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以色列的水資源為多少厘米
擴展閱讀
如何分析一個成本核算 2025-08-01 21:08:22
廣告怎麼費用 2025-08-01 20:58:33

以色列的水資源為多少厘米

發布時間: 2022-09-04 17:42:56

① 為什麼以色列極度缺水,農業卻很發達

因為以色列的灌溉技術極其先進。色列其實地處沙漠,面積只有2萬多平方公里,大部分的土地都屬於沙漠和乾旱荒漠,而且,是高鹽鹼的沙漠!即使耕地,土層貧瘠淺薄也世所罕見;並且,以色列奇缺農業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在他們國家境內,只有一個微不足道的淡水湖和一些溝渠大的小溪。以色列卻降雨極少,年降水量僅200毫米,還不如某些國家一場大雨的量。占土地面積60%的內格夫沙漠地區,每年平均降雨更是僅有25到50毫米,很多時候,雨點還等不到落地,就在空中蒸發了。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的二十分之一。

在灌溉過程中,如果水肥的施用量與要求有偏差,系統會自動地關閉。系統中的感測器,能通過檢測植物的莖果的直徑變化和地下的濕度,來決定對植物的灌溉時間。只有需要灌溉時,才自動打開系統作業。

② 以色列是怎樣發展節水農業的

以色列現代農業的在十九世紀末期才開展,從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猶太移民開始。猶太人移民後進行土地購置,而大多為半乾旱地區,很多植物樹木已被砍伐殆盡,呈現水土流失。於是,他們開始清理岩石領域,建設梯田,為沼澤地排水,植樹造林,抵消水土流失,並凈化鹽鹼土地。自1948年以色列獨立以來,種植總面積已經從40.8萬英畝增加(1650平方公里)增加為107萬英畝(4300平方公里),而農業社區的數量從400增加到725,農業生產值擴大16倍,超過人口增長的3倍。以色列農業種植地主要在北部沿海平原,內陸丘陵,和上約旦河谷。

水資源短缺是大問題。雨季約在九月至四月期間,南北各地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從70厘米至2厘米都有。每年的可再生水資源約1.6億立方米,其中有80%用於農業灌溉。以色列最大的淡水資源為海水淡化,達全國用水量的70%,一年可生產6億立方米的淡水-也因為如此,以色列在技術上來說,已經不缺水了。

在1999到2009年之間,以色列的農業生產增長26%,而農民人數卻是下降的,從23,500人降至17,000人。農民們減少12%的用水量,種植26%更多的農產品。

③ 關於以色列水資源的問題

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地區屬於典型的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大部分土地被丘陵、沙地所覆蓋,地中海的沿海岸狹長地帶和幾個內陸山谷是全國僅有的幾處土地肥沃的地區,森林覆蓋率為5.7%。而且由於降雨稀少,一半的農耕地必須使用灌溉供水才能種植作物。多樣的氣候條件、季節溫度,不利的特殊自然環境,以及發展經濟的緊迫要求,促使以色列不得不自行開發資源,挖掘潛力,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生產,走一條獨特的科技興農發展之路。由於以色列在農業方面有著合理的水資源利用與管理制度和先進而高效的農業水利灌溉技術,因此極大地緩解了農業生產中水資源嚴重不足的狀況。
一、以色列乾旱半乾旱的氣候類型,導致了該國降雨量的稀少和水資源的匱乏
北部地區年降雨量為700-800mm,中部為 400-600mm。南部內格夫沙漠地區年均降雨量則僅為25-40mm,全國每年可利用的水資源為20億m3。為了解決中南部地區農業生產的缺水狀況以色列從1953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動工修建國家輸水工程,歷時 14年 ,總投資 l.7億美元,於1967年建成,開始實施"北水南調工程"。即把北部海拔208m的加利利湖的淡水抽取後,向南一直輸送到南部內格夫沙漠地區。在輸水管理方面,由國家專門成立了 MEKOROT國家水公司來管理。該公司除管理輸水工程外,還從事打井、凈化海水、鹽水和污水等有關水開發的工作。
二、以色列議會於1955年制定並通過了《水法》,對全國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有效的管理,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以色列《水法》規定,全國境內的所有水資源都屬國家所有,必須專門用於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並設立水利委員會為全國水資源管理的專門機構,負責制定水政策、發展規劃、用水計劃和供水配額,以及水土保護、防治污染、廢水凈化、海水淡化等有關水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具體工作。委員會內設有一個理事會,成員中的l/3為政府部門指派,2/3為各行業的水用戶單位代表。每年水利委員會要把75%的用水配額分配給農業經營者,用於農田灌溉。然後由委員會的理事會根據農業生產中各種農作物,如蔬菜、花卉和水果種植的不同用水量,制訂出不同的用水分配定額。
三、水資源的不足還促使以色列開發和實施了先進的農業節水灌溉方法
長期以來,水資源問題始終是制約以色列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色列在積極挖掘水資源的同時,也不斷開發出新的節水農業灌溉技術與方法,並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力爭以少量的水生產出更多的農產品主要採取了以下農業節水措施和技術:
1.加大使用循環水的力度 把工業與城市生活產生的污水,集中進行凈化處理後二次用於農業生產灌溉。對海水淡化後的生活使用水也同樣如此。如位於特拉維夫附近的沙夫丹污水處理凈化廠,最初是由MEKOROT國家水公司於 1987年投資建設的,主要用於處理特拉維夫市排放出的工業和生活污水,現已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污水處理凈化中心。處理方式與技術也由當初的大面積水池集水日曬分解污水中的化合物,發展到現在的新型現代化處理凈化方法。不僅大大減少了污水處理裝置的佔地面積,而且處理能力和生產效率也大為提高。1996年採用現代化處理技術後,該廠的處理設備和裝置每天24h運轉,收集和處理各大城市產生的各種污水,日處理污水達34萬mL生產過濾出的清水再注人地下,供農業灌溉時抽取用水。原來工廠由於是MEKOROT國家水公司投資興建,管理權全部屬MEKOROT,工廠只生產而不經營。現在工廠規模擴大後,向 MEKOROT出資購買了股份產權,所以能夠自主經營銷售凈化水。為鼓勵農業經營者多使用二次凈化水,凈化水價格低廉。如由農庄和農戶自己簡單處理的水質不太好的凈化水,則價格更低,現在,以色列每年要把2.3億m2的凈化水用於農業生產,占農業用水總量12億m2的19%,到2010年,農業生產用水的1/3能夠使用上污水凈化水。這不僅節約了水資源,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種廢水的大量排人對有限的土地資源與環境所造成的污染與侵蝕,因而大大有利於土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2.不斷增建集水設施,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貯在降雨季節的天然降水資源,在農耕時用於生產種植。
3.推廣普及使用壓力灌溉技術和方法。所謂壓力灌溉包括噴灌和滴灌兩種方式。以色列的農業灌溉技術經歷了大水漫灌、溝灌、噴灌和滴灌的幾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是農業節水技術的一次大飛躍。以色列建國初期的20世紀50年代,就以噴灌技術代替了長期使用的漫灌方式。到了1965年,水利工程師西姆查·布拉斯受到自家花園中一次由於水管偶然漏水而滴濕了植物這一現象的啟示,首次提出了滴水灌溉的想法,並由他的兒子初步研製出了滴灌裝置。後來由於塑料工業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使得滴灌技術的實現不僅成為可能,且日臻完善。現由NETAFIM滴灌公司生產的滴灌設備每小時可供水1-20L不等,此種灌溉方法非常適用於精細種植。與其他灌溉方式相比,滴灌技術的主要優點在於:
1)節約了水資源。滴灌直接供水到植物根系,減少了水蒸發損失。它不是灌溉土壤,而是灌溉植物的根系。還可將肥料與水一起輸送給作物 倍肥料灌溉入。
2)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氣性,降低土壤的鹽化程度,減少雜草生長。
3)灌溉時,農民不必守在田間,可同時從事其他的施肥、剪枝、收割等工作。
4)可減少農葯的用量,從而節省了資金和勞動力投人,最終降低了耕種的生產成本
滴灌技術的發明及其發展,是近幾十年來以色列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更是以色列對世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和方法最大貢獻。現在,以色列全國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壓力灌溉這種技術和方法,使單位面積土地的耗水量下降了50%,而水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農業用水量大量減少。以色列的耕地面積為34.7萬hm2,灌溉面積為18.7萬hm2,灌溉率為52%,單位灌溉量390m3,人均灌水量164m哨ll可養活1個人,用水量很低。同時,以色列80%的灌溉土地都在滴灌時使用水肥灌溉法,即"肥料灌」將灌溉與施肥同時進行,一次完成。以色列每年都推出新的滴灌技術與設備。現在從滴灌技術中又派生出埋藏式灌溉,以及噴灑式灌溉、散布式灌溉等其他的灌溉方式。以色列在農業灌溉領域具有良好的經驗,以此為基礎還開發出了一系列新的灌溉技術,並使這些技術成功地走人國際市場。如位於南部內格夫地區哈采里姆的"基布茲"農場內的NETAFIM滴灌技術設備公司,有員1400多名,現已發展成為以色列和國際上著名的滴灌設備大型企業。除在以色列本土設有4家設備工廠以外,還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中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20多個國家設立了辦事處,擁有雇員近4100人,產品銷售和服務遍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滴頭300多億只,年銷售額超過2億美元,佔全球灌溉設備市場總銷量的70%。現在,以色列的滴灌設備生產者NE皿FIM公司和污水過濾裝置生產者ARKAL公司每年都要推出多種新產品,所生產的灌溉設備80%用於出口。1995年,以色列的農用物資出口額為12.18億美元,其中灌溉設備出口額為2.23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8.4%,僅次於化肥(出口額5.58億美元)而居第二位。以色列正是依靠這一整套節水制度與措施,在河谷地區有了發達的農業,在沙漠中建起了片片綠洲,使以色列的農業臍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

④ 珍惜水資源的資料,明天要交啦!各位幫下忙。

洗臉、洗菜、洗衣服用過的水和夏天洗澡的洗澡水儲存起來(盛放在浴缸或大盆或桶內),用於沖廁所拖地板擦門窗等;夏天,當室外氣溫將高於室內時,把門窗關閉,防止室外高溫侵入;在床頭、寫字台、廚房案台、洗手間的上方安裝微風吊扇,餐廳裝吊扇或用落地扇消暑,少用或不用空調。
電飯煲燒米飯時,干湯後再保溫10分鍾就斷電,用余熱蒸飯,可以節約電。晚上空調開兩個小時後關掉,打開耗電較少的微風吊扇就能舒適熟睡一夜了。
將每日洗米水用來洗菜,將洗衣服的水用來拖地,然後再拿來沖馬桶,節省清潔水。每晚睡覺前將風扇定時,使用空調者稍調高一兩度,出門關閉電源。
市民用水超過一定范圍後,水費呈遞增,如每月3噸以內價格正常計算。
將廢棄的塑料飲料瓶裝滿水後放入洗手間的馬桶水箱中,增加水的阻力,每次小便後沖一下,可以節省下不少水。
找一隻用過的乳膠塑料桶,用鐵絲將窗紗穿上然後蒙在桶口上,這樣家裡天天洗菜的水倒入桶內過濾後,既能拖地又能沖洗廁所,可節省不少用水量。
1、建議學生的課本用完不要帶走,留給下一屆學生使用;推行後還可適當減少學費,從點滴中培養同學們的節約美德。
2、燃氣灶燃燒時鍋底和火苗輻射區域外圍會有熱量外泄,既造成能源浪費,夏季還會增加廚房溫度,影響人體舒適度。解決辦法是:以不銹鋼等為原料,壓製成雙層空膽節能熱水鍋墊,中空間距2至5厘米,形狀分平、圓底兩種,並留有注水口,容積2升水左右。在不影響主鍋溫度的情況下,熱水鍋墊內水溫可增加15℃左右,夏季可洗澡,冬季可用來洗碗等。
3、在現有40瓦燈泡的鎮流器上加一節可控器,這樣第一次開燈時燈光比較微弱但能看清物品;若想看書寫作業再開一次就行了。這樣也可以省不少電。
4、在社區引進無水洗車服務,這樣1升水最多可以洗8至10輛車。工具和材料如下:無水洗車亮潔劑一瓶(500毫升可用30~50次),一隻平常可澆花的噴壺,一隻軟毛刷,兩條柔軟棉毛巾,一把蠟拖。
5、有一人寫了40條點子。包括用桑樹葉洗衣服、不使用一次性物品,計劃生育等。
6、吊扇啟動時,先開風速最大的擋,然後再換小擋。
7、不小心衣服碰了油漆,在污處塗上清涼油,然後打肥皂洗兩遍,就干凈了。
8、有車族節約要點。外出時盡量乘坐公共汽車,自駕車外出時車內盡量少放一些物品,這樣可以減少車輛負荷和尾氣排放。車輛卸貨或等人時最好熄火,中速行駛,不突然加速,途中盡量不要急剎車,保證輪胎內有充足的氣,車輛停用時最好不要存放汽油,以免揮發浪費。
9、冰箱節電要點。放在室內涼爽通風的地方,與牆壁應保持一定距離。保持冷凍室內的清潔,及時除霜。不要把熱的溫的食物放入冰箱。開冰箱的時間越短越好。選擇合適的材料包裝冷凍食品。冷凍食品需要食用時可放在冷藏室解凍等。
10、有一人寫了20條金點子。包括自帶牙刷,倡導無水日、舊水龍頭免費換新,在各單位開展節約狀元評選等。
11、安裝分式按鈕的抽水馬桶,按大、小便分別用大、小流量來沖洗廁所,這樣可節約不少自來水。
12、過年過節時不寄紙制的賀卡,改用電子賀卡發問候電郵。名片用紙、辦公用紙、信封等應選用再生紙。
13、晚飯後散步兩小時,既鍛煉身體又節約用電;冬季臨睡前用電熱毯預熱替代空調的作用。
14、住宅樓可分設清水和循環水兩個水管,清水管中的水用於飲食、洗漱等,使用後再流淌到樓下蓄水處時將通過一個智能控制過濾水泵,形成循環水,再把它抽到樓頂水箱,用於沖馬桶、洗拖把、澆花等,這樣既節約了水資源,又減少了污水排放。
15、建議在一些城鄉接合部挖少量水井,市民夏日可使用井水洗滌與沖涼,相信可節省較多的自來水。
16、消防栓由地上立式改為地下卧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消防栓被撞斷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現象。消防栓掩體箱可由瓦工砌制而成,大小、深淺以能順利放入和取出為合適。
17、「智能生態節水設備」,通過技術處理,可以在洗車時實現自來水循環回用,目前已獲國家專利。
18、都市住戶太陽能上下水管安裝非常不統一,且經常發生漏水現象,既影響市容,冬天又容易凍壞。建議開發商在建住宅樓時,將上下水管安裝在牆壁內通往各用戶家,這樣美觀又節能。
19、現在家庭的特點是人口少,且大多是三口之家,由此出現吃菜難問題。菜買少了,花色營養欠佳;菜買多了,造成浪費,建立社區大食堂既可幫上班族減輕家務負擔,又能彌補小家庭的缺憾。
20、各地方區域內建立廢舊品調劑市場。以網路市場為主,並在一些公共場所如醫院、車站、小區、商場門口設立上網平台,以便及時上網購買自己所需的東西;國家對這類買賣行為除按稅法徵收必要的稅費外,不收取任何費用。
21、一次投入4000萬元改造萬輛計程車、公交車,每年可節約燃料費2億元。建議南京市對計程車、公交車進行強制油改氣。方法如下:增加燃氣加氣站,推廣油氣雙燃料汽車。
22、科學處理葯品包裝問題,如今的葯品往往有不必要的多層包裝,建議廠家生產簡裝葯,希望市民抵制精包裝葯品。
23、建議在農村推廣建造大沼氣池,以兩季秸稈為燃料生產沼氣。
24、成立城市有機肥供應公司。現在都市人口的數量非常可觀,也就產生了大量的人體排泄物,多年來這些都通過下水道排放到河流中,污染了環境還浪費了資源,可將此有機肥運到農村代替化肥,節約又環保。
25、建議回收舊傢具,進行再加工後繼續使用。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木材資源。
26、骨灰盒式肖像雕塑。把骨灰盒製成死者的肖像,背面或下面設有一小閥門,把死者的骨灰擺放進去,這樣就能省下很多原本用於安葬死者的土地。
27、在城市的大部分高樓頂上安裝太陽能發電機,節約能源又緩解電力。
28、利用可再生能源潮汐發電。江蘇省有900多公裏海岸線,每日潮漲潮落兩次,高低潮位差達3米多,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現代科學技術完全有能力利用潮汐能發電。
29、建議家庭使用小型蓄能空調機和相變蓄冷材料。在電力供應緊張時,峰谷電價政策的實施為蓄能空調技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都已經用上了大型蓄冷空調,但它們都用在大型的建築物內。而小型的、家用的蓄冷空調卻遲遲未出現。該項目已獲國家專利。
30、利用城市高樓頂部風力資源。風速隨高度而遞增,樓越高,風力越大,其儲備的風能資源就越足,目前大城市20多層的高樓比比皆是,如在高樓頂上建成結構性風口或風洞,高樓頂上可常年全天候具備發電條件,樓頂建風車,既可發電,又是一道風景線。
31、利用月光來照明。凡月光較好的夜晚,可以少開或不開路燈,氣象部門完全可以測出一個亮度系數,在什麼指數下開關路燈。
32、夏天到了,轎車停在室外,人剛進車往往覺得溫度太高,身體非常不舒適。建議用太陽能板做車頂,這樣車子熄火後,讓太陽能轉變成電能,啟動車內空調。
33、「自動超越無軌電車」。城市公交車是城市用油大戶,尾氣污染大戶,若能實現公交車輛電氣化、軌道化,對解決石油危機和城市環境保護都有重大的意義。
34、在道路照明時採用高壓鈉燈電子鎮流器產品。該產品具有良好的節電效果,目前日`本、歐美已經產業化了,面對節能、「電荒」,電子鎮流器有諸多獨特的優點,如光通量恆定,亮度不變,不閃動等。
35、在城市熱島中,修建抽熱塔使熱島變涼島,其外形像一座大煙囪。它利用地表和高空空氣的溫差,把地表的熱空氣抽到高空中去,使得地表形成低氣壓區,高空中的冷空氣就源源不斷地經四周沉降,補充到熱島中來,降低熱島的地表溫度。為減少建設投資,可將抽熱塔附建在高樓之內,把抽熱塔的底部作為停車場用。
36、建議多生產設計自由組合式服裝,即買一件衣服,可自行根據天氣心情個人喜好等,隨時組合拼貼衣領、衣袖、口袋等部件,節省大量好衣料又具時裝效果,可做到一衣多穿,比正反兩面穿還要科學。
37、建議郵政部門不要不停地改變標准信封的印製標准,否則每變換一次,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信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38、要把建設「節約型社會」當作一次工程,而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有關部門應從政策、體制等各個方面去監督和實施節約舉措,特別是要推廣節約型器材的使用。
38、不搞城市亮化工程,合理節約使用照明,除非在節假日。
40、社會應形成「節約增值制度」,以獎罰方式提高市民整體節約素質。
這是我在人民日報上看的一片文章。據我所知,目前北京只有八達嶺陵園一家實行樹葬的,其他不知道。
6月16日,北京八達嶺陵園樹葬園區將正式開園。截至6月5日晚已有近30人
登記購買樹葬墓位。走入陵園,在傳統的墓葬區,一排排黑色或白色的墓碑排
列緊湊,靜靜地矗立,遠遠一望便知這是一片墓園。在即將開園的樹葬區,景
觀截然不同。一棵棵青松、白楊旺盛地生長著,樹下生長著小草和灌木,樹間
小鳥歡快地唱著,和自然如此相近,彷彿是一座天然森林公園。
緊張的土地資源不允許「逝者」再與「生者」爭地
對於這樣一種新的殯葬形式,陵園總經理吳亞利是這樣看的:「樹葬就是
將逝者的骨灰埋在樹下,不形成墳頭,一方面讓人有真正回歸自然的感覺,另
一方面也讓人感覺到親人的生命透過一棵樹延續下去。」
客戶經理韓先生告訴記者,自從陵園發布開展樹葬的消息後,每天都要接
到十幾個關於樹葬的咨詢電話,其中80%是老年人自己打來的,已有一些老年
人表示要說服子女在自己身後為自己選擇樹葬。記者設法聯繫到一位咨詢者王
大爺。王大爺說,他之所以傾向於選擇樹葬,因為他考察了一些墓園,看到有
些墓地佔了很大的一塊地兒,還搞豪華的裝飾,覺得很沒必要。「人都不在了,
還占那麼大地方,還不如把土地留給後人,讓他們去干點有用的事兒。」
事實上,我國緊張的土地資源已經不允許「逝者」再與「生者」爭地。國
土資源部有關資料表明,雖然我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耕地和土地資源相
對稀少,人均土地面積為0.7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06公頃。而現在我國
沙漠化面積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
噸。
專家稱,造成我國土地資源緊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逝者占生者的
地,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原因。有報道稱,某些地區的墓地佔地比「活人的
平均居住面積還大」,不斷擴展的墓地正在侵佔著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
人口眾多而土地資源短缺,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矛盾。目前我國
每年新出生人口2000萬左右,人口死亡率在6‰左右,僅北京每年火化的遺體就
在7萬具以上。逝者的數量是日復一日的累計增加,每年公墓在用地上任何一點
數量上的增長,都會使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愈發突出,都會使奇缺的土地資源日
益不堪重負。
國家綠化委員會的專家指出,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墓碑墓穴盡可
能不再佔用土地資源,盡可能不再破壞自然環境。
樹葬節約資源效應明顯:一個家族的人身後可選擇「團聚」在同一棵樹下
土地,是一種有限的寶貴資源,消耗一點就少一點,而人類卻要永遠地繁
衍下去。
殯葬業人士告訴記者,就節約土地而言,骨灰盒入土比棺材入土前進了一
大步。因為安放骨灰盒佔地不會超過1平方米,可一座土葬墳墓至少佔地12平方
米,一口棺木需用木材0.5立方米,即使按每年只有1000人土葬計算,也要佔用
土地1.2公頃,浪費木材500立方米。
但目前每年安置骨灰盒所消耗的土地資源也不可小視。雖然各地的殯葬管
理條例都要求,安葬骨灰的墓穴每個佔地不得超過1平方米。但殯葬業內人士向
記者透露,即使嚴格執行這一規定,每個墓穴實際佔地不會少於3平方米,因為
建一個墓園要有必要的走道、綠化等配套設施,這些公攤面積算下來,「1平方
米條例」的執行,大大縮了水。
有人曾做過計算,樹葬所佔用土地僅為傳統墓穴的1/10。以八達嶺陵園的
做法為例,他們在樹下挖一個3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小坑,把骨灰深埋進
去,佔地只要0.09平方米,確實僅為1平方米的1/10。吳亞利介紹,一個家族
的人身後還可以選擇「團聚」在同一棵樹下,這樣節約的土地將更為可觀。中
國綠化基金會辦公室副主任王九淵說,樹葬所佔的土地,實際上養育著一棵樹,
完全可以視為綠化面積。大規模地建墓地使「青山白化」現象嚴重,樹葬不僅
可以減少用地,今後還可以進一步增加森林資源。據悉,八達嶺陵園中每個樹
葬墓位將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贈500元,用於長城的保護和綠化工作。樹葬,有
力地推動了綠化工作。

⑤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幾乎不下雨,為何能讓一噸淡水僅賣五塊錢

新疆從九十年代未就開始大力推廣滴灌節水灌溉,到目前為止百分之八十的農業灌溉都是滴灌!滴灌不僅僅是節水更是節約人工,滴灌不僅僅可以給農作物供水還順便把肥料一起供給了農作物!其實以色列不但教育領先世界,以色列在科技研發上面、製造業上面也在世界上屬於領先者,歸根結底的原因,其實還是人的素質高。而人的素質實際上源自於制度的優越。

如果全世界都沒有淡水,那麼,海水淡化可能比現在的淡水貴不了多少,大規模生產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很多人拿這個跟國內水價來對比,其實這個海水淡化系統跟天然氣開采差不多,主要成本在於採集和運輸。1000米深的海水抽起來需要的動力跟1米深沒啥區別,但是水質有保障,雜質少,過濾系統幾戶不需要維護,只要有電,水就源源不斷。以色列國家面積跟北京市差不多,地形狹長且靠海,6個水廠合理分布的話,水管的鋪設成本可能比北京都要低。這種技術前期投入大,後期投入低,前提是要有足夠好的水源,足夠多的前期投入資金,充足的電力。

⑥ 以色列的水資源與可持續的城市發展

新華社耶路撒冷5月15日電(記者 劉立偉、明大軍):以色列是中東地區淡水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政府從建國伊始就意識到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不惜斥巨資從事對水資源的開源節流的研究,成效顯著。

初到以色列的人很快就會發現,這里的抽水馬桶上有一小一大兩個按鈕,分別用於大小便後沖水,沖水量相差一半。有關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用水的一半左右是從抽水馬桶流走的。因此,以色列從抽水馬桶著手實施節約用水措施絕不是小題大做。

在以色列,我們幾乎看不到有關節約用水的標語,但是我們隨時可以感受到以色列人節約用水的實用做法。例如,除了專業洗車行外,我們從沒有見過有人洗車,後經打聽才知道,以色列禁止任何個人日落前用水洗車。

以色列政府對水資源實施嚴格監管。1959年頒布的《水資源法》,規定了以色列境內所有水資源均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調撥使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隨意開采地下水。以色列為此專門設立了水資源委員會,具體負責制定水價、水資源的調撥和監管。

水資源委員會根據用水量和水質確定水價和供水量。城鎮居民用水價比農民用水價高出許多,政府還向城鎮居民另外收取污水處理費。一般而言,對於居住在城鎮的四口之家,政府規定用水額度為每月24立方米,每立方米1.2美元。超過額度部分每立方米計價5美元。

農業生產用水量大,為鼓勵農民節約用水,政府給農民用水規定了階梯價格:在用水額度60%以內水價最低,用水量超過額度80%以上水價最高。

以色列地形南北狹長,年降水量十分不均。水資源集中在北部和中部,但是農田卻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乾旱的南部。因此政府投資興建了「北水南調」工程——國家供水系統,於1964年投入使用,每年從北部加利利湖向南部內蓋夫乾旱地區輸水4億噸。同時,政府還在冬季和春季北部雨水充沛時將多餘的水送往東部地中海濱海區,注入地下蓄水層,以防海水因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倒灌。如果把國家供水系統比作大動脈的話,那麼與之相接的全國各小型供水系統就好比毛細血管,彼此連通,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網路。水資源委員會可以按需調撥用水。

以色列建國以來,農業灌溉用水從每公頃8000噸下降到5000噸,可耕地面積卻增加了近180萬公頃。農業用的滴灌技術是眾多節水技術中的傑作。滴灌技術可以使水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比噴灌節水20%,而且在坡度較大的耕地應用滴灌不會加劇水土流失。化肥製造商也千方百計開發可溶於水的產品,施肥可與滴灌同時作業。

在增加水源方面,以色列加大了對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工程的投入。以色列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制定了增加水資源長期規劃,包括興建一座年產淡水4億噸的海水淡化處理廠和年產5億噸凈化水的污水處理廠。以色列計劃未來農業灌溉全部採用污水再處理後的循環水。

以色列城市生活概況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2:11 新浪文化

大約91%的以色列人生活在城市地區。許多現代城鎮和城市,如耶路撒冷、薩法德、貝爾謝巴、太巴列和阿卡,都建立在古代就已聞名的地方,新舊交匯在一起。其他城市,如雷霍沃特、哈代拉、佩塔提克瓦和里雄萊錫安在建國前本是農村,後來慢慢演變成主要的人口中心。建國初期興建了一些新城鎮,旨在適應大規模移民而造成的人口加速增長的情況,幫助人口向各地分散,並通過把工業和服務業吸引到以前人口稀少地區的辦法,促進城鄉經濟的緊密聯系。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開發城鎮有卡爾梅勒和加特鎮。

耶路撒冷,位於猶地亞山,是以色列首都,政府所在地,自從大約3,000年前大衛王在此建都以來,這里就一直是猶太民族的歷史、精神和國家中心。宗教和傳統、聖堂和禮拜場所,都使之神聖無比,受到全世界猶太人、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崇敬。

1860年以前,耶路撒冷有城牆,城區分4個居民區猶太居民區、穆斯林居民區、亞美尼亞和基督教居民區。那時,已佔該城人口多數的猶太人,開始在城牆外建立新的居民區,形成了現代耶路撒冷的核心。在英國人統治的40年(1918-48年)內,耶路撒冷逐漸從奧斯曼帝國(1517-1917年)統治下一個被人忽視的小鄉鎮,轉變為一個繁榮的大都市,形成許多新的居民區,每一個居民區都反映了那裡特定聚居群體的特性。隨著阿拉伯人對新建的以色列國發起猛烈攻擊,耶路撒冷被一分為二(1949年),分別由以色列人和約旦人控制,在以後的19年頭中,混凝土城牆和帶刺的鐵絲網把城市的這一半同那一半隔離開來。作為1967年六日戰爭中進攻耶路撒冷的結果,這座城市得以重新統一。

耶路撒冷是當今以色列最大的城市,人口約67萬。它既古老又現代,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其居民代表著多種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既有嚴守教規又有世俗的生活方式。這座城市既保存過去,又為將來進行建設,既有精心修復的歷史遺址,又有細心美化的綠地、現代化商業區、工業園區和不斷擴展的郊區,表明了它的延續性和生命力。

特拉維夫-雅法,地中海沿岸的一座現代化城市,是以色列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也是文化生活中心。工農業組織、股票交易所、各大報紙、期刊和出版社大多把總部設在這里。特拉維夫是現代第一個全部是猶太人的城市,它建立於1909年,當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定居點之一雅法的一個近郊住宅區。1934年,特拉維夫獲得城市的地位,並於1950年與雅法合並,把舊城並入新城內。雅法古老港口的周圍已發展成為藝術家的聚居地和旅遊中心,到處是美術館、飯館和夜總會。

海法位於地中海沿岸,從海岸線逐級上升到卡爾梅勒山的斜坡。它建在三層地形上:較低層部分建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上,是有港口設施的商業中心;中間層是較老的居住區;高層由迅速發展的現代聚居區組成,這些聚居區里有綠樹成蔭的街道、公園和松樹林,俯瞰著寬闊海灣沿岸的工業區和沙灘。海法作為一個大的深水港,既是國際貿易和商業中心,也是以色列北部的行政中心。

薩法德高居於加利利山上,是人們喜愛的夏季避暑勝地和旅遊地點,有一個藝術家聚居地和幾座有幾百年歷史的猶太教會堂。16世紀時,薩法德是世界各地猶太人學識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中心—猶太法學博士、學者和神秘主義者大量集居該鎮,制定宗教律法和戒律,其中許多仍為當今嚴守教規的猶太教徒所遵守。

太巴列位於基內雷特湖之濱,以其有療效的溫泉而著稱。今日該鎮是一個喧鬧的湖濱旅遊中心,昔日的考古遺跡與現代的住宅和飯店相映生輝。太巴列建於1世紀,以羅馬國王太巴列的名字命名,後來成為猶太人的學識中心和久負盛名的猶太教拉比學院的所在地。

貝爾謝巴位於內蓋夫北部,坐落在通向死海和埃拉特公路的交叉點上。這是一座建立在大約3,500年前大主教時期猶太人祖先居住的遺址上的新城市。它被稱作"內蓋夫的首府",是一個行政和經濟中心,有服務於整個以色列南部的區域政府辦公室及衛生、教育和文化機構。

埃拉特是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它是以色列通往紅海和印度洋的出口。據說該市的現代化港口建在所羅門王時期使用過的一個港口遺址上,這個港口經營著以色列同非洲和遠東之間的貿易。這里有溫暖的冬季、引人注目的海底景色、設備齊全的沙灘、水上運動、豪華的飯店,並且從歐洲可直接乘包機抵達,所有這一切使埃拉特成為繁榮的四季旅遊勝地。自從以色列和約旦(在1994年)實現和平以來,已開始了與毗鄰城市阿卡巴之間的共同開發項目,主要是為了促進本地區的旅遊業。

⑦ 以色列地處哪裡其氣候類型是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世間平均水平的多少

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49萬平方公里。位於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屬地中海型氣候。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又被稱為亞喀巴灣)。
以色列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大裂谷、以及內蓋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從北部的黎巴嫩邊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該地區土壤肥沃而潮濕,是農業和水果栽種的重要地帶。海岸平原的東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帶,高原地帶的北邊是加利利山脈的山丘,更南邊的地區是由許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區所組成的撒馬里亞山脈;再往南則是荒蕪的朱代(Judea)山丘地區。中央高原地帶的東部是約旦大裂谷,屬於長達6,500公里的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內的裂谷是由約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構成。內蓋夫沙漠由大約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組成,占據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積,在地理上內蓋夫沙漠是屬於西奈半島的延伸。
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攻克了約旦王國的約旦河西岸地區、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和埃及的加沙地帶(當時被埃及佔領)與西奈半島。以色列在1982年從西奈半島撤出了所有的駐軍和殖民地,並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沙地帶,不過西岸地區和加沙地帶的歸屬問題目前仍未解決。自從1967年以來耶路撒冷東部一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轄范圍之內,戈蘭高地自從1981年以來也屬以色列管轄,雖然它們都不屬以色列的正式領土。
以色列國的主權范圍,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攻克的領土,總計為20,777平方公里(1%水域面積)。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轄范圍內的領域,包括耶路撒冷東部和戈蘭高地在內,則是22,145平方公里,水面積不到1%。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領土,包括軍事控制和巴勒斯坦政府自治的西岸地區,則是28,023平方公里。

⑧ 以色列是怎麼節水的,為何被稱為「極限節水」國家

眾所周知,以色列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365立方米,灌溉面積為22萬公頃,農業用水量占總供水量的62%。

以色列水利法規定,以境內所有水資源都歸國家所有,必須專門用於滿足居民需要及國家發展需要。水利委員會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管理,包括制定水利政策、分配用水配額、制定用水計劃與水資源發展規劃,以及防止污染、開發廢水、研製海水淡化設備、保護土壤和排污等工作。以色列水利委員會每年將70%的用水配額分配給農業生產者,然後再根據總降水量,分配剩餘的配額。為鼓勵節水,以色列水利委員會規定農業生產者按其用水量占其用水配額的百分比繳納費用。

以色列所有的灌溉方式都可以採用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化操作可完成實時控制,也可執行一系列操作程序,完成監視工作,且能長時間工作,精密、可靠、節省人力。在灌溉過程中,如果系統記錄下水肥施用量與要求相比有一定偏差,系統會自動關閉灌溉裝置,計算機系統還允許操作者預先設定程序,有間隔地進行灌溉。這些系統中有可以幫助收集灌溉信息的感測器,如埋在地下的濕度感測器,負責收集土壤濕度信息。還有一種感測器,它能通過檢測植物的莖和果實的直徑變化,來決定對植物的灌溉間隔,這種感測器直接和計算機相聯,當需要灌溉時,它會自動打開灌溉系統進行操作。

綜上所述,以色列將水的建設、立法、利用、分配寓於一體的做法,發展管道輸水、開辟灌溉新水源的思路,都值得我們借鑒。 被稱為「極限節水」國家毋庸置疑。

⑨ 明明生活在沙漠,以色列到底是如何找到水源的

以色列的國土面積60%是沙漠,其餘的土地也非常乾旱,為了解決水源問題,以色列可謂是絞盡腦汁,不但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在沙漠中打井,讓廢水再利用,這些手段終於解決了水源的問題。

以色列全年的總用水量56%是農業用水,38%是居民用水,然後還有6%為工業用水,沒有水源,以色列的經濟和居民生活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水源一直是以色列政府頭等重視的大事。

而且以色列還特別注重水循環利用,政府鼓勵興建污水處理廠,這樣原本生活或者工業產生的廢水經過處理又重新變成了可以使用的水源,然後讓這些水源為農業澆灌以及市政建設提供了用水來源,民眾也自覺使用節水型家庭用具,使水源不但被有效的節省也能使污水很好的被利用。

所以以色列每一滴水源都體現了以色列人的智慧,也讓他們能夠很好的生活與發展下去。

⑩ 以色列農業能在沙漠里種田、養魚,是怎麼做到的

內蓋夫位於沙漠地區,氣候乾燥,占以色列土地面積的66%。年降雨量只有5-15厘米,天然淡水資源不足。同時,內蓋夫有大量的地下鹹水,但是這些鹹水資源不能直接利用。眾所周知,高鹽度的鹹水不能用於灌溉莊稼和居民的日常飲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以色列建造了一座大型海水淡化廠,通過淡化海水和地下鹽水,可用於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其中,最大的索萊克海水淡化廠每年可生產6億多立方米的淡水,為150萬人提供生活用水。

被稱為“現代滴灌之父”的西姆查布拉斯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滴灌系統,用於灌溉距離水源8公里的乾旱農田。如今,依靠這項技術,以色列超過40%的蔬菜和農作物種植在廣闊的內蓋夫沙漠。在以色列,這片沙漠還出產90%以上的水果和甜瓜,這些水果和甜瓜不斷出口到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