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球資源衛星有多少種用途
地球資源衛星是經濟效益極高的多用途衛星,它有至少40多種以上不相重復的用途。在農業方面能夠估計作物的產量、估計土壤含水量、早期預報病蟲害、報告森林火災、調查野生動物、探測漁訊等;在環境監測方面能夠調查內陸水資源、監視海岸侵蝕、進行地震和火山探測、進行地理學繪圖和地質學研究、開展大氣流以及海灣污染調查、監視臭氧層等;在礦物調查方面,能夠通過岩石的光譜特徵和地形的類型來識別礦物的種類和貯量、對地下能源進行查明和估計貯量、勘察海洋石油資源等。在美國,每年從地球資源衛星中就可獲取幾十億美元的收益。自1977年至今,美國總獲益高達上千億美元。據美國農業部估計,地球資源衛星每年給美國農林牧業至少帶來30億美元的收益。前蘇聯地質學家利用資源衛星的遙感照片,一年內取得經濟效益約4000萬盧布,尋找石油和天然氣方面的經濟效益超過1億盧布。據前蘇聯估計,向國土資源衛星投資1盧布,就可為國家創造10盧布的收入。從這幾個數字中能夠看到地球資源衛星對人類經濟發展的巨大意義了。
資源衛星還會帶來絲毫不亞於經濟效益的社會效益,而且過去許多花錢也辦不到的事情如詳查亞馬遜流域資源,現在可以輕易做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意識境界的提高,地球資源衛星的社會效益正日益為人們所重視。將來,地球資源衛星的作用對人類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② 地球資源衛星都有哪些作用
地球資源衛星上裝有高解析度電視攝像機、多光譜掃描儀、微波輻射儀和其他遙感儀器,可用來完成多種任務:一是勘測資源,不僅可以勘測地球表面的森林、水力和海洋資源,還可以調查地下礦藏和地下水源;二是監視地球,可以觀察農作物長勢,估計農作物產量,監視農作物的病蟲害,還可以發現森林火災,預警火山爆發,預測預報地震,監測環境污染,大面積調查污染的來源與分布、污染程度、天氣和季節對污染的影響以及污染的晝夜變化;三是地理測量,拍攝各種目標的照片並繪制地質圖、地貌圖、水文圖、雲圖等各種地圖。1972年7月,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陸地衛星-1」,至1982年已發射到「陸地衛星-4」,成為發展地球資源衛星最有成效的國家。據估計,發射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平均每年費用2 000萬—5 000萬美元,但就它上述的幾項應用,每年便可得益10億美元以上。
③ 衛星有啥用處
衛星的種類不同,用處也不同,列舉如下:
1、氣象衛星:
用於監測雲天氣信息,提供最新天氣狀況和長期天氣分析。我國氣象衛星有極軌道和平穩序列。這顆極地軌道衛星環繞南北兩極飛行,並穿過赤道。在海拔830公里的高空繞軌道飛行大約需要102分鍾。
由於衛星所經過的地方的當地時間基本相同,故又稱「近極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它的優點是可以觀測世界上任何地方,主要用於天氣預報、生態、環境監測和氣候變化研究。軍事衛星:主要用於軍事目的,監視重要軍事目標。
2、通信衛星:
主要用於民用,提供各種通信用途,如電視廣播、IP通信網、電話網等。通信衛星採用Ka波段、激光通信、電力推進等一系列新技術,通信總容量超過20mbit /s。
這標志著我國衛星通信進入了高吞吐量時代,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獨立通信衛星的寬頻應用,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資源衛星的空白:主要用於資源檢測等。
3、低軌道衛星:
低軌衛星的軌道高度為200-2000公里,在這個高度范圍內的衛星為低軌衛星。
一般是由多顆衛星組成的大型衛星系統,能夠進行實時信息處理,能夠實現通信、遙感、導航等功能。星座規模的群體可能比功能全面、性能卓越的大型衛星產生更多的效益。
低軌道衛星也被用於移動通信,因為它們的低軌道高度導致更短的傳輸延遲和更少的路徑損失。由多顆衛星組成的通信系統可以實現真正的全球覆蓋,頻率復用效率更高。
蜂窩通信、多址接入、點波束、頻率復用等技術也為低軌衛星移動通信提供了技術支持。低軌衛星是最新、最有前途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4、軍事衛星:
它可以為地面作戰車輛、飛機、水面艦艇、地面部隊甚至單兵提供准確的位置、速度和時間信息,並能對導彈和炮彈進行精確制導,大大提高了武器的使用效率。
軍事衛星的快速、准確、連續和靈活的優勢,安全,所以經常使用自適應天線之間的聯系為零,星上處理,明星和其他先進技術,以提高可靠性和生存能力,抗干擾,等,以減少依賴地面,對抗大容量,快速的信息傳遞起著關鍵作用。
5、資源衛星:
地球資源衛星是一顆中等高度的「太陽同步衛星」,其近地點為905公里,遠地點為918公里,所以軌道為近圓形;它從北到南,從南到北環繞地球一周,每103.267分鍾,每天旋轉14圈,每25秒「拍」一張照片。
地球資源衛星攜帶兩種類型的「攝影」儀器(稱為感測器):反光束導管電視攝像機,它類似於電視攝像機;另一種是多光譜掃描儀,它按波長分離從地面反射的電磁波並記錄下來。
儀器接收光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記錄在磁帶上,等待通過衛星地面接收站,站和使用磁帶發射回來記錄電壓信號,再通過計算機處理,將其轉化為光信號,成像在感光材料,這是一個衛星照片。
④ 資源衛星有哪些作用
資源衛星用於勘測和研究地球自然資源的衛星。它能「看透」地層,發現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寶藏、歷史古跡、地層結構,能普查農作物、森林、海洋、空氣等資源,預報各種嚴重的自然災害。 資源衛星利用星上裝載的多光譜遙感設備,獲取地面物體輻射或反射的多種波段電磁波信息,然後把這些信息發送給地面站。由於每種物體在不同光譜頻段下的反射不一樣,地面站接收到衛星信號後,便根據所掌握的各類物質的波譜特性,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判讀,從而得到各類資源的特徵、分布和狀態等詳細資料,人們就可以免去四處奔波,實地勘測的辛苦了。資源衛星分為兩類:一是陸地資源衛星,二是海洋資源衛星。陸地資源衛星以陸地勘測為主,而海洋資源衛星主要是尋找海洋資源。
資源衛星一般採用太陽同步軌道運行,這能使衛星的軌道面每天順地球自轉方向轉動1度,與地球繞太陽公轉每天約1度的距離基本相等。這樣既可以使衛星對地球的任何地點都能觀測,又能使衛星在每天的同一時刻飛臨某個地區,實現定時勘測。
地球資源衛星是一種中等高度的」太陽同步衛星」,它的近地點是905公里,遠地點是918公里,所以軌道是近於圓形的;每103.267分鍾它就由北向南,又由南而北地圍繞.地球一周,一天要轉14圈,每隔25秒鍾就「拍」一張相片。不過,在地球背著太陽的那一面,它又會自動不「拍照」,你看,一天它該拍多少照片呀!因為地球是自轉的,103分鍾內恰好向東轉了25.8°,這就等於衛星也向西跑了25.8°,25.8°有多遠?地球的赤道周長是40075.24公里。也就是說,每隔103分鍾,衛星就要在上一條軌道以西2875公里(指赤道附近,近兩極兩條軌道的距離當然要縮短)拍照。在這段時間內,太陽由東向西也移動了25.8°,衛星的軌道移動的距離正好和太陽一致了,所以把地球資源衛星稱作「太陽同步衛星」。按照設計,衛星通過赤道的時間都是當地時間上午9點30分,這正是陽光最柔和,最適合攝影的時間。地球資源衛星每18天,轉251圈以後,就把地球各個部分都拍攝完了;然後再從第一條軌道開始工作,每18天就可以得到同一地區的相片。
至於對調查迅速變化的自然現象,如火山噴發、河水泛濫、河口海岸的變遷,以至農作物的長勢,資源衛星都是一個優秀的「監察員」。
資源衛星得到的數據圖像 (4張)
正因遙感技術具有這些優點,已廣泛運用在尋找礦產、工程勘察、預報火山噴發和地震、森林調查和森林防火、估計農作物的產量,甚至還可測定大陸間的移動距離哩。
那麼,是不是有了遙感技術就可以取代地面工作和其他方法呢?不行,即使在將來,也還需要地面工作,當用遙感技術探得資源後,還要在重點關鍵地區作深入研究,必須空間和地面相結合,才可以達到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加強深入研究的效果。
中國在修建大同—秦皇島的鐵路時 ,原先認為桑乾河為不可通的地段,鐵路須繞行40千米。而每千米的鐵路建設費高達900萬元人民幣,還要佔用數千畝良田。後來研究了資源衛星提供的衛星圖片,桑乾河的地質條件可以讓鐵路通過,這樣一下子就減少了國家4億元的投資。
美國夏威夷群島上的居民一直找不到充足的淡水,人們祈求資源衛星來幫忙。通過研究資源衛星提供的圖片,專家們發現某些島嶼沿海處的溫度輻射比周圍要低10攝氏度。根據圖片坐標去實地勘探,結果發現那裡竟是地下淡水的入海處。就這樣,資源衛星一下子為夏威夷人找到了200多處地下淡水源。
世界上第二長的河流叫亞馬遜河,長期以來亞馬遜河流域的資源狀況一直是個謎。因為這是一個原始森林密布,野獸出沒,人跡罕至的地方,它的面積有500萬平方千米,大約佔南美洲巴西國土的60%。如果要進行人工勘測,可能需幾千人工作100年以上,耗資70億美元。這么大的投資70億美元。這么大的投資,使得人們無力去解開亞馬遜之謎。然而80年代中期以後,人們並沒有費太大的勁,就對世界第一大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森林,礦藏等等資源了如指掌了,並且發現了這條大河還有一條幾千千米長的大支流,是資源衛星。
⑤ 地球資源衛星有哪些作用
地球資源衛星是1972年才開始發展起來的新型衛星,它是航天技術與遙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美國於1972年7月3日發射了E2431號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隨後又連續發射了5顆陸地衛星和1顆海洋資源衛星。1975年11月26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到1990年,中國共發射了12顆返回式遙感衛星,回收成功率達100%,後來還發射了「資源1號」衛星。這些衛星都獲得了大量地球資源勘探資料。蘇聯從1977年起發射了「流星」系列地球資源衛星和海洋勘測衛星。法國於1986年也發射了先進的「斯波特」商用地球資源衛星。
地球資源衛星對工農業生產和地質、水文、海洋、礦藏、環境監測、生態平衡和預防自然災害都有巨大作用。比如用飛機進行航空測量中國領土一遍,需拍150萬張照片,費時10年;而用地球資源衛星測繪,則只需約500張照片,幾天就可完成。要把整個地球測量一遍,也只不過需要18天就可完成,一個星期就可拍攝和積累地面景物照片1萬張。地球資源衛星可以尋找礦藏和油田,找水和查火,預報農作物病蟲害和產量,查清牧草分布和浮游生物的分布與密度。目前,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利用這種衛星的遙感資料,發現了許多重要的礦藏和水利資源。
⑥ 我果在那些人造地球衛星用於哪些領域舉例三個
人造地球衛星,就是人工製造和發射環繞球運行的星體。它是人類派往太空的使者,探測天體的尖兵。它有極其廣泛的用途。
偵察衛星--用於軍事,偵察對方的軍事動向。
資源衛星--用於對地球上自然資源的綜合考察。氣象衛星--用於觀測和研究空間的氣象情況。
通訊衛星--用於廣播、電視、電話等通訊,主要是同步衛星。
科學實驗衛星--用於考察地球上的地質、地理、海洋地空間的現象。
天文觀測衛星--用於觀測宇宙天體。
導航衛星--用於導航。
測地衛星--用於地質勘測,尋礦作業。
⑦ 地球資源衛星有什麼用途
勘探和研究地球自然資源與環境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所載的多光譜遙感設備能獲取地物目標輻射和反射的多種波段的電磁波信息,並將其發回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根據各種資源的波譜特徵,對接收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判讀,從而得到各類資源的特徵、分布和狀態的資料。
衛星
⑧ 人造衛星有哪些用途
1、間諜衛星(reconnaissance satellite):又稱偵察衛星。用於獲取軍事情報的軍用衛星。偵察衛星利用所載的光電遙感器、雷達或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從軌道上對目標實施偵察、監視或跟蹤;
以獲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標輻射、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用膠片、磁帶等記錄器存儲於返回艙內,在地面回收或通過無線電傳輸方式發送到地面接收站,經過光學、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加工處理,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軍事情報。
⑨ 衛星都有運用在哪些領域的衛星
地球資源衛星、氣象衛星、監視對方軍艦的海洋監視衛星、偵察核爆炸的核爆炸探測衛星及為潛艇、船隻和飛機提供導航的導航衛星等。
⑩ 中國資源三號03星發射成功,主要用於干什麼
2020年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22QQA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那麼大家雖然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做什麼用的,但是只要發射成功,就代表著我國的科技事業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接下來就介紹一下中國資源三號03星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所以資源三號03星的發射意味著我國科技的一大進步,說實話,這個衛星的發射成功是在疫情期間,我們聽到的比較好的消息!希望越來越好,希望國家也能夠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