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礦物資源有哪些

礦物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02 01:14:19

⑴ 礦產資源有哪些分類方法

按礦物的性質分類:

(1)無毒且必需元素:鉀石鹽、金剛石、石棉、石英。

(2)強烈毒性元素:紅鉈礦、毒重石、膽礬、毒砂、雌黃、雄黃、砷華、砷化氫、辰砂、方鉛礦、光鹵石等。

(3)含有毒元素但本身無毒礦物,含有有毒元素但本身一般無毒,主要是在冶煉和使用中可能會造成傷害,包括閃鋅礦、綠柱石、鉻鐵礦、重晶石、螢石、自然金。

(4)礦物為放射性礦物:鈾等。

礦物資源,又名礦產資源,是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賦存於地殼內部或地表埋藏於地下或出露於地表,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並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

目前世界已知的礦產有160多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按其特點和用途,通常分為四類:能源礦產11種;金屬礦產59種;非金屬礦產92種;水氣礦產6種。共有168種礦種。

(1)礦物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傳統礦產資源管理忽視礦產資源規劃和礦產開發規劃。礦產資源分散開采、化小開采、分層設計礦山企業的現象嚴重,場所健康安全事故多發、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少數企業囤積礦產資源並趨向資源壟斷、國家缺乏投放市場的資源,市場因資源壟斷壁壘而阻止競爭和擾亂秩序。

出現此類現象時,便被迫從末端花大力氣進行全國性的整合運動,於是出現了全國"運動式"的礦業權整合,整合中也曾出現"國進民退"、"大吃小"和"小吃大"情況,礦產資源儲量沒有在礦業權整合中真正得到更多的增加。

並且,更多的增長的可能是儲量"泡沫",礦產資源管理也並沒有因礦業權整合而減少更多的工作量,管理效率提高得也不是很明顯,但礦產資源浪費現象的確有所改觀。礦業權整合造成巨大的社會成本,其主要原因就是市場失靈時缺乏礦產資源規劃和礦產開發規劃的事先調控。

⑵ 世界上有多少種礦產資源

現已發現的礦產有168種,探明有一定數量的礦產有153種。
按其經濟用途分為:①能源礦產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泥炭、油頁岩及鈾、釷、鋰等核燃料;②金屬礦產資源。又分黑色及有色金屬兩大類。主要有鐵、錳、鉻、鋁、銅、鉛、鋅、鎳、錫、鎂、鈦等;③非金屬礦產資源。如磷、鹽、硫、硼、砷、明礬石、金剛石、石墨、雲母、石棉、石灰石、白雲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等;④水氣礦產3種。
按其工業利用特徵分為:①鋼鐵工業原料。如鐵、錳、鉻及鎳、釩、鎢、鉬等合金鋼原料;②有色金屬工業原料。已發現70多種,按其特性和比重,又分為輕有色金屬(比重小於4.5克/厘米3,如鋁、鎂、鈦),重有色金屬(比重大於4.5克/厘米3,如銅、鉛、鋅、鎳、錫、銻、汞、鉍、鎘),貴金屬(金、銀、鉑族),半金屬(如硒、碲、硅、砷、硼等),稀有及稀土金屬(如鎢、鉬、鉭、鈮、鋯、鋰、鈹、鎵、銦、銣、銫、鐳、釷、鈾、鈈等);③動力工業原料。如煤炭、石油、油頁岩等;④化學工業原料。如天然氣、硫磺、硫鐵礦、磷灰石,鉀鹽、芒硝、天然鹼、重晶石、石膏等;⑤建材工業原料。如各種石料、石灰石、耐火材料、粘土等。
鎢的保有儲量(WO3)123萬噸,基礎儲量265萬噸,資源量262萬噸,資源總量527萬噸。鎢儲量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儲量的41%。
錫的保有儲量94.9萬噸,基礎儲量126.2萬噸,資源量83.3萬噸,資源總量211.5萬噸。錫礦儲量佔世界的12.4%,居世界第三。

⑶ 地球上有什麼礦產資源

1、能源礦產(如煤、石油、天然、瀝青、鈾、地熱等11種)。

2、金屬礦產(如鐵、錳、銅、金、銀、鉬等59種)。

3、非金屬礦產(如金剛石、磷、水晶、石膏、寶石、大理石、花崗石、砂石、粘土等92種)。

4、水氣礦產(如地下水、礦泉氣、二氧化碳氣、氡氣等6種)。

⑷ 我國礦產資源有哪些

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可燃有機礦產,和地下水四類
我國已發現礦產171中,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156中,其前置價值據世界第三位.
稀土金屬,鎢礦,錫礦,鉬礦,銻礦,鉍,硫,菱鎂礦,硼,煤等均居世界前列(總量)還有鋅,鈦,釩.
但是銅,鉀鹽,金剛石,硼,石油,天然氣短缺

⑸ 礦產資源有哪些

(一)能源礦產

煤、煤成氣、石煤、油頁岩、石油、天然氣、油砂、天然瀝青、鈾、釷、地熱。

(二)金屬礦產

鐵、錳、鉻、釩、鈦;銅、鉛、鋅、鋁土礦、鎳、鈷、鎢、錫、鉍、鉬、汞、銻、鎂;鉑、鈀、釕、鋨、銥、銠;金、銀;鈮、鉭、鈹、鋰、鋯、鍶、銣、銫;鑭、鈰、鐠、釹、釤、銪、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鍺、鎵、銦、鉈、鉿、錸、鎘、硒、碲。

(三)非金屬礦產

金剛石、石墨、磷、自然硫、硫鐵礦、鉀鹽、硼、水晶(壓電水晶、熔煉水晶、光學水晶、工藝水晶)、剛玉、藍晶石、硅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石棉、藍石棉、雲母、長石、石榴子石、葉臘石透輝石、透閃石、蛭石、沸石、明礬石、芒硝(含鈣芒硝)、石膏(含硬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鹼、方解石、冰洲石、菱鎂礦、螢石(普通螢石、光學螢石)、寶石、黃玉、玉石、電氣石、瑪瑙、顏料礦物(褚石、顏料黃土)、石灰岩(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金用灰岩、飾面用灰岩)、泥灰岩、白堊、含鉀岩石、白雲岩(冶金用白雲岩、化肥用白雲岩、玻璃用白雲岩、建築用白雲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化肥用石英岩)、砂岩(冶金用砂岩、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磚瓦用砂岩、化肥用砂岩、鑄型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天然石英砂(玻璃用砂、鑄型用砂、建築用砂、水泥配料用砂、水泥標准砂、磚瓦用砂)、脈石英(冶金用脈石英、玻璃用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頁岩、硅藻土、頁岩(陶粒頁岩、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高嶺土、陶瓷土、耐火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膨潤土、鐵礬土、其他粘土(鑄型用粘土、磚瓦用粘土、陶粒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紅土、水泥配料用黃土、水泥配料用泥岩、保溫材料用粘土)、橄欖岩(化肥用橄欖岩、建築用橄欖岩)、蛇紋岩(化肥用蛇紋岩、熔劑用蛇紋岩、飾面用蛇紋岩)、玄武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輝綠岩(水泥用輝綠岩、鑄石用輝綠岩、飾面用輝綠岩、建築用輝綠岩)、安山岩(飾面用安山岩、建築用安山岩、水泥混合材用安山玢岩)、閃長岩(水泥混合材用閃長玢岩、建築用閃長岩)、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花崗岩)、麥飯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水泥用粗面岩、鑄石用粗面岩)、霞石正長岩、凝灰岩(玻璃用凝灰岩、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飾面用大理岩、建築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板岩(飾面用板岩、水泥配料用板岩)、片麻岩、角閃岩、泥炭、礦鹽(湖鹽、岩鹽、天然鹵水)、鎂鹽、碘、溴、砷。

(四)水氣礦產

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

⑹ 我國主要礦產資源有哪些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

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6)礦物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至少在50萬年以前就開始利用礦產資源(見周口店古人類遺址)。在明代和更早的時期,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技術就居當時世界先進地位。

19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以掠奪方式在中國開辦礦山,因而自清朝末年開始,中國的礦產資源就處於這種半殖民地的地位被開發掠奪。但到1949年為止,中國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種僅有18種。

中國有色礦產數量很多,但從總體上講貧礦多、富礦少。如銅礦,平均地質品位只有0.87%,遠遠低於智利、尚比亞等世界主要產銅國家。

鋁土礦雖有高鋁、高硅、低鐵的特點,但幾乎全部屬於難選冶的一水硬鋁土礦,可經濟開採的鋁硅比大於7%的礦石僅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特點決定了必然增大礦山建設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

⑺ 有哪些是礦物資源那些礦物資源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再生

目前我國已發現礦種171個。可分為能源礦產(如煤、石油、地熱)、金屬礦產(如鐵、錳、銅)、非金屬礦產(如金剛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氣礦產(如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四大類。

再生資源包括兩種: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人類開發利用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叫不可再生資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種礦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 、煤 、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 有色金屬
、非金屬礦產等。這類資源是在地球長期演化歷史過程中,在一定階段、一定地區、一定條件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時期形成的。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緩慢,與其它資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幾乎不能再生。人類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會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儲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資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銀、銅、鐵、鉛、鋅等金屬資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復利 用的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當它們作為能源利用而被燃燒後,盡管能量可以由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但作為原有的物質形態已不復存在,其形式已發生變化。 通過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動能再生更新,而為人類反復利用的自然資源叫可再生資源,又稱為更新自然資源,如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各種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可再生自然資源在現階段自然界的特定時空條件下,能持續再生更新、繁衍增長,保持或擴大其儲量,依靠種源而再生。 一旦種源消失,該資源就不能再生,從而要求科學的合理利用和保護物種種源,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土壤屬可再生資源,是因為土壤肥力可以通過人工措施和自然過程而不斷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蝕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過程快得多,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也就成為不能再生的資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隨著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發現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主要再生能源
太陽能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利用有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等。 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 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 ,並利用熱水發電 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
地熱能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攝氏7000度,而在 80至100公哩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攝氏650度至1200度。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岩涌至離地面1 至5公哩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岩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最終會滲出地面。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並抽取其能量。
水能
磨坊就是採用水力的好例子。而水力發電更是現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國等滿是河流的國家。此外,中國有很長的海岸線,也很適合用來作潮汐發電。
風能
風能資源(Wind Energy Resources)因風力 做功而提供給人類的一種可利用的能量。風具有的動能稱風能。風速越高,動能越大。
生物質能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的原始能量來源於太陽,所以從廣義上講,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 依據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和畜禽糞便等五大類。

從礦物的分類及礦物成分來看,礦物分成單質和化合物兩種。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礦物,如金剛石成分是碳,自然金成分是Au。化合物則是由陰陽離子組成的,根據陰離子成分不同分為若干類: 化合物類型 陰離子成分 硫化物 S-2 氧化物 O-2 氫氧化物 (OH)-1 鹵化物 F-1、Cl-1、Br-1、I-1 碳酸鹽 [CO3]-2 硫酸鹽 [SO4]-2 硝酸鹽 [NO3]-1 鉻酸鹽 [CrO4]-2 鎢、鉬酸鹽 [WO4]-2 、[MoO4]-2 磷、砷、釩酸鹽 [PO4]-3 、[AsO4]-3、[VO4]-3 硅酸鹽 [SiO4]-4 硼酸鹽 [BO3]-3 亞硒、亞碲酸鹽 [SeO3]-2、[TeO3]-2 硒、碲酸鹽 [SeO4]-2、[TeO4]-2 碘酸鹽 [IO3]-2 氧、氫氧鹵化物 [O2Cl2]-6 、[(OH)3Cl]-4 硫鹵化物 S2Cl2 以上各類化合物加上單質礦物共十八類。這些礦物中硅酸鹽礦物種數最多,占整個礦物種類的24%,佔地殼總重量75%,硫鹵化物最少,只有一種。 礦物分為下列大類:自然元素礦物、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鹵化物礦物、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礦物、含氧鹽礦物(包括硅酸鹽、硼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砷酸鹽、釩酸鹽、硫酸鹽、鎢酸鹽、鉬酸鹽、硝酸鹽、鉻酸鹽礦物等)。 新礦物。世界上已知礦物約3000種。隨著研究手段的改進,新礦物種的發現逐年增多。若以20年為一個計算單位,則新礦物的發現,1880~1899年為87種,1900~1919年為185種,1920~1939年為256種,1940~1959年為347種。80年代平均每年發現新礦物約 40~50種。中國從1958年發現香花石開始,至1989年已發現新礦物約70種。

⑻ 礦產資源有哪些

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

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8)礦物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資源分析

1、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量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2012年銅儲量3000萬噸;鋁土礦儲量8.3億噸;鉛儲量1400萬噸、鋅儲量4300萬噸。需求量大的銅和鋁土礦的保有儲量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卻很低,分別只有4.4%和3.0%.屬於我國短缺或急缺礦產,因此對外的依存度也就相對較大。中國有色礦產資源總量盡管很大,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佔有資源量卻很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2、貧礦較多,富礦稀少,開發利用難度大

中國有色礦產數量很多,但從總體上講貧礦多、富礦少。如銅礦,平均地質品位只有0.87%,遠遠低於智利、尚比亞等世界主要產銅國家。鋁土礦雖有高鋁、高硅、低鐵的特點,但幾乎全部屬於難選冶的一水硬鋁土礦,可經濟開採的鋁硅比大於7%的礦石僅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特點決定了必然增大礦山建設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

3、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

中國80%左右的有色礦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鋁、銅、鉛、鋅礦產多。例如,在銅礦資源中,單一型銅礦只佔27.1%,而綜合型的共伴生銅礦佔了72.8%:在鉛礦資源中,以鉛為主的礦床和單一鉛礦床的資源儲量只佔其總資源儲量的32.2%,其中單一鉛礦床只佔4.46%;

在鋅礦產資源中,以鋅為主和單一鋅礦床所佔比例相對較大,占總資源儲量的60.45%.但礦石類型復雜,而且不少礦石嵌布粒度細,結構構造復雜。中國有色礦產資源中,雖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綜合回收,可以提高礦山的綜合經濟效益,同時由於礦石組份復雜,勢必造成選冶難度大、建設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高的現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

⑼ 中國有哪些礦產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對礦產資源的大規模勘查,到1990年年底,中國已發現162個礦種,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48個。主要有:

① 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鈾、釷等。

② 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鉻、釩、鈦等。

③ 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銅、鉛、鋅、鋁、鎢、錫、鎳、鉍、鉬、鈷、汞、銻、金、銀、鉑等。

④ 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鈮、鉭、鋰、鈹、稀土族元素、鍺、鎵、銦、鎘、硒、磅等。

⑤ 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 硅石、菱鎂礦、耐火粘土、 螢石、鑄型用砂、高鋁礦物原料等。

⑥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 硫鐵礦、 自然硫、磷、鉀鹽、鉀長石、明礬石、 硼、芒硝、天然鹼、 重晶石、鈉硝石等。

⑦ 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雲母、石棉、高嶺土、石墨、石膏、滑石、水泥用原料、陶瓷粘土、磚瓦粘土、玻璃用砂、建築用石材、大理石、鑄石用玄武岩、珍珠岩、 沸石、蛭石、 硅藻土、膨潤土、葉蠟石、剛玉、天然油石、玉石、瑪瑙、金鋼石、冰洲石、光學螢石、藍石棉、壓電水晶等。

⑧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把地下水、地熱等也列為礦產管理。

中國礦產資源的不斷發現及其地質分布規律中國的許多礦產資源在不同地質條件下作有規律的分布,如:雲南東川銅礦、個舊錫礦、湖南錫礦山的銻礦、貴州汞礦、華北地區的煤礦、東北地區的煤礦、新疆的煤礦、鞍山的鐵礦、江西的鎢礦、新疆阿爾泰的稀有金屬礦等。20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期,根據已掌握的一些礦產的形成和分布特徵,相繼擴大或發現並勘探了一批新的礦產資源產地,如:長江中下游鐵、銅礦,四川西昌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北京和冀東地區的鐵礦,白雲鄂博稀土及鐵礦,貴州六盤水地區的煤礦,東秦嶺、伏牛山地區的鉬礦,西南及中南地區的磷礦,祁連山地區的銅、鎳礦,新疆、陝、甘、寧地區的油田,松遼平原的大慶油田,渤海灣、河北、山東及江漢地區的油田等。70年代中期以來,又在遼寧復州灣發現了與山東魯南地區類似條件的原生金剛石,在膠東半島擴大了金礦的遠景,肯定了西藏昌都地區以銅為主的多種金屬成礦帶和西藏的鉻鐵礦遠景,在江西、江蘇、安徽發現了鹽礦,在山東、南京、吉林等地發現了石膏礦,在南海與東海相繼發現了工業油流等等。

⑽ 礦產資源有哪些

地下水、地下熱水、二氧化碳氣等都屬水氣礦產類資源。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賦存於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狹義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飽和含水層中的水。在國家標准《水文地質術語》(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水量穩定,水質好,是農業灌溉、工礦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條件下,地下水的變化也會引起沼澤化、鹽漬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現象。

埋藏條件:

地下水是一個龐大的家庭。據估算,全世界的地下水總量多達1.5億立方公里,幾乎佔地球總水量的十分之一,比整個大西洋的水量還要多。根據地下埋藏條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三大類。

上層滯水:是由於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滲的大氣降水停留在淺層的岩石裂縫或沉積層中所形成的蓄水體。

潛水是埋藏於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見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潛水。當地下水流出地面時就形成泉。潛水存在於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滲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