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公共資源有哪些
摘要 親,您好,農村公共服務可以區分為生活類公共服務和生產類公共服務。在前一類中,包括了與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生育及養老、水電設施、道路建設、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內容;在後一類中,包括了與農業生產活動直接相關的農田水利建設、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生產指導、農產品供求信息、農業勞動力培訓及創業指導等。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部署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實際上基本圍繞著生產類的公共服務,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對進一步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將起到極為重要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② 農村社會經濟資源包括哪些
農村社會經濟資源,包括的面有點廣了吧?
個人認為:所有能創造價值的農村資源都應當稱其為農村社會經濟資源,例如:農村土地、農村閑置勞動力、農村自然景觀、農村自產農作物、農村原生態文化、農村自然地況地貌、多年保留下來的古居舊居等等。。。
③ 拜城縣的鄉村旅遊資源類型有哪些
1,田園景觀旅遊資源(自然資源)
自然田園風光是鄉村旅遊資源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包括大規模連片的農田帶、多種類型的經濟果林與蔬菜園區,一定面積的天然或人工水面等。
2,聚落景觀旅遊資源(聚落形態)
聚落是人類活動的中心,它既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社會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勞動的場所。
我國鄉村聚落分為集聚型,即團狀、帶狀和環狀村落;散漫型,即點狀村落;特殊型,表現為帳篷、水村、土樓和窯洞。
鄉村聚落的形態、分布特點及建築布局構成了鄉村聚落景觀旅遊資源豐富的內涵。這些旅遊資源景觀具有整體性、獨特性和傳統性等特點,反映了村民們的居住方式,往往成為區別於其他鄉村的顯著標志。
3,建築景觀旅遊資源(鄉村建築)
鄉村建築包括鄉村民居、鄉村宗祠建築以及其他建築形式。不同地域的鄉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風格迥異,給遊客以不同的感受。
如碉房,氈包,「阿以旺」,雲南農村的「干闌」,苗鄉的寨子,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客家的五鳳樓、圍壟及土樓等,千姿百態,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鄉村宗祠建築,如氣派恢弘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筆塔,裝飾華美的寺廟等,是鄉村發展的歷史見證,反映出鄉村居民生活的某一側面。
4,農耕文化景觀旅遊資源(農耕文化)
我國農業生產源遠流長,鄉村勞作形式種類繁多,有刀耕火種、水車灌溉、圍湖造田、漁鷹捕魚、采葯摘茶等,這些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體現出不同的農耕文化,對於城市居民、外國遊客極具吸引力。
④ 農村公共資源有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7
⑤ 農村集體資源指什麼
農村集體資源包括集體的土地生產資料牲畜集體辦的企業還有果樹。
⑥ 城郊的農村主要有什麼資源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城郊與城市相鄰,又與農村相連,具備雙方的某些特徵。由於面對城市,與城市距離較近。一方面,城郊的很多農產品能夠直接進入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很多信息、技術又可以很快被利用。同時,還可以藉助城郊的特殊環境,大力發展旅遊業,將城裡人直接請到城郊,體驗農村生活,出售新鮮農產品,也將本來屬於城郊農村生產者的運輸成本轉嫁給城裡的消費者,實現多層次盈利增收。
實例1:東北某城郊鄉村發展地方經濟「圍城轉」
東北某城郊鄉一不靠山,二無資源,人均耕地不足4畝,可人均年純收入卻達到4000多元。北安市城郊鄉把農村經濟搞得紅紅火火,靠的是啥?城郊鄉人給出了答案,靠的就是「圍城轉」。
①種養圍著餐桌轉。連日來,可把城郊鄉的勝利村農民王某某忙壞了,城裡的飯店、酒家讓他轉悠了個遍。一不吃飯,二不喝酒。幹嘛?看看人家城裡人都在吃些啥,心中好有個譜。農民圍繞著城裡人的餐桌搞種養,啥快,咱就種啥、養啥。
長青村農民抓住城裡人愛吃黏玉米這一口,大搞玉米種植業,面積達1000畝。大舉措引得一客商投資60萬元建成冷凍廠,速凍鮮玉米棒還注冊了商標,長年都掙城裡人的錢。僅此一項,村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城郊鄉農民抓住機遇,在養殖業上做文章,大力發展畜牧業,牛羊數量成倍增長。
奶多了咋賣?送給收奶點太便宜,直接送到城裡人的餐桌上才劃算。早市上賣鮮奶的,將訂的奶送到城裡人家門口的清一色是城郊鄉人。
②服務圍著需求轉。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北安市建築業蓬勃興起,城郊鄉的新維村幾個精幹漢子一合計,組建自己的施工隊,向建築市場進軍。呼啦啦,一二百號人齊響應,木工、瓦工、力工、鋼筋工,工種齊全。一年打好幾個漂亮仗,每人每年少說也能揣回七八千元,被人稱為「建築專業村」。
服務市場上,城郊鄉人更是獨攬天下。過去,浴池搓澡的全都是南方人,可現如今,向前村農民占據了大半邊天下。肯干、能吃苦,到哪都受歡迎,月收入達1000多元。
城裡的商廈、超市、酒店不斷出現,也為城郊鄉的小青年提供了舞台。服務員、服務生、售貨員、收銀員,哪行都有城郊鄉人的身影。
③圍著垃圾把錢賺。城裡遍地都是寶,生活垃圾也變金。城郊人眼睛「毒」,城裡人丟棄的生活垃圾也能變成錢。舊塑料、廢紙殼、破銅爛鐵樣樣都值錢。
建民村是出了名的「破爛村」,家家靠撿破爛發了家。清晨,村民便穿梭於城裡的大街小巷,鉤子、耙子齊上陣。戰果如何?村民陳某某指著院內停著的小四輪自豪地說,那都是咱從城裡人的垃圾中「撿」回來的。幾個能乾的村民嫌只靠自己撿不過癮,索性在城裡開起了廢品收購部。
實例2:芭蕉侗族鄉的旅遊熱潮
芭蕉侗族鄉位於武陵山區,高拱橋村距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州城恩施市只有10千米。本村的侗族人口有2600人,占當地人口的40%左右。該村主要處於紅色砂礫岩地帶,為丹霞地貌(意為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1928年由馮景蘭等在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考察時首先命名)。當地的地形千奇百怪,風光迤邐,侗族風情濃郁。
以前,當地按照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發展經濟,以水稻、茶葉、生豬為主,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
改革開放以後,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人們依據當地的生態特點和區位優勢大打旅遊牌,並將一些傳統的風景點進行了維修。僅楓香坡侗族風情寨就已開發景點20多處。侗族風雨橋、寨門、陸羽茶亭、茶文化長廊、侗族文化博物館、薩歲廟、叮卡谷花橋、鼓樓、踩歌堂等串起了一條原汁原味兒的侗族山寨景觀軸,與迤邐的芭蕉河和硃砂溪,與四季長綠的茶園和靚麗的山水渾然一體,優美的自然景觀、純朴的鄉風民俗、濃郁的侗族文化,吸引了遠近的遊客,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
芭蕉侗族的飲食文化自成一體,膳食結構「雜」、口味喜食「酸」。「糯米飯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葉子煙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上最歡騰」。客人進寨門有「攔路酒」,入座後換酒「交杯」,唱歌敬酒,油茶待客」「雞頭獻客」「吃合攏飯」「喝轉轉酒」都是侗寨人獨特的食俗。
在旅遊文化上,高拱橋村充分發揮侗族兒女能歌善舞的優勢,組織起來,使侗寨歌舞也成為村裡的一種旅遊產品。高拱橋村楓香坡侗族風情寨成為人們城郊休閑旅遊和茶鄉農事體驗的首選之地。楓香坡侗族風情寨享有「湖北侗鄉第一寨」的美譽。每到節假日旅遊時節,人們成群結隊到該地旅遊,欣賞當地風景,村裡的十幾戶「農家樂」和「美食一條街」讓人們愜意地品嘗侗族美食。
當地50餘位農民自發組織的「楓香坡農民藝術團」,主要為前來旅遊的人表演侗族風情歌舞,這也是恩施市第一個農民藝術團。團員最小的8歲,年長的74歲。2007年,楓香坡侗族風情寨打開寨門迎四方賓客,就是這台《歡迎您到侗鄉來》的原生態農民歌舞讓遊客耳目一新。
「穿一身侗鄉衣,當一天採茶人,試一回傳統活,看一台侗鄉戲,喝一杯富硒茶,吃一餐農家飯,歇一稍風雨橋,宿一夜侗家寨。」生態農業、侗族文化體驗、農村休憩為主的農業旅遊基地是高拱橋村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的旅遊特色。按照《楓香坡侗寨休閑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楓香坡侗族風情寨旅遊區將建成旅遊服務區、親水游樂區、茶文化休閑區、侗文化體驗區(圖1、圖2、圖3、圖4)。
圖1楓香坡侗寨新居
圖4楓香坡侗樓
高拱橋村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的今天和明天都凝聚了國家民族政策的關懷,為了建設這個少數民族旅遊名村,省民宗局連續三年給楓香坡侗族風情寨建設投入400萬元,帶動相關部門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
經過幾年的建設,如今的楓香坡侗族風情寨已經享有「湖北侗鄉第一寨」的美譽,高拱橋村成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景區、湖北省旅遊名村、湖北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該村年接待中外遊客25萬人次,實現利稅8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000多元。
這兩個事例說明,城市存在的眾多消費者,他們本身就構成了農民生產產品的市場,是利用城郊運距短、農民就近生產、城市人喜愛新鮮農產品的特點,只要能夠吃苦、肯創業,一定能夠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城郊農村圍繞城市轉的事例,在各個地方都有實例,只要注意總結,都可以找到。
但是,城郊鄉的一部分人只是想利用距城市近,相對好找工作的特點,進城去打工,雖然也能夠掙到一定的生活費,但是前景並不明朗。相對城裡人,他們還是有著某些弱點,技術、人脈等都存有不足,升遷的道路艱難。但是,這樣干一天就可以拿到一天的錢,參與者還是很多。由於沒有抵擋住某些不良風氣的誘惑,也有一些人養成了不願吃苦、只想賺大錢的習氣,夢想某一日突然發財致富,那是很不現實的,有時候就是能夠有一定收入也很難持久,終難長久致富。這就說明,要想真正致富,只有靠勤勞、靠創業,一步一個腳印。只有勤儉持家,艱苦創業,才是真正的致富之路。相對於那些離鄉離土的人來說,在家裡創業剛好也填補了城市市場的需求,而且,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更加穩定、持久。
⑦ 農村三資是哪些
您好,
1、農村集體資金是指村組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
2、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村組集體投資興建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礎公益設施以及農業資產、材料物資、債權等其它資產。
3、農村集體資源是指法律法規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嶺、草地、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
⑧ 您對農村特有資源的理解是什麼
農村特有資源本屬廣義:大到沒有被污染的土地、河流(簡稱水土),還有森林和可開發利用的地質特貌(比如洞穴及奇山
怪水
)。小到葯材等。
僅供參考。
⑨ 農村有什麼可以利用的
毛竹,現在都有賣竹纖維產品。毛竹生產快,三年可成材,竹筍可食用,還可以在竹地里種野菜等,增加副價值。
⑩ 農村三資指的是哪三資
農村集體「三資」是指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
農村集體「三資」屬於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有利於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於盤活農村集體存量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有利於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集體組織為農戶服務的功能;有利於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農村集體三資基本原則:
(一)嚴格保護耕地。珍惜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嚴格控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確保耕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
(二)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必須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
(三)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農村土地和房屋產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必須以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充分調動和保護好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法保障農民各項權利,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農村集體三資基本原則:
(一)嚴格保護耕地。珍惜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嚴格控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確保耕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
(二)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必須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
(三)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農村土地和房屋產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必須以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充分調動和保護好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法保障農民各項權利,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