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

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

發布時間: 2022-09-06 02:00:40

Ⅰ 決勝脫貧攻堅階段,我們面臨的問題挑戰是什麼

1、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貧困縣和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平均每年下降3—4個百分點。照此速度,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將十分艱巨。

2、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道路交通、通信設施、教育培訓、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還存在不少短板。

3、扶貧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屢禁不止,頻繁填表報數和層層評估檢查加重了基層負擔。脫貧進度和脫貧標准把握不準,急躁情緒與消極拖延現象都有。

(1)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擴展閱讀

脫貧目標:

1、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2、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有效應對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Ⅱ 總結莎車縣教育系統2020年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高質量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
 
高質量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是在貧困地區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通過學生資助、師資保障、校園建設等措施,確保貧困家庭子女在各個階段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消除貧困,促進共同富裕。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實現了大規模減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措施。國家教育事業「十三五」 規劃明確要求「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8 年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 年)》,著力聚焦深度貧困攻堅難點。2019 年《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指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其中推進教育精準脫貧是完成任務的重要方式。
 
2020 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之年,高質量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必將推進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為進一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北京雅學雲智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結合校園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符合學校發展規劃的智慧校園、校園信息化等項目提供技術環境搭建方案的公司,公司項目還包括為教育工程實施項目提供基礎工程實施、場地建築、裝修裝飾等方面建設支持、服務
 
雅學集團涉及業務以智慧教育為主和中國教育出版網深度合作為區/縣域教育現代化提供解決方案,主要包含數據中心、平台類、智慧環境、應用四大部分,產品應用廣泛:智慧課堂、優質教學資源庫、中高考命題資源庫、易搜備課素材庫、中小學數字圖書館、智慧題庫、教務管理、智慧校園人人通空間系統、在線互動雙師課堂、學生行為分析、模擬實驗室、數字辦公(OA系統)、調查問卷系統等主要是以中共發行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標准推進本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優質教育公平。
通過現代化設備創新教育,因材施教,將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集辦公設備:辦公用品、圖書、幼兒教育、實驗室、教育設備與咨詢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設備
針對企業的用工需求與職校開展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教育科技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推廣、智能教學設備、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素質教育培訓等,以優秀的服務、專業的團隊為學生們提供優質技能培訓及就業咨詢服務,為眾多企業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咨詢服務。
以完善的研學旅行、營地教育、冬令營、夏令營、戶外拓展、森林學校等校外教育服務體系,為3-18歲兒童青少年提供社會能力教育整體解決方案,以培養學生素質興趣愛好為己任,傾力打造完善的青少年科學科普實驗基地。
集學生營養、集體用餐原料供應與半成品冷鏈系統物流供應為一體,將現代科技應用服務於學生智慧食堂管理,嚴格按照視頻安全法的要求進行規范化經營,以集團公司+基地+農戶三體一鏈的原材料采購模式進行分揀、包裝、保險、冷鏈、配送,從源頭上精密把關,在配送中使用智慧食堂系統追檔,提供安全可靠學生膳食的供應服務。
為教育工程實施項目提供基礎工程實施、場地建築、裝修裝飾等方面建設支持、服務。為智慧校園、校園信息化項目提供技術環境搭建方案並實施配套,結合校園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符合學校發展規劃、尊重教學人文的良好學區環境。
 
(侵刪)

Ⅲ 做強「三塊長板」和「三塊短板」的措施是什麼

貴州省將千方百計做強【大數據、大旅遊、大生態】「三塊長板」,全力以赴補齊【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三塊短板」,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貴州補短板,主要是補齊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三塊短板。貴州的脫貧攻堅,事關全國全面小康大局。我們將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深入實施精準脫貧「五個一批」工程,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

貴州進入了高鐵時代,實現了縣縣通高速,但是造路的路還很長。我們正在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建設,加快打通農村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

不解決教育問題窮根拔不掉,沒有健康無福享小康。我們要全力抓好教育「9+3」計劃、醫療「百院大戰」等重點民生項目,推進共享發展。

(3)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擴展閱讀

貴州做長板,重點要做強大數據、大旅遊、大生態三塊長板。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我省大數據產業年均增長37,7%,並推出了系列首創之舉。要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加快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更好地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廣大社會民生。

貴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要積極發展全域旅遊,著力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推動旅遊業井噴式增長。

貴州擁有清爽空氣、涼爽天氣等良好生態資源,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有效增加生態產品服務供給,讓綠水青山帶來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

Ⅳ 貴州省的「三塊長板」和「三塊短板」分別是什麼

三塊長板:大數據、大旅遊、大生態;三塊短板: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脫貧攻堅。

2018年,貴州省與大數據相關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增長49.7%,與大旅遊相關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分別增長24.5%和29.7%,與大生態相關的生態環保產業投資增長26.3%……這些數據背後,是貴州投資聚焦大數據、大旅遊、大生態「三塊長板」和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脫貧攻堅「三塊短板」,提升發展後勁最直接的反映。

(4)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擴展閱讀:

貴州以建設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載體,全面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截至2019年,共引進國家部委、行業及標志性企業各類數據資源45個,三大電信運營企業貴安新區數據中心正式商用,華為數據中心、騰訊數據中心等龍頭企業數據中心落戶貴州。

同時,貴州通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增加森林植被,全省重要水源地15度至25度坡耕地主要營造茶葉、花卉苗木和精品水果,25度以上坡耕地主要營造木本糧油和木本中葯材等經果林,並加大自然的修復和保護投入。

貴州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貴州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15.8%,脫貧攻堅移民搬遷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59.9%。

近年來,各類投資有效提升了貴州省的經濟發展後勁。據初步核算,2018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806.45億元,比上年增長9.1%,增速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


Ⅳ 2O19年在扶貧工作中遇到些什麼困難和挑戰,如何應對和解決的

1、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剩下的貧困人口脫貧難度較大。

截至2019年,全國仍有670多個貧困縣沒有摘帽,其中有23個地市州貧困人口超過30萬,5個地市州超過50萬,特別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高達14.6%。

2、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

「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道路交通、通信設施、教育培訓、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還存在不少短板。

而且,在這些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成本高、難度大,實現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難度仍然不小。

3、扶貧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屢禁不止,頻繁填表報數和層層評估檢查加重了基層負擔。脫貧進度和脫貧標准把握不準,急躁情緒與消極拖延現象都有,盲目提高標准和隨意降低標准並存,弄虛作假、數字脫貧問題在一些地方比較突出。

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5)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擴展閱讀:

謀劃2020年後的扶貧工作。貧困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力度不減。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措施,優先在脫貧摘帽縣村實施,保持政策支持力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贏脫貧攻堅戰,只是消除了絕對貧困,緩解相對貧困將是長期任務。

要盡早謀劃2020年後的減貧工作,及時研究現有階段性政策向2020年後過渡,向著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為寬裕、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的目標繼續前進。

Ⅵ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面臨的突出困難有哪些

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是:深度貧困,集中力量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

1、在「兩不愁」方面,不愁吃、不愁穿問題總體不大,但是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還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要重點解決。

2、在「三保障」方面,基本醫療這方面已經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目前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一些深度貧困地區、邊遠地區,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水平還很低,甚至在一些貧困村還沒有衛生室,還沒有合格的醫生,老百姓只能走很遠的路到縣城甚至到中心城市去看病,不僅醫療費用支出大,而且「成本」也很高。

義務教育方面,在一些邊遠地區、民族地區,依然存在貧困家庭孩子輟學的問題。據教育部門統計,每年大概有五六十萬孩子輟學。義務教育有保障,就是要實現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這方面也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最後一個就是住房安全,現在仍然有一部分農村貧困人口住危房,所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作為一項新的任務。要求相關的國務院牽頭部門擔負起各自的責任,牽頭摸清底數,出台政策,指導各省加快解決這些問題。

(6)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的策略方法:

1、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制定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出台專項政策,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等。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業基地。

2、引導勞務輸出脫貧。

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貧困戶教育培訓工程實施力度,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鼓勵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招收貧困家庭子女,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

3、實施易地搬遷脫貧。

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選擇搬遷安置方式,合理確定住房建設標准,完善搬遷後續扶持政策,確保搬遷對象有業可就、穩定脫貧,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4、結合生態保護脫貧。

國家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濕地保護與恢復、坡耕地綜合整治、退牧還草、水生態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

5、著力加強教育脫貧。

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傾斜。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幫助農村貧困家庭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穩步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貧困地區基層傾斜.

6、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對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制度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斜,門診統籌率先覆蓋所有貧困地區,降低貧困人口大病費用實際支出。

Ⅶ 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有哪些

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包括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剩下的貧困人口脫貧難度較大,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

1、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國仍有670多個貧困縣沒有摘帽,其中有23個地市州貧困人口超過30萬,5個地市州超過50萬,特別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高達14.6%。

2、剩下的貧困人口脫貧難度較大。

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殘致貧人口分別占貧困人口總數的42.3%、14.4%,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96.6%。特別是一些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陳規陋習尚未根本轉變。

3、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

「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後,道路交通、通信設施、教育培訓、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還存在不少短板。

而且,在這些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成本高、難度大,實現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難度仍然不小。

(7)脫貧空間村級教育資源有哪些短板擴展閱讀: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注意事項:

1、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攻堅。

要進一步加大扶貧支持力度,著力加強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為穩定脫貧創造環境和條件。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跟蹤監測和預警評估,開展工作督導。

對深度貧困村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吸引本土人才迴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隊」,培育壯大集體經濟。

2、提高精準扶貧的精準度有效性。

在精準識別方面,要繼續完善建檔立卡,確保應納盡納、應退盡退,加強數據共享和數據分析,為宏觀決策和工作指導提供支撐。

在精準幫扶方面,要強化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選派和管理,著力解決駐村幫扶中選人不優、管理不嚴、作風不實、保障不力等問題,更好發揮駐村幹部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觀察:有效應對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Ⅷ 深度貧困地區教育應如何發展

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深度貧困問題突出,攻堅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簡稱「三區三州」),以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補齊這些短板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之策。

其中,《實施方案》在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中提出了在「三區三州」率先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行動、東西協作中職招生兜底行動、職業院校參與東西勞務協作等三大任務;全面落實西藏教育「三包」政策,推廣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建立並實施學前教育資助政策,義務教育實施「兩免一補」政策,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普通高中免除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並實施國家助學金政策等「多元混合」的資助方式,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享受學生資助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