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好好利用水資源
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一是從數量上看,工農業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需水量的增加;二是從質量上看,人類生活排放的廢棄物質增多,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加大,導致水體污染嚴重,西北地區的水資源供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解決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應體現在:控制人口數量,減少用水規模;發展節水農業;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林還草.
⑵ 水資源短缺成為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水源
我認為保護水資源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在水庫、江河區域設置標牌,禁止排放工業污染物,禁止亂扔生活、工業垃圾。
⑶ 試述人類如何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
要從城市水資源短缺的本質來考慮。
核心問題是城市人口集中,需水量大,本地原有水資源不可能滿足需要。
那麼解決水資源短缺需要怎麼做呢?從經驗看,有兩個層次。
//第一是加大本地水資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率。
也就是說通過增加開採去觸及以前沒有觸動過的水資源,改變本區域的水循環,這必然會對區域的環境和生態造成一定影響,但是第一那並不一定就是有害的,第二那並不一定是不能被接受的。
這個層次一般在城市發展的中初期。
//第二是調用外來水。
比如誇區域調水。在人口稀少而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水源地等。
這樣做肯定也會對被調水區域造成影響,但是由於被調水區不是人口差少,就是重要性弱一些,所以也就無所謂了。
至於傳統宣傳的節水啥的,那麼多的口號只是為了提高民眾素質,但是長城不是老百姓自發修起來的,水資源短缺這種大問題,也不是市民節約就起得了作用的。
⑷ 關於城市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言外之意為,收集雨水,不是只有雨水充沛地區才能進行雨水收集,只要會下雨的地區都可以實施雨水收集工程。現代社會,城市化速度飛快,道路水泥化飛速,下雨天,雨水已經不能能滲透於地下,補充地下水資源。越來越多雨水不僅白白浪費掉,還會造成低窪路面過度積水,已經形成阻礙交通的災難。城市化發展中的中國更需要雨水收集,因為,東邊乾旱西邊雨已是我國弊端。
如果在城市建設中,注意發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把原來排走的雨水留下來利用,既增加了水資源,也是節約自來水的好措施。同時,通過雨水收集利用的廣泛開展,由於雨水被留住或回滲地下,減少了排水量,減輕了城市洪水災害威脅,因此,地下水得以回補,水環境得以改善,生態環境得以修復。可以說,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⑸ 徵集水資源利用方案!
國水資源節流開源的經驗
節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一)減少水的使用量
減少水的使用量是最傳統也是最早的一種節水途徑。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節水技術也在不斷改進、提高,對此,各國都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和做法,其中最有效的是使用農業灌溉節水技術、城市節水器具及防滲漏技術。
(1)農業灌溉節水技術的應用。世界農業灌溉節水技術經過了地面灌溉、噴灌、微灌(滴灌及微噴灌)及滲灌等發展過程,目前已達到較高的技術水平。地面灌溉是傳統農業的灌溉方式,主要是溫灌和窪灌,由於科技水平低,導致用水較多,水使用效率低,造成浪費。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70-80年代以來,一些缺水國家和地區對農業灌溉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進,逐步採用和推廣了低壓管道輸水的噴灌和微灌技術。
噴灌是經輸水增壓後通過架空噴頭進行噴灑灌溉,其特點是將水噴到空中變成細滴均勻散布田間。這種技術用水量少,不產生地表徑流和深層滲透,因而比地面灌溉節水30%-50%,增產效果達10%-30%。
微灌是經管道輸水將水通過滴頭直接滴在作物的根部進行灌溉,比噴灌更節水節能。如西班牙目前農業的噴滴灌約佔全國灌溉面積的近50%,農業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在其南部,農業灌溉全部管道化,田間全部用滴管帶進行灌溉,達到了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的目的。
以色列是世界農業灌溉技術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以來,灌溉技術發展很快,特別是滴灌面積增長很快。近年來,以色列又採用了滲流灌溉技術。這是繼噴灌、滴灌後發展起來的又一項高標准節水灌溉技術,具有節水、節肥、節約勞動力及提高產量和保護土壤等多種好處。圍繞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以色列還注重農業節水設備的研製。包括輸水管道、噴頭、滴頭、過濾器、閥件、肥料罐、自動控制裝置等,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農業節水配套體系,使以色列的農業節水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2)城市節水器具的普及。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城市生活用水呈現日益增加的趨勢,並逐步成為用水的主要部門。由此,各國也都十分重視城市的節水。
目前,在減少用水的技術上,各國城市普遍採用的方式是推廣節水器具,減少用水設備與裝置的「跑、冒、滴、漏」。
美國為推廣更換、安裝節水型器具,1992年頒布了節水型室內用水器具使用效率標准,居民室內的舊型水龍頭、廁所和淋浴頭3種用水器具更換為節水型器具後可節水50%以上。美國許多缺水城市在推廣節水器具,預計至2025年,更換的新型節水器具將使全國節水26%。
新加坡從1983年11月開始,政府強制在公用洗手間內安裝延時自關水龍頭、水流調節器及減壓閥等節水設施。公用事業局還定期檢查這些設施,以確保其正確安裝和正常使用。
(3)使用防滲漏技術。防滲漏技術是節水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項。特別是對於一些輸水管道,如果不注意防滲漏問題,水資源的浪費將是很大的。防滲漏技術,一是大量使用於城市輸水設施中;二是廣泛用於農業用水過程中。
日本很注意及時更換輸水管道,減少水的滲漏和提高使用效率。日本的自來水管道普及率已達到96.1%,日本人基本上都使用自來水。在日本,馬桶、水槽、水龍頭都採用節水型設計結構。
以色列為防止水在輸送過程中的損失,主要採用管道輸水。以色列建立的國家輸水工程,實現了水資源在國家范圍內的統一調配和系統管理,運行靈活方便,並實行地上水和地下水的聯合運用。國家輸水管道不僅是主要的供水管道,在冬季和早春還是北方多餘水的排水道,使水重新進入沿海地下水層。所用管材是高強度的工程塑料,質輕、抗腐蝕、安裝方便、管壁光滑、水力損失小,造價比鋼管低,且抗老化性能好。
西班牙在農業灌溉中採用管道輸水技術。管道輸水可以減少配水過程中的蒸發和滲漏,使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20%-30%,糧食增產10%-20%。
(二)廢水的處理與回用
目前,經濟發展造成的大量污水,是加劇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重要原因。為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很多國家都比較廣泛地採用了污水處理回用的辦法,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污水處理主要是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進行處理,將處理過的水回用於生活與生產中對水質要求不高的一些地方,以達到節約水、提高水的綜合使用效率的目的。
日本建立了「中水道」系統,大力發展城市廢水的處理和回用。日本共有污水處理廠1293個,每年處理城市廢水約124億立方米。美國也很注意生活污水的利用。美國有許多廢水處理廠,將處理後的水用於農業灌溉或改善環境。有些地區廢水的處理再利用量佔30%,並且價格只有正常地表供水價格的1/3。
新加坡鼓勵工業在製冷、沖洗等方面使用處理過的工業廢水,目前已經有55家企業開始對工業廢水進行回用,僅此一項大約每天節省3180萬升的飲用水。
(三)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
清潔生產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採用節約能源與原材料的工藝和技術,以達到提高各類資源利用效率的目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許多國家都相繼開展了清潔生產活動,對水資源的節約也產生了積極效果。
西班牙在工業領域逐步推廣清潔生產政策,包括減少用水量、降低污染負荷以及循環利用工業廢水等。
實施清潔生產並不等於採用昂貴的生產技術、設備和工藝。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可以只採取一些經濟可行的簡便措施,所需要的基礎投資很低甚至是零投入。
泰國清潔生產的主要內容是鼓勵在生產工藝中或工商業經營中使用清潔或無污染技術,鼓勵廢物再循環於生產用途,促進再循環水的利用。
印度也開展了小型工業企業清潔生產示範項目,該項目的重點是在小型工業企業中尋找減少廢水、廢物的機會。示範項目表明,最明顯的、普遍適用的廢物最小化方法是生產合理化和生產程序標准化。
開源,增加水的供應量
為了增加水的供應量,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擴大水源,其主要的途徑是集雨、海水淡化、微鹹水的利用及調水。
(一)集雨
由於雨水資源比較容易獲取,目前使用集雨方式增加水源的國家比較普遍。收集的雨水,大都補充雜水,用於沖洗廁所、澆灌菜園和洗車。但收集雨水往往需要建立另外的收集回用系統,因而會增加投資和水的使用成本。盡管如此,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已經日益成為各國增加水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日本的降雨量十分豐富,隨著對水資源的日益重視,利用雨水資源已日益廣泛。據日本1996年的調查,在全國的雜水利用設施中,約有600處是利用雨水的,佔全部設施的近30%。一些大城市如東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岡等地的體育館等大型建築物都設置了雨水利用裝置,各地方也都制定了措施,推進雨水的利用。
與日本不同,以沙漠為主的澳大利亞對雨水的利用主要在農村地區非常普遍。其最簡單的方式是將屋頂的雨水收集起來加以利用。目前這種方式大都以單戶家庭為主,並正在向更加經濟有效的社區型雨水收集回用系統轉變。
位於赤道的新加坡每年降雨密度高,持續時間短,分布面積小,為此,特設計了一套城市驟雨收集系統,幾乎每幢大樓的樓頂都有蓄水池用於收集雨水,並將其送往水庫。
(二)海水淡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淡化海水正在為全球淡水供應開辟廣闊的前景。人類缺水情況日益嚴重並非是因為地球缺水,而是缺少可利用的淡水。因此,越來越多的缺水國家把極為豐富的海水變為淡水作為解決淡水缺乏的出路。
目前,全球120個國家正在進行海水淡化,全世界已有1.36萬座海水淡化廠,每天生產淡化海水2600萬立方米,其中中東一些國家的淡化海水量已佔其淡水總供應量的80%-90%。國際上已經成立了海水淡化協會,並在積極致力於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和促進使用淡化海水。
目前,海水淡化在一些極為缺水的國家應用得比較好。以色列已建立了兩個海水淡化工廠,年產淡水近1億噸。到2020年,還將建立一座海水淡化工廠,年產淡水達到4億噸,遠期再建20個廠,年產淡水可達10億噸。目前,以色列正在試驗將納米技術用於海水淡化,可使成本大大降低。
新加坡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近年來也開展了海水淡化工作,一座海水淡化廠將於2005年投產,每天生產的淡水將可滿足新加坡10%的飲用水需求。
日本大力開展海水淡化的研究工作並開始實際應用。1992年,日本通過修改「水道法施行令」將海水淡化設施建設追加為國庫補助對象。到1993年,日本的海水淡化能力達94214立方米/日,目前研究的熱點是如何降低成本和降低能耗。
(三)微鹹水利用
地球除了海水外,還有不少微鹹水資源。特別是一些缺水地區,有效利用微鹹水進行農業灌溉解決水資源短缺,也是許多國家正在使用的一種方法。
如西班牙,就將鹹水灌溉技術較廣泛地應用於旱地農業地區。為了研究和推廣鹹水灌溉,在西班牙國內,設有鹹水灌溉站,專門研究和試驗鹹水灌溉的技術和理論。
在以色列,科學家已發現像棉花、西紅柿、西瓜等一些農作物,可以用濃度高達0.45%的鹹水灌溉,但必須採用滴灌方式,防止鹽類在植物的根部聚積,而用鹹水澆灌的西紅柿更甜並耐保存。
(四)調水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一些國家採用從遠距離調水增加缺水地水資源量的辦法。由於調水涉及到水的成本、生態平衡及相關地區甚至國家之間等許多問題,目前採用此辦法的國家比較少。
⑹ 城市雨水資源該如何利用
雨洪利用尤其是城市雨洪的利用是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發展起來的。它主要是隨著城市化帶來的水資源緊缺和環境與生態問題而引起人們重視的。城市雨洪利用以減輕城市河湖防洪壓力、減少洪災 , 保障城市安全渡汛和充分利用雨洪資源、緩解水資源危機為目標。採取相應的生物、工程、 農藝和法規建設、調度管理的綜合措施 , 對雨洪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利用。許多發達國家開展了相關的研究並建成一批不同規模的示範工程,使城市雨洪利用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雨洪利用技術也進入標准化和產業化的階段。
1 城市雨洪利用國內外發展狀況
1.1國外城市雨洪利用發展簡介
由於全球范圍內水資源緊缺和暴雨洪水災害頻繁,近20年來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法國、墨西哥、印度、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泰國、蘇丹、葉門、澳大利亞、德國等五大洲約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城市和農村開展了不同規模的雨洪利用研究 , 並召開過十屆國際雨水利用大會。其中,美國和日本等經濟發達、城市化進程發展較早的國家,城市雨洪利用發展較快
日本於1963年始興建滯洪和儲蓄雨洪的蓄洪池,還將蓄洪池的雨水用作噴灑路面、灌溉綠地等城市雜用水。這些設施大多建在地下,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而建在地上的也盡可能滿足多種用途,如在調洪池內修建運動場,雨季用來蓄洪,平時用作運動場。地下蓄洪池形式也是多樣的,如大阪市的隧洞式地下防洪調節池,可蓄水112萬m3。名古屋市的方形地下蓄洪池,可容納洪水10萬m3。近年來,各種雨水入滲設施在日本得到迅速發展,包括滲井、滲溝、滲池等,這些設施佔地面積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樓前屋後。也有在屋頂修建蓄水系統、或修建屋頂蓄水和滲井、滲溝相結合的回補系統,雨水在屋頂集蓄後,逐步放入滲井或滲溝, 再回補地下。此類設施可將地面徑流就地人滲地下,在控制徑流匯集、減小洪峰流量的同時,使地下水得到補給,使遭到破環的地下水環境系統得以恢復,同時也起到阻止地面沉降的作用。1992年日本頒布了 「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正式將雨水滲溝、滲塘及透水地面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築群必須設置雨洪就地下滲設施。
美國的雨洪利用是以提高天然入滲能力為其宗旨。作為土地利用規劃的一部分,在新開發區實施的極為成功。美國加州富雷斯諾市的「Leaky Areas」,地下水回灌系統,10年間(1971~1980年)的地下水回灌總量為 1.338億m3,其年回灌量占該市年用水量1/5。在芝加哥市興建了著名的地下隧道蓄水系統,以解決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問題。此外,還在眾多的州研究了屋頂蓄水和由入滲池、井、草地、透水路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美國不僅重視工程措施,並制定相應的立法對雨洪利用給予支持。針對城市化引起河道下游洪水泛濫問題,美國的克羅拉多州(1974年)、佛羅里達州(1974年)和賓西法尼亞州(1978年)分別制定了雨洪管理條例。這些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必須保持在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滯洪設施的最低容量均能控制5年一遇的暴雨徑流。除制定雨洪管理條例外,聯邦和各州還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如使用總稅收,發行義務債券,聯邦和州給予補貼、聯邦貸款、投資分扣方式鼓勵人們採用新的雨洪處理方法。
德國是歐洲開展雨洪利用工程最好的國家之一。目前德國的雨洪利用技術已經進入標准化、產業化階段,市場上已大量存在收集、過濾、儲存、滲透雨水的產品。德國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三種: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統,集下來的雨水採用簡單的處理後�達到雜用水水質標准主要用於家庭、公共場所和企業的非飲用水,如街區公寓的廁所沖洗和庭院澆灑。法蘭克福一個蘋果軋汁廠,把屋頂集下來的雨水作為工業冷卻循環用水,成為工業項目雨水利用的典範。二是雨水截污與滲透系統。道路雨洪通過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過滲透補充地下水。德國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設有截污掛籃,以攔截雨洪徑流攜帶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滲透的地磚,以減小徑流。行道樹周圍以疏鬆的樹皮、木屑、碎石、鏤空金屬蓋板覆蓋。三是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小區沿著排水道修建有滲透淺溝,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徑流流過時下滲。超過滲透能力的雨水則進入雨洪池或人工濕地,作為水景或繼續下滲。德國還制訂了一系列有關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規。如目前德國在新建小區之前,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居民小區,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設施,若無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將徵收雨水排放設施費和雨水排放費。
⑺ 我國應如何更合理的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事實上,盡管人類社會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水資源的危機卻越來越大。為什麼?小結: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一是從數量上看,工農業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需水量的增加;二是從質量上看,人類生活排放的廢棄物質增多,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加大,導致水體污染嚴重,我國上海市缺水就是污染性缺水的一個典型例子。2、閱讀課本69頁《鹹海的憂慮》,請小組派代表談看法,小組成員可補充看法。提示:(1)鹹海的面積在不斷減少,原因是:人們大量引用流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種植棉花,導致流入鹹海的水量減少;氣候乾燥,蒸發強烈。(2)鹹海面積減少產生一系列問題,湖泊中動物物種大部分滅絕;湖泊邊的城市處於沙漠之中,飲用水缺乏;傳統的漁業衰落導致失業;喪失調節氣候的功能,湖區環境惡化;灘地上空鹽塵飛舞,對人體健康和農田危害很大。3、從鹹海的案例中看到,水資源在不斷地變化,並對人類社會構成威脅,在哪方面表現出來呢?(水資源的減少導致環境的惡化、水資源數量供應不足、水體污染等)4、由此可見,我們不僅僅要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迫切的是水資源的持續利用。有什麼措施能使水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呢?(主要是通過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5、請列舉開源的措施。(包括合理開發和提取地下水;修築水庫;開渠引水實行跨流域調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6、開源「五水」歌:開發地下水、蓄積洪水,跨流域調水,淡水海水,人增雨水。能馬上背出來嗎?7、請列舉節流的措施。(包括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節水意識;重視改進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等。)8、水資源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存和發展,盡管我們已經學習了關於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的知識,但關鍵還是要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面對復雜的生活環境,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看課本70頁「活動」,請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提示:(1)西北地區的水資源供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解決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應體現在:控制人口數量,減少用水規模;發展節水農業;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林還草。(2)我國缺水問題,談談看法:通過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收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確定綜合思維、立體思維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尋找解決缺水的對策。
⑻ 如何有效利用水資源
1、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森林有涵養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2、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間是有綜合利用的特點。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
3、城市開發利用污水資源,發展中水處理,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4、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當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等。
(8)如何收集整合城市水資源擴展閱讀
水資源開發利用,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個方面,其目的是發展社會經濟。最初開發利用目標比較單一,以需定供。隨著工農業不斷發展,逐漸變為多目的、綜合、以供定用、有計劃有控制地開發利用。
在地球上,人類可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水資源包括河川徑流、地下水、積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澤水、海水。按水質劃分為淡水和鹹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被人類所利用的水增多,例如海水淡化,人工催化降水,南極大陸冰的利用等。
⑼ 如何綜合利用雨水是解決城市的水資源不足和短缺有效途徑
如何綜合利用雨水,是解決這些城市的水資源不足和短缺的有效途徑。是今天所要講述的內容,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通過對雨水的回用,一是解決澆灌綠化、洗車等用水短缺問題,二是解決暴雨季節雨水泛濫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環節這兩大矛盾,三是解決雨水中所摻雜的雜質造成污染與都市的問題。根據經驗,雨水利用技術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
雨水的回收利用初探
一、雨水利用技術措施
1.1雨水收集
平時做好屋頂和房檐雨水槽,雨水管和雨水儲存罐等維護工作,以保證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質,並且應盡量擴大集雨面積。
1.1.1收集經過簡單過濾處理並去除水中懸浮顆粒物的雨水
摒棄初期污染雨水(屋頂等集雨面積上堆放物和附著物會污染雨水,尤其在乾旱期過後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為非飲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須排走不能收集)。
1.1.2雨量大時排放多餘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從公路和輕軌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類、垃圾、煙灰、金屬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質,必須過濾處理,並只能限於沖洗廁所。
二、雨水監測
雨水在降落過程中,空氣中的溶解性氣體,溶解或懸浮狀固體,重金屬及細菌等會進入其中。地表徑流中的污染物主要來自降雨對地表的沖刷,所以地表沉積物是地表徑流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地表沉積物的組成決定著地表徑流污染的性質。因此,雨水的水質會因地點、時間的不同有所差異。從雨水質分析結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慮的污染指標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濃度相對較低。
2.1雨水處理
通常收集來的雨水作為中水原水進行處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類中的城市雜用水類,城市雜用水包括綠化用水、沖廁、街道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類,包括農林牧漁用水、城市雜用水、工業用水、景觀環境用水、補充水源等。依據不同的用水要求進行不同深度的處理凈化。常用處理工藝流程:
2.2雨水儲存
2.2.1防撈抗旱
以達到基本的防撈抗旱作用為依據來合理設計能滿足雨水利用要求的儲存設施和建築物,即有可靠的調儲容量和溢流排放設施。隨著雨水利用工作的逐漸普及,因地制宜開發了各種不同的雨水利用設施和系統。
2.2.2水量平衡
儲存系統設計應進行水量平衡計算。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往年雨水量和使用水量的平衡和穩定、系統的技術經濟合理性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系統中儲存池的調節容積應按雨水量及處理量的之間關系求算。
2.2.3宜採用耐腐蝕、易清垢的材料製作
鋼板池內、外壁及其附配件應採取防腐蝕處理。
2.2.4配備自來水補水管應採取自來水防污染措施
補水管出水口應高於雨水儲存池內溢流水位(並且安裝自來水水表)。
2.3雨水利用
(1)管道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連接
(2)雨水管和自來水管不要接錯、管道外壁應按有關標準的規定塗色和標志。
(3)主要水質指標定期檢測,對常用控制指標(水量、主要水位、PH值、 濁度、余氯等)實現現成監測,有條件的可實現在線監測。
(4)盡量收集溢流出來的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
(5)為了收集到清潔的雨水,保持集雨面的清潔,雨水利用設備的維護和管理至關重要,必須不懈怠慢地進行維護管理工作(集雨面、沉砂池、沉澱池、濾網、雨水儲存罐、水泵及動力設備等)。
雨水資源化在我國處於初級階段、但今年來大部分城市工業、農業、生活節水已取得很大成效,水資源保護和污水處理改善水環境的各項措施正在逐步實施。根據各缺水城市自然特點,千方百計提高有限水資源的利用程度,採取措施攔蓄雨水加以利用,減少暴雨徑流,就地開源是一項近期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的重要措施,也為遠景調水奠定高效用水的基礎。
2.4雨水蓄水與滲透
2.4.1建造雨水蓄水和適當處理設施
利用城市建築屋頂、庭院等不透水面收集雨水,修建雨水蓄水設施,匯集貯存城市雨水作為城市非飲用水的直接水源,可用於沖廁、洗車、消防、澆曬綠地、洗衣服,必要時可以用作工業用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城市供水壓力,減輕水體污染和城市洪澇壓力。
2.4.2利用雨水涵養地下水,實現雨水滲透
採用綠色植被與土壤之間增設貯水層、透水層等辦法減緩雨水地表徑流的速度,增加雨水滲透,補充、涵養地下水源,緩解地面沉降,防止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根據方式不同,雨水滲透可分為分散式和集中式兩大類。可以是自然滲透,也可以是人工滲透。
2.4.3低勢綠地
綠地是一種天然的滲透設施。它具有透水性好、節省投資、便於雨水引入就地消納等優點,同時對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流和凈化作用。目前我國城市規劃要求有較高的綠化率,可以通過改造或設計成低勢綠地,以增加雨水滲透量,減少綠化用水並改善環境。
2.4.4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種人工材料鋪設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磚、碎石地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能利用表層土壤對雨水的凈化能力,對於處理要求相對較低,技術簡單,便於管理。
2.4.5滲透管(渠)
滲透管(渠)是在傳統雨水排放的基礎上,將雨水管或明渠改為滲透管(穿孔管)或滲透渠,周圍回填礫石,雨水通過埋設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層滲透。滲透管(渠)佔地面積少,便於在城區及生活小區設置,它可以與雨水管系、滲透池、滲透井等綜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在用地緊張的城區,表層土滲透性很差而下層有滲水性良好的土層、舊排水管系得改造利用、雨水水質較好、狹窄地帶等條件下較適用。一般要求土壤的滲透系數K明顯大於10-6m/s,距地下水位應有1m以上的保護土層。
2.4.6滲透池(塘)
滲透池(塘)是利用地面低窪地水塘或地下水池對雨水實施滲透的設施。當可利用土地充足且土壤滲透性能良好時,可採用地面滲透池。其最大優點是滲透面積大,能提供較大的深水和儲水容量,凈化能力強,對水質和預處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滲透、調節、凈化、改善景觀、降低雨水管系負荷與造價等多重功能。滲透池(塘)一般與綠化、景觀結合起來設計,充分發揮城市寶貴土地資源的效益。當地面土地緊缺時,可以考慮採用地下滲透池,實際上它是一種地下注水滲透裝置,利用混凝土砌塊、穿孔管、碎石空隙、組裝是構建等調蓄雨水並逐漸下滲。
2.4.7屋頂雨水收集和儲蓄
在建築物頂上設計雨水收集和儲蓄設施,將收集到的雨水直接用於消防、小區澆曬路面、植樹用水、洗車、沖廁所燈,是實現廁所雨水資源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大型建築越來越多,建築物頂部面積越來越大,建築雨水收集大有作為,因此,在我國要實現雨水資源化,在建築物上設計雨水收集和貯存設施,達到直接將雨水用做「中水」的措施勢在必行。
三、結論
在我國這個水資源很貧乏,但降水資源相對豐富,如何開發利用巨大的降水資源,實現降水資源化,並提高降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所在。但在建設過程中應做到:
3.1樹立建設理念
做到源頭減排、過程式控制制、系統治理、功能凈化、生態修復、健康循環。
3.2實現目標
做到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同步。
3.3實施途徑
遵循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因地制宜、統籌建設的途徑。
雨水利用設施建設不可能高有完全相同的解決方案,應實行一城一策,因地制宜地開展建設,不能生搬硬套,做成樣子工程,造成經濟浪費。
⑽ 如何利用水資源
一水多用:洗臉水用後可以洗腳,然後沖廁所;家中應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大桶,將洗衣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用作沖廁、拖地等,如此,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節水1噸左右。
用洗米水、煮麵水洗碗筷,可節省生活用水及減少潔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來澆花、洗車;用養魚的水澆花,還能促進花木生長。
用洗滌靈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沖洗幾次,才敢放心吃。可改用鹽浸泡消毒,只沖洗一遍就夠了。
覺得廁所的水箱過大,可以在水箱里豎放一塊磚頭或一隻裝滿水的大可樂瓶,以減少每一次的沖水量。但須注意,磚頭或可樂瓶放得不要妨礙水箱部件的運動。但是,這些填充物體有時會阻礙實物沖凈、沖遠,或導致水管堵塞,產生安全隱患。尤其6升以下的馬桶,就沒必要安放這些東西。
馬桶或洗手盆釉面的質量會影響到用水量,釉面細膩平滑,釉色均勻一致,吸水率小的產品,沖洗時可以省水,一次就沖洗干凈。可以通過實驗驗證,例如在釉面滴上紅色液體數滴,數秒鍾後用濕布擦乾,釉面無臟斑點的為佳。
在水箱中滴入幾滴食用色素,等20分鍾(要確定這段時間內沒人使用馬桶),如果有顏色的水流入馬桶,就表示這水箱在漏水。
將所有水龍頭關緊並確定這段時間無人用水而水表仍在動,就表示屋內或地下水管在漏水;水龍頭關緊後仍滴水,要速換橡皮墊。
將全轉式水龍頭換裝成1/4轉水龍頭,縮短水龍頭開閉的時間就能減少水的流失量;
冬季要特別注意檢查水管和預防水管破裂:雨季洪水沖刷掉的覆蓋沙土,冬季之前要補填上,以防土層過淺凍害水管;屋外的水龍頭和水管要安裝防凍設備(防凍栓、防凍木箱等);屋內有結冰的地方,也應當裹破麻袋片、纏繞草繩;一旦水管凍結了,不要用火烤或開水燙,那樣會使水管、水龍頭因突然膨脹受到損害,應當用熱毛巾裹住水龍頭幫助化凍。
淋浴時用低流量蓮蓬頭,或加裝緩流水龍頭氣化器。
洗澡改盆浴為淋浴,並使用低流量蓮蓬頭,避免長時間沖淋;多人洗澡時,一個接一個連接不要間斷,可節省等待時熱水流出前的冷水流失量。
洗車使用有栓塞管嘴的水管或用水桶及海綿抹布擦洗。
控制適量的洗滌物,避免洗衣機及洗碗機中洗滌物過多或過少;選擇有自動調節水量的洗衣機,洗衣清洗前先脫水一次,可節省用水及清洗時間;如果將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至40升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