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如今的礦產資源在地球上還能維持多久
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它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但是,以人類目前的技術,只能觸及地球的表層,因而可供人類利用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如果有一天地球表層的礦產資源真的枯竭了,恐怕人類的日子也不會好過。人類賴以生存的礦物還剩多少?我們用得太快了嗎?如果礦產枯竭了,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礦產資源到底夠不夠用,讓我們來衡量一下儲量,以及開采和消費的速度。
⑵ 中國的礦產資源還能供我們使用多久
能源並非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新能源也層出不窮,從這個層面上說,永遠也用不完。
傳統能源可以持續多久,這也是個未知數,因為不斷有新的礦產資源發現,而且,隨著新技術的發明,能源的利用率以及再利用率也在大幅度提高,所以,這是一個未知數。 石油的儲量為10195億桶,可供開采43年,高成本油田可供開采240年;天然氣埋藏量為144萬億立方米,可開采63年,高成本氣田可供開采452年;煤炭埋藏量10316億噸,可開采231年;鈾的儲量436萬噸,可供72年使用
⑶ 中國的礦產資源還夠用多久
說的太籠統。
是哪種礦產資源?
即使中國礦產資源不足,也可以進口外國的。
像外蒙的煤礦、澳大利亞的鐵礦,價格比中國自己開採的還便宜,中國一直都有大量進口。
還有中國長期布局非洲以及一些資源國家,也搞到了不少優質礦。
⑷ 礦產資源可以使用多久.要確切的數字·!
要正確認識什麼是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是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能被開發利用的地質體。
我們講探明資源的靜態使用年限,是用目前已經探明的儲量,除以目前的產量,再折以儲量的利用率得出來的。假如探明儲量是100噸,年產10噸,利用率是100%,那麼這個資源只能使用10年。如果利用率是50%,就只能使用5年。
從節約資源、增加地質勘查投入的角度,我們講資源會用完是對的。
但是,人類技術在進步,更多的劣質資源會變成儲量,極大地增加了人類可以利用的總的資源量。
另一方面,金屬礦產多有不可破壞性的特徵,能回收利用。歐美國家有色金屬回收利用一般超過了50%,如使用1000萬噸銅,其中500萬噸是回收利用的;有些貴金屬礦產是100%回收利用。
另外,資源的替代也能有效緩解資源的供應,如鋁代替銅,超導代替銅,非金屬替代金屬等等。
⑸ 請問中國的資源還能用多少年!
╮(╯▽╰)╭,用完了,地球生態毀滅,大家都一了百了,什麼民主,在自然界里就是個屁,當然了,社會主義國家連屁都不如。
⑹ 中國的稀土還夠用多少年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稀土的用途:
稀土元素被譽為「工業的維生素」,具有無法取代的優異磁、光、電性能,對改善產品性能,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生產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由於稀土作用大,用量少,已成為改進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元素,被廣泛應用到了冶金、軍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農業和新材料等領域。
⑺ 地球上的礦產資源,目前還能供人類消耗多久
生命作為宇宙中最大的奇跡,它的出生和死亡可以說是宇宙的鐵律了。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此生唯一我們能夠確定的事就是那必將到來的死亡。其實不僅僅是人類,不僅僅是生命,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的熵是不停地在變大的。
我認為你應該告訴你的機器人說什麼。它就會
把這些信息傳達給其他人的機器人。情況應該會是那樣,我們的電腦會是機器人,我們還將會有更多的機器用於交流。我認為我們會有一種虛擬的屏幕使得人與人交流的同時可以看到對方,似乎就在現場一樣。許多東西都會改變。人們將會吃什麼樣的食物?或許機器人將會負責煮或者購買食物。你能想像那個情景嗎?你自己可以給機器人設定程序,然後打發它去市場,帶回你讓它買的東西然後准備這些讓你來吃,或許在市場上會有在售貨的機器人呢!或許將來沒有我們現在擁有的公司了。你所需要的是去買一個好的機器人。
⑻ #地球資源#礦產資源還能用多少年
我想你所說的應該是現今普遍使用的礦產資源吧(如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其實對這類資源是不可能有一個精確的評估的。至少我是這么認為。在我們學校,各個教授都有自己自己的看法,而國土資源部的專家也有自己的評估。雖說國家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統一地進行一次礦產資源的評估,但每次的評估結論都會有所變化。影響結論的主要取決於當前的勘探、開發力度,同時還有當前流行的理論知識。其實地球科學知識和其它學科的知識一樣,是不斷發展的。建國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認為我國是貧油國。而後來李四光創建了地質力學,我國的地質工作者以此理論為指導,發現了大慶、勝利等一大批油田。而現在,李四光部長所創建的這一套理論已經過時(至少現在國內沒有人願繼承其學說,現在流行的是魏格納的板塊學說。當然,這個理論也有自己的缺陷,我認為其遲早也會過時,希望下一個理論還由一個NB的國人創建)。隨著理論知識的不斷完善,計算出來的評估結果也會不一樣。更何況各專家學者的觀點又並非完全一致。所以這結果的准確性就又要打折扣了。總之,說了這么多,我的觀點就是礦產資源的評估不可能像數學計算那麼精確。大家沒必要斤斤計較。大家要做的只是盡量別浪費國家的資源。真的,我希望大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多為國家著想。
石油大約還能開采50年,煤大約還能開采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