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開發海洋資源
擴展閱讀
說大話成本是多少 2025-05-26 10:06:26
怎麼去維護葯品價格 2025-05-26 09:53:42
為什麼最近石油這么火 2025-05-26 09:25:30

如何開發海洋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4-22 15:39:34

㈠ 如何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依據海洋資源的承載能力,採取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政策,以促進海洋產業的協調發展。近年來,中國不斷改造海洋捕撈業、運輸業和海水制鹽業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海洋增養殖業、油氣業、旅遊業和醫葯業等新興產業;積極勘探新的可開發海洋資源,促進深海采礦、海水綜合利用、海洋能發電等潛在海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1997年,中國的海洋漁業、海鹽和鹽化工業以及海洋運輸業、造船業、油氣業和旅遊業等主要海洋產業的總產值達3000多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力量。 中國有悠久的海洋漁業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漁業的發展,堅持「加速發展養殖,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資源。

㈡ 人們是怎樣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

1:海洋漁業生產 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里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這些浮游生物是魚類的餌料,它們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勻,一般在溫帶海區比較多。2: 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最初只能開采從海岸直接向淺海延伸的油氣礦藏。80年代以來,在能源危機和技術進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與開發飛速發展,海洋石油開發迅速向大陸架挺進,逐漸形成了嶄新的近海石油工業部門。 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然後通過海上鑽井來估計礦藏類型與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業開發價值。 3:海洋空間利用 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使陸地空間顯得越來越擁擠,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問題越來越令人關注。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個部分,隨著人類逐步向海洋挺進,海洋將成為人類活動的廣闊空間.4: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 海洋曾經是人類從事交通運輸的天然屏障。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將海洋屏障變為海上坦途。最初,人們利用人力、風力或洋流作為動力,駕駛木船在近海活動。5:圍海造陸 沿海地區人地矛盾激化,使人們將眼光投向大海。荷蘭人從13世紀就開始圍海造陸,目前,荷蘭有 1/5的國土是從海中圍起來的。圍海造陸是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徑,但是它需要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特別是做好以水利工程為中心的配套建設。 6: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人們會從海里獲取藻類,加工成食品,如海帶,馬尾藻什麼的。人們可以捕捉南極的磷蝦,磷蝦的產量是每年50-60億噸,人們在不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下捕捉10億噸的磷蝦,就可以滿足一百億人一年的蛋白質需求。 7:海洋可以發電,海浪和潮汐的能量過去都白白浪費了,現在我們用來發電,將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又價格低廉的電力。 海洋是個聚寶盆,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錫,錳,硫等,是人們所需的。

㈢ 海洋資源在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採取的措施各是什麼

與陸地不同,海洋環境一旦被污染,即使採取措施,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這是因為控制海洋污染所需時間長、技術復雜、難度大、投資高,比起陸地上的污染,要取得好的效果並不容易。因此,保護海洋環境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合理開發,綜合利用。這應該是保護海洋環境的基本策略。保護海洋環境,不僅需要正確的海洋開發政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還需要有一整套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在工業、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鹽業、副業、養殖業等海洋資源開發布局中。除注意原料、電力、水源、交通等條件外,還需考慮地質、地形、海洋水文氣象條件和生物資源的特點,綜合研究,權衡利弊,和諧統一,反對只顧生產、忽視環保的行為,不應只重視短期效益,而要充分估計到未來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我們不應該只利用資源而忽視對環境的保護。

㈣ 人類對海洋是怎麼開發的

大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進入全面開發海洋的時代。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密切。目前世界人口的2/3分布在瀕臨沿海的地帶,倚海而居。海洋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有供人類呼吸的氧氣,靠海洋植物光合作用製造出來的就佔70%左右;有陸地降水的主要水源供應地,產生的大量水汽;有為人類提供營養的蛋白質;有廣闊的空間可供人類利用;有豐富的清潔、可更新能源供人類研究開發。真是近海為優,靠海吃海。

海洋又分為海和洋。海是近大陸、水淺的水域,是目前人類開發利用的主要水域。海島是大陸在海中的延伸或在海中的出露,是蒼茫海水中寶貴的「陸地」。目前一些面積較大的島嶼早已有人常住,成為人類生存所依賴的重要場所。近陸海洋也成為人類捕撈、鑽油、造陸、航運的繁忙區域。隨著人類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一些區域出現了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污染嚴重等問題,為此,對海島和海域的國土整治工作就擺到重要位置。

所以,這里所指的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指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的國土整治工作,而不是簡單的對資源的掠奪式利用和對海洋環境有破壞作用的開發。所謂要重視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實質上是重視對海島和海洋資源的保護及其持續利用,讓海洋優勢充分、持續地發揮出來。

目前,陸地上生活的人類與環境的矛盾仍在加劇,人地矛盾尖銳。開發利用海島和海域對緩解地球上人地關系緊張的矛盾有重要現實意義。研究海洋資源、能源的利用,對治理陸地上的環境污染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上的清潔依賴於海洋的開發和利用。

㈤ 在海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們該注意什麼

最重要的應該是要注意海洋生態的保護,保護海洋環境 ,維持海洋生態安全。

一,保護海洋資源,實現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

二,防止海洋環境污染,保護海洋環境;

海洋的能源資源屬於可再生資源。其中以波浪發電和潮汐發電的技術比較成熟,如日本、英國等國已研製成功了波浪發電裝置和法國郎斯潮汐電站。

關於「海洋油氣開發」:

海底石油開采,可追溯到19世紀末,1896年,美國開始在加利福尼亞的聖巴巴臘海峽鑽井;1947年,美國在墨西哥灣鑽出第一口商業性油井,這是淺海開發石油的起點。從此,海底採油技術不斷發展。1973年,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石油禁運和不斷上漲的油價,使得海底開採石油的利潤大大提高。現在,海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已成為沿海國家的重要經濟活動內容,成為某些國家的經濟支柱。

據估計,世界海底石油的潛在可采儲量約有3000億噸,基本集中在大陸邊緣地區,其中80%-95%分布在離岸200海里范圍內,包括大陸架和上部陸坡。大陸架面積約為2750萬平方千米,可能蘊藏海底石油總儲藏量的55%-70%。

㈥ 在海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什麼

在海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保護海洋資源,實現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防止海洋環境污染,保護海洋環境。2015年10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山東省調研海洋漁業發展情況。他強調,深耕海洋,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決策部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加強海洋環境保護,促進海洋生態修復,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海洋漁業發展之路。



(6)如何開發海洋資源擴展閱讀:

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實現沿海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發展方向。展望未來,增強海水是寶貴資源的意識,制定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建設國家級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示範區和產業化基地,強化海水資源開發利用裝備研發 和生產基礎。

培育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和產品體系,是推動中國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朝陽產業形成、發展、成為中國沿海地區的第二水源、並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㈦ 中國要怎樣發展海洋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國家,國土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東南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岸線漫長,港灣眾多,海域遼闊。廣袤的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海洋資源。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為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實現,報告在總體戰略部署中專門提出了一項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實施海洋開發」的具體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是指導我國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海洋開發列入其中,即意味著開發海洋已經列入黨的議事日程,列入了國家的發展戰略。這是海洋事業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是啟動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最好時機。

為使我國最終成為世界海洋強國、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必須有一個貫徹始終的海洋資源開發保護戰略。海洋資源既有各國的國土資源、又有世界共有資源,海洋資源戰略研究涉及的區域應包括近300萬平方千米的我國主權和管轄海域(內水、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也包括2.5億平方千米國際海底區域和公海。我們應該以資源為主體、以資源與經濟的關系為中心,對與海洋資源開發保護相關的人口、環境、科技、管理問題,進行整體思考,做出准確的發展定位和戰略選擇,使海洋成為戰略性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金屬資源基地,成為我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物流通道和生存發展空間。

㈧ 如何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海洋漁業生產、海洋油、氣開發、海洋空間利用、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圍海造陸。

㈨ 實施海洋資源開發戰略的對策措施有哪些

1.加強管轄海域的戰略性、區域性調查評價

(1)重點海區的基礎調查與評價。採取綜合性調查和專題性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基本查清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發現一批新的可開發資源。重點是一海(渤海)、一灣(北部灣)、一峽(台灣海峽)、三洲(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岸帶國土資源環境最大承載力研究,環渤海及東南沿海的海洋地質—生態環境評價。

(2)管轄的海域的綜合地質調查。實現我國領海和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有重點地開展典型海域1:25萬綜合地質調查;逐步建立具有中國海域特點、能為我國海洋規劃、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有效服務,與全球變化研究和國際減災基礎研究接軌的海洋地質科學體系。

(3)我國海域礦產資源的潛力調查。大力開展海洋油氣資源調查工作,提出新的油氣遠景區和新的含油氣層位,對資源遠景作出評價,對南沙海域、南海北部陸坡區和黃海等海域石油天然氣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對資源遠景作出戰略預測和評價。

(4)國際海底區域的資源勘查。開展深海資源的調查研究,以富鈷結殼和天然氣水合物為勘探重點,面向多種資源,圈定多金屬結核資源合同區的可采地段,富鈷結殼資源較好的礦區。同時,對熱液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資源和其他潛在的非傳統資源進行綜合調查評價研究,為商業性勘探開采做好資源和技術准備。

(5)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的調查取樣。優選南海北部等陸坡區作為試驗勘查區,分階段開展調查工作,初步查清天然氣水合物特徵和賦存條件。安排一定航次調查取樣和鑽探,圈定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區,查明資源量和探明一定的地質儲量。

2.積極參與全球海洋科學研究和資源開發保護

積極參與聯合國系統的各項海洋事務,為發展海洋科學、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完善海洋資源和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做出貢獻。參與全球性和區域性海洋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國際合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及國際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為我國利用世界海洋資源創造有利的大環境和條件。

3.制定鼓勵利用世界海洋資源的優惠政策

為鼓勵和引導「走出去」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應建立部委間協調機制,統一規劃管理,簡化審批。建立聯系渠道,為「走出去」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提供聯絡和服務。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在重點海區和重大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期工作,以減少風險,鼓勵和引導利用國外海洋資源的積極性。對於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的項目,在出口信貸計劃中予以扶持,增加出口信貸額度,放寬信貸條件。對在國外開發海洋資源所取得的份額產品,在進口配額、進口許可方面給予特殊安排,並實行優惠的關稅政策。開展世界范圍內的海洋資源可供性研究,建立「走出去」開發利用世界海洋資源的服務和支持系統,為實施全球戰略提供決策支持。

4.制定和完善海洋資源開發保護規劃

海洋資源勘探開發需要有宏觀規劃指導,建立資源規劃體系。要制定必要的專項資源規劃,如漁業資源規劃、海洋油氣資源規劃等,以及地方的區域性規劃,形成國家、省、市(縣)規劃體系。要理順不同種類海洋資源規劃之間的關系,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確保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

5.建立和健全海洋資源管理體系

海洋資源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以海域使用管理為基礎,加強海洋綜合管理的體制建設,包括建設相對集中的海洋管理機構,建立一支裝備精良的多職能的海上執法隊伍,建立中央與地方分級管理的體制。第二要加強海洋綜合管理的行政措施的制定,包括維護海洋權益、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多方面海洋政策,以及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規劃等。第三要加強執法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強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資源綜合管理,加大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的執法力度,保證依法有序開發保護海洋資源。

6.開展和加強海洋生態建設

海洋資源開發要與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逐步淘汰污染嚴重、浪費資源的開發活動,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減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壓力。發展生態型養殖業和濱海旅遊業,建立沿海生態城市、生態示範區,把海洋經濟快速增長建立在海洋生態良性循環的基礎上。建立海洋環境監測、觀測系統與評價體系,加強總量控制、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減緩和遏制近岸重點海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的勢頭。啟動渤海灣、遼東灣、大連灣、膠州灣、長江口、杭州灣、大亞灣和珠江口海域的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工程。加強海洋生態建設與海洋保護區管理,切實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建立一批海洋資源和生態保護示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