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洛寧縣國土資源局現在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印刷產品哪個好用 2025-05-10 05:41:46
剛交房就賣有什麼費用 2025-05-10 05:41:42
歐文五成本價多少 2025-05-10 05:28:17

洛寧縣國土資源局現在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5-02-18 00:36:25

❶ 陝縣國土資源

陝縣古稱陝州,位於河南省西部,東與澠池縣交界,西與靈寶市接壤,南依甘山與洛寧縣毗鄰,北臨黃河與山西省平陸縣隔岸相望。地處豫西地台區的華熊上元拗褶帶上,是華北地台的組成部分,又在秦嶺緯向構造帶的延北支——崤山和黃河地塹之間,陝縣在地質構造體繫上還屬「祁連山、呂清山、賀蘭山」字形構造的前孤,又接中條山向東北偏轉的地段。二種地質構造,即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境內出露的地層從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岩石類型以沉積岩和火山岩為主。岩漿岩以石英閃長玢岩最為發育,次為斑狀花崗岩、花崗斑岩等。陝縣地勢南高北低,東峻西坦,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狀。

房瑞民 黨組書記、局長(正科級)

張宗儉 黨組成員、副局長(正科級)

李紹軒 副局長(正科級)

水鐵軍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范英鋒 黨組成員、副局長

房瑞民簡介:江蘇省沛縣人,1963年6月出生,漢族,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11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1980年11月~1984年11月部隊服役;1984年12月~1990年2月在三門峽市副食品公司工作;1990年2月~1993年9月,在三門峽市監察局工作;1993年9月~2000年8月,在三門峽市土地局工作,其中,1998年3月~1999年6月,任副所長(副科級),1999年7月~2000年8月,任所長(正科級);2000年8月~2001年11月,兼任地產交易管理中心主任;2001年12月~2008年9月,歷任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地價評估事務所所長、兼任市地產交易管理中心主任、辦公室副主任、財務科科長;2008年10月至今,任陝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內設辦公室、執法監察室、信訪辦、財務股、規劃科技股、耕保農宅股、用地審批股、土地利用股、土地儲備中心、地籍測繪股、礦產開發及儲量、勘查與地質環境股、信息中心、黨辦、紀檢監察室、審批中心、土地開發中心、地產交易管理中心、執法檢查大隊、測繪大隊、國土資源管理站21個股室。下轄大營、原店、張汴、張灣、西張村、菜園、張茅、硤石、王家後、觀音堂、西李村、宮前、店子13個國土資源所。2010年,全局幹部、職工總人數208人,行政人員12人,事業全供46人,自收自支130人,退休19人。局長1名,副局長3名,紀檢組長1名。

【土地資源】據2010年度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顯示,轄區總面積161078.94公頃。其中,耕地33022.08公頃,園地10703.22公頃,林地54173.63公頃,草地41767.0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775.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931.8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30.55公頃,其他4874.67公頃。

【耕地保護】全縣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穩定在35836公頃以上、30037公頃以上。大力實施土地整理,全面完成2007、2008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整理項目並通過驗收,新增耕地面積335公頃,連續9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2008—2020年陝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整合省定非煤礦區礦業權10個,經過礦產資源整合後非煤礦區礦業主體3個,有效促進該縣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組織實施《陝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7—2020)》,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53處,落實監測責任人53名,全年未發生一起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土地利用】建成標准廠房25000平方米,入住企業9家。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潛力,盤活存量土地28宗,面積107.47公頃。

【地籍管理】加強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土地登記165宗,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登記300宗,發證率100%。

【建設用地管理】上報省政府審批建設項目用地6個單選、4個批次,面積262.93公頃,其中:農用地197.9公頃(耕地118.95公頃),為34個項目提供了用地需要。

【土地市場】國有建設用地劃撥7宗,面積367.7063畝,出讓26宗,面積1777.2742畝,出讓價款28297.2678萬元,出讓宗數、面積和出讓金價款分別是去年同期的371%、379%、412%。土地二級市場受理土地使用權轉讓123宗,面積389.91畝,土地使用權轉讓宗數、面積分別是去年同期的176%、208%;土地使用權抵押21宗,抵押面積2098.49畝,抵押金額21323萬元,土地使用權抵押宗數、面積、貸款金額分別是去年同期的150%、139%、125%。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依據《第一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3年內可拆除舊區面積20公頃,實現新增耕地面積15公頃。

【礦產資源】陝縣礦藏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地164個,其中中型礦床13處,已發現礦藏32種,探明儲量的3種,保有儲量居全市前三位的有2種,已開發利用的有8種。黃(黃金)、白(鋁土)、黑(煤炭)、水(地熱礦泉水)是本縣的4大優勢資源。黃金礦主要分部在陝縣南部崤山腹地,礦產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市第二位,已探明儲量30餘噸,已知金礦床、礦點、礦化點總計17處;鋁土礦已發現礦產地10處,總儲量約1億噸;煤炭有9個煤田,探明儲量近3億噸,保有儲量約為2.2億噸,年產量約200多萬噸,居全市第3位;石灰石礦探明儲量近2億噸,年產量近200萬噸。地熱礦泉水分布區域面積約4.1平方公里,泉口水溫65℃左右。

【礦產資源管理】加強礦山企業的年檢工作,應檢礦山企業59家,實檢礦山企業59家,年檢率100%,合格率100%。開展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與各采礦權人簽訂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協議34份,轄區內應檢測甲類礦山34個,實檢測礦山34個,動態檢測率達到100%。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加強山體恢復治理,成功申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3個。

【礦產資源整合】按照省、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總體方案要求,編制《陝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實施方案》,整合省定非煤礦區礦業權10個,經過礦產資源整合後非煤礦區礦業主體3個。

【執法監察】開展動態巡查530次,累計出動1500人次,發現違法佔地行為35起,制止35起,總面積4800平方米;打擊各類違法違規開採行為105起,取締105起,並對其中情節嚴重的13起進行立案查處,全部處理到位。

【信訪工作】受理信訪事項40起,辦結40起,結案率100%,辦結案件40起,36起案件群眾滿意,群眾滿意率90%,全年無進京、赴省涉國土資源上訪案件。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將專項行動工作分解為7個大項,28項具體工作,落實到8名局領導成員和21個股室。做到了「五個明確」:即任務明確、責任明確、時限明確、方法明確、具體要求明確,使治理工作更具操作性。確保了「六個知道」,即知道「兩整治一改革」的重要性和時間步驟、知道本職工作的政策依據、知道自己的崗位職責、知道崗位規范程序、知道崗位的風險點、知道風險點的防範措施,為我局專項行動的扎實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局通過排查及「回頭看」活動4輪認真排查,共排查出廉政風險點495個,其中:A級風險點89個,B級風險點178個,C級風險點228個。

(范恩茂)

❷ 關於加強我省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的思考

向世紅 田立環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

礦產資源對經濟的發展具有特別的支撐作用,對於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隨著經濟形勢的螺旋式發展,對資源的短期需求也時緊時緩,但從長遠來講,對資源的需求是剛性的、連續的。加強地質工作,尤其是加強深部找礦,提高礦產資源查明程度,加強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保障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對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提高礦產資源查明程度

河南省是一個礦產資源大省。由於優越的地理、交通、水、電、氣候等人文自然環境,我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程度相對較高,以鋁為主的有色金屬工業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隨著近年來的強勢開發,我省煤、鋁、金、銀、鉛鋅等優勢礦產資源的保障年限越來越低。目前我省勘查發現地表礦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但是以往我省地質工作勘查深度一般在300m以淺(部分礦種達到500m左右)。國外一些大型礦山勘查開發資料顯示,一些重要成礦區帶礦床深部往往存在多個賦存空間。為了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省一些重要成礦區帶的深部找礦取得突破性進展,如澠池縣曹窯深部鋁土礦勘查,陝縣支建深部鋁土礦勘查,以及小秦嶺危機礦山深部找礦等,顯示我省深部找礦潛力巨大。我省深部找礦方向及部署,一是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等地區的鋁土礦,找礦深度可達500~700m;二是小秦嶺、熊耳山、外方山及崤山的金、銀、鉛鋅礦,其找礦深度可達1500~2000m;三是欒川、嵩縣、盧氏、汝陽等地區的鉬礦,其找礦深部可達800~1000m;四是北秦嶺地區的金、銀、鉛鋅礦,其找礦深部可達1000~1500m。

要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必須重視地質規律,並破除管理制度上的障礙。通過幾十年的地質工作,以及我省地質工作者的辛勤勞動,造就了我省特色鮮明的地質勘查隊伍格局,培養了一大批各有專長的勘查與科研專家,積累了豐富的地質礦產資料。尊重成礦規律,一是要建立地質勘查工作長效投入機制,我局近年來在河南省洛寧縣沙溝礦區深部找礦實踐證明,要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必須依賴大量的地質勘查工作投入;二是要充分發揮各局、各專業地勘隊伍歷史形成的專業技術優勢與找礦勘查的地域優勢,充分利用好地質專家在某方面、某礦種的專業優勢及對某些成礦規律上的獨到認識,使深部找礦更有針對性,從而少走彎路,降低勘查費用,有效縮短勘查周期。破除制度障礙,一是從全省利益出發,調整不同單位的利益取向,公開公益性地質勘查成果,公開礦業權設置成果,公開各級各類規劃性成果;二是要調整、明確礦權設置,運用政府調控職能,整合重要成礦區帶的礦業權,開展采礦權深部「空白區」找礦。

二、積極實施「走出去」工作

世界上礦產資源的分布是極不均衡的。中國有著自己的優勢礦產,但是,石油、天然氣、富鐵、銅、鎳等大宗礦產資源短缺卻是不爭的事實。前兩年石油、富鐵礦價格飆升,對我國的經濟安全產生了較大影響,究其原因,在礦產資源全球化配置的今天,中國卻在全球礦產資源中佔有極低的份額有著很大的關系。「走出去」工作重點要考慮的是「干什麼去,到哪裡去,怎樣去」的問題。各地勘單位在「走出去」過程中,應加強調研在先、科學選擇國別與礦區、重視風險、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等工作。「區域規劃、集團作戰,大企業跟進」的勘查戰略模式,是我局近年來在境外找礦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套規避風險、行之有效的運行模式。河南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在全省地勘單位「走出去」過程中加強管理,並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避免工作重復造成資源浪費,以及相互間的惡性競爭等。

我省在鼓勵地勘單位積極開展「走出去」地質找礦工作時,首選地區國內應是西部工作程度較低的省(區),國外應是亞洲周邊國家、非洲及南美洲;目標礦種應是國家緊缺或國家鼓勵勘查開發的礦種;最終目的是通過獲取礦業權來佔有礦產資源,實現礦業開發,保障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礦產資源供應。

三、鼓勵科技創新工作,提倡節約利用礦產資源

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一方面,我省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依賴於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和使用,重點是以成礦模型為指導,加強物探技術及鑽探技術等綜合手段在生產中的應用,關鍵是充分調動創新性技術專家的積極性。應盡快出台相關政策,逐步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采項目收益分配新機制,獎勵找礦有功人員。另一方面,現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回收率低,采礦貧化率高,資源浪費嚴重問題十分突出。應鼓勵礦山企業與科研院所加強聯合技術攻關,一是研究煤、鋁、鐵、鉬、金、銀、鉛鋅等主要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回收率的最佳指標,尋求節約利用我省主要礦產資源的最佳途徑;二是開展新類型、低品位、多組分、難選冶等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開發可替代資源;三是加強鋁、鐵、金、鉬、銀鉛鋅等主要礦產資源的尾礦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變廢為寶,充分利用礦產資源。

地質工作的基礎屬性決定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工作必須堅持長期穩定的投入。根據河南省當前地質工作現狀,科研項目應逐步轉向深部找礦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研究,項目費用從河南省地質勘查基金中拿出專項資金進行安排。

四、加強礦產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

加強礦產資源的儲備,尤其是大宗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對於穩定市場,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意義十分重大。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在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上的超前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鑒作用。

就河南省而言,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可以按礦種、分梯次進行。首先是短缺礦種礦產品的戰略儲備,如石油、銅、鎳等,在保障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積極儲備各級礦產品,根據我省財政實力狀況,現階段儲備規模可以在90天左右的需求量。其次是查明礦產資源(礦產地)的戰略儲備,我省資源量大、儲量豐富的優勢礦種有煤、鋁土礦、金、銀、鉛、鋅、鉬等,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突出的貢獻作用,由於成礦區帶有利,在已知礦山的深部和外圍還有很大的找礦潛力,在安排省兩權價款地質勘查項目時,這些礦種要優先安排、重點安排,查明礦產資源(礦產地),分期次向社會公開出讓。第三,在一些重要成礦區帶上還應以各級政府規劃區的形式,儲備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勘查基地,保障重要礦產資源後續供應。此外,一些低品位、多組分,采選難度大、成本高的礦產地也要儲備起來,待日後經濟、技術條件許可時再開發。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政府要合理規劃,科學布局,並以立法形式,明確政府與企業職能,建立礦產資源戰略儲備與使用機制。首先各級政府要出資建立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庫。其次是出台一系列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開展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例如從財政資金上支持礦山企業儲備各級礦產品;鼓勵一些有實力的大型礦山企業整合那些規模小、開發能力落後的小型礦山企業,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對主動勘查增加礦山儲量的企業應實行稅收減免的政策;鼓勵企業和地勘單位聯合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國外去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從源頭上佔有礦產資源等。目前我國已經建立國家石油資源儲備機制,其他短缺礦種的戰略儲備可以比照進行。

從管理制度上講,一是要鼓勵礦山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加強低品位、難選冶等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節約礦產資源,同時,鼓勵礦山企業研發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拉長產業鏈條;二是通過政府調解和市場調控,加強礦產資源整合,將優勢礦產資源向大型礦山企業積聚,並鼓勵其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嚴厲打擊濫采亂挖,采富棄貧等浪費資源行為;三是加強市場調研,根據市場需求科學規劃開采規模,避免過度開采,造成競相壓價,優勢資源不具優勢的局面,真正發揮戰略礦產資源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