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海地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個區域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海地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個區域

發布時間: 2022-05-12 05:09:01

❶ 海底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A.海溝B.大洋中脊C.大陸坡D.大陸

A、海溝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故不符合題意.
B、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誕生的地方.故不符合題意.
C、大陸坡是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故不符合題意.
D、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故符合題意.
故選:D

❷ 世界的海洋油氣資源分布在哪些地方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國內外學者研究,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捕量,在沒有開發大洋中層魚類資源的情況下,每年約為2~3億噸,中國在近海和外海的可捕量,每年約350萬噸,海洋漁業可捕量僅佔世界海洋漁業總可捕量的1.16~1.75%;中國海區的生物生產力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海魚類生產力平均為3.18t/km2·年,而南太平洋沿海為18.2t/km2·年,西非近海為8.3t/km2·年;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共約20萬種,中國海20278種;世界海洋中年產量在10~100萬噸之間的品種有60~62種,中國近海歷史上年產量超過1萬噸的有40種左右,沒有年產量超過100萬噸的大宗品種。

在世界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沉積盆地中,中國近海不佔優勢。世界上海洋油氣資源儲量主要集中在波斯灣、北海、幾內亞灣、馬拉開波湖、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西海岸等幾個地區,這些地區的油氣總儲量佔世界海上探明儲量的80%。在未探明的油氣區中,主要集中在北極地區,南極、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周圍海域,中國近海的找油前景不如上述地區。據預測,中國近海的石油可采儲量僅佔世界儲量的3~12%。

❸ 我國海底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個海

我國海底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海,南海,渤海和台灣海峽

根據我國勘探成果預測,在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海域,石油資源量就達到275.3億噸,天然氣資源量達到10.6萬億立方米。我國石油資源的平均探明率為38.9%,海洋僅為12.3%,遠遠低於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國天然氣平均探明率為23%,海洋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國海洋油氣資源在勘探上整體處於早中期階段。近年來近海大陸架上的渤海、北部灣、珠江口、鶯瓊、南黃海、東海等六大沉積盆地,都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
國外有人估計,中國近海石油儲量約40億噸(300億桶),其中渤、黃海各為7.47億噸(56億桶),東海為17億噸(128.4億桶),南海(包括台灣海峽)為11億噸(80.3億桶)。這一預測可能偏低。有的外國人則認為,僅渤海灣海底石油儲量即達50~100億噸(375~750億桶),釣魚島周圍東海大陸架一個地區約150億噸(1125億桶)。就按國外的估計數,中國近海的石油儲量大約與中國陸上的石油儲量相當,約40~150億噸(300~1125億桶)。無疑,中國是世界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

❹ 海底石油的分布

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不論其生成條件是否屬於海洋環境,都列入海底石油資源。
近40多年來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據1979年統計,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為220億噸,占當年世界石油探明總可采儲量的24%;近海海底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17萬億立方米,占當年世界天然氣探明總可采儲量的23%。
美國石油地質學家H.D.赫德伯格認為全球具有含油氣遠景的海洋沉積盆地面積共有7800萬平方公里,約與陸地上具有含油氣遠景的沉積盆地面積相當。
據美國石油地質學家L.G.威克斯1973年估計:世界上水深300米以內海底潛在的油氣資源量約有1000億噸原油和相當於556億噸原油的天然氣,還有500億噸二次可采原油以及300億噸重質原油。
油氣藏的形成包括油氣的生成、運移和儲集等一系列復雜過程。海底沉積物內富含有機殘余物,其主要來源為浮游生物(如藻類)和細菌。這些有機碎屑物隨同泥沙沉到海底後,富含有機物的細粒沉積在缺氧的條件下開始有機物化學性質的轉變。微生物活動是這種轉變的主要因素之一。細菌作用產生的甲烷氣體可在沉積淺部儲層中出現或形成氣體水合物。石油生成需要50~60°C以上的溫度、一定的壓力和一定的地質年代。這樣的條件在埋藏深度大於1000米時才能達到。原始有機物質的類型在生成油或氣的相對豐度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富含浮游生物、細菌等有機質的沉積物與湖泊、瀉湖或海洋沉積環境有關,這類有機質被認為是生成石油的主要母質。植物表皮、孢子、花粉、樹脂質和木質素等有機質的沉積物與近岸環境和河流相沉積環境有關,樹脂質和木質素等被認為是生成天然氣的主要母質。殘余有機碳達 0.5%以上的泥岩和頁岩被認為是有利的生油岩。殘余有機碳超過0.1%的碳酸鹽岩也可以是好的生油岩。
沉積岩內生成的烴類,經過運移進入多孔粗粒的沉積層或有孔隙和裂隙的岩層內聚集。這類孔隙性儲集層多屬於海退或海侵期的濱海相、河流相或生物礁相沉積。粗粒沉積物還可能被海洋濁流帶到海底形成濁積岩,與細粒富含有機物的生油岩間互成層,形成良好的生油、儲油和蓋層組合。
石油與天然氣只有聚集在具有封閉條件的各種類型圈閉內(如構造圈閉、地層圈閉或混合圈閉等)才能形成油氣藏。海底油氣藏的圈閉類型大多屬於穹窿背斜構造,其次為由斷層活動形成的滾動背斜或傾斜斷塊構造,不整合面形成的生物礁構造或潛山構造,鹽膏層、軟泥岩或火山岩形成的底辟構造,以及深海扇、濁積砂、沿岸砂壩、河道砂和三角洲形成的地層-岩性圈閉等。由於重力分異作用,天然氣聚集在含油氣構造的頂部,中部為油環,低處為水體。或因生油母質類型不同和差異聚集或油氣運移等因素,一個構造帶可能全部為氣田,另一個構造帶全部為油田。
在世界大洋中,深海洋盆與大陸邊緣、小洋盆的油氣遠景有明顯的不同。 大陸架對石油的生成和聚集具有許多有利條件。陸架區生油有機物來源豐富。快速的沉積和沉降有利於有機物的保存。較高的地溫有利於有機質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儲油層的多孔性和滲透性有利於生油岩中烴類的排出和運移。構造運動形成多種類型的圈閉。巨厚的沉積蓋層足以防止油氣的散失。加之水深較小,便於開發,因此海底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主要集中在大陸架區。然而,水深較大的大陸坡和大陸隆,也擁有良好的油氣遠景。
近20年來,世界各地共發現了1600多個海洋油氣田,其中70多個是大型油氣田。已開發的近海油氣田主要有中東波斯灣的背斜圈閉型油氣田,美國墨西哥灣和西非奈及利亞的三角洲相沉積滾動背斜型油氣田和鹽丘構造型油氣田,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的斷塊型油氣田,歐洲北海南部的二疊系斷裂背斜氣田、中部的第三系背斜油氣田和北部的侏羅系傾斜斷塊-潛山油氣田,東南亞在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泰國灣亦已發現了一系列第三系背斜油氣田。
中國有遼闊的海域和大陸架。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水深淺於200米的大陸架面積為100多萬平方公里。渤海、黃海和北部灣屬於半封閉型的大陸架。東海和珠江口外屬於開闊海型的大陸架。幾條流域面積廣大的江河由陸地攜帶入海的泥沙量每年超過20億噸。中國大陸架的生儲油條件是有利的。經物探工作查明,中國近海具有含油氣遠景的沉積盆地有7個,面積共達70萬平方公里(表2)。
中國於1960年開始在海南島西南的鶯歌海進行海上地球物理測量和鑽井。1967年以來,先後在渤海(1967)、北部灣(1977)、鶯歌海(1979)和珠江口(1979)獲得工業油流。中國近海大陸架海底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工作已逐步開展。

❺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歐、非洲、東南亞和中國。

1959年9月26日,黑龍江荒原的探井噴油了,這年正好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所以把新發現的大油田取名為「大慶油田」。1963年,我國的石油達到基本自給。從此,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接著,又相繼發現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渤海油田、南海油田等。

全世界已發現的油田有3萬多個。其中儲量在6800萬噸以上的大油田有272個,原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67.4%;儲量超過6.85億噸的特大型油田有33個,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44.5%。波斯灣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地和輸出地區。世界上儲量最多的油田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加沃爾油田,可採石油儲量達104億噸。

❻ 海洋水產、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主要分布在那一地形區

我國的海洋水產主要分布近海大陸架附近,尤其是在大江河的出口附近,如長江口的舟山群島海域。
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主要分布在地形沉降區,如華北平原、東北平原、渤海灣、近海大陸架、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區。

❼ 我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我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❽ 世界海洋油氣資源有多少分布在陸架區主要分布在

世界海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大陸架,
約佔全球海洋油氣資源的60%。
在全球海洋油氣探明儲量中,
世界海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淺海。
但大陸架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氣資源潛力可觀,
隨著石油勘探技術的進步,
勘探將逐漸進入深海。

❾ 人們勘探海上石油資源主要是在海洋的什麼地方

一般在 大陸邊緣(大陸架)與小洋盆。在世界大洋中,深海洋盆與大陸邊緣、小洋盆的油氣遠景有明顯的不同。 深海洋盆區上覆沉積層一般較薄(平均為 0.5公里),有機質含量較低,地溫偏低,地層多呈水平產狀,沉積物粒度細等,缺乏良好的儲集條件。大洋中脊頂部雖然地溫高,但沉積層極薄或缺失。因此,90%的深海洋底缺乏油氣遠景。但在某些被動大陸邊緣的外側,巨厚的陸緣沉積物延伸至深洋區,可有一定油氣遠景,如北美東部、阿根廷、南極洲和非洲西部岸外的深洋區。一些由大陸邊緣延伸至洋盆區的海嶺(見圖中箭頭所示),如鯨魚海嶺、科科斯海嶺和納斯卡海嶺等,其附近可堵截形成較厚的沉積層,可望含有油氣。洋盆中的微型陸塊及其周緣海域,一些火山島和無震海嶺的周圍海域,也可能含有油氣。 大陸邊緣與小洋盆鄰近陸地,常有大河注入,通常覆有較厚的富含有機質的沉積物。在南、北美洲東緣、亞洲南緣、非洲和歐洲西緣、非洲東緣、歐亞和北美洲北緣以及南極洲周緣的一些海域,沉積厚度可達10公里以上。有的沉積層粒度較粗,三角洲沉積、生物礁和濁流沉積層可構成良好的儲層。一些小洋盆海域閉塞,海水循環受阻;在被動大陸邊緣發育的早期(大陸破裂階段),環境也比較閉塞,故有利於有機質的保存。可見,大陸邊緣和小洋盆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海上油氣田,大都分布在淺海陸架區。 大陸架對石油的生成和聚集具有許多有利條件。陸架區生油有機物來源豐富。快速的沉積和沉降有利於有機物的保存。較高的地溫有利於有機質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儲油層的多孔性和滲透性有利於生油岩中烴類的排出和運移。構造運動形成多種類型的圈閉。巨厚的沉積蓋層足以防止油氣的散失。加之水深較小,便於開發,因此海底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目前主要集中在大陸架區。然而,水深較大的大陸坡和大陸隆,也擁有良好的油氣遠景。 近20年來,世界各地共發現了1600多個海洋油氣田,其中70多個是大型油氣田。目前已開發的近海油氣田主要有中東波斯灣的背斜圈閉型油氣田,美國墨西哥灣和西非奈及利亞的三角洲相沉積滾動背斜型油氣田和鹽丘構造型油氣田,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的斷塊型油氣田,歐洲北海南部的二疊系斷裂背斜氣田、中部的第三系背斜油氣田和北部的侏羅系傾斜斷塊-潛山油氣田,東南亞在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泰國灣亦已發現了一系列第三系背斜油氣田。

❿ 我國海底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什麼海,什麼海,什麼海和什麼海峽

我國海底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海,南海,渤海和台灣海峽

根據我國勘探成果預測,在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海域,石油資源量就達到275.3億噸,天然氣資源量達到10.6萬億立方米。我國石油資源的平均探明率為38.9%,海洋僅為12.3%,遠遠低於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國天然氣平均探明率為23%,海洋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國海洋油氣資源在勘探上整體處於早中期階段。近年來近海大陸架上的渤海、北部灣、珠江口、鶯瓊、南黃海、東海等六大沉積盆地,都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
國外有人估計,中國近海石油儲量約40億噸(300億桶),其中渤、黃海各為7.47億噸(56億桶),東海為17億噸(128.4億桶),南海(包括台灣海峽)為11億噸(80.3億桶)。這一預測可能偏低。有的外國人則認為,僅渤海灣海底石油儲量即達50~100億噸(375~750億桶),釣魚島周圍東海大陸架一個地區約150億噸(1125億桶)。就按國外的估計數,中國近海的石油儲量大約與中國陸上的石油儲量相當,約40~150億噸(300~1125億桶)。無疑,中國是世界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