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各階級標准
1. 高產階層:得益於「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中國百萬富翁總數接近1000萬。《半月談》(內部版)2001年第7期稱:「中國的百萬富翁近千萬之眾。」其中,資產過億的大富翁有數百名。這些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8%,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
2. 中產階層:年收入在6萬至20萬之間。這個群體大多是有真才實乾的能手,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技能獲得收入。他們大多屬於白領階層或學術界精英,如大學教授、企業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優秀的網路人才。他們的收入來之不易,但能夠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這部分人約占總人口的10%。
3. 中低產階層:年薪在1萬至6萬之間,屬於大眾階層。成員包括普通員工、技術工人、一般教師、小個體工商業者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除非病情嚴重,否則不會去醫院;供得起讀書,但供不起樓房;每天省吃儉用,但仍感覺不夠用。他們很少去專賣店,黃金周和旅遊旺季對他們來說沒有實在的意義。因為擁有一定的知識,他們感覺生活比較乏味。這部分人約占總人口的50%。
4. 低產階層:年薪在600元至1萬之間。這個群體是目前流行的稱呼:「弱勢群體」,如下崗職工、農民工、礦工、在家務農的群眾等。他們的子女一般只接受過小學教育,命運較好的可能上初中或高中。由於經濟原因,他們一般不會去醫院看病,尤其是農民工和礦工,由於工作環境惡劣,中年時容易積勞成疾,生活沒有保障。這部分人約占總人口的40-50%。
5. 無產階級:年收入不足637元。根據2004年人民網的報道,《去年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增加了80萬人》,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堅表示,「去年未解決溫飽(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貧困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萬人。」這群無產者真正的生活狀態是啥都沒有,大多生活在落後的山區,過著類似氏族的生活。教育、醫療對他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因為幾千年前甚至上萬年前,就沒有教育和醫療的概念,他們的生活純粹是自給自足。這部分人約佔中國人口的1%。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八條指出,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⑵ 世界上是窮人占據富人的物質多些還是富人占據窮人的物質多些
世界是窮人和富人組成的,是一個融為一體的集體,富人物質豐衣足食、可能還從事高官厚祿、屬於中上層之人,他們也有需要窮人幫的地方,窮人則可能從事比較勞動力為主,生活各方也不富裕、是有求於富人之時,也不能說誰養活誰,實際都是各方養活各方吧?只是追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待人接物,還有思維不同,富人思維超越著窮人、窮人則落後富人,窮人思維趕上富人了那可就實現變富的夢想,生活中富人只幫富,或只救急而不幫窮的,這是生活常態?如果幫窮可能會事事都的幫、因為窮人他需要幫助的地方太多了,一般來說除非窮人家裡出人才會變強大了,靠別人養活是靠不上的,主要靠自己才靠譜!當然富人創造有價值的東西推動窮人學習進步,這可以的,窮人創造體力勞動價值給富人糧食為鋼,富人用腦力、窮人用體力!誰也離不開誰,互相創造不同價格組為人類社會吧!
是人民養活了富人。人的生活離不開各種物質,這些物質怎麼來的?靠的是人民的勞動,人民群眾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他們生產糧食,製作衣服,生產各種生活用品,讓這個世界的物質變得豐富起來。也許你會說富人提供了機器等設備,提供了資金資本,但是這些資金資本是怎麼來的?是靠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勞動價值來的,這一點馬克思已經講的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