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共社會資源都包括
公共社會資源是指除了自然資源之外,用於公共服務的資源,例如圖書館、學校、醫院、城市道路、公園、路燈和橋梁等。
這些公共設施和物品是人類共同創造的財富,為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關繫到社會公共利益和大眾生活質量,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公共社會資源具有以下明顯的特徵:
首先,公共性。社會資源是非專有的,屬於國家和全體公民,社會資源的使用權應屬於公眾,其應服務於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任何忽視社會資源公益性的行為,壟斷或獨占社會資源的行為都是對社會公眾利益的侵犯。
其次,外部性。社會資源具有整體性,一旦公共社會資源受到破壞,將影響到公共資源的整體價值,對其他使用者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工廠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使漁業受到損失,對受害者而言,這是一種負面效果。
再次,非排他性。社會資源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即集體中的每個人都有使用權。公共社會資源在一定區域和一定時間內對所有成員來說都可以共同使用,不能因為某些人使用而禁止其他人使用。
為了減少其使用上的沖突,提高公共社會資源的使用效果,大家必須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這種規則是在充分聽取所有成員的意見或代表一定范圍內利益群體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
此外,稀缺性。公共資源的稀缺性導致個人或利益集團競相爭奪對公共資源的支配權。一旦擁有這種資源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就意味著獲得了某種帶有壟斷性特徵的利益。因此,政府必須保證公共資源的合理和公平分配。
最後,社會性。公共社會資源的效益是經濟、社會和生態三者效益的綜合體。評價公共社會資源價值不僅要重視其經濟價值,更要重視其社會價值,即其追求經濟價值的背後,也應當追求包括生態價值、環境價值在內的社會價值。公共資源的最大社會價值,就是維護公共利益,增進公共福利,讓所有社會公共服務資源不受人們地位、種族、富裕程度和城鄉差別的限制,均可平等享受。
通過合理利用和管理公共社會資源,可以確保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使更多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公共資源並獲得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務。
『貳』 社會資源與社會資本的區別
為了應對需要,滿足需求,所有能提供而足以轉化為具體服務內涵的客體,皆可稱為社會資源。
有形資源例如人力(職員、顧問和志工等)、物力(設備、傢具和用品等)、財力(私人捐獻、政府補助和企業贊助等)、場地空間等。
2無形資源例如技術、知識、組織、社會關系等
盡管社會資本是無形的,而且其形式也各不相同,它還是有著自己顯著的特徵。首先,社會資本與物質資本、金融資本、人力資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們都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有助於控制經濟資源。具體地說,這些資本相同的特點包括:(1)是通過積累而形成的;(2)具有規模效應;(3)需要不斷地更新;(4)具有生產性。
社會資本不同於上述形式資本的特點有:
1. 對於收益者來說。社會資本不僅是一種私人資產,更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也就是說社會資本更具有集體而不是個人的特性。社會資本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是社會資本與其他資本最基本的差別。雖然社會資本可以為個人所用,但這種資本形式並不完全受個人支配。社會資本不象金融資本那樣容易轉移,也不象人力資本那樣具有流動性;
2.社會資本的所有者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組織,甚至有可能是社會整體。但無論屬於誰,社會資本具有不可轉讓性或者說不可讓渡性。每個人擁有的社會資本都是獨特的。社會資本與擁有者共存,並有其使用范圍;
3. 利用得越多,社會資本價值就越大。不同於物質資本,社會資本不會由於使用而減少但會由於不使用而枯竭。它具有可再生性,是非短缺的,會由於不斷地消費和使用增加其價值;
4.雖然社會資本是隨著時間而「慢慢地」產生的。但它可以很快地失去。一個人或者一次失誤都會極大地浪費集體地信任資源和社會聯系。
5.社會資本是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的一種特性, 社會資本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生產價值上,而且體現在有關方面可以共享收益上,體現在對利益共同體的維持和促進上。因此較之其他形式的資本,社會資本更具有社會性,收益具有更大的擴散性。
6.社會資本具有生產的不可模仿性。社會資本更多地表現為歷史制度的沉澱,即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規范、情感等;它是社會大眾或絕大多數人認可的價值觀體系和文化資源,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這決定了社會資本的積累很難通過外部干預和主觀努力而形成。
7.社會資本對社區治理、公民社會和國家福利、經濟增長也具有重要意義。世界銀行(World Bank)認為社會資本的特點在於它塑造了一個社會交往質量和數量的制度、關系和規范。社會資本不僅僅是支撐一個社會的制度的加總,它更是把它們合在一起的粘合劑,社會資本是經濟增長、公民社會和有效政府的重要前提條件。
『叄』 社會資源有什麼特點
(1)社會性
人類本身的生存、勞動、發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形態、社會交往、社會活動中實現的。勞動力資源、技術資源、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等社會資源無一例外。社會資源的社會性主要表現在:
①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產生不同種類、不同數量、不同質量的社會資源。
②社會資源可超越國界、超越種族關系,誰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創造社會財富。
(2)繼承性
社會資源的繼承性特點使得社會資源不斷積累、擴充、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就是人類社會知識積累到一定階段和一定程度的產物,就是積累到「知識爆炸」,使社會經濟發展以知識為基礎,這種積累使人類經濟時代發生了一種質變,即從傳統的經濟時代(包括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有局部質變)飛躍到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信息革命、知識共享必然的結果。社會資源的繼承性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①人力資源通過人類的遺傳密碼繼承、延續、發展。
②通過載帶信息的載體長期保存、繼承下來。人類社會通過書籍、音像、磁帶和教育手段等,繼承人類的精神財富。
③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產勞動中學會的知識、技能物化在勞動的結果——物質財富上而繼承下來。
社會資源的繼承性使人類社會的每一代人在開始社會生活的時候,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前人創造的基礎上邁步。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人類一方面把前人創造的財富繼承下來,另一方面又創造了新的財富。也正因為這樣,科技知識不斷發展,一代勝過一代,並向生產要素中滲透,使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生產設備不斷更新,科研設備得到改進,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社會財富的積累反過來又加速了科技的發展。
(3)主導性
社會資源的主導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社會資源決定資源的利用和發展的方向。
②把社會資源變為社會財富的過程中,它表現、貫徹了社會資源的主體——人的願望、意志和目的。這就是馬克思講的「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4)流動性
社會資源流動性的主要表現:
①勞動力可以從甲地遷到乙地。
②技術可以傳播到各地。
③資料可以交換,學術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貿易。
利用社會資源的流動性,不發達國家可以通過相應的政策和手段,把他國的技術、人才、資金引進到自己的國家。
(5)不均衡性
社會資源的這種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①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②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
③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的差異性。
④社會制度對人才、智力、科技發展的影響作用不同。
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都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必不可少的投入。
網路資源是網路上互聯起來的計算機提供給各用戶分享的信息。這些信息放在各自的計算機上(www伺服器、ftp伺服器、bbs伺服器、vod伺服器等),因為有網路互聯,大家都能通過internet訪問到。
『肆』 地球上的資源分為哪兩種例如什麼
地球上的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
自然資源:
1、可再生
這類資源可反復利用,如氣候資源(太陽輻射、風)、水資源、地熱資源(地熱與溫泉)、水力、海潮。
2、可更新
這類資源可生長,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生物資源,為能生長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機體,其更新速度取決於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環境條件,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利用。
3、不可再生
包括地質資源和半地質資源。前者如礦產資源中的金屬礦、非金屬礦、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其成礦周期往往以數百萬年計;後者如土壤資源,其形成周期雖較礦產資源短,但與消費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緩慢的。
對這類自然資源,應盡可能綜合利用,注意節約,避免浪費和破壞。這類資源形成周期漫長或不可再生。
社會資源:
1、有形資源
例如人力(職員、顧問和義工等)、物力(設備、傢具和用品等)、財力(私人捐獻、政府補助和企業贊助等)、場地空間等。
2、無形資源
例如技術、知識、組織、社會關系等。
(4)社會資源具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資源系統特點
1、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產生不同種類、不同數量、不同質量的社會資源。
2、社會資源是可超越國界、超越種族關系的,誰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創造社會財富。
3、繼承性。社會資源的繼承性特點使得社會資源不斷積累、擴充、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就是人類社會知識積累到一定階段和一定程度的產物,就是積累到「知識爆炸」,使社會經濟發展以知識為基礎,這種積累使人類經濟時代發生了一種質變。
即從傳統的經濟時代(包括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有局部質變)飛躍到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信息革命、知識共享必然的結果。
『伍』 資源都包括什麼啊
資源,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的總稱。
資源,可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
相關說明
社會資源同自然資源相比較,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1.社會性。人類本身的生存、勞動、發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形態、社會交往、社會活動中實現的。勞動力資源、技術資源、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等社會資源無一例外。社會資源的社會性主要表現在:
(1)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產生不同種類、不同數量、不同質量的社會資源。
(2)社會資源是可超越國界、超越種族關系的,誰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創造社會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