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哪個省份礦產資源多
擴展閱讀
中國有多少能源資源 2025-05-25 00:02:28
中石油二個轉型是什麼 2025-05-24 23:40:35

哪個省份礦產資源多

發布時間: 2022-04-26 06:15:23

Ⅰ 中國煤礦最多的省是哪個

煤礦最多的省份是內蒙古自治區。

全區煤炭累計勘查估算資源總量8518.80億噸,其中查明的資源儲量為4220.80億噸,預測的資源量為4298.00億噸。全區煤炭保有資源儲量為4110.6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26.24%,居全國第一位。

在中國北方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賀蘭山之間的地區,地理范圍包括煤炭資源量大於1000億噸以上的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南6省區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國煤炭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其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量的50%左右,佔中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量的55%以上。


(1)哪個省份礦產資源多擴展閱讀

採煤方法種類很多,世界主要產煤國家使用的採煤方法,總的劃分為壁式和柱式兩大類。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採煤方法,無論從採煤系統,還是回採工藝都有很大的區別。

1、壁式採煤

壁式採煤法的特點是煤壁較長、工作面的兩端巷道分別作為入風和回風、運煤和運料用,采出的煤炭平行於 煤壁方向運出工作面,我國多採用壁式採煤法開採煤層。

2、柱式採煤

柱式採煤法的特點是煤壁短呈方柱形,同時開採的工作面數較多,采出的煤炭垂直於工作面方向運出。

Ⅱ 中國礦產資源各省分布之最

①內蒙古是我國的礦產大省,特別是煤炭處於我國北方露天礦群的集中地帶,儲量極其豐富,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依克昭盟、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盟、赤峰市和哲里木盟等地區煤的儲量最為集中,佔全區總量的95%以上。

鄂爾多斯煤田已探明的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0,居內蒙古及全國之首。內蒙古大部分煤田地質構造簡單,煤層穩定,厚度大,埋藏淺,便於開采。該區煤的品種也比較齊全,特別是依克昭盟東勝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無煙煤著稱於世。

包頭地區的白雲鄂博以鐵、鈮、稀土等多種金屬共生礦藏馳名,是內蒙古最大的鐵礦。此外,內蒙古的鉻鐵、銅、鉛、鋅、錳、金、銀等有色金屬和貴重金屬也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②新疆礦產種類多,配套程度高,有部分特色礦產,遠景潛力很大,但礦產分布不平衡,地質勘查程度較低。全疆已探明儲量煤礦區101個,居全國第五位;鐵礦目前探明儲量為8億噸;金礦探明儲不多,主要分布於西准噶爾和阿爾泰地區;

在阿爾泰山和哈密找到了岩漿岩型硫化銅鎳礦床,特別是阿爾泰山的黃鐵礦型,遠景好、富礦多,伴生有金、銀、硫等元素。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以煤和非金屬為主,金屬礦產較貧乏,目前已獲探明儲量的礦產種類達34種。煤炭探明儲量300多億噸,預測儲量2020多億噸,儲量位居全國第六位,

人均佔有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6倍,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分布廣泛,含煤地層分布面積約占寧夏面積的1/3,形成賀蘭山、寧東、香山和固原四個含煤區。

金屬礦產除鎂(煉鎂白雲岩)儲量規模達中型外,鐵、銅、鉛、鋅、金和銀等礦產均屬小型礦床和礦點。

③四川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地下礦藏132種,僅攀西地區就蘊藏有全國13.3%的鐵,位居全國第3位。雖然煤水泥原料等礦種探明儲量較少,但開發強度大,產量在全國仍占重要地位。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90種,其中鐵、鉛、鋅、銅、煤、天然氣硫鐵礦等礦產開發均有一定工業規模,

在西南或全國佔有一定地位。 礦產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個區:川南地區以煤碳等為主的非金屬礦產種類多,蘊藏量大,是我國化工I業基地之一 ;

川西北地區金、銀等稀貴金和能源礦產特色明顯,是潛在的尖端技術產品的原料供應地,鐵、銅、錳、金等有富礦產地,多數貧礦經選礦後,能適合I業利用。

(2)哪個省份礦產資源多擴展閱讀

中國礦產分布:

石油:大慶、克拉瑪依、勝利、塔北、塔中、華北、中原

煤炭:大同、陽泉、神府、六盤水、平頂山、鶴崗、雞西、兗州

鐵礦:鞍山、本溪、馬鞍山、攀枝花、石碌、遷安

銅礦:德興、東川

鎳礦:金昌

汞礦:銅仁

鉛鋅礦:水口山

銻礦:錫礦山

鎢礦:大余

稀土礦:白雲鄂博

錫礦:個舊

金礦:招遠

Ⅲ 河南發現特大型金礦初估31.55噸,河南的金礦資源有多豐富

引言:說起河南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農業大省,實際上河南的礦產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就比如說河南發現了一個特大型金礦初估的產量為31.55噸,後期如果真的開採的話,估計會有很更多,這讓許多人都非常的驚嘆。河南的金礦資源一直都是很豐富的,黃金產量數10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二,那麼這次看看有什麼重大發現呢。

三、總結

其實每一個地區的發展都離不開當地人民的不斷努力,河南本來就是一個物質資源豐富而且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方。相比其他省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只要不斷努力就能夠發展。

Ⅳ 我國主要礦產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省

1、我國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

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蹄礦。

2、中國礦產主要分布:

石油:大慶、克拉瑪依、勝利、塔北、塔中、華北、中原。

煤炭:大同、陽泉、神府、六盤水、平頂山、鶴崗、雞西、兗州。

鐵礦:鞍山、本溪、馬鞍山、攀枝花、石碌、遷安。

(4)哪個省份礦產資源多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的分類,主要有:

1、根據礦產的成因和形成條件,分為內生礦產、外生礦產和變質礦產;

2、根據礦產的物質組成和結構特點,分為無機礦產和有機礦產;

3、根據礦產的產出狀態,分為固體礦產、液體礦產和氣體礦產;

4、根據礦產特性及其主要用途,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

Ⅳ 中國哪個省礦山資源最多

我國礦產資源豐富的省區有。
1、江西。江西盛產鎢和銅等。
2、陝西。陝西盛產煤、石油、黃金等。
3、黑龍江。盛產煤和石油、黃金等。
4、海南。盛產鐵、石油、水晶石、錳等。
5、雲南。雲南盛產錫、鉛、鋅、鎘等。
6、內蒙。內蒙的白雲鄂博盛產稀土。

Ⅵ 各種礦產資源著名產地 在我國哪些省份的哪些城市

石油:黑龍江大慶,遼寧盤錦,河南濮陽,山東東營,新疆克拉瑪依。
鐵礦:遼寧鞍山遼寧本溪,湖北大冶,內蒙古白雲鄂博,四川攀枝花,安徽馬鞍山,河北遷安。
煤礦:山西大部分城市(大同,臨汾),黑龍江鶴崗,黑龍江雞西,黑龍江雙鴨山,河南平頂山,河北開灤,內蒙古鄂爾多斯,遼寧阜新,遼寧撫順,安徽淮北,江蘇徐州。
銅礦:江西德興。
金礦:山東招遠。
鎳礦:金昌。

Ⅶ 素有「煤鐵之鄉」之稱的省份是哪一省

素有「煤鐵之鄉」之稱的省是:山西省。
山西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煤、鋁土、鐵等為最,素有「煤鐵之鄉」。
簡介: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位於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蒙古毗連,介於北緯34°34′—40°44′,東經110°14′—114°33′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勢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0.1%。山西省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水系,河流屬於自產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Ⅷ 哪個省礦產資源最豐富

山西的礦產最豐富了! 山西省位於中國北部的黃土高原上,地處黃河流域中段。南起北緯34°34',北至北緯40°44';東起東經114°32',西至東經110°15'。分別與河北省、河南省、陝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為鄰。因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別稱山右);又因位於黃河以東,亦稱河東;春秋時期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國分晉,所以又稱三晉。

礦產資源優勢:

山西是我國的重要能源基地,礦產資源豐富,素有"煤鐵之鄉"之稱。山西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廣,發現礦產105種,已利用的礦產67種,儲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礦產有煤、鋁、耐火粘土、鎵礦、鐵釩土、沸石及建築石料用灰岩。

山西煤炭資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國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優勢礦產資源。山西煤炭資源分布從北至南有大同、寧武、西山、沁水、霍西、河東六大煤田及渾源、五台等煤產地,含煤面積6.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總資源儲量2681.62億噸,其中可采、預可采儲量為702.87萬噸,佔26.21%;基礎儲量為1167.63億噸,占總資源儲量的43.54%;其餘1513.99億噸均屬可研程度低的資源量(包括原表外儲量),占總資源儲量的56.46%;山西另一優勢礦種鋁土礦,總資源儲量為9.89億噸,其中可采、預可采儲量為0.99億噸;基礎儲量為1.07億噸,資源量8.82億噸,三者占鋁土礦總資源儲量的百分比分別為10.03%、10.84%、89.16%;鐵礦總資源儲量為38.97億噸,其中可采、預可采儲量為4.81億噸,占總資源儲量的12.35%;基礎儲量5.49億噸,佔14.08%;資源量為33.48億噸,占鐵礦總資源儲量的85.92%。

礦產資源特徵:

山西礦產資源豐富,從品種到儲量在全國都占重要地位。現在全省發現的礦產已達百種,礦點及礦化點達3000餘處。已探明儲量的有煤、鐵、鋁、銅、鉬、鈦、鎵、鉛、鋅、金、銀、鑽、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鎂鹽等49種,礦區達620處。其中煤、鋁土、耐火粘土、鐵礬土、珍珠岩、鎵、鉑的儲量居全國之首;金紅石、鎂鹽、芒硝的儲量居全國的第二位,鉀長石儲量位列第三;鈦鐵、熔劑石灰石的儲量居於第四;長石、石膏、鈷、銅、鍺、金的儲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分布廣泛。煤、鋁土礦、耐火粘土、石灰岩、白雲岩等沉積礦產分布十分廣泛,其中2000米以淺的含煤面積達5.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4.6%;水泥用灰岩、電石用灰岩、白雲岩等蘊藏量豐富,厚度大,出露面積達2.34萬平方公里。

相對集中。佔全省90%以上的鐵礦資源儲量分布在五台山區和呂梁山區;石膏均分布在北緯38°以南的太原--襄汾和潞城一帶;佔全省95%以上的銅礦儲量集中分布在中條山區;芒硝、鎂鹽和鹽礦全部分布在運城鹽湖;錳、石墨、銀、膨潤土、沸石、珍珠岩等礦產分布在晉北陽高、靈丘、大同、渾源一帶。

礦石工業類型較全,貧礦多富礦少。煤的種類從褐煤到無煙煤都有;耐火粘土有高鋁粘土、硬質粘土、半軟質粘土和軟質粘土四種類型;石灰岩有電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灰岩、建築石料灰岩等類型。一些重要的礦產資源富礦少貧礦多,如鐵礦中富礦儲量僅佔6.44%,富銅礦佔13.86%,高鋁硅比的鋁土礦佔12.89%,石膏、硫鐵礦無Ⅰ級品礦石等。

共伴生礦多。以鋁土礦為主的本溪組含礦岩系中,伴生有鈮、鈧、鎵等稀有、稀土金屬,並與耐火粘土、鐵釩土、山西式鐵礦共生;在含煤地層中共生有煤層氣、硫鐵礦、高嶺岩、軟質粘土;許多的內生礦產中常伴有多種組份可綜合回收利用,如中條山銅礦中伴生有鈷、鉬、金、銀、硫、靈丘縣刁泉礦區為鐵、銅、金、銀綜合礦床,小青溝一帶是銀、錳、鉛、鋅綜合礦床等。

地質條件簡單,開采條件好。許多重要礦床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礦體多為層狀、似層狀,規模較大。許多非金屬礦床均適宜露天開采。

山西主要的優勢礦產資源有煤炭、鋁土礦、鐵礦及非金屬礦;煤炭資源的特點是儲量巨大,分布集中,煤田地質構造簡單,埋藏淺,易於開采,煤炭品種齊全,品質優良從氣煤--無煙煤均有,著名的晉城"蘭花炭"早已聞名海內外。煉焦用煤佔全國的56.5%,無煙煤佔全國的43.06%。離柳-鄉寧優質煉焦煤、晉城-陽城優質無煙煤、大同侏羅系的優質動力煤早已被原國家計委列為我國稀缺礦種;鋁土礦是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優勢資源,分布廣且集中,僅埋深在400米以上的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底,保有儲量9.89億噸,佔全國的41.57%,儲量位居全國之冠;其它如銅礦、鐵礦、金礦及許多重要的非金屬資源也都在全國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全省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具有資源優勢並在國民經濟、工農業生產和外貿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礦產為煤、鋁土礦、鐵礦、銅礦、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電石用灰岩、熔劑用灰岩、芒硝、石膏、硫鐵礦等。此外,錳、銀、金、石墨、膨潤土、高嶺岩、硅石、含鉀岩石、煉鎂 用白雲岩、花崗岩、沸石等礦產也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媒體報到較多的山西的煤層氣、金紅石(鈦礦)也越來越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
山西礦產資源

http://www.qx100.com.cn 2006-2-23 中國礦產業網 出處: 黃河新聞網

山西被稱為" 煤鐵之鄉"、" 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是山西最大的資源優勢,現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00億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省90多個縣(市、區)內。山西現有大同、寧武、西山、沁水、霍縣、河東等六個煤田和渾源、五台、垣曲、平陸、繁峙等五個產煤地。圍繞這些煤田和產地,山西已經建起大同、陽泉、西山、汾西、潞安、晉城、軒崗等七個大型礦務局和霍州中型礦務局以及東山、蔭營、小峪、王坪、寨溝、固庄、南庄等八個小統配礦務局,此外還有一個全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露天煤礦。山西全省各縣,幾乎縣縣有煤,所以山西的地方、鄉鎮煤礦多達6000多個。與山西的地下"煤海"相適應,山西煤炭工業設施已經連成一個龐大的網路。

山西不僅煤多,而且煤種齊全,其中煉焦煤四種,佔全省煤總儲量的61%,非煉焦煤四種,伴有其他化學元素的煤60餘種。山西的煤質量較高,低灰、低磷、高熱量是山西煤的主要特點,因此山西煤適合多種工業生產的需要,而且煤層厚、埋藏淺、有利於大規模機械化開采,所以山西煤對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很大。山西煤已供應到全國的26個省和12個計劃單列市,這就是說,山西的煤幾乎輻射全國各地。同時向外出口逐步增大范圍,已達亞、美、歐三大洲的23個國家和地區。

其它礦藏有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鐵礦儲量為30.5億噸。

Ⅸ 我國哪個省的礦產資源最多

礦產資源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非再生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它既是人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又是極其重要的社會生產資料。據統計,當今我國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業原料都取自礦產資源。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礦產勘查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國家探明了大批礦產資源,基本上保證了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幾個資源大國之一。與此同時,我國礦產開發利用也成績斐然,目前已成為世界礦業大國之一,全國年礦石總產量為50億噸,其中國有生產礦山開發利用的礦種數為150個,年產礦石量約20億噸(不含石油、天然氣);非國有小型礦山開發利用的(亞)礦種數為179個,年產礦石量約30億噸。原油產量為1.67億噸。我國的煤炭、水泥、鋼、磷、硫鐵礦、10種有色金屬以及原油產量已躍居世界前列。我國固體礦產開發的總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02年底,我國已發現171種礦產,探明有儲量的礦產有157種,其中能源礦產9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以及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和二氧化碳氣)3種;已發現礦床、礦點20多萬處,經詳細工作的近2萬余處。

首先,雖然我國礦產儲量的潛在總值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卻居世界第53位,只有世界水平的一半。因此,在制定我國礦產資源政策、經濟發展戰略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長遠規劃時,應充分考慮資源相對不足這個基本國情。

其次,優勢礦產多屬於用量不大的礦種,而大宗礦產卻多半儲量不足。在我國已發現的171種礦產資源中,有相當多的優勢資源的儲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大部分是一些在國民經濟中用量有限的礦產,如鎢、錫、鉬、銻、稀土、菱鎂礦、重晶石、膨潤土等,而石油、天然氣、鐵礦、錳礦、銅礦、金礦、銀礦、鉀鹽等大宗礦產探明儲量不足,造成其礦產品供應缺口較大。

再次,我國礦產資源中,中小型礦多、貧礦多、難選礦多、綜合礦多,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益。我國部分優勢礦產,雖然也擁有一批世界級超大型礦床,但與國外比較,超大型礦床偏少,特別是工、農業大宗使用的重要礦產,如鐵礦、銅礦、鋁土礦、石油、天然氣、硫鐵礦等超大型礦床為數較少,不利於大規模集約化開發。我國礦產資源中貧礦多,難選礦多。例如,我國鐵礦儲量中,貧鐵礦占鐵礦總儲量的98%,其他如銅礦、鋁土礦、錳礦、鉛鋅礦、磷礦、硫鐵礦等也是這種情況。我國磷礦和錳礦中難選礦比重很大。另外,我國有一大批礦產地屬多組分綜合性礦產,以四川攀西地區的鐵、釩、鈦(鉻),甘肅金川的銅、鎳、鈷、鉑族金屬,內蒙古白雲鄂博的鐵和稀土礦最具代表性。雲南個舊和廣西大廠的錫礦中的共伴生礦產也很多。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這些多組分綜合性礦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給選礦、冶煉造成困難,使許多有益的共伴生組分流失。

第四,我國礦產資源地理分布極不均衡,不同規模的礦產高度集中區和嚴重短缺區並存。由於地質成礦條件不同,我國礦產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如煤炭集中於北方的晉、陝、內蒙古三省(區),佔全國保有儲量的68%,而南方缺煤省(區)卻多達10個;鐵礦集中於遼、冀、晉、川四省,佔全國保有儲量的60%,而西北、華南地區卻很少;磷礦高度集中於南方的雲、貴、川、鄂四省,佔全國保有儲量的70%,而北方和華東廣大地區卻十分短缺。礦產集中有利於建設原材料基地,但過分集中於邊遠地區,開發利用就會受到交通條件的嚴重製約。由於我國礦產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北煤南運」、「南磷北送」以及「西礦東流」的局面很難改變。

第五,我國部分礦產有很好或較好的找礦前景。雖然經過40多年的礦產地質工作,我國已發現了很多礦產資源,但也並不是所有礦產資源都已找出來了。根據專家多年研究和預測的結果表明,到目前為止,除富鐵礦資源總的格局大體已定外,其他礦產還有相當的潛力,如石油、天然氣、金礦、銅礦等已探明的儲量也都僅為預測資源量的1/4至1/5,而非金屬礦產的潛力就更大。

Ⅹ 山東礦產位居前五的有多少種

山東礦產資源居前五位:石油、黃金、煤炭、石膏、石墨。

山東省(Shandong)是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

類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截至2020年6月,山東省轄16個地級市,共58個市轄區、26個縣級市、52個縣,合計136個縣級行政區。664個街道、1092個鎮、68個鄉,合計1824個鄉級行政區。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底,山東省已發現礦產150種(貝殼砂、球石、彩石不在全國統計范圍內),查明資源儲量的有81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炭、地熱等能源礦產7種。

金、鐵、銅、鋁、鋅等金屬礦產25種;石墨、石膏、滑石、金剛石、藍寶石等非金屬礦產46種; 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2560處(不含供伴生礦產地數)。

山東查明的礦產資源儲量較豐富,資源儲量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列全國前5位的有44種,列全國前10位的69種,以非金屬礦產居多。

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礦產山東均有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鐵、鋁、金、鉀鹽、鹽礦、石灰岩等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

據2010年底全國保有資源總量統計,山東列全國第1位的礦產資源有金、鉿、自然硫、石膏等11種;列全國第2位的有菱鎂礦、金剛石等10種;列第3位的有石油、鈷、鋯等10種;列第4位的有耐火粘土、滑石、明礬石等5種。

列第5位的有油頁岩、鐵礦等8種;列第6位的有重晶石、鉀鹽等6種;列第7位的有鋁土礦、紅柱石等8種;列第8位的有鹽礦、長石等5種;列第9位的有方解石、石棉等5種;列第10位的有煤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