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促進學習英語作文
As we know. the museum has so many books. such as history. english. art. match and so on.
so we can use that to learn and improve myself.
② 如何有效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盈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作為向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公益性單位,博物館具有收藏、研究、陳列和教育四大社會職能。本文將針對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為博物館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國的博物館建設如今越來越受重視,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數量已發展到3589個,並且還在以每年100個左右的速度增長。但是,我們在這里要關注的應該不是數字,而是質量。如何吸引觀眾進入博物館,如何拉近與公眾之間的關系,如何讓博物館真正走進人們的精神生活中,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
一、提高博物館的講解服務質量
講解工作可以說是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窗口,是連接觀眾和展覽之間的一座橋梁。講解員在為觀眾講解時,不該僅僅是教條式的背書,這樣和藉助導覽器就毫無區別了。講解的對象是人,所以需要盡可能地做到「以人為本」、「因人而異」。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根據觀眾的實際需要,盡量滿足他們的參觀需求。所謂「因人而異」,即指針對不同的觀眾,需要對講解的內容以及用語等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面對兒童時,應採取較口語化、生動的言語來進行淺顯易懂的講解,可以在講解中多向兒童進行提問,這樣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而提高講解的質量。但是,如果遇到一群專家型的觀眾,這樣的講解方式顯然不適宜,這時就該斟詞酌句,盡量用規范化的、專業化的講解用語,同時注意觀察觀眾對哪些內容較感興趣,可以就此展開、加深。當然,以上這些都必須建立在講解員對講解內容非常熟悉的程度上,不然只能是生搬硬套的「八股式」講解。同時,講解員還應該面帶微笑,多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讓對方感覺受到尊重,這樣,講解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
二、加強多方合作
我們要改變傳統「閉門造車」的想法,而應積極地和多方開展合作,從而實現雙贏或多贏。
1、與學校簽訂共建協議,利用博物館自身資源,為學校提供具有特色的活動
例如,將博物館作為校外課堂,讓學生們來博物館上歷史課。單純的課本學習一般都很枯燥,如果將課本上的內容和博物館豐富多彩的展陳相結合,再配上現場生動有趣的講述,更能讓學生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藝術人文的熏陶,我相信這樣別具一格的歷史課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知欲,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還可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結合博物館現有資源,開發以博物館為實踐地點的校外實踐課程。例如,與某所海洋教育為特色的中學合作,先通過老師了解學生們的關注點和興趣點,找出博物館內與海洋掛鉤的相關知識內容,再進行拓展和串聯,將現今中日「釣魚島」之爭等熱點關注問題也歸納進去,制定出幾個不同的參觀主題,每個主題下都有若干需探討的問題。學生們可分成若干小組,然後在館內自行參觀、查找答案和展開討論。這樣,學生們就不會盲目地參觀,而是有目的性地、帶著問題去參觀。同時也教會了他們,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標准答案,更多的時候應該努力思考問題。其實,博物館的教育目的已不僅僅是「教」,而更應該幫助觀眾們主動去「學」。
2、加強博物館和博物館之間的合作
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這個同樣適用於博物館。每個博物館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夠相互協作,資源共享,那就可以互惠互利,從而獲得更多的觀眾。
例如,可以聯合辦展。讓博物館始終有新穎豐富的陳列內容,使觀眾能經常領略到博物館不斷變換陳列展覽的新氣氛,從而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還可以聯合搞夏令營,利用彼此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活動內容。當然,博物館之間除了合作外,還應多做學習交流,不斷將工作心得和經驗進行分享,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博物館教育事業。
3、加強與媒體的合作
積極與各大媒體合作,通過媒體將博物館的各項活動告知公眾,從而提升社會知名度。須知,再好的活動,如果不能廣而告之,那就只能是「自娛自樂」。雖然這么說帶點功利性,但是,「社會知名度」同樣是博物館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三、積極推出博物館特色活動
一個博物館能否吸引觀眾不斷進來參觀,除了出色的展覽外,還有相應的配套活動,而活動的多樣性、特色性、創新性更值得關注。
其實,這些並不難,有時只要稍作改變既可。例如,相較於傳統的講解方式,我們發現「角色扮演情景講解」的效果更好。講解時,講解員會扮演成某一位人物,身穿角色扮演服裝來帶領觀眾參觀,途中還會與觀眾互動,提出種種問題讓觀眾思考。這樣的方式往往更能引人入勝,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高觀眾聽講解的興趣,尤其適用於親子家庭。
若博物館有手工活動區域,則可定期更換活動內容。可以根據節假日、博物館的臨時展覽等設置不同的主題性活動,再將之進行整合。例如我館就專門推出了針對親子家庭的「家庭日活動」。每周六或國定假日當天,預約的親子家庭將在身穿角色扮演服的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博物館,然後分組進行知識搶答,最後根據當月主題開展不同的手工活動。活動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好評,現已成為我館的特色品牌活動之一。當然,創新無止盡,只有不斷推出更多更好的特色活動,才能不斷吸引觀眾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