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硅藻土礦區的分布
硅藻土是一種硅質岩石,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丹麥、法國、蘇聯、羅馬尼亞等國。我國硅藻土儲量3.2億噸,遠景儲量達20多億噸,主要集中在華東及東北地區,其中規模較大,工作做得較多的有吉林、浙江、雲南、山東、四川等省,分布雖廣,但優質土僅集中於吉林長白地區,其他礦床大多數為3~4級土,由於雜質含量高,不能直接深加工利用。
Ⅱ 中國礦產資源,世界排名第幾
中國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三。
中國目前已經發現了171個礦種,探明儲量的已經達到了159種,其中20多種礦的探明儲量位居世界前列,如鎢礦、錫礦、銻礦、稀土礦等大約12種位居世界第一。探明的儲量佔到了全球12% ,從探明的總儲量來看,我國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所以我們是一個礦產資源大國。
我國還有進一步找礦的巨大潛力。表現在:一是,我們國家成礦地質條件很好,全世界三大成礦域在我們國家都有分布,所以我們國家有很好的成礦先天條件。二是,我們國家幾十年來的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已經發現了將近20萬個礦產地,但是目前經過勘探的只有兩萬多,還有90%以上的已經發現的礦產地沒有進行進一步深入工作。
(2)中國硅藻土資源佔全世界的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已查明黃金資源儲量1.21萬噸位居世界第二
2016年我國已查明黃金資源儲量達1.21萬噸,僅次於南非,位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中國黃金行業整體發展健康平穩,以黃金為主,多金屬開發並舉。2016年我國黃金交易所交易量達2.4萬噸(單邊)、期貨交易所交易量3.9萬噸(單邊)、商業銀行場外交易量0.7萬噸,累計成交量達到7萬噸。預計,「十三五」期間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0萬噸。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黃金礦產資源豐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交易活躍,在世界黃金產業價值鏈條中佔有重要份額和地位。將黃金作為先導性行業,優先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進行黃金勘探、開采、加工、消費以及黃金投資、交易方面的合作,對促進我國黃金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不足;支柱性礦產(如石油、天然氣、富鐵礦等) 後備儲量不足,部分用量不大的礦產儲量較多;中小礦床多、大型特大型礦床少,支柱性礦產貧礦和難選礦多、富礦少, 開采利用難度很大;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匹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國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三 找礦潛力大
Ⅲ 硅藻土(Diatomite)
一、概述
硅藻土俗稱山粉、化石粉或放射蟲粉,是一種生物成因的硅質沉積岩,主要由硅藻和其他微生物的硅質遺骸所組成。英文譯名較多,見諸於報刊的有:Tripoli、Tripolite、TripoliEarth、Tripoli-Powder、Diatomite。
二、礦物性質
硅藻土的主要化學成分為硅酸鹽。SiO2的含量是硅藻土礦石中硅藻含量的量度標志之一,SiO2高則質優。我國主要產地硅藻土的化學成分見表2-49-1。硅藻土含水1%~5%,膠體水失水溫度110~250℃。
表2-49-4 中國硅藻土礦分布一覽表
五、礦床分布
我國硅藻土礦分布較廣,僅次於美國,查明資源儲量的11個省區,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和雲南、四川一帶,其中吉林和雲南礦床(點)最多,資源儲量最豐富,其次是浙江、河北、廣東、四川、內蒙古、福建、黑龍江、江西、山東。在遼寧、陝西、山西、河南、海南、湖南、貴州等地也有分布(圖2-49-1)。
圖2-49-1 中國硅藻土礦床分布示意圖
硅藻土礦成礦時間分布很局限,硅藻的最老記錄僅在侏羅紀早期,但含工業意義的大礦床則限於古近紀和新近紀。硅藻土礦在空間上分布很廣泛,除寒冷的南極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硅藻土礦床。硅藻種屬十分多,約有12 000~16 000種。幾乎各種水域都有硅藻分布。現存硅藻可生長在海草上形成凝膠狀薄膜,也可附於某些種屬的腹部,既可棲息於海水的浮冰塊上,也可以生活於濕土壤及熱泉中,因此,可以在十分廣泛的空間堆積成礦。
中國主要硅藻土礦集中形成於中新世至更新世,其中以中新世為主導。雲南尋甸和吉林長白大型硅藻土礦皆屬中新世礦床。礦床分布受新生代斷陷盆地的控制。
六、可供資源
我國查明51個硅藻土礦床,資源儲量42.16×108t。其中,大型礦床(資源儲量大於等於1 000×104t) 30個,中型礦床[資源儲量(200~1 000)×104t]15個,小型礦床6個。
我國30個大型礦床查明資源儲量41.40×108t,佔98.19%。其中以吉林長白西大坡礦規模最大,詳查區及外圍普查區合計資源儲量15.87×108t;其次是雲南尋甸先鋒礦,資源儲量7.67×108t。資源保證程度較高。
Ⅳ 非金屬礦石有哪些
非金屬礦是與金屬礦相對而言的,有91種,主要為金剛石、石墨、水晶、剛玉、石棉、雲母、石膏、螢石、寶石、玉石、瑪瑙、石灰岩、白雲岩、石英岩、陶瓷土、耐火粘土、大理岩、花崗岩、鹽礦、磷礦等。
主要品種
(1)石膏礦區
我國已探明的石膏礦區達169處。主要有山東省大漢口、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湖北省應城、山西省太原、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甘肅省天祝、湖南省邵東、吉林省渾江、四川省峨邊等礦床。儲量600億噸以上,居世界首位。
(2)耐火原料
我國耐火原料資源豐富,菱鎂礦、高鋁礬土與石墨原料的儲量均佔世界第一位。
中國是世界上菱鎂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總保有儲量礦石30億噸,我國菱鎂礦的資源潛力很大,據預測,菱鎂礦資源80億噸。居世界第1位。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世界菱鎂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世界紀錄。探明礦產地27處。主要分布在遼寧省海城、山東省披縣、西藏自治區巴下等地。菱鎂礦的工業價值主要是其中氧化鎂具有高的耐火性和粘結性,以及可以提煉金屬鎂。因此,廣泛應用於冶金、建材、化工、輕工、農牧業等領域,仍為提煉金屬鎂的主要原料。
耐火粘土與硅石等耐火原料分布地區很廣,耐火粘土探明礦產地327處。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川、黑龍江、內蒙古等省(區), 以山西耐火粘土礦最多。總保有儲量礦石21億噸,儲量與產量均很大,為發展我國耐火材料與原料的生產與出口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中國石墨礦資源相當豐富。全國20個省(區)有石墨礦產出。探明儲量的礦區有91處,主要有黑龍江省雞西(柳毛)、勃利(佛嶺)、穆棱(光義)、蘿北;吉林省磐石;內蒙古自治區興和;湖南省魯塘;山東省南墅;陝西省銀洞溝、銅峪等石墨礦床。以黑龍江省為最多.總保有儲量礦物1.73億噸,居世界第1位。
金剛石礦
河南、福建、廣西等省(區)。就地區分布看,玻璃用石英岩以青海為最,佔全國總儲量的42.4%;石英砂以海南為最多;玻璃用石英砂岩山東則居首位。高嶺土:中國高嶺土礦資源豐富。在全國21個省(區)208個礦區探明有高嶺土礦,總保有儲量礦石14.3億噸,居世界第7位。主要有廣東省茂名、湛江、惠陽;河北省徐水;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湖南省衡山、泊羅、醴陵;江西省貴溪、景德鎮;江蘇省吳縣等礦床。
(2)水泥灰岩
水泥灰岩:中國水泥灰岩資源相當豐富,除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外,全國各省(區、市)均有產出。遍布全國.探明儲量的礦區112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89億噸。主要分布在陝西、安徽、廣西、四川、山東等省(區), 儲量以陝西最多,佔10%,安徽次之,佔6.7%。廣西、四川、山東水泥灰岩資源也較豐富。水泥灰岩礦床成因類型分化學或生物化學沉積礦床(如河北邯鄲峰峰礦、四川峨眉黃山等)、機械碎屑沉積礦床(如山西大同七峰山等)、生物沉積礦床(如江蘇、浙江等地石炭系黃龍灰岩等)和重結晶型石灰岩礦床(如黑龍江省愛輝關鳥河)。石灰岩自太古宙到新生代各時代地層中幾乎都有形成,但用於生產水泥的主要是古生代形成的石灰岩。
(3)花崗石
花崗石:花崗石礦在商業中是泛指具有裝飾功能、質地堅硬、抗酸鹼,可加工成一定規格石料或工藝品的天然石材,並非地質學中的"花崗岩"概念。花崗石大體包括岩漿岩、火山岩類和部分變質岩類(如混合岩、片麻岩等)。我國花崗石礦資源豐宮,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探明儲量的礦區180餘處,總保有儲量礦石17億立方米,以山東、北京為多大理石:亦為商業名稱,是泛指具有裝飾功能、可加工成建築石材或工藝品的天然碳酸鹽類岩石,如大理岩、白雲岩、石灰岩等。中國大理石品種繁多,資源豐富,全國26個省(區)皆有產出。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23處,總保有儲量礦石10億立方米,以廣東、河北儲量最多。
(4)寶玉石
寶玉石:中國寶玉石礦品種繁多。遼寧岫岩玉、新疆和田玉和海藍寶石、廣東的南方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福建的壽山石、浙江的青田石和雞血石、湖北的綠松石、撫順的煤玉、琥珀和內蒙古的瑪瑙等古代就已開采並馳名中外。在海南、江蘇、山東等地還產有藍寶石礦。我國寶玉石地質工作程度較差。對吉林、江蘇、福建、山東、海南五省12個寶石礦區進行了地質工作,總保有儲量礦物4.1萬千克,以寶石級剛玉、綠柱石、石榴子石和鋯石為主。對北京、內蒙古、遼寧、河南、廣東、青海六省(區)10個玉石礦區進行了地質工作,總保有儲量礦石28.9萬噸,其中以遼寧的岫岩玉保有儲量最多,佔全國玉石儲量的一半。我國寶玉石礦有多種礦床類型,以偉晶岩型、熱液交代型和風化殘積-沖積型礦為重要,岩漿型、變質型、夕卡岩型次之。寶玉石成礦時間跨度較大,自前寒武紀直至第四紀均有寶玉石礦形成。
Ⅳ 硅藻土礦床地質
一、成礦地質條件
硅藻大部分生於淡水,少部分生於海水,還有過渡的半鹹水硅藻。硅藻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藉助於光合作用可以產生其些細胞質物質,並分泌硅質,形成自己的介殼。硅藻經歷了它的自然繁殖過程後最後死亡,有機物腐爛,其骨骼沉入水底,於是形成硅藻土堆積。據計算,1立方英寸 1立方英寸(in3)=1.63871×10-5m3——編輯注。
硅藻土成礦條件首先是沉積盆地。新生代以來中國東部斷裂及升降運動發育,形成一系列斷陷盆地,為大型湖盆提供了先決條件,湖泊為硅藻的生存及遺骸堆積准備了良好的場所。
成礦條件之二是古地理環境。氣候溫暖濕潤,雨水較充沛,能使潮盆常保持著一定的水量。但水深度不很大,一般不超過35m。這可從硅藻土中常含有石英、長石、雲母及炭質碎屑,也與黃鐵礦、磷礦結核等伴生,並含豐富的動植物化石等特徵得到證明。淺水有利於光合作用的進行,如生長在湖泊中的硅藻,湖泊不僅給浮游硅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充分的陽光,而且亦有利於底棲硅藻的生長。在海洋中,為了使硅藻沉積物持續堆積,形成厚層的硅藻土,亦必須保持淺水條件。開闊的海洋是浮游硅藻生活的最好環境。
成礦條件之三是物質來源。硅藻的生長、繁殖需要水中有溶融的SiO2,而且有長期穩定的來源。中國東部地區新生代廣泛發育基性岩,硅藻土礦多形成於噴發間歇期,火山活動為可溶性SiO2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西部地區例如,雲南省的硅藻土礦則與火山活動無關,而是風化分解某些湖盆外圍岩石而提供可溶性硅質。
從硅藻土的生存條件出發,帶入湖盆的水不能含有高濃度的酸、鹼及其他有毒害的物質。高質量的硅藻礦的形成還要求帶入湖盆中的碎屑礦物很少。
硅藻土礦成礦時間分布很局限,硅藻的最老記錄僅在侏羅紀早期,但含工業意義的大礦床則限於古、新近系及第四系。硅藻土礦在空間上分布很廣泛,除寒冷的南極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硅藻土礦床。硅藻種屬十分多,約有1.2萬~1.6萬種。幾乎各種水域都有硅藻分布,現存硅藻可生長在海草上形成凝膠狀薄膜,也可附於某些種屬的腹部,既可棲息於海水的浮冰塊上,也可以生活於濕土壤及熱泉中,因此,可以在十分廣泛的空間堆積成礦。
中國主要硅藻土礦集中形成於中新世至更新世,其中以中新世為主導。雲南尋甸縣和吉林長白縣大型硅藻土礦皆屬中新世礦床。礦床分布受新生代斷陷盆地控制。
二、礦床主要成因類型及地質特徵
世界硅藻土礦床類型有海相沉積與陸相沉積兩大類,中國硅藻土礦皆為陸相湖泊沉積類型。湖盆可歸納為三種,即火山盆地(如吉林省長白縣、山東省臨朐縣、浙江省嵊縣等)、斷陷盆地(如雲南省昆明)及山間盆地(如四川省米易縣)。含礦地層沉積類型屬淡水湖的生物化學沉積型,特點是有較多的動、植物化石,與炭質碎屑粉砂層、粉砂質粘土層及硅藻粘土層共生。硅藻土礦層層理發育,岩性、岩相變化不大,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扁豆狀產出,產狀平緩,並由四周向盆地中心傾斜。硅藻種屬為淡水型,例如,顆粒直鏈藻、中國小環藻、冰島直鏈藻等。
根據SiO2來源不同,可分成兩個亞類。一個是火山物源硅藻土礦床,另一個亞類是陸源沉積硅藻土礦床。前者礦床所需SiO2主要來自火山,硅藻形成於玄武質火山噴發間歇期的湖盆中,以含礦岩系中夾有玄武岩層為特徵,如吉林長白、敦化,山東臨朐,浙江嵊縣等中國東部的一系列礦床均屬此亞類。
陸源沉積硅藻土礦床的SiO2主要是岩石經風化分解、搬運提供的。礦床內含礦岩系沒有玄武岩層,但周圍常有時代較早的玄武岩層,它是SiO:的物源岩石。例如,雲南尋甸、四川米易等地的硅藻土礦床。此外,廣東雷州半島發現了半鹹水型硅藻土礦床,表明除了上述淡水湖相沉積礦床外,還有沼澤相和深湖相沉積類型。
.1 陸相湖泊沉積火山物源礦床類型
該類為陸相湖泊沉積硅藻土礦類型中的火山物源礦床亞類,為中國已知的最大礦床,其規模世界少見。礦床空間分布受古構造格局控制。喜馬拉雅期大量火山噴溢後形成的大型火山景觀凹地,為硅藻的沉積提供了空間條件。古盆地不同部位及湖水盆地內的水下地形直接控制了礦床的展布。盆地邊緣區由於受河流干擾,沉積環境不穩定,不利於硅藻的生存和堆積。盆地中心則由於水較深,陽光不足,因此同樣也不利於硅藻生存所需的光合作用。中心與邊緣過渡帶陽光照度、沉積環境和水中SiO2含量均有利於硅藻的繁殖和堆積,可以形成質優的工業礦體。
礦床實例1:吉林長白縣西大坡硅藻土礦
含礦岩系為馬鞍山組沉積層,分布面積4.2km2,厚度1.36~57.58m。礦層賦存於含礦岩系內,垂直方向有明顯的韻律,從下向上的完整韻律序列為:硅藻粘土→粘土質硅藻土→含粘土硅藻土→硅藻土→含粘土硅藻土→粘土質硅藻土→硅藻粘土,其間為漸變關系。韻律中心硅藻含量高,單層多,厚度大,粘土含量低;韻律上、下則粘土含量遞減。中部礦層有三層,下面為第一礦層,厚0.88~5.67m,平均2.83m;第二礦層厚1.20~14.71m,平均6.9m;上面為第三礦層,不穩定,厚0.7~4.5m。
礦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硅藻蛋白石,少部分有再結晶現象,向玉髓方向轉化。硅藻之間有少量粘土充填,粘土以水雲母居多,也有高嶺石及伊利石。含少量石英、長石、黑雲母、菱鐵礦等碎屑礦物。石英粒有溶蝕現象。黑雲母已向蛭石、綠泥石轉化。礦石化學成分中SiO273.1%~90.86%,Fe2O31%~5%,Al2O32.30%~6.67%,CaO 0.67%~1.36%,燒失量3.58%~8.31%。礦區內已發現硅藻22個種屬,68種以上,占絕對優勢的是圓盤形小環藻屬和圓筒形直鏈藻屬、桅桿藻屬和舟形藻屬,羽紋目的棒桿藻屬也常見。其次還有卵行藻屬、彎桿藻屬等。
礦床實例2:浙江嵊縣硅藻土礦
該礦屬於陸相湖泊沉積硅藻土礦類型中的火山物源礦床亞類,主要分布於浦橋、福泉山、崇仁、逵溪、廣利、大灣、四畝嶺等地,出露面積35km2,目前僅東南郊浦橋至福泉山約5km2范圍進行了較詳細的地質工作。
礦層賦存於玄武岩噴溢間歇期形成的河湖相沉積層中。下伏地層為下白堊統期朝川組與部分上侏羅統黃尖組,在它的剝蝕面上沉積了古、新近繫上新統嵊縣組地層,上覆第四系殘坡積層。地層自上而下為:
第四系,砂礫、砂質粘土
~~~~角度不整合~~~~ 0~30m
古、新近系,上新統嵊縣組:
⑥第三期橄欖玄武岩。 >30m
⑤第三沉積層玄武質砂礫岩,下部為含礫粉砂岩。 12~50m
④第二期玄武岩上層,氣孔狀橄欖玄武岩,中部見0~0.7m 白色含硅藻土薄層或透鏡體,下部為緻密塊狀玄武岩。 26~60m
③第二沉積層上層,上部10~20m,中—細粒砂層、粘土質砂層:中部26~65m白,藍及少量黑色硅藻土層;底部0~15m 含植物碎屑粘土或砂礫層。20~78m
②第二期玄武岩下層,緻密塊狀橄欖玄武岩。 5~88m
①第二沉積層下層,頂部為灰白色粘土質砂岩,中部為白、藍色硅藻土層,下部為砂礫層。 5~35m
不整合
白堊系下統朝川組紫紅色粉砂岩
硅藻土產於嵊縣組第二沉積層中,含礦兩層。出露地表部分風化為白色或灰白色,其餘為藍灰色。上礦層厚26~65m,出露面積40km2。下礦層厚度不到30m,出露面積約30km2。礦體產狀近於水平,呈層狀、似層狀,見圖16-1。
圖16-1 浙江嵊縣硅藻土礦床剖面示意圖
(據浙江紹興地質隊,199)9
N2sh-B1第二沉積層中砂礫層和植物碎屑粘土層;N2sh-B2第二沉積層中硅藻土層;N2sh-B3第二沉積層中灰白色粘土和砂質粘土層;N2sh-β2—第二期玄武岩;N2sh-C—第三沉積岩;N2sh-β3—第三期玄武岩;K4c1—下白堊統朝川組;1—殘坡積物;2—粘土層;3—砂質粘土層;4—砂岩、細砂岩;5—含礫砂岩;6—砂礫岩;7—玄武岩;8—礦層
硅藻土含硅藻遺骸60%~80%,此外為粘土礦物及少量粉砂。藍色硅藻土(稱為藍土)粘土礦物相對含量多少依次為:高嶺石、埃洛石、水雲母、蒙脫石;白色硅藻土(稱為白土)則依次為蒙脫石、高嶺石、埃洛石、水雲母。
上、下兩層硅藻土的主要化學成分基本相同,不同顏色硅藻土間也無明顯變化,只是白土因混入粉砂、粘土,使其SiO2含量相對較低,Al2O3、Fe2O3含量相對較高。礦層中部化學成分比較均勻,平均w(SiO2)63.94%,w(Al2O3)16.16%,w(Fe2O3)4.07%, w(TiO2)0.8%~1.01%,w(Ca0)0.39%~1.22%,w(MgO)0.14%~1.38%。
硅藻種屬以直鏈屬的冰島直鏈藻占優勢,約佔95%,此外為湖沼圓篩藻、蛛網藻,見個別舟形藻和瑞士橋穹藻,可能還有短縫藻。均為淡水種群。
硅藻土堆密度:上礦層藍土0.56g/cm3,白土為0.70g/cm3,原土孔體積0.6cm3/g。比表面積46.5m2/g。主要孔半徑50~800nm。耐火度1470~1 510℃。導熱系數0.297~0.264W/(m·K)。原土脫色力33~144。
嵊縣硅藻土礦的特點是礦層分布面積廣、厚度大、連續性好、品位均勻、硅藻種屬單一。沉積環境穩定,屬淡水湖泊相生物化學沉積礦床。
2.陸相湖泊沉積陸源沉積礦床
礦床實例:雲南尋甸先鋒硅藻土礦
該礦床屬於陸相湖泊沉積類型中的陸源沉積礦床亞類,位於昆明市東北60km 尋甸縣先鋒新生代構造盆地內。盆地呈近東西向梭形,長9.5km,寬0.5~2km,面積12.5km2。含礦岩系為新近系中新統小龍潭組,厚約1000m,由砂質泥岩、粉砂質泥岩、泥岩、硅藻土、褐煤及透鏡狀砂岩組成。自下而上可分為四個岩性段:①含礫砂質泥岩段;②下含煤段;③硅藻土段;④上含煤段。含有植物化石及孢粉、硅藻等化石,與下伏地層下寒武統呈不整合接觸,上覆第四系。
硅藻土賦存於新近系中統小龍潭組第三岩性段中。礦層頂、底板為褐煤層。東西長6.5km,南北寬0.5~2km,面積10km2。但是,礦層既厚質量又優而達工業要求的僅在17勘探線以東部分,面積3.2km2。礦體自下而上分五個亞段:①
硅藻土有灰色、褐灰色、綠灰色、灰綠色等四種顏色。質地細膩、均一,孔隙度高,密度低,吸附性強,熔點高。呈硅藻遺骸堆積結構,塊狀或薄層狀構造。礦物成分中硅藻蛋白石含量為50%~80%,粘土礦物15%~30%,有機質17%~32%。陸源碎屑有石英、白雲母、玄武岩屑,由微量至5%。偶爾見電氣石、白鈦礦、磁鐵礦和鋯石等顆粒。自生礦物有方解石、菱鐵礦、黃鐵礦和軟錳礦,局部還有三水鋁石,一般含量由微量至10%。次生礦物有褐鐵礦等。
硅藻土在化學成分上的特點是高燒失量,比正常硅藻土高2~4倍之多,主要由有機質引起。化學組分如表16-5所示。
表16-5 尋甸先鋒硅藻土成分變數及單位:wB/%
續表
(據徐則達等,1989)
硅藻土富含有機質,發熱量3333~5719J/g,鬆散密度0.64g/cm3,孔體積1.34mL/g,比表面積23.7m2/g,硅藻孔徑50~3000nm。硅藻個體大小1~100μm,其中10~100μm佔50%,可塑指數19.77,液限72.20%,塑限52.52%。吸水率18.15%~211.17%,平均69.15%,孔隙率90.2%,白度20.93%,pH值3.12~3.75,鬆散系數1.39。
礦石自然類型有:含粘土硅藻土、粘土質硅藻土和硅藻質粘土3種。前兩個類型層厚、儲量大,品位達工業要求,後一類型層薄,無工業價值。硅藻土經氧化作用後,由於有機質的氧化、淋失,硅藻相對富集,SiO2含量提高7.9%,燒失量降低3.26%,礦石質量變好。氧化帶深度一般6~9m,最深達13.69m。礦石中硅藻共有17屬37種,絕大部分為中心目,淡水型。礦石質量下部好於上部,東部好於西部。由此劃分出東部富礦帶,中部分叉變化帶,西部不穩定薄層帶,如圖16-2所示。東部富礦帶主要是下部層位,礦層厚,礦石質量好,較穩定,宜於露天開采,又處於富煤帶。
圖16-2 尋甸先鋒硅藻土礦礦帶變化剖面示意圖
(據徐則達等,1999a)
1—含硅藻粘土:2—含粘土硅藻土:3—粘土質硅藻土;4—硅藻質粘土;5—褐煤;6—石英砂岩;7—含礫泥質粉砂岩;8—粉砂質泥岩;9—泥岩;10—頁岩;11—灰岩;12—白雲岩;13—斷層;14—不整合;15—鑽孔;16—下寒武統;17—上震旦統燈影組;18—中元古界昆陽群
總之,礦床特點有以下四點:①礦體厚度大,儲量集中,礦床規模特大。相伴褐煤亦為大型礦床;②含有機質高,為高燒失量型;③為陸相山間盆地的淡水湖泊,但還大量存在著喜鹽環境里的圓篩藻,還有少量諾爾曼輻環藻鹽生變種,與直鏈藻、桅桿藻和針桿藻共生,反映高有機質的特殊環境;④原礦石SiO2含量較低,但經煅燒後質量顯著變好,易精選。
3.沼澤相和深湖相沉積類型
該礦位於雷州半島,包括火山湖沉積的海康青桐洋、九斗洋,徐聞田洋等礦床及海濱沼澤相、深湖相沉積的徐聞九畝、海康卜昌等礦床。
礦床實例:廣東海康-徐聞硅藻土礦
礦層賦存於第四系,其層位如下:
下更新統湛江組(Q1z):灰白、灰黃、褐紅等雜色礫石、砂、砂質粘土、雜色粘土互層,主要為河流相沉積,少部分為河口三角洲相或湖相沉積,其中夾有1~2層玄武岩,稱湛江期火山岩。
中更新統早期石峁嶺期火山岩
中更新統晚期—晚更新統早期田洋組(Q2-3t):為火山口塌陷形成的湖盆沉積。底板為層凝灰質角礫岩或玄武岩,頂板為有機質粘土及泥炭,再上則為粘土、砂質粘土等。該組是富集硅藻土的主要層位。
晚更新統中晚期下錄組(Q3x):為泥炭、粘土和砂質粘土層,屬海濱泥炭沼澤相沉積,與田洋組連續沉積。
全新統坡殘積層
破火山口受北西及北東向斷裂交會點控制,火山湖沉積特徵見圖16-3。
圖16-3 田洋火山湖沉積示意圖
(據徐則達等,1999b)
礦體呈水平層狀分布。厚層礦層除含少量硅藻的粘土外,常見夾有薄層玄武岩或崩塌堆積玄武岩角礫及砂層等。礦層厚50~200m。礦石中除硅藻外還含有粘土,少量石英、玄武岩屑、有機質及植物殘骸。礦石化學成分為:w(SiO2)55.57%~90.94%,w(Al2O3)2.09%~19.78%,w(Fe2O3)0.70%~10.05%,w(CaO)0.22%~2.93%,w(MgO)0.32 %~0.60%,燒失量9.84% ~24.59%。硅藻以中心目為主,羽紋目次之;淡水種為主,亦有少量半鹹水—鹹水藻。硅藻層內含有石油,田洋組平均含油率為TC 5.81%~6.26%。
三、資源分布及成礦規律
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產出硅藻土礦。中國硅藻土礦資源較豐富,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硅藻土礦分布較廣(圖16-4),保有儲量的省、自治區有10個,此外在黑龍江、山西、海南皆發現了硅藻土礦。礦床分布有一定區域性,即東部和西南地區較多,西北地區較缺乏。這除了成礦條件以外也與地質工作程度有關。其中吉林省礦床數最多,保有儲量也最多:其次是雲南省。
圖16-4 中國硅藻土礦床分布
硅藻土礦經常與粘土礦共生,粘土可以單獨成層,也可與硅藻土相雜,形成粘土質硅藻土或硅藻質粘土。一般說粘土是有害組分,但在某些用途中則是有益組分。硅藻土礦與褐煤、泥炭層共生以雲南先鋒礦區最為典型。
硅藻土礦成礦時代一般較新,埋藏多數不深,因此主要是露天開采,僅部分礦床採取地下開采。有的從水下挖出,以礦泥形式泵取。
Ⅵ 中國礦產資源zhan世界的比例
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在世界和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分別為93%和95%左右。
到1996年底止,煤炭資源遠景總量達50592億噸,探明儲量的礦區5345處保有儲量總量10025億噸。位於獨聯體、美國之後,據世界第三位。
石油.中國1997年公布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22.41億噸,居世界第11位。
天然氣(包括沼氣)1996年底,我國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0.7060萬億立方米,世界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143.95萬億立方米,中國約居世界第21位。
金屬礦產.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鍺礦、鎵礦、銦礦、沲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碲礦88種,為金剛石、石墨、自然硫、硫鐵礦、水晶、剛玉、藍晶石、夕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石棉、藍石棉、雲母、長石、石榴子石、葉蠟石、透輝石、透閃石、蛭石、沸石、明礬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鹼、方解石、冰洲石、菱鎂礦、瑩石、寶石、玉石、瑪瑙、顏料礦物、石灰岩、泥灰岩、白堊、白雲岩、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葉岩、硅藻土、頁岩、高嶺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潤土、鐵礬土、橄欖岩、蛇紋岩、玄武角閃岩、輝長岩、輝綠岩、安山岩、閃長岩、花崗岩、珍珠岩、浮石、霞石正長岩、粗面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泥炭、鹽礦、鉀鹽、鎂鹽、碘、溴、砷、硼礦、磷礦。
非金屬礦產資源.
這個網地址很好;http://www.chinamining.com.cn/resource
Ⅶ 我國那個地方產硅藻土
我國硅藻土主要集中在華東及東北地區,其中規模較大,工作做得較多的有吉林、浙江、雲南、山東、四川等省,分布雖廣,但優質土僅集中於吉林長白地區。
Ⅷ 硅藻土的介紹
硅藻土是一種硅質岩石,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丹麥、法國、羅馬尼亞等國。是一種生物成因的硅質沉積岩,它主要由古代硅藻的遺骸所組成。其化學成分以SiO2為主,可用SiO2·nH2O表示,礦物成分為蛋白石及其變種。1我國硅藻土儲量3.2億噸,遠景儲量達20多億噸,主要集中在華東及東北地區,其中規模較大,儲量較多的有吉林(54.8%,其中吉林省臨江市探明儲量占亞洲第一位。)、浙江、雲南、山東、四川等省,分布雖廣,但優質土僅集中於吉林長白山地區,其他礦床大多數為3~4級土,由於雜質含量高,不能直接深加工利用。
Ⅸ 中國有哪些資源,在世界上分別排行第幾
中國礦產資源豐富。迄今為止,共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153種(能源礦產7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41種、貴重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89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國家之一。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5種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釩、鈦、鉭、鎢、膨潤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等12種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二位的有:煤、鉬、螢石、硅藻土、鍶、硅灰石7種。這些礦種在數量與質量上具備一些優勢,存在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石油、天然氣、鐵、鎳、錳、鉻、銅、鋁、鉀鹽等優質、大宗支柱性礦產資源相對不足。
中國陸地面積佔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量不足世界的平均水平的1/3
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不到1/2
中國耕地面積居世界第四,人均只有1/3
河流年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人均僅為1/4
森林面積居世界第六,人均只有1/5
基本特徵為資源豐富,人均不足
具體:
土地面積===我國國土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的土地面積只有世界人均數的29%,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美國人均土地的1.8%、2.4%、7.0%和21.0%。
礦產儲蓄總值===根據《各國礦產儲量潛在總值》的估算,我國礦產資源儲量潛在總值為16.56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礦產儲量潛在總值為1.51萬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世界第53位,而且人均資源數量和資源生態質量仍在繼續下降和惡化。如:35種重要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60%,其中石油、鐵礦、鋁土礦分別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1%、44%、10%。
耕地面積===我國耕地面積142439萬畝,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佔有量1。4畝,只相當於世界人均值的1/3
森林面積===我國人均森林佔有面積為1.9畝,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5
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
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僅在世界排名120位。
河流年徑流量===河流年徑流量:第6位
人均佔有量:第119位
人均河流年徑流量:第88位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
Ⅹ 我國有哪些礦產資源佔世界首位
中國礦產資源(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的、礦產自給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一部分礦種(礦組)的儲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但人均佔有量卻低於世界水平。
中國至少在50 萬年以前就開始利用礦產資源(見周口店古人類遺址)。
在明代和更早的時期,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技術就居當時世界先進地位。19 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以掠奪方式在中國開辦礦山,因而自清朝末年開始,中國的礦產資源就處於這種半殖民地的地位被開發掠奪。但到1949 年為止,中國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種僅有18 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對礦產資源的大規模勘查,到1990 年年底,中國已發現162 個礦種,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48 個。主要有:
①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鈾、鈈等。
②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鉻、釩、鈦等。
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銅、鉛、鋅、鋁、鎢、錫、鎳、鉍、鉬、鈷、
汞、銻、金、銀、鉑等。
④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鈮、鉭、鋰、鈹、稀土族元素、鍺、鎵、銦、
鎘、硒、碲等。
⑤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硅石、菱鎂礦、
耐火粘土、螢石、鑄型用砂、高鋁礦物原料等。
⑥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硫鐵礦、自然硫、磷、鉀鹽、鉀長石、明礬石、
硼、芒硝、天然鹼、重晶石、鈉硝石等。
⑦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雲母、石棉、高嶺土、石墨、石膏、滑
石、水泥用原料、陶瓷粘土、磚瓦粘土、玻璃用砂、建築用石材、大理石、鑄石用玄武岩、珍珠岩、沸石、蛭石、硅藻土、膨潤土、葉蠟石、剛玉、天然油石、玉石、瑪瑙、金剛石、冰洲石、光學螢石、藍石棉、壓電水晶等。
⑧中國從20 世紀50 年代以來,把地下水、地熱等也列為礦產管理。(見
中國水資源)
自50 年代以來,采礦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共建立了重要礦山5000 多處,鄉鎮集體和個體辦礦也有12 萬處。全國礦石產量從1949 年的4000 多噸,增加到1984 年的12 億多噸,采礦、選礦和加工技術也有很大提高。
中國礦產資源的不斷發現及其地質分布規律中國的許多礦產資源在不同地質條件下作有規律的分布,如:雲南東川銅礦、個舊錫礦、湖南錫礦山的
銻礦、貴州汞礦、華北地區的煤礦、東北地區的煤礦、新疆的煤礦、鞍山的鐵礦、江西的鎢礦、新疆阿爾泰的稀有金屬礦等。20 世紀50 年代初至60 年代初期,根據已掌握的一些礦產的形成和分布特徵,相繼擴大或發現並勘探了一批新的礦產資源產地,如:長江中下游鐵、銅礦,四川西昌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北京和冀東地區的鐵礦,白雲鄂博稀土及鐵礦,貴州六盤水地區的煤礦,東秦嶺、伏牛山地區的鉬礦,西南及中南地區的磷礦,祁連山地區的銅、鎳礦,新疆、陝、甘、寧地區的油田,松遼平原的大慶油田,渤海灣、河北、山東及江漢地區的油田等。70 年代中期以來,又在遼寧復州灣發現了與山東魯南地區類似條件的原生金剛石,在膠東半島擴大了金礦的遠景,肯定了西藏昌都地區以銅為主的多種金屬成礦帶和西藏的鉻鐵礦遠景,在江西、江蘇、安徽發現了鹽礦,在山東、南京、吉林等地發現了石膏礦,在南海與東海相繼發現了工業油流等等。
中國的礦產資源是按一定的地質規律而出現、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