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的地下水情況如何
地處中國北方海河流域的北京,由於乾旱少雨,十分有限的地下水資源成為城市供水系統的支柱,但隨著城市的日益擴大、人口的急劇增長,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資源因為持續開采已經逐漸枯竭。 自上月初高層領導在節約用水大會上宣布推遲「南水北調」規劃之後,長久以來北京水資源所面臨的水庫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水價調整等問題再次被置於聚光燈之下,拯救北京的水危機似乎已迫在眉睫。降水點南移 地下水減少北京屬於嚴重缺水城市。資料顯示,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在減少,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從1949年的1000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的不足23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1/13。有國外媒體稱,「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北京的水資源有兩個來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與降雨量有關。目前北京已經連續9年乾旱,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水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依然是北京面臨的最突出矛盾。「水資源確實是有限的,說北京缺水也一點不假。」國家工業廢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總工程師、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紹堂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人們往往關心由降雨量所直接影響的地表水,事實上,對於北京來說,地下水的減少才是最可怕的。「長期以來,北京的地表水都不豐富,但是歷朝歷代之所以建都於此,正是因為其擁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可以說,地下水是北京水資源的基礎。但是現在是開采過量了,2/3的水資源都來自於地下水。」王紹堂說。北京市水務局提供給《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的《2008年水務基礎數據主要統計指標》顯示,2008年全市供水總量35.1億立方米,其中新水供水29.1億立方米,再生水供水6.0億立方米。在新水供水29.1億立方米中,地表水供水僅佔6.2億立方米,而地下水供水高達22.9億立方米。「可以說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過高了。」王紹堂表示,「這幾年降水並沒見減少,但是降水落點卻南移了。以前降水點主要集中在北邊,60%都是山區。山區的水流下來直接就浸入地下,變成了地下水。但是南移後,大量的水被浪費了。而主要原因就是城市熱島效應,環境被破壞了,植被也被破壞了,蒸發量很大。」水價面臨調整目前,水資源緊缺的另一面卻是水價的低位。水價要不要上調,一直爭論不休。據建設部就《城鄉缺水問題研究》課題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根據國外一些資料分析,只有水費占家庭收入2%以上時,居民才會關心用水量,達到2.5%時,居民會重視並注意節水。2006年,35個大中城市的水費支出僅占可支配收入的1%,相當於國外平均水平的一半。「北京的水是全世界最緊張的,北京的水價卻是全世界最低的。北京居民水價負擔占收入的0.5%,而全世界的水價負擔的比例是3%。兩者還有很大差距。」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院士告訴記者,現在來說反對水價上漲是沒有道理的。目前的水價不夠高,不足以反映其稀缺程度,還應該提高。水價上調似乎已是大勢所趨。「由於南水北調工程引江水進京被推遲到2014年,使未來6年北京的水資源緊缺形勢將更加嚴峻,北京市將通過多種措施應對這一危機,其中包括調整水價。」在5月10日於北京舉行的節約用水大會上,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程靜作了以上陳述。近日北京市水務局有關人士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證實,「水價將由市發改委來進行調整,但會嚴格按照價格調整的程序進行,並將召開聽證會,能否調整,從程序上講要經過聽證。目前具體調整方案尚在研究中。」其實早在今年1月6日北京市發改委就明確提出今年將適時提高居民用水價格。對於水價的調整,業內多數人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將促進用水節約。但也有人指出,改變水務企業的普遍虧損狀況被認為是價格調整的重要立意所在。「水價的調整最終敲定將由國家有關部門來決定,並不是由企業說了算。但是現在的體制也的確有些問題。」上述人士還表示,目前水價的確不足以反映水資源稀缺的程度。這不僅僅是在北京,全國都有一個這樣的情況。但是要喚醒老百姓的節水意識,僅僅是調整水價,恐怕力量還是有點弱。「只有經濟發展起來了,居民才會更加註重生活品質,更加註重環保。而目前居民自身有意識地去培養節水意識相對水價提高更為重要。」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財經頻道
⑵ 北京的水源主要有哪些
原來主要由密雲和官廳兩大水庫,後官廳污染停用,沒有市政供水管網的多是抽取地下水的自備井,另外南水北調預計2014年引水將成為北京新水源
⑶ 北京市自來水水源分布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哪兒
北京市自來水水源地表水主要有——密雲水庫、京密引水渠、潮白河、官廳水庫、永定河、永定河引水渠、十三陵水庫、門頭溝落坡嶺水庫、懷柔大水峪水庫(含青龍峽水庫)、懷柔水庫、平谷海子水庫、白龍潭水庫、司馬台水庫、半城子水庫、田莊水庫、龍慶峽水庫等等。還有河北嶽成水庫調水工程供水。
⑷ 北京的水源地是哪裡在河北境內的水庫例如官廳水庫提供水源嗎
一個是密雲水庫,這是北京最大的水源地
再一個就是張家口方向的官廳水庫了
⑸ 為什麼北京缺水
北京缺水主要有以下原因:
1、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
1999年以來北京連續多年乾旱,年均降雨量480毫米,密雲水庫年均來水2.7億方,為多年平均的28%;官廳水庫年均來水1.3億方,為多年平均的14%,年均形成水資源量約21億立方米。
2、人口劇增和城市發展迅速
城市快速發展和人口過快增長,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呈現剛性增長,導致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
3、環境惡化與節水意識的匱乏
北京人口增長過速、用水浪費,人均生活用水量210升/日,遠高於全球每日人均約170升的用水量。節水工作雖然陸續在展開,但實際效果與以色列、新加坡等節水地區相比還有明顯差距,節水更多的是停留在宣傳口號上,還未真正滲入市民日常行為中。
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
(5)北京水資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水資源現狀
中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m³,居世界第五位。我國2014年用水總量6094.9億立方米,僅次於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由於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00m³左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另外,中國屬於季風氣候,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其中北方9省區,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實屬水少地區;特別是城市人口劇增,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後,浪費嚴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貧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
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⑹ 北京市的水資源豐富嗎它擁有哪些河流
引言:眾所周知,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北京位於華北地區,在那裡擁有廣闊的平原,發展種植業也非常的合適,但是受到經濟的影響,很多的地區已經不發展第一產業了,北京是一個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現代化的城市,人均的居住面積非常的狹小,人口密度也非常大。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北京市的水資源豐富嗎?它有哪些河流?
三、分支水庫
北京地區還擁有一條著名的河流,叫做潮白河,它是海河的五大水系河流之一,也是其中的一條重要支流,貫穿了京津冀三個省份地區,在上游的枝幹部分流入了北京的密雲水庫,密雲水庫供給了,全北京市的居民的日常飲用水。而在後來潮白河在順義決堤之後河道變窄,流入了平原地區,河床比較小,河谷開闊,容易泛濫成災。
⑺ 北京那裡的水質最好
北京城區供水南水最好。
中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來,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線居民。水質各項指標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指標。居民用水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遏制,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開始回升,城市河湖生態顯著優化,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同步凸顯。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的監測顯示,使用南水北調水後,自來水硬度由原來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130毫克每升。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說:「丹江口水庫的水比北京原來的水,硬度上要減少很多,這個可能也是郭公庄居民這兩年最大的體會,就是水質變好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國家對水的硬度有標准,每升不高於450毫克,以前北京市水的硬度在每升380毫克左右,在南水進京之前也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但是南水北調水的硬度,大家感覺還是比較舒服的,每升在120毫克左右,所以大量使用南水以後呢,都會感覺水的硬度降低了,燒出來的水,水鹼減少了,這是大家非常歡迎的。」
目前北京城區供水中,南水北調水佔到六成以上,是北京市接受南水的最大的用戶。這裡面有一個季節性的差異,不像夏季用水高峰那麼大,就目前這個季節,我們集團城區的供水量,南水佔到6成以上,到了夏季,南水的比例更高一些,能夠達到7成,所以南水已經成為北京城區的主要水源。」
按照國家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劃分,按照地表水的好壞,一共劃分為五類:
最好的是一類,最差的是五類,一般是前三類也就是一二三類可以作為我們飲用水的水源,而達到一類和二類就被稱為優良水源,優良水源是作常規的處理就可以進入自來水廠作為飲用水水源。
按照國家批復的方案,我們在100多公里的渠道上,共分布了30多個固定的監測斷面,會固定在監測斷面上取樣,然後送到相關的實驗室進行監測,出具相關的監測報告,從2014年12月通水至今,監測報告顯示,這30個斷面,穩定達到二類甚至是一類的標准,所以說這個水質還是很好的。」
據介紹,除了飲用水,還有超過2億方南水儲存到密雲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對北京市水資源優化調配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北京城區供水南水佔比超六成 自來水硬度大幅降低
⑻ 北京水源來自哪
北京市自來水廠的飲用水來源分為地表水和城近郊區的地下水兩部分。北京的地表水現在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困擾--水質富營養化。
北京的地表水指的是北京的三大水庫,即密雲水庫、懷柔水庫和官廳水庫。由於連續6年的乾旱,庫容量達44億立方米的密雲水庫只剩下7億立方米水量,其中還有4.25億立方米無法流出的庫底。懷柔水庫的情況跟密雲水庫相似。官廳水庫儲存的是發源於山西的洋河水,洋河上游環境污染嚴重,水中藻類含量顯著增多。也就是說,密雲水庫和懷柔水庫的水用得多、補得少,水體沒能及時稀釋,微生物數量直攀官廳水庫,三大水庫水質全部富營養化。有資料表明,中國的地表水富營養化程度達到70%,遠遠排在歐洲、非洲甚至亞太地區的前面。由於三大水庫水量嚴重不足,北京市於2003年開采懷柔、順義應急地下水源,並將於2004年7月1日啟動平谷應急水源。屆時,懷柔、順義、平谷三地每天將向北京輸運優質地下水66.5萬立方米。
北京的地下水的確像商家宣傳的那樣硬度較高,達到450mg/L(毫克/升),剛剛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北京水質偏硬是綜合原因造成的,北京地層以碳酸鹽為主,這一地質構造特點決定北京地下水中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長期的過量開采,北京地下水資源已經形成一個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再加上人為活動對環境的破環,都直接增加硝酸鹽的含量,也就導致北京市居民生活飲用水中鈣、鎂含量偏高。
⑼ 北京市自來水的來源在哪
北京市自來水的地表水源主要來自密雲水庫及南水北調進京的河北4個水庫水源,未來幾年內丹江口水庫水源將作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
據了解,北京自來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在城區設立了243個監測點,對管網水進行抽檢。對管網水的檢測周期為每半月一次,檢測的指標包括余氯、濁度、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色度和嗅味。
據介紹,2010年和2011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分別改造了300公里老舊管網,包括對小口徑鑄鐵管進行了除垢處理,防止水質受到污染。市政管網有實時漏水監測系統,每年按計劃對老舊管網進行噴塗改造以保證水質。
(9)北京水資源在哪裡擴展閱讀:
在北京城區,每天有200多萬立方米自來水,通過8800公里的管線送到居民家中。如果水源地是來自河北的水庫,就要對河北水中的「氟、氯、硝酸鹽、硫酸鹽」這4種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分析出來的定量,水廠將及時調整對河北水的處理工藝、河北水與本地水的水量配比。
技術人員解釋,密雲水庫的原水裡,這4種指標的量非常低,而河北水雖符合國標,但硫酸鹽、氯化物等指標確實高出了本地水。「一旦指標變化顯著,會影響到管網的安全,這樣一些老舊樓層可能會出現黃水。所以要把本地水和河北水配比好,確保不發生水黃的現象。」
⑽ 北京五大水系圖
北京市的五大河流串聯了整個北京的水系,也是大多數發源於北京的水體的歸屬,此五大水系均屬海河流域,它們是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其中,潮白河水系和北運河水系的水資源總量佔全市水資源總量的60%,是保證北京市水資源供給的主要來源。
永定河水系:是北京市最大的水系,位於北運河、潮白河西南,大清河以北。永定河全長681千米,在北京境內流經延慶、門頭溝、石景山、豐台、房山、大興等區縣,長約170千米,流域面積3168千米2,永定河含沙量大,素有「小黃河」之稱。
大清河水系:位於海河流域中部,支流眾多,形如摺扇。河系有白溝河、南拒馬河、瀦龍河、趙王新河等,主要分布在京廣鐵路以東地區,支流小河大部分位於京廣鐵路以西的山區及出山口的沖積平原,流域面積2219千米2。
北運河水系:屬海河水系,位於潮白河與永定河之間。上源溫榆河,至通縣北關閘以下,始稱北運河。自北京通州至天津入海河處,長186千米,流域面積4348千米2。
潮白河水系:屬海河水系,是海河北系四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積5688千米2,該水系由潮河和白河二條河流組成。流域內建有雲州、密雲、懷柔三座大型水庫。
薊運河水系:薊運河水系位於潮白河水系的東南方,流域面積1377千米2,在北京境內的長度較短,其支流主要分布於北京市平谷區境內,在平谷區西南部匯流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