隆平爺爺,並且也表示自己以後一定會把每一碗飯全部都吃完的,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自己所說的。
3. 全球每年都浪費掉了多少食物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每年浪費13億噸糧食。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趨勢,每年食物垃圾的數量將至少達到21億噸。
1.食物浪費是所有人的事: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專家說,食物浪費是每個人的事,必須用全鏈條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他們的研究,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食物浪費情況相似,北美35%,撒哈拉以南非洲36%,歐洲、南美和亞洲34%,南亞和東南亞26%。例如,在北美,每人每年浪費食物約590斤,而南亞和東南亞,人均每年浪費食物220斤,是後者的2.68倍。
對此,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浪費食物的問題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參與討論。
4. 地球上的礦物資源到底有多少,會被人類耗盡嗎
人類要發展必須依靠資源,而我們地球上的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每用一點就會少一點,因為現在的可再生能源還不是我們的主流能源,畢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圍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對我們的發展做出可持續計劃。
可以這樣說世界目前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世界人口基數比較龐大,利用的資源也是非常多的,還有許多浪費的,並且有的資源在利用的過程中會對我們的環境進行很大的破壞的,我們在利用這些礦物資源的時間一定要注意環保,保護我們為數不多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已久的家園。
應用數字化技術優化采選工藝控制,實現設備大型化和規模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通過規模化開采,降低開采品位擴大資源量。開發新類型礦產資源如海底礦產資源、鹵水資源,甚至海水資源的勘探和利用技術。
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我們更好的發展,我們需要對於我們的資源進行利用保護,這是為了我們的未來而努力的。
5. 全球每年大約浪費多少食物引起浪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報告,每年有1/3的糧食被浪費,直接丟棄食物達到了13億噸。而在我國,光在餐飲環節就浪費了400億至500億公斤的糧食。有報告研究顯示:只要將損耗或者浪費糧食的1/4節約下來就可以解決全球的飢餓問題。
近幾年我國通過機械化收割糧食,改善傳統儲量方式以及配備良好物流配送設施的措施實現了糧食損失的減少。
而作為我們個人,則應該從小樹立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觀念,並且教育和引導子女以及身邊親朋好友珍惜得來不易的糧食,養成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在外就餐時也要量力而行,理性消費,盡可能做到“光碟行動”,而像婚喪嫁娶這樣的事情也不要大肆操辦,以切身行為帶動更多人勤儉節約,減少糧食浪費。
6. 關於浪費地球自然資源的數據
全球最權威的獨立環保機構———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WWF)9日發表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有關地球資源狀況的報告。該報告預測,由於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平將會下降。
這份2002年度《活著的地球》報告是依據來自全球范圍的科學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後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數」和「全球生態影響指數」是最重要的兩個數據參考指數。
報告認為,目前人類的透支消費是不能長期持續的。報告指出,由於人類的過度消耗,在過去的30年間人類的經濟活動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減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減少了54%;海洋生物種類減少35%;森林物種減少15%。
報告估計,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長速度測算,未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透支」程度將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斷增加。這意味著,到2050年,人類所要消耗資源的將是地球生物潛力的1.8至2.2倍,換句話說,到那時,可能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但是,我們有兩個地球嗎?
報告還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長的土地和海洋面積總共為114億公頃,即全球每60億人口僅有1.9公頃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這份報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發出警告說,人類、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正以遠遠超出地球負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資源。其中,美國是地球資源的頭號耗費大國,人均耗用資源量是同屬發達工業國英國的2倍,是一些非洲國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還多!報告指出,美國人均擁有的海陸面積為5.27公頃,但他們消耗的卻是9.7公頃地域內的資源,差額部分當然來自不發達國家。而非洲人均擁有1.55公頃海陸面積,但他們實際能用到的資源只有1.36公頃。
為此,報告嚴肅地批評指出,富有發達國家的浪費生活模式是導致地球自然資源被高速耗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這種趨勢不改變,到2050年,全球海洋漁產資源將枯竭,能吸收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將被完全摧毀,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凈水源變得極為稀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環境將岌岌可危。
報告的主要起草人喬納森·洛認為,要想制止這一趨勢、達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採取四個方面的措施:通過改進技術降低能源消費,採用更為節約的消費方式,控制人口增長和保護生態系統。
據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間,「世界可持續發展峰會」將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召開。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趕在峰會召開前一個月發表這份報告,旨在呼籲各國政府不要只顧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長遠,切實提高教育和醫療水平,通過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長。
東方網
--------------------------------------------------------------------------------
相關文章:
世界人口何時停止增長
--------------------------------------------------------------------------------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註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
相關業務問題與建議請聯絡
Copyright(c) 1994-2000 CERNIC,CERNET 京ICP備020072
關於假冒中國教育網的聲明 | 版權所有: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路中心
7. 每年被浪費的水資源有多少
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00多億立方米自來水被用來沖刷家用馬桶和公共廁所,水資源浪費狀況觸目驚心!
98年資料:全國每年排污量300億噸。全國47個城市地下水受污染,佔91.4%。全國78條主要河流有54條遭污染。我國七大水系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標。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8.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或浪費有哪些
一是資源破壞。人類過渡消耗各種礦產資源。按照傳統的消耗量計算,世界石油僅夠維持50年,煤、天然氣僅夠開采200-300年。
二是生態破壞。上世紀50年以來,全球森林資源已失去了一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地球上每分鍾有2000平方米森林別毀掉。
三是土地沙化。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經達3600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國土的總和。
四是物種減少。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個物種消滅,預計在未來的30-40年中,將有6000種植物在地球上消滅。
五是環境惡化。環境惡化是工業文明造成給人類造成不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5天內有4000人死亡。
其它如水體污染、酸雨、光化學污染等都是破壞自然的表現.
9. 世界一天大約浪費多少水源
正常人平均每天消耗水2到3升,世界上有75億人口,所以每天耗水約160億升水左右。
全球每年水資源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世界人均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
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比較1970年下降了37%。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每年3000.0億立方米,占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億合計數增長。
21世紀水資源正在變成一種寶貴的稀缺資源,水資源問題已不僅僅是資源問題,更成為關繫到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
保護水資源採取的措施:
1、首先要全社會動員起來,改變傳統的用水觀念。
2、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
3、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有效節水的關鍵在於利用「中水」,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
4、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10. 關於地球資源浪費的資料
礦產資源
地球是人類棲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礦物已知有3300多種,並構成多樣的礦產資源。人類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和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是來自於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一般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等,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
地球資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對礦產資源的過度掘取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必將帶來資源的枯竭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礦產資源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命脈。礦產資源不僅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全球經濟的產業基礎。
不僅在經濟領域,礦產資源同樣在政治領域顯示著其重要的價值。縱觀上個世紀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抑或是海灣戰爭,除了對領土的爭奪外,各種礦產資源的佔有權更是常常成為引發戰爭爆發的導火索。而為了保證國家在非常時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很早就著手進行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
人口資源環境
環境問題的三種主要類型是資源利用、人口增長和環境污染。
資源利用:人們所利用的環境中的任何東西都是自然資源。一些自然資源能在一個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自然地恢復或再生,稱為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包括陽光、風和樹木等。一些自然資源是不能被恢復或再生的,我們稱它們為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當不可再生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時,最終必將會枯竭。
人口增長:隨著醫學、農業的發展和衛生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得到延長,死亡率開始下降,全球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資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長。因此,人口與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矛盾。
環境污染:環境對生物產生負面影響的任何變化稱為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經常是伴隨著有益於人類的活動而產生的,例如煤來發電帶來了大氣污染,用殺蟲劑殺死農作物的害蟲帶來了土壤環境污染等。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的侵害。
能源
能源是可以為人類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
煤炭:煤是由遠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種固態化石燃料。
雖然煤炭的燃燒造成環境污染,但在未來的100年裡,煤炭仍然是一種主要的能源。潔凈煤燃燒技術成為當前能源領域開發的熱點,許多國家都在開發保持空氣清潔的煤炭燃燒技術。
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種濃稠的黑色液體,由幾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較淺的內海中的小動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數的石油儲藏在地下砂岩層或石灰岩層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幾億年的時間,從這一點上講,它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
把地下石油開采出來後,通過加熱蒸餾,從原油中可以分離出燃料和其他產品。石油佔全世界能源消費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數汽車、飛機和輪船的燃料。許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葯品和化妝品等都是從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氣:天然氣是儲存於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氣體,它的成因與石油的成因相似。由於它比石油輕,所以常位於石油上部。我國西部也有單獨成礦的天然氣礦藏。
天然氣具有清潔、價格低廉和供應安全等特點,它的缺點是極易燃燒,氣體泄露會引起爆炸,並發生火災。
開發清潔能源:像其他活動一樣,自然資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規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復、地貌的改造等都離不開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環境惡化危害著地球。人類惟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能、風能、波動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太陽能等等。
燃油:私車過多,每輛車的乘客數量比起燃油耗費量來說顯得過於奢侈。汽車消費追求豪華型、大排量,社會普遍沒有側重公交事業的建設,結果導致燃油耗費嚴重,造成燃油稀缺。低技術含量及高浪費的消費方式,是當前我國石油消費存在的最根本問題。我國西部地區產油豐富,但石油行業煉油技術含量低,且沒有建立起全國性的供油管道,不但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競爭力,還不能自供己需,加大了對進口的依賴。因此,要解決能源的產業化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必須提高石油加工業的技術含量。
煤:很多用煤企業生產方式粗放,浪費嚴重。目前全國煤礦資源回收率僅在40%左右,特別是小煤礦的回收率只有15%,從1980年至2000年,全國煤礦資源浪費280億噸。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國將有560億噸煤礦資源被浪費。
電力:室內能見度很好的上午,幾盞大吊燈毫無顧忌地開著;商場里冷氣大開,但門也大開,冷氣都可以跑到幾十米的遠處;形象工程的亮燈工程徹夜不熄;電視機、VCD、空調等家用電器關機後仍處於待機狀態,多數家庭從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電器插頭拔掉;日常工作中,下班關閉電腦主機後不關顯示器、不關列印機電源開關的現象十分普遍。如果全國所有的辦公電腦下班後都如此「關閉」,每年浪費的電將在12億度以上……這種浪費,讓來自發達國家、尤其是北歐國家的人士感到異常不解,責備我們在「奢侈地使用能源」。
從中國發電量增長率來看,中國電力供應短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於供應不足,而是由於電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費。中國絕大多數鋼鐵公司每噸鋼的耗電量遠高於美國、日本同行。即使是水電廠、火電廠等電力供應單位,其自身浪費的電能也很多,其中水力發電廠有10%的電力是被電廠內部消耗掉的。
土地:各地胡亂圈地規劃開發區、工業園、住宅用地,而大量規劃出來的土地卻又閑置不用。樓層普遍太低,對本來就稀缺的土地資源沒有加以合理利用,可耕地和自然景觀地急速減少,造成大量土地資源浪費。
建築:住房消費追求大面積、高標准,樓層和室內設計不合理,每戶的居住面積過於寬大奢侈,建築材料的節能性不好等等,每多一處建築就多一份土地、水、電等方面的資源浪費。一些城市建設貪大求洋,尤其是中國各地許多形象工程的利用率低下,閑置期過長,造成土地、建築成本等方面的浪費。
生態資源:一棵樹成長成材要花50年時間,但把它砍下來只需幾分鍾。據統計,中國一次性筷子每年浪費的木材數量驚人,達到166萬立方米。
一些活動講究排場,大吃大喝。酒店、食堂吃剩的糧食、魚肉類、蔬菜、瓜果、酒、飲料等方面的浪費不計其數。
水資源:每家每戶大手大腳用水,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目前,全國地下淡水天然資源多年平均為8800多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3。全國約有7000多萬人仍在飲用不符合飲用標準的地下水。20年來,全國地下水開采量平均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總供水量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14.0%增長到2000年的19 .8%。全國有400多個城市開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總量中,地下水佔30%。不合理開采地下水誘發了諸多環境問題:全國約有一半城市市區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水質下降,還呈現出由點向面、由城市向農村擴展的趨勢;已誘發46個城市發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全國還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千米。
廢物利用:由於沒有形成廢物利用的資源回收機制,造成了大量浪費。據統計,全國每年有500萬噸廢鋼鐵、 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廢紙及大量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據專家介紹,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0.8 噸好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還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污染。如果全國每年1400萬噸廢紙能夠回收利用,就可以生產1120萬噸好紙,少砍2.38億棵大樹,節省4200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如果全國每年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都能夠回收利用,那又將可以節省多少資源,減少多少污染!
稀土元素資源:地質專家提出,在地質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稀土元素在全國都屬短缺資源。近海砂礦資源是海洋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部分海砂含有稀土元素如氡、錫、金等,含有富集金屬元素的海砂可用在航天航空工業上。在廣東陽江、電白等沿海岸線的海砂就含有這種珍貴的富集金屬元素。但這種在廣東乃至全國都緊缺的礦產資源卻被當地居民用來蓋房、修路,造成水體污染,破壞了養殖業。
此外,中國對太陽能、風能的利用率也很低,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被白白浪費。
其他資源:由於管理上的漏洞,許多不良放貸造成了死帳、呆帳、壞帳的結果,許多貪官的貪污挪用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