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是圍繞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進行的管理活動,以服務公眾為基本職能,以公平與公正為價值導向,依據法律規定規劃、錄用、考核、激勵、保障等。組織形態包括政府組織、公共事業組織、公共企業組織、非政府組織。公共部門以追求公共利益為價值取向,擁有合法的強制力和權威性,受到公眾監督,目標多元且不易測量,具有獨占性。與私營部門相比,佔有資源為公共資源,產品和服務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行為價值取向為公共利益,而私營部門的資源為產權明晰的非公共資源,產品和服務為私人化的產品,行為價值取向為自身利益最大化。
人力資源是具有創造價值能力,並能被組織利用的體力和腦力總和。數量包括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質量指體質、智力、知識、技能水平以及勞動態度。性質包括能動性、時效性、增值性、社會性、可變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則是指在公共職能實現中起貢獻作用,並能被組織利用的體力和腦力總和,具有有限性、責任性、高資本性、持續性等特性。
人力資源管理是組織通過政策、制度、管理實踐吸引、保留、激勵、開發員工,調動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潛能,促進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功能包括吸納、維持、開發、激勵。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則強調公平公正的價值取向、服務公眾的基本職能,以及法律依據下的規劃、錄用、考核、激勵、保障等管理活動。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包括公共性、服務性、政治性、政策性、公開性、穩定性。基本內容涉及職位管理、招募與甄選、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報酬管理、流動管理、職業生涯管理、激勵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獎懲與權益保障等。
第二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戰略是為了適應環境變化和內部管理需要,根據組織戰略目標制定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通過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活動實現目標的措施與部署。與組織戰略關系緊密,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為前者提供信息,支撐後者。戰略類型包括誘引戰略、投資戰略、參與戰略、家長式戰略、發展式戰略、任務式戰略、轉型式戰略。人力資源規劃是根據組織發展和內外部環境變化,科學預測、分析人力資源需求和供給,制定未來時期人力資源目標,並採取相應管理措施,確保組織發展所需人力資源保障。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與組織戰略的關系密切,戰略定位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方式由組織戰略確定,人力資源戰略開發員工核心專長與技能,科學管理人力資源以獲得競爭優勢,人力資源規劃將戰略規劃落實為可執行計劃,並在各層級管理下執行。規劃類型包括宏觀、微觀、總體、單項業務、中央、地方等。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對公共部門未來所需人力資源數量、質量和結構進行估算,影響因素包括組織戰略、生產或服務技術與管理水平、人員流動比率。預測方法有主觀判斷法、德爾菲法、趨勢預測法、回歸預測法。人力資源供給預測對能夠滿足公共部門需求的人力資源數量、質量和結構進行估算,方法包括技能清單法、人員替補圖法。
人力資源供需調整措施包括結構不平衡調整、供大於求調整、供不應求調整,具體措施如內部調整、招聘與裁員、培訓、規模擴張、外包等。
第三章 公共部門組織結構與編制管理
公共部門組織結構是成員完成工作任務、實現目標的分工協作體系,具有穩定性、層次性、復雜性、規范性等特點。組織結構類型包括直線制、職能制、直線職能制、事業部制、矩陣制、委員會式、團隊制。設計影響因素有組織環境、戰略、規模、技術、人員素質,關鍵要素包括工作專門化、部門化、命令鏈、管理幅度與層次、集權與分權、正規化。
我國公共部門組織結構現狀表現為橫向、縱向、規模結構,編制管理是指根據社會要求,運用科學方法,明確機構設置、職責劃分、人員編制配備,實現管理活動制度化的過程。內容包括職能管理、機構編制管理、人員編制管理,涉及機構性質、名稱、位置、規格、規模,以及編制增減調整。
第四章 公共部門職位管理
公共部門職位管理是以職位為對象,對職位設置、分析、描述、影響、監控、評估的管理過程。內容包括職位調查與工作設計、工作分析、分類設置。意義在於明確績效管理標准、提供培訓依據、提高行政效率。職位設計是根據組織目標合理安排工作任務與方式的過程,方法有工作專門化、輪換、擴大化、豐富化。工作特徵模型包括工作多樣性、完整性、重要性、自主性、績效反饋。職位分析是全面收集、記載工作內容與因素,並確定任職資格的過程,原則包括對活動分析而非羅列、對象是職位而非個人、基於當前工作。職位說明書包含職位標識、概要、職責、標准、關系、設備、環境、條件、資格。分析方法包括定性法(觀察、問卷、訪談、關鍵事件、工作日誌、實踐法)、定量法(美國公務員委員會、勞工部、職能性職位分析法)。人事分類是按照標准對人員或職位分級管理的行政活動,程序包括計劃、調查、分析、評價、歸級、法規公布、調整。職位分類分為品味分類(地位、資歷)、職位分類(職系、職組、職級、職等)。公務員職位分類包括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監察官、法官、監察官,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特設崗位。勝任素質是指與工作績效相關、與情境聯系的個體特徵,結構包括素質冰山模型、洋蔥模型,類型按水平分為基礎、鑒別,按核心技能分為通用、遷移、專業。
第五章 公共部門招募與甄選
招募是依據戰略規劃吸引候選人填補職位空缺的過程,甄選是從候選人中挑選最合適的填補職位的過程。原則包括公開、德才兼備、平等、效率。流程包括確定計劃、員工招募、甄選、錄用、評估。內部招募方式有晉升、輪換、返聘,外部招募方式有推薦、廣告、網路、校園、職業介紹機構。筆試是測試知識、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書面測試,特點包括書面提問、書面回答、優點和缺點。面試是直接對話、提問了解個體特徵、能力狀況的過程,類型包括結構化、非結構化、半結構化、小組、單獨、情景、壓力性、一次性、分階段、鑒別性、評價性、預測性。無領導小組討論是多考生自由討論問題的測試,優勢包括人際互動、角色平等、模擬模擬、應聘者表現。心理測驗是測試治理水平和個體差異的科學方法,類型包括透射式、自陳式、能力測試。我國公務員錄用條件包括國籍、年齡、憲法擁護、政治素質、身體、心理素質、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其他條件。程序包括發布公告、資格審查、考試、考察、公示、審批、試用。
2.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有哪些作用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規劃功能,是指公共部門立足組織戰略目標,從公共部門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用是對其人力資源供求狀況進行宏觀設計和規劃,預測未來所需人力資源的種類、數量以及對現有人力資源的培訓等進行前瞻性的規劃,以期人力資源能同組織的發展目標和需求相適應。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特殊性質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政治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掌握著國家和公民賦予的公共權利,執行著國家的法律和重大決策,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必須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觀念和政治水準。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道德品質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由於自身所處的位置和作用,決定了其行為及結果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地位與形象。所以,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政治品德和職業道德素質直接影響到國家政府的作用與形象。
因此,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要高於國家人力資源整體的平均水平,要求國家公職人員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熱情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