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資源的優化配置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網路的資源優化配置,如果是的話,請看下面的:
網路信息資源的特點
迄今為止,網路信息資源(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尚無規范的定義。有的稱之為「web信息資源」、「聯機信息」、「電子信息資源」、「網際網路信息資源」、「虛擬館藏資源」等等。黃純元理解為「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源的總和」。伴隨著網路的無控製成長起來的網路信息資源,與其他類型信息資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點。
1.1 網路信息增長迅速
internet 環境的自由使得發布信息不僅僅局限於出版社,任何政府、研究結構、大學、公司、社會團體、個人都可以毫無限制地在網上發布信息。現在每隔半小時就有一個新網站與網際網路相連,網際網路的迅猛擴展導致網上信息也以漲潮般的速度發展,僅僅以www方式提供的信息平均每過53天就翻了一番。
1.2 信息價值良莠不齊
印刷型文獻信息一般要經過嚴格的篩選,才能正式出版。而向網路發布信息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自由度,缺乏必要的過濾 、質量控制和管理體制,這就導致網路信息內容非常繁雜,學術信息、商業信息與個人信息混在一起,信息價值不一。實際上,在這龐雜的網路信息資源中,只有一部分能夠真正用於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中。
1.3 存在狀態無序性、無穩定性
當前對網路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尚處於探索研究中,沒有統一的標准和規范。比如查找「圖書館」方面的信息,不同的網站,路徑也不同:華好網景→教育→圖書館;雅虎中文→參考資料→圖書館;北極星→文化與藝術→文化場館;搜狐→綜合參考→圖書館;中國導航→教育與科技→圖書館;常青藤→參考信息→圖書館;網易→醫療健康→圖書館。而且,internet上的url地址、信息鏈接、信息內容處於經常變動中,信息資源的更迭、消亡無法預測。比如號稱最瘋狂的新聞網站hando.com 全天24小時發布新聞,平均6分鍾更新一次,並且不存檔;筆者在日常瀏覽一些網站也發現網路信息經常更迭。這種變化頻繁的、不穩定的網路信息給用戶帶來極大不便。
總之,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量網路信息資源,然而在這繁榮的背後,卻是無序、不穩定、信息價值參差不齊,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在組織網路信息資源時,必須進行優化配置。
2 優化配置網路信息資源遵循的原則
2.1 成本效益原則
成本效益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目標,高校圖書館卻很少有人去思索成本與效益的關系,這就造成了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據統計,我國圖書館、情報單位所收藏的中文文獻70%以上在書庫里「睡覺」,這不僅浪費有限的書庫空間,而且也浪費國家財產。由數據費、通訊傳輸費以及其他相關設備費等成本構成的網路信息資源與傳統的印刷型文獻相比,其成本更為昂貴,因此在配置網路信息資源時,應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選擇價格性能比較高的網路信息資源,使其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 整體原則
在以往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經常會出現高校圖書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缺乏協調而造成整體資源布局不合理、重復收藏等一系列問題。在進行網路信息資源配置時,各高校圖書館應在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所提出的「整體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聯合保障」的指導下,進行整體戰略思考,各司其職,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又相互配合,以避免對網路信息資源的重復配置,這樣既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又提高工作效率。
2.3 合法原則
網路空間給我們自由,但絕不是非法使用版權作品的天堂。現行著作權法中的某些條項,有識之士對知識產權的探討,尤其是國內外知識產權案例已反映出網路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趨勢,為合法使用網路信息資源、防止侵權提供了依據。因而,我們在將網路上的信息下載至傳統媒體上,例如印刷成報刊、刻錄成光碟、磁碟或從圖書館主頁上鏈接其他網站進行網間轉載等時都需要考慮是否合法。為了合法地使用網路信息資源,我們有必要了解《著作權法》,了解網路信息資源的侵權形式和合法使用。
2.4 質量優先原則
網路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質量與信息本身的質量休戚相關,所以高校圖書館必須重視網路信息資源配置質量,高質量的信息資源會贏得更多的利用率,隨之會產生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 優化配置網路信息資源的初步設想
3.1 成立網路信息資源選擇小組
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做法。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設立了一個館藏建設委員會,統一領導資源建設工作,委員會由圖書館最高決策層組成,定期開會,討論制定當前的資源建設方針策略,而且還組成了一個網際網路資源選擇小組,該小組的每個成員維護一個網頁,任務是利用各種資源發現識別網際網路資源,並將其記錄下來。一般說來,圖書情報人員常用的資源發現工具包括郵件列表、新聞信件、搜索引擎、目錄、網址大全、報刊雜志介紹、相關廣播電視介紹等等。
3.2 充分利用免費網路資源
在internet 中,有一些資料庫可提供免費檢索,如美國uncover公司有17 000種期刊的論文目次可提供網上免費檢索服務,其中約1/3附有論文摘要;有些電子期刊和工程技術文獻可免費使用,如美國ibm公司主頁中收集了自1971年以來的全部美國專利文獻,可免費下載;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七所大學的教職工、研究生、學生可免費訪問isi web of science, 檢索所需文獻;calis已經開通了免費資料庫:science online 、oclc firstsearch的13個資料庫、umi、ebsco。這些既不花錢又方便共享的網路信息資源,是高校圖書館配置網路信息資源的首選對象,要精心收集、充分利用。
3.3 建「鏡像站點」
基於讀者能夠方便快捷地尋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減少通信費用的考慮,高校圖書館可以建立「鏡像站點」。如清華大學圖書館作為全國性工程文獻中心,已開始與美國工程信息公司合作,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該公司網頁的鏡像站點;清華大學圖書館主頁上還有「211」工程鏡像資源,目前建設已經取得部分成果,如華北地區網路中心北大主節點——提供美國西海岸著名大學網站鏡像,廈門大學——物理化學與應用化學信息系統,南開大學——數學信息鏡像服務系統;很多高校也建立了「中國期刊網」的鏡像站點。
3.4 館際協作,合作采購網路版文獻和資料庫
美國學者貝克(s. k. baker)指出:「今天的圖書館正存在一個相互依賴的時代。進一步講,每一個圖書館都必須把自己視為世界圖書館體系的一部分,必須擺脫自給自足的狀態,必須迅速而合算地從世界圖書館體系中獲取資料並送到自己用戶手中,必須隨時准備將自己所收藏的資料提供給世界各地的其他圖書館。」在我國,高校圖書館館際協作正日益增強。1994年起步的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建設和1999年啟動的calis更為高校圖書館進行館際協作,合作采購網路版文獻和資料庫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指導思想。因而,在實際配置網路資料庫和網路電子文獻時,要打破以前那種「各自為政」的狀態,應依據自己的重點配置網路信息資源,然後逐步實現共享。
3.5 建立網路資源導航
前面提到網路資源目前還處於一種無序狀態,因此高校圖書館要憑借自己的優勢,將無序的網路資源組織起來,讓讀者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其途徑之一就是建立網路資源導航。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網頁上有清華大學學科網路導航、calis工程中心重點學科導航庫、calis文理中心重點學科導航庫、calis重點學科導航庫、電子資源/資料庫導航系統、全文電子期刊導航系統及一些重要站點;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的網路導航羅列一些著名財經網站、網上圖書館、上海財經大學重點學科網路資源導航庫、搜索引擎等等。
㈡ 如何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高校如何優化資源配置(專題深思)
楊宗凱
2015年03月06日05: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是高校提升辦學質量、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頭緒多、任務重,只有在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才能帶動全局工作的開展。其中至關重要的「牛鼻子」就是資源配置。以資源配置為核心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不僅可以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實現資源最佳開發利用,還能夠形成管長遠、可持續的高校治理體系。
優化外部資源配置以釋放活力。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涉及政府與高校的關系、社會與高校的關系以及高校內部的關系。優化外部資源配置,就是要通過對管理模式、評價方式、投入措施等的調整,建立「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廣泛參與、高校自主辦學」的管、辦、評相對分離又相互支持的現代高等教育治理體系。一是加快簡政放權。簡政放權的主體不應限於教育行政部門,政府人事、財政等部門都應清理涉及高等教育的行政審批事項,出台權力清單、負面清單,明確權力邊界,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如在高校評估上,可以第三方評價、同行評價為主,並嘗試引入國際高水平教育評價機構,推進專業評價。二是統籌整合專項資金和各項檢查。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仍掌握著大量資源,習慣於通過專項資金、項目、工程、評獎等方式影響高校發展。應統籌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對一些項目和工程實行公開招標、自由競爭。擴大高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整體效益。同時,探索綜合評估檢查方式,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定期就高校辦學的相關問題進行綜合考評。三是優化配置後勤資源。高校應逐步剝離不屬於自己的職責,集中資源做大做強主業,發揮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功能。充分發揮市場在後勤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後勤服務社會化、專業化、現代化為目標,按照事企分開、管辦分離、主體多元的原則,理順高校後勤管理制度,構建後勤服務保障大系統,完善公益性投入與市場化運營相結合的後勤運行機制,為高校提供堅實辦學保障。
優化校內資源配置以增強動力。一是增強學院發展動力。高校人、財、物應更多地向學院傾斜,給學院更大的資源配置權和發展空間。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從財務管理開始,逐步實施校院兩級管理,以權責劃分為核心整合優化教育教學資源。學校對學院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以考核評估為主要方式管理學院工作,以發展規劃和資源配置為主要手段引導學院工作,以監督制約為主要途徑規范學院管理權力的使用。通過學校分權和管理重心下移,轉變學校部門的管理職能,明晰學院辦學主體地位,形成學校宏觀決策、部門協調配合、學院實體運行的管理模式,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和效益。二是積極構建現代大學治理模式。高校應以制定章程為契機,明確校內各種權力運行規則,形成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治理體制,使高校治理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目標運行,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構建行之有效的現代大學治理模式。華中師范大學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制定「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和「兩會議事規則」等,對構建現代大學治理模式進行了積極嘗試。三是以信息化推進管理現代化。對信息資源的掌控和利用能力日益成為影響高校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高校應加快管理信息化進程,按照應用驅動、需求導向的原則,整合校內各種管理信息資源,規范數據採集與管理流程,建立事務處理、業務監管、動態監測、評估評價、決策分析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支持師生參與學校內部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建設,支持學校服務與管理流程的優化和再造,為各項改革提供大數據支撐,提高決策水平、管理效率,推進管理現代化。
(作者為華中師范大學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6日 07 版)
㈢ 如何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健全困難生的資助體系
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是教育資源的配置。以我國目前的狀況,教育資源的分布基本向發達地區傾斜,在經濟發展落後地區教育資源十分匱乏。如果要改善現有的環境,則需要從政府和教師兩個方面進行優化。政府提高對幫扶教師的各種待遇,設立合適的薪資獎賞制度,同時也需要對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設立指標,規定每年的幫扶教師數量,並且在年末進行檢查,對完成或超出指標的學校進行表揚,對未完成的學校進行批評整改。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三個方面的配合才會有更好的優化調整。政府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經費的撥款,同時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廣大教師需要樹立良好的教育觀念,以教育事業為榮,不怕艱苦;家長們則需要加強教育觀念,配合學校和政府,完善教育體系的建設。我相信,如果三方面的有機配合,優化教育體系,健全貧困生資助體系不在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