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所有關於我國水的資料
中國的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但扣除重復計算量後,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標准,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低於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目前中國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嚴重缺水線,其中6個省份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
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全球153個國家中排名88位。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6.5%,卻擁有全國81%的水資源;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占國土面積的63.5%,僅擁有19%的水資源。年內分配也極不均衡,大部分地區降水量集中在四個月內,旱澇災害頻繁。
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00年,建成水庫8.5萬座,總庫容5100億立方米;發展灌溉面積8.2億畝;修建堤防27萬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萬平方公里;水電裝機7680萬千瓦,653個縣實現了農村電氣化。
2000年全國用水總量為549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3784億立方米,佔68.8%,工業用水1139億立方米,佔20.7%,生活用水575億立方米,佔10.5%。從開發利用程度來看,全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0%。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為94%,平原區淺層地下水開采率為100%,水資源總量消耗率為96%。全國人均用水量為430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為610立方米,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為78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79立方米,城鎮生活人均用水量為每日219升,農村生活人均用水量為每日89升。
當前水資源開發利用面臨一系列挑戰。首先,農業乾旱缺水問題嚴重,北方地區尤為突出。農業灌溉年用水量約3800億立方米,佔全國總用水量的近70%,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大多隻有0.3至0.4。工業用水效率低下,萬元產值用水量約為發達國家的10至2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40%,而發達國家為75至85%。城市生活用水浪費同樣嚴重,全國多數城市自來水管網損失率為15%至20%。
水環境惡化是另一個嚴峻問題。2000年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為620億噸,其中80%未經處理直接排放,90%以上城市地表水體和97%城市地下含水層受到污染。部分地區地下水開采量超過補給量,全國已出現18萬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區,引發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也面臨挑戰。華北地區水資源開發程度已很高,缺水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黃河斷流日益嚴重。當前黃河每年調出90億立方米水量接濟淮河與海河,需依靠包括調水工程在內的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
經濟發展與生產力布局考慮水資源條件不足,過去工業布局未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導致不少耗水大的工業布置在缺水地區,加劇了水資源合理配置的矛盾。
綜合來看,中國水資源總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不均,年內分配集中,北方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已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2030年,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將達7100億立方米,在現狀供水能力基礎上增加1400億立方米。扣除生態環境需水後,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8000至9000億立方米。水資源進一步開發潛力已不大,國家防洪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㈡ 中國有哪些好水
中國的好水主要分布在其各大流域和著名湖泊。
一、長江流域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其流域涵蓋眾多優質水源。上游的雪山融水、中游的江河溪流以及下游的湖泊水庫,都擁有豐富的水資源。長江流域的水質清澈,流量穩定,為中國的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珠江流域
珠江是中國南方的重要水系,其流域內的水資源也十分豐富。珠江水系的河水流動性好,自凈能力強,因此水質一直保持得較好。在珠江流域,可以找到許多優質的水源。
三、著名湖泊
1. 青海湖:作為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的水質優良,是周邊地區的重要水源。
2. 鄱陽湖: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不僅是中國重要的水資源儲備地,也是濕地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水源之一。其水質清澈、水生生物豐富。
3. 洞庭湖:洞庭湖的水質歷來以優良著稱,其湖光山色更是美不勝收。近年來,當地政府也大力保護湖泊生態環境,確保水源質量。
四、其他優質水源
除了上述流域和湖泊外,中國的黃河、松花江等河流以及許多小型水庫和泉水也都擁有優質的水源。這些水源在保障當地供水安全的同時,也為中國的水資源戰略儲備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水資源雖然豐富,但也面臨著水污染和水資源不均等問題,因此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至關重要。
㈢ 關於中國水資源的資料
中國水資源現狀不容樂觀。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並且其分布極不均衡。
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面狀和點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中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我國水資源流域劃分為十大流域:黑龍江流域、遼河流域、海河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東南諸河流域、海南諸河流域和內陸河流域。根據1956-1979年的水文氣象資料,全國水資源量進行了評價。平均年降水總量為6.2萬億立方米,摺合降水深為648mm,比全球陸地平均值低約20%。降水的地區分布極不均勻,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的重復量後,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排泄量為6780億立方米,約佔27%;冰川融水補給量為560億立方米,約佔2%;從國境外流入的水量約為172億立方米。全國土壤水通量約為4.2萬億立方米,其中約有16%通過重力作用補給地下含水層,最後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餘3.5萬億立方米消耗於土壤和植被的蒸散發。
我國地下水資源量約為8288億立方米,其中有6762億立方米分布於山丘區,1874億立方米分布於平原區,山區與平原區的重復交換量約為348億立方米。我國水資源總量比河川徑流量多的1009億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間河谷與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地下水的部分水量。
中國的水資源的困頓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呢?全球現有12億人面臨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壓力,80個國家水源不足,20億人的飲水得不到保證。預計到2025年,形勢將會進一步惡化,缺水人口將達到28億~33億。世界銀行的官員預測,在未來的5年內「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
我國屬於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專家們警告:「20年後中國將找不到可飲用的水資源」。美國民間有影響的智囊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由於中國城市地區和工業地區對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國將長期陷入缺水狀況。」中國的黃河在過去的10多年年年斷流,其中1997年斷流226天。流經中國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區的淮河去年也斷流了90天。根據衛星拍攝的照片,數百個湖泊正在乾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其中北京市的人均佔有水量為全世界人均佔有水量的1/13,連一些乾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如。
但是廣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們如此的窘境嗎?沒有。
就生產用水來說,在寧夏的一些地方,每畝水稻一年大約需要澆2000多立方米水,一畝小麥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國農村普遍的水資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寧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過兩噸。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對莊稼有好處,倒也罷了,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引起土地鹽鹼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業用水方面,我國煉鋼等生產過程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水的重復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揮霍,那麼我們靠什麼維持這種虛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為例,據《望》周刊的報道,這個人均水資源比以色列還少的地區,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蓋著極度缺水這一重要事實。全省累計超采地下水600億立方米,其中深層地下水300億立方已無法補充。再有15年,石家莊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現在,華北平原已擁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地下復合漏斗區,達四五萬平方公里。西部的許多地區,因地下水超采嚴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樹木枯死。
專家說:我們是用慘重的代價維持苟安,虛假的綠色使我們依然悠然自得。內情與外觀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滸》中常用的一句話———好個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條件比我國西部的許多地方更為惡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過日子極重節水———馬桶上都有兩個按鈕,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產中,享譽世界的節水農業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國家之一的以色列成為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同時,它出口節水農業技術與設備的收入更超過出口農產品的收入。我國近年來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區領導人去以色列訪問,但除了進口一些以色列的節水設備以外並無大的收益。據說主要原因在於我國水價過低,使節水技術和設備的使用無利可圖。
我國目前城市自來水水價偏低,成本和水價偏離,政府實行虧損補貼。在農村,一噸水電力提灌價4至9分,自流灌溉價每噸4厘至6厘,300噸黃河水的價格頂不上一瓶礦泉水。低水價實際上鼓勵了水資源的高消費。
㈣ 關於我國缺水的資料
1. 我國屬於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2. 我國淡水資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
3.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由於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4. 專家警告,由於中國城市地區和工業地區對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國將長期陷入缺水狀況。中國的黃河在過去的10多年年年斷流,其中1997年斷流226天。流經中國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區的淮河去年也斷流了90天。
5. 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北京市的人均佔有水量為全世界人均佔有水量的1/13,連一些乾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如。
6. 我國水資源利用率低,農村普遍的水資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寧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過兩噸。工業用水方面,我國煉鋼等生產過程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水的重復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
7. 我國用水揮霍無度,如河北省人均水資源比以色列還少,卻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蓋著極度缺水這一重要事實。全省累計超采地下水600億立方米,其中深層地下水300億立方已無法補充。
8. 專家指出,我們是用慘重的代價維持苟安,虛假的綠色使我們依然悠然自得。而以色列盡管自然條件惡劣,但高度重視節水,不僅居家過日子極重節水,而且在生產中發展節水農業,成為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
9. 我國目前唯一大城市自來水水價偏低,成本和水價偏離,政府實行虧損補貼。在農村,水價低至每噸4至9分,300噸黃河水的價格頂不上一瓶礦泉水。低水價實際上鼓勵了水資源的高消費。
10. 水費漲價刻不容緩,這是利國利民利後代的大事。同時,有必要通過各種方式,給全國人民上一堂扎實的節水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