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師大地理位置及環境好嗎
新校區建築富有現代化氣息,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空氣清新、道路寬敞;
本部毗鄰風景秀麗的鏡湖,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轉鶯啼、百艷吐芳、香氣怡人;
如果您希望畢業後從事教育及相關工作,高考成績超過一本20分左右,報考安徽師大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安徽師范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綜合排名中位列113名(該排名僅供參考,全國共有本科院校800所左右),安徽師大1928年建校,是教育部和安徽省共同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現有碩士點157個,博士點54個,省級重點學科1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副教授以上師資950名左右,安徽省內中小學特級教師中大半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師大的中文、英語、數學、地理、化學、音樂、歷史、政治、物理、生物等傳統師范專業都是實力不錯的,這些學科中絕大多數學科都有相關博士點或一級學科博士點;
==============================================
安徽師范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安徽省屬重點大學,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之一,是全國首批具有接受公費來華留學生資格的高校、全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高校、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學校具有副教授自審權和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也是安徽省優先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截至2014年7月,校園共有3大校區,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總值2.57億元,圖書館藏275.2萬冊。各類在籍學生37400餘人,其中,研究生4800餘人,普通本科生21800餘人,留學生20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16000餘人。
截至2014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2279人,其中專任教師1412人,正高職稱350人,副高級職稱616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席教授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8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7人,5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2個省級教壇新秀。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范大學有省、部重點科研機構16個。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8個省級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2個省級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高中化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高中地理骨幹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范大學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安哥拉獨立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學、歷史學、 英語、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學、音樂學、化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化學、生物學、生態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省級重點學科:
中國古代文學 、漢語言文字學、教育學原理 、人文地理學、 有機化學、 生態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共黨史 、課程與教學論 、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音樂學 、專門史、 應用數學、 分析化學、 自然地理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㈡ 安徽省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觀
安徽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水鄉,有眾口頌傳的千年名剎,有煙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規模宏大的帝王陵寢,有雄偉壯觀的都城遺址,纖巧清秀與粗獷雄渾交匯融合。截至2017年11月,安徽擁有9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6處正申遺中),2處世界地質公園,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壽縣、亳州、安慶、績溪),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家國家濕地公園,12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齊雲山、採石磯、巢湖、花山謎窟、太極洞、花亭湖),11處國家地質公園,11家5A級景區,184家4A級景區,30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8處省保單位,3161處市縣保單位。
安徽有世界遺產(3處):
黃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京杭大運河(通濟渠-新汴河)、壽縣古城牆—鳳陽明中都皇城城牆(正申遺中)、徽州古道群(正申遺中)、江淮圩堡群(正申遺中)、九華山(正申遺中)、天柱山(正申遺中)、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申遺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
文房四寶(正申非遺中)、當塗民歌、巢湖民歌、花鼓燈、肘閣抬閣、桐城歌、大別山民歌、徽州民歌、齊雲山道場音樂、鳳陽民歌、碭山嗩吶、無為魚燈、花鼓戲、淮北梆子戲、豆腐傳統製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說、老子傳說、靈璧菠林喇叭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2處):
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齊雲山、採石磯、巢湖、花山謎窟、太極洞、花亭湖、龍川、齊山—平天湖
㈢ 蕪湖安師大有多大.
學校現有文學院、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社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等15個學院,以及皖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還設有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和附屬幼兒園。學校已經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發展成為一所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於一體,師范與非師范並舉,在安徽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優先建設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現有7個博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8個碩士點、60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1381人,其中,正高級202人,副高級420人,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教學名師,2個省級創新團隊。各類在籍學生34175人,其中,博士生108人,碩士生4009人,普通本科生21935人,留學生180人,成人本專科生7943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7.27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90億元。圖書館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文獻總量290.5萬冊,古籍善本600多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還擁有國內外主要網路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字化。
學校一貫重視教學工作,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倡導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17萬余名,畢業生遍及安徽及全國各地的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管理等領域,一大批已成為所在行業領域的中堅骨幹力量。
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文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7個省級重點學科。現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教改示範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8門省級精品課程。學校還編輯出版《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中學生化學》、《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准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留學生3000多人次,並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明確了新的發展目標,努力把安徽師范大學建成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積極為「科教興國」、「科教興皖」戰略的實施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該校在《2008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8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二,2008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五十。
安徽師范大學分為三個校區,分別是赭山校區,花津校區和皖江學院。其中花津校區佔地2200多畝,是最大的校區。赭山校區佔地800多畝。2008年,安徽師范大學迎來了80年校慶。
㈣ 安徽最好的三所師范大學
1、淮北師范大學
淮北師范大學簡稱淮北市大,學校位於安徽省北部城市淮北市。淮北師范大學是一所在雙非大學中檔次較高的大學,無論是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名,還是教育部學科評估等方面,淮北師范大學都有著相對不錯的成績。
學校特點
淮北師范大學校園依山而建,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先後被評為「安徽省園林式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校舍建築面積74萬平方米,中外文紙質藏書和電子文獻420餘萬冊。
安慶師范大學坐落在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安徽之源」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慶市;學校傍依浩瀚長江,毗鄰寧安高鐵、合安九高鐵,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便利,是皖西南地區唯一的省屬師范大學,校辦學歷史悠久,也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發源地。
安徽師范大學辦學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在安徽省省屬高校中位居前列,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近30萬名,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淮北師范大學、網路-安慶師范大學、網路-安徽師范大學
㈤ 安徽師范大學怎麼樣請問你正在那裡學習嗎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制遷至蕪湖。後又經歷安徽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劉少奇同志題寫校名)、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范專科學校整體並入安徽師范大學。
在8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劉文典、周建人、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朱湘、朱光潛、王星拱、楊亮功、程演生、陶因、張慰慈、丁緒賢、項南、許傑等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先後匯聚在菱湖之畔、鏡湖之濱,著書立說,弘文勵教。經過一代代師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培育後學、薪火相繼、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朴實、至善致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淀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朴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學風,凝煉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校訓。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20餘萬名。
學校現有文學院、政治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7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學校學科門類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博士後流動站,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87個本科專業。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3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學校現有教職工2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410餘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810餘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席教授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8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7人,5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2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37400餘人,其中,研究生4800餘人,普通本科生21800餘人,留學生20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16000餘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0.06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75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圖書285萬冊,古籍善本600多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還擁有國內外主要網路資源及資料庫,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學校辦有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准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3000多人次,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旅遊中職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在圍繞「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榮校」戰略,堅持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和諧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截至2015年11月)
㈥ 安徽師范大學怎麼樣
屬於比較好的學校,師范專業和部分基礎性學科比較好
安徽師范大學屬於教育部和安徽省共建的安徽省省屬重點大學,在2016年中國校友會和2016年武書連全國綜合排名中均為120,屬於同類院校中拔尖院校,被定性為全國知名大學;安徽師大在安徽省內一本招生(省內一本生源90%以上,錄取分數超過一本線25分左右),省外二本招生(外省錄取分數一般在當地一本線左右,或略高於當地一本線,性價比更高)
如果您希望畢業後從事教育及相關工作,報考安徽師大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安徽師大1928年建校,現有碩士點157個,博士點54個,省級重點學科1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副教授以上師資950名左右,安徽省內中小學特級教師中大半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4位中科院院士本科就讀於安徽師范大學。
安慶師范大學省級重點學科: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文藝學、無機化學、應用數學、產業經濟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人文教育、表演、化學、環境科學、英語
省級特色專業(8個):物流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 環境科學、 英語、生物技術、學前教育、旅遊管理、市場營銷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省級精品課程(19門):中國古代文學、物理化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無機化學、數學分析、英語文學、中國思想史、文學概論、高等代數、經典力學、環境學、教育學、古代漢語、民法、英語語言學、黃梅戲藝術欣賞與演唱、心理學、英語教學理論及方法、中國文學批評史;
省級教學示範中心(3個):安徽省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工程實習實訓示範中心、安徽省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安徽省實驗實訓開放中心。
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全國10所試點先行的部校共建新聞學院之一;
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
擁有「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全國首個卓越人才培養基地。法學專業、學位點、學科成為我校地方高水平大學首批重點建設點。法學專業是校特優強專業、安徽省綜合教改示範專業和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
安徽省地理學會掛靠在我院。學院擁有土地規劃甲級機構資質、旅遊規劃設計單位甲級資質。 近三年,學院不斷加強人才隊伍、科研隊伍、科研平台建設,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2 項,其中國家級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 項;省部級項目 31 項,省級以上科研獎勵 6 項;承擔了土地規劃、旅遊規劃、區域規劃、地理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社會項目 101 項,縱項和橫項科研項目經費累計到賬 2700 萬元。
..........................................
=================================================
安徽師大新校區建築富有現代化氣息,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空氣清新、道路寬敞;
本部毗鄰風景秀麗的鏡湖,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轉鶯啼、百艷吐芳、香氣怡人;
安徽師大的中文、英語、數學、地理、化學、音樂、歷史、政治、物理、生物等傳統師范專業都是實力不錯的,這些學科中絕大多數學科都有相關博士點或一級學科博士點,該校生態學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實力也挺不錯;
==============================================
安徽師范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安徽省屬重點大學,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之一,是全國首批具有接受公費來華留學生資格的高校、全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高校、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學校具有副教授自審權和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也是安徽省優先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截至2014年7月,校園共有3大校區,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總值2.57億元,圖書館藏275.2萬冊。各類在籍學生37400餘人,其中,研究生4800餘人,普通本科生21800餘人,留學生20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16000餘人。
截至2014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2279人,其中專任教師1412人,正高職稱350人,副高級職稱616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席教授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8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7人,5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2個省級教壇新秀。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范大學有省、部重點科研機構16個。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8個省級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2個省級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高中化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高中地理骨幹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師范大學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安哥拉獨立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學、歷史學、 英語、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學、音樂學、化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化學、生物學、生態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省級重點學科:
中國古代文學 、漢語言文字學、教育學原理 、人文地理學、 有機化學、 生態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共黨史 、課程與教學論 、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音樂學 、專門史、 應用數學、 分析化學、 自然地理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㈦ 今天在安徽師范大學的百度百科上看到安師大是全國知名大學,不知是不是真的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於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制遷至蕪湖。後又經歷安徽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劉少奇同志題寫校名)、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郭沫若同志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范專科學校整體並入安徽師范大學。
在9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劉文典、周建人、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朱湘、朱光潛、王星拱、楊亮功、程演生、陶因、張慰慈、丁緒賢、項南、許傑等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先後匯聚在菱湖之畔、鏡湖之濱,著書立說,弘文勵教。經過一代代師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培育後學、薪火相繼、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朴實、至善致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淀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朴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學風,凝煉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校訓。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近30萬名。
學校現有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地理與旅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18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並辦有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學校學科門類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5個博士後流動站,18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88個本科專業。有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2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5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工程實驗室,1個安徽省重點智庫,1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個安徽省院士工作站,1個安徽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學校現有教職工23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560餘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960餘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6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70人,13個省級教學團隊,24個省級教學名師,29個省級教壇新秀。各類在籍學生47000餘人,其中,研究生4900餘人,普通本科生22600餘人,留學生16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20000餘人。
校園佔地總面積195.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8.47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6.6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圖書294萬余冊,古籍善本700餘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不配不補全本,元刻明遞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為海內珍本,擁有數字資源90種,館藏資源基本實現了書目數字化。學校辦有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和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准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後接收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5000餘人次,與美國、英國、德國、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並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國立大學設立了孔子課堂。
學校還是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幹部培訓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旅遊中職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在圍繞「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在更高的起點上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學科領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榮校」戰略, 不斷開創「實力師大、特色師大、活力師大、開放師大、幸福師大」建設的新局面,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截至2019年3月)